摘要:生物作为初中教学的一门较为重要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等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要深入探究生物课堂教学的内在规律,结合学生特点,不断优化课堂的教学流程,提高课堂的教学针对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构建高效生物课堂奠定基础。本文将结合个人生物教学实践,对打造高效生物课堂的有效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策略;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是生物教师追求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高效课堂理念也赢得了越来越多教师的认可,但是在高效课堂的探索和建设中依然有着许多问题,如课堂导入重视度低、学生主体性不明显、课后作业布置不合理等,影响着生物高效课堂的建设,这需要引起教师的重视和反思。本文将就生物高效课堂建设中存在问题的有效解决策略进行探讨。
一、优化课堂导入,让学生在故事中开启学习
课堂导入是生物教学的初始环节,一个启发性和趣味性强的课堂导入,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在生物课堂的参与度。而故事导入法是在教学中广泛应用的导入方式,其具有趣味性强、方式灵活多样等突出特点,教师可以在生物课堂利用故事导入法优化课堂导入,让学生在听故事中开启生物知识的学习。例如,在讲解软体动物的相关章节时,教师便可以为学生讲述“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故事。具体是,生活在淡水里的贝壳软体动物河蚌和一种长嘴灰背栖息于水泽间的爱吃小鱼的鸟鹬鸟,在沙滩上相互缠斗,争吵的不可开交,两动物互不让步,结果被路过这里的渔民不费吹灰之力就抢走了!当故事讲完后,教师顺势说:大家是不是只顾听故事情节却没有注意到我在故事里说的“贝壳软体动物河蚌”,然后,教师反问学生:那大家知道什么是软体动物吗?大家都说:不知道,教师继续反问:那么大家想知道什么是软体动物吗?大家异口同声的说:想。这时教师便可以说:那么大家跟我一起来学习今天的知识,学之后就会明白什么是软体动物了!通过这个故事情境的设置,学生的兴趣和活跃度明显提升,有利于生物课堂的教学效果提升。又例如,在讲解生物链章节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进而导入课堂。
二、引导小组合作,让学生在探究中升华认知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一言堂式的教学,学生的主体性不够突出,课堂的学习积极性也不够高,而小组合作探究方式则可以让学生在生物课堂“动起来”“说起来”,符合新课改关于将课堂还给学生的理念。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探究生物教学内容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化。例如,在学习《人的由来》章节知识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探究学习。首先,根据学生生物知识的掌握情况和个性特点进行合理分组,要求能够优势互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次设置有启发性、探索性的探究问题,如人的起源和发展过程是怎么样的?人的生殖期变化是怎样的?青春期男女有什么特点?再次,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探究,而教师要做好解疑答惑和维持秩序的工作,例如,小组A在探究男女青春期的不同时,出现了“沉默”的现象,经了解是因为学生对青春期男女的构造感到害羞,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放下心理包袱,让他们明白这是正常的知识学习,从而使合作探究可以较好的进行下去;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总结,总结对生物知识的探讨成果,找到探究环节出现的问题,如小组B对于人的生殖期阶段理解不到位,教师便可以给他们做总结性讲解,促进他们对这些知识的理解。
三、布置有效作业,让学生在做题中巩固效果
作业布置是生物课堂教学的延续,良好有效的作业布置可以促进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巩固。因此,教师要优化课后作业布置,让学生在做题中强化对生物知识的认知,促进生物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化。进行有效作业布置,首先教师要注意题目数量,题目数量的设置要覆盖到每个章节的知识要点,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课余时间,做到合理适中;其次,题目设置要紧扣生物教材教学内容,做到题目对应知识点;最后,题目要分梯度,可以设置必做的基础题目和供选择的提高题目,让学生根据个人的生物认知能力选择是否做提高性的拓展题目。例如,在学习了《动物细胞》后,教师可以设置有梯度的题目,如动物细胞的层次组成是什么?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区别有哪些等,对于提高层次的,可以让学生调查人们对动物细胞的研究情况,提高他们的学习视野。总之,教师要重视作业布置的环节,用有效的作业布置,提升学生生物的学习效果。
四、加强课外实验
生物课中课外实验是对课内实验的补充,把一些耗时较长、操作困难无法在课堂中进行的实验转移到课外,是巩固生物知识点的必要方法。可惜的是,我国目前对于课外实验这种方式的引用并不乐观,教师应该通过以下几个小方式提高课外实验的效果。基于中学生的课余时间大多是在家,教师可以跟家长沟通,让家长协助设立家庭实验室,因为生物是一门与我们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把实验室搬到家中,不仅取材方便,而且能够帮助家长与孩子互动学习,增进家庭感情。比如,在学习细菌和真菌这颗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与家长共同制作馒头、甜酒的小实验,帮助孩子理解发酵,还可以建议学生与家长在家里共同养一些小植物,并要求学生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这样的小实验需要融入自己的劳动,也需要等待较长的时间,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到生物的魅力。另外,课外实验也鼓励学生做一些科技小发明,小创造。如利用家中的废旧纸盒制作收纳盒,用空瓶制作花盆等等,主要是要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让他们在小工具的制作中开发自己的动脑动手能力。课外实验对于学生探索思维的发展极具效果,是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途径。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物高效课堂的建设任重道远,需要众多教师的不懈努力和探究,找到适合生物学科教学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的有效教学策略,不断优化课堂的导入,积极在课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有效的作业布置,为提高初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及促进学生生物综合素养的形成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钟馥.初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4):81.
[2]朱应明.浅谈如何构建初中生物高效课堂[J].学周刊,2016(18):143-144.
论文作者:董俊芳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9月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6
标签:课堂论文; 生物论文; 教师论文; 高效论文; 学生论文; 作业论文; 软体动物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9月3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