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坚[1]2001年在《综合电子攻击的实现和效能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在现代战场上,如何评判一个综合电子攻击系统的攻击效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就是在现有的电子干扰理论和反辐射攻击理论基础上,探讨了综合电子攻击系统的实现并对其效能进行了评估。 作者通过对电子干扰软杀伤的计算机模拟,以及对反辐射导弹硬杀伤的最佳攻击区的计算,分析了电子干扰软杀伤的压制效果和反辐射导弹硬杀伤的攻击效果,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评估了采取软硬杀伤相结合的综合电子攻击系统的效能,提出了一种比较适合于电子战软杀伤的数学模型,找到了显着影响电子干扰效果的几个关键因素,并首次给出了一种综合电子攻击的效能评判方法。
李华[2]2006年在《雷达对抗系统作战效能评估仿真》文中研究指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现代战场的面貌,引起了军事科学深刻的革命。举世瞩目的海湾战争拉开了信息战的大幕。雷达对抗,作为信息对抗一种重要的作战手段,其地位和作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共识,研究和应用雷达对抗,获得局部信息对抗优势成为军事研究的紧迫任务之一。对雷达对抗系统作战效能评估研究正是从定量的方面对雷达对抗装备和系统的作战能力、应用方式及其对抗效能进行研究,并通过数学建模和分布式仿真推演进行计算和分析。本论文的研究首先从电子战、雷达对抗、武器装备作战效能的基本概念出发,理清其内涵、特点、组成、任务,从而建立以能力为主线的雷达对抗系统作战效能评估指标体系,为定量评估系统作战效能奠定基础;然后分雷达侦察、雷达干扰、反辐射攻击分别对雷达对抗系统武器装备的电子侦察能力、电子干扰能力、电子进攻能力进行数学建模,进而建立系统综合对抗能力数学模型,为系统仿真建立设计基础。论文同时对军用仿真技术的现状、特点、发展进行了分析和描述,确定了本文所采用的先进分布式仿真的建模方法和仿真体制——HLA,介绍了仿真系统的设计,并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本文研究内容涉及了雷达对抗设备、雷达对抗系统作战效能、建模技术、仿真技术、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等多种学科的内容,是综合技术应用研究。在领域模型方面,作者将本实验室在雷达对抗系统武器装备数学建模多年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归纳和补充,对模型的逼真度、可信度进行了修改完善,补充了系统作战效能评估数学模型;在仿真建模和仿真实现方面,作者将软件工程和分布式仿真中的先进技术引入到项目中,进行了雷达对抗系统作战效能评估需求概念分析、模型抽取、构件化模型实现和分布式仿真系统设计与集成,仿真模型具有良好的可信度、重用性,仿真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灵活性、多接入方式,仿真模型和先进的实现技术在国内同行业具有领先水平。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在多项工程研制项目和预先研究项目中得到了应用,并获得了有关科技成果奖。
李加祥[3]2004年在《美军电子战试验与鉴定及其启示》文中指出在现代高技术战争中,作战部队对电子攻防武器系统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利用与控制电磁频谱的电子战已经成为现代战争的主要特征之一,电子战武器装备的作战能力是直接关系到在未来全维作战战斗空间中夺取信息优势的关键要素之一。因此,电子战试验与鉴定对我军武器装备的现代化建设至关重要,如何发展我军电子战试验与鉴定工作是我军电子战装备研制、试验和采办界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从电子战试验与鉴定过程和资源利用这两个重要方面分析美军电子战试验与鉴定的主要特点,得出对我军发展电子战试验与鉴定工作的启示。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美军电子战试验与鉴定的基本问题,包括美军电子战叁要素、作战运用叁原则和实施电子战的五种效果,以及美军电子战试验与鉴定的目的、类型、策略、过程和资源;然后重点讨论了美军电子战试验与鉴定过程及其应用,以及电子战试验与鉴定资源的合理利用问题,并综合分析了美军电子战试验与鉴定过程和资源合理利用的主要特点和存在的缺陷;最后就我军如何规范电子战试验与鉴定过程以及合理科学地建设与利用试验资源提出了几点看法。
