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市道路是一个城市非常重要的交通设施,如果这一交通体系受到大量降水冲击而无法迅速排水形成水患就会导致道路瘫痪,城市交通将受到巨大影响。运用海绵城市理念开展城市道路工程建设能够提升城市交通道路的排水能力,同时将储蓄的水资源加以利用,为城市防洪和水循环提供助力。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市政道路;应用
1 海绵城市理念概述
(1)海绵城市简介。海绵城市建设强调综合目标的实现,注重通过机制建设、规划统筹、设计落实、建设运行管理等全过程、多专业协调与管控、利用城乡绿地、水系等自然空间,优先通过绿色基础设施,结合灰色基础设施,统筹应用低影响开发技术,发挥“滞、蓄、渗、净、用、排”等作用,实现多重径流雨水控制的目标,以恢复城市良性水文循环。
(2)应用海绵城市理念的思路。海绵城市建设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通过设置植草沟、下沉式绿地、沉淀池、溢流井、透水铺装、暗埋储水设施等措施构成了城市海绵体系,雨季时,雨水透过植草沟、下沉式绿地、透水铺装等设施渗透到地表并经过过滤,有组织汇集至沉淀池、溢流井、暗埋储水设施等对雨水进行收集利用,有效发挥其渗透、蓄流、排放的功能,缓解城市内涝。
2 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工程中实现的具体技术措施
2.1 道路横断面设计
与传统城市道路设计相比,海绵城市道路在设计过程中要对道路横断面进行优化,使雨水按照海绵体系设施有组织汇集;完善道路雨水收集系统,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将道路中多余水分通过水网排入雨水管道。在主管道设计时,可采用渗井,将水引入地下,对地下水进行有效补充。
2.2 透水性设计
在海绵城市道路铺装设计中,要应用透水性较强的材料,如透水混凝土、透水胶粘石、透水砖等。并应结合道路施工条件制订设计方案,提高道路透水性能,降低后期管理和维护成本。
2.3 生物滞留设计
生物滞留设计主要是针对地势相对较低的位置,种植各类植物、微生物等对自然雨水进行存储和净化。生物滞留设计应用范围较广,后续管理、维护成本较低。在地势复杂或是土壤透水性较差的区域建设生物滞留设施,要加防护装置,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2.4 边坡支护设计
传统边坡防护设计已不能满足海绵城市发展理念,要全面提升道路边坡的稳定性,合理应用生态边坡防护技术,此项技术对道路边坡有效防护至关重要。在施工中,要避免对施工区域周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发现问题应在较短时间内进行修复。优化设计方案,分析设计要求,了解道路地质情况,保证道路工程排水系统相互连接畅通,有助于对道路雨水进行有效收集。
3 海绵城市理念融入城市道路工程的主要技术措施
3.1 科学地进行绿化带设置与建设
海绵城市理念与施工技术在城市道路工程项目建设中应用时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进行道路配套绿化带的优化设计,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在发生降水时进行多余水分下渗与存储的功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首先,进行设计时首先必须确保道路绿化带的面积符合海绵城市技术的要求,要结合道路横断面做好设计,提升道路两侧绿化带的宽度设计科学性,从而在降水发生时通过绿化带形成足够的水分储蓄环境条件。其次,在绿化带的设计工作中还应根据需要做好绿化带结构布局,不但要根据绿化带的蓄水需求进行植物品种的选择,而且还应根据海绵城市蓄水需要做好绿化带土壤结构与成分的调整,通常需要在绿化带区域内设置好滤土层,并使用砾石等材料以提升其相应结构的渗水与储水能力。为了提升绿化带的降水储存能力,还应做好其结构造型设计,使之能够形成凹形结构,这样才能够使绿化带形成渗水和存水环境条件。
3.2 科学选择城市道路路面材料
海绵城市理念与城市道路工程建设融合的具体措施还包括对道路工程项目建设的主要材料进行科学选择与配置,这样能够有效提升道路工程项目在实际使用中的降水下渗效率,城市道路工程建设中选用建筑材料当然不仅需要考量道路路面能否承担起降雨时期的水分下渗需求,还必须结合城市道路工程的功能进行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道路建设中所选用的建筑材料在实际道路运行中能够发挥必要的作用,例如针对车行道路面结构进行材料选择时,由于沥青材料具有非常强的耐磨特性,因此通常会选择其作为路面铺设施工的主要材料,又为了保证道路工程的渗水功能得到发挥,在材料选择时还应尽量选择透水沥青,并且在施工中不设防水层,这样才能使降水很好地向下渗透,从而满足海绵城市理念中的降水滞留需求。而针对人行道路进行路面材料选择时则可以使用透水砖作为施工砌筑材料,而针对下层结构则使用碎石材料进行铺设,这是由于碎石材料具有多孔的特性,能够形成特殊的降水下渗通道,从而保证人行道路在通行过程中的下渗效果,为路面积水排除提供助力,降低由于降水淤积导致的路面腐蚀问题。
3.3 合理运用下沉式绿地
在城市道路工程的具体规划设计中,为了更好地体现海绵城市理念,下沉式绿地主要就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对于雨水的收集和运用,避免雨水积存在道路路面上。结合这种下沉式绿地的构建,其一般需要低于城市路面5~25cm,确保其能够形成较强的雨水汇集效果。在下沉式绿地的具体设置过程中,还需要加强对于绿地自身结构的合理设置,确保其能够结合不同土壤成分进行合理分析,确保绿地的后续长期生长较为适宜,下层渗水结构也需要进行合理布置。
3.4 合理运用植草沟
在城市道路网络建设过程中运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还需要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通过植草沟设计来提升道路周围蓄水能力,这就需要在设计中对道路工程项目建设的目的和功能、规模进行综合考量后选择相匹配的植草沟设计规模,以此来保证其能够在道路使用过程中对相应区域内的降水资源进行科学调整与利用。为此,就需要设计人员综合考量雨水湿地等结构的科学设计,并据此对其中所需种植的植物种类进行科学分析,这样才能保证植物能够在植草沟内存活、生长,并能发挥应有的蓄水能力,这些需要植物本身具有一定耐涝性,并且通过多种植物搭配来提升植草沟总体的水分下渗功能。
结束语
当前,在市政道路建设中合理融入海绵城市发展理念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对雨水资源合理利用,也可有效缓解城市水资源紧张等问题,保障社会经济与自然生态环境和谐发展,提升市政道路建设质量。我国海绵城市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各项技术需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刘毅,张烽.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工程中的应用[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8,14(11):322-323.
[2]原振华,段汉明,谢培琦.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8(6):47-51.
[3]黄毓民.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道路设计中的应用[J].交通世界,2018(7):8-9.
[4]钟南川.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道路工程中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7(23):271.
论文作者:鲍黎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5
标签:海绵论文; 道路论文; 城市论文; 绿化带论文; 理念论文; 城市道路论文; 雨水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