罗金亮, 王雷, 谢文杰, 李鹏佳[4]2017年在《对敌网络一体化防空体系的联合压制策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实现对敌网络一体化防空体系的有效压制,以"超网"理论为基础,分析并构设了"两层四链四网"的网络一体化防空体系结构模型;选取"作战环数"为作战体系效能评估指标,构建了火力打击及电子攻击条件下联合压制作战效能评估模型;通过仿真计算,得出在对敌网络一体化防空体系实施联合压制作战时,应采取"先实施战役性联合压制毁敌30%节点以达成破敌体系、后实施战术性联合压制全程扰敌以达成乱敌护航","战役性联合压制以火力打击手段毁敌为主、战术性联合压制以电子攻击手段扰敌为主"的行动策略。
李华, 曾艳丽[5]2007年在《电子对抗系统效能仿真支撑环境研究》文中认为电子对抗的发展需要越来越多仿真应用,电子对抗系统效能仿真支撑环境能为电子对抗系统效能仿真提供从需求分析到仿真应用全周期的支持,提高效率、共享资源。基于已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分析了电子对抗系统效能仿真的分类和需求,研究了电子对抗系统效能仿真支撑环境的结构组成、规范和关键技术,并提出了其未来发展值得关注的技术。
毕文余, 任涛, 程建[6]2003年在《卫星系统电子攻击效能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运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研究分析了运用电子攻击、电子伪装、电子欺骗和无线电静默等措施对抗侦察监视、通信、导航卫星的作战效能。
黄俊, 孙义东, 武哲, 怀进鹏[7]2002年在《战斗机对地攻击作战效能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运用马尔柯夫过程理论 ,建立了战斗机攻击地面目标的战场想定和数学模型 .通过分析战斗机的作战生存特征、打击能力和所使用的进攻战术以及各种战场防空武器系统的物理特性和损伤机理 ,评估了任务成功率、目标被毁率、飞机损失率以及与费用相关的最优战斗时间等作战效能指标 .给出了战斗机对地攻击作战效能的计算实例 .结果表明所建模型客观地描述了对地攻击作战的实质 .
王晓海[8]2017年在《航天电子对抗技术研究进展》文中提出从电子侦察、电子进攻和电子防御叁方面介绍了航天电子对抗的概念与内涵,分析了航天电子对抗的意义和需求,探讨了航天电子对抗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
马双林[9]2007年在《软硬杀伤性武器协同作战的综合决策》文中研究指明本文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层次化的飞机综合武器/电子战攻击系统的智能柔性决策”,研究目标是面向空、天、地一体化作战环境,建立基于层次化的飞机综合武器/电子战攻击系统的智能柔性决策方案。本文围绕这个主题,对单机多目标攻击的软硬杀伤性武器协同工作的综合决策做些研究。从分析各个软杀伤武器和硬杀伤武器同时使用时的交互作用出发,给出了叁种协调方案:中央协调器技术、硬杀伤系统作为协调器技术以及部分全局技术,由此产生的问题是我们根据什么协调软硬杀伤性武器工作,这就是协调准则,本文的协调准则是寻求综合作战效能最大化。由于武器的使用局限性,飞机在各个位置对多个来袭目标的作战效能并不相同,这样问题就转化为找到一个最佳位置,使得飞机对多目标攻击时的综合作战效能最大。文章前两章是准备工作,详细讨论了叁种软杀伤武器:压制干扰、欺骗干扰和箔条干扰的工作机理和效能度量;然后,对导弹的攻击区进行了六自由度建模并做了详细的计算。最后通过仿真比较了两种作战方式下硬杀伤和软杀伤以及两者协同工作的作战效能,得到一个可行的软杀伤和硬杀伤性武器协同作战的综合决策方案。
陈保权, 杨光, 李学锋[10]2012年在《空间电子攻击的体系作战效用及发展对策》文中研究说明通过分析空间电子攻击在打击对象多、方式灵活多样,打击速度快、隐蔽突然,效果等同于火力打击、太空安全隐患小等方面的优势,得出了"空间电子攻击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是未来空间对抗力量发展的重心"的结论。通过分析空间电子攻击在遮态势感知耳目、断信息分发链路、破精确打击能力、实施战略威慑方面发挥体系作战效用的机理,论证了空间电子攻击的体系作战效用。通过分析还提出空间电子攻击力量的发展对策。
参考文献:
[1]. 综合电子攻击的实现和效能分析[D]. 王坚. 西北工业大学. 2001
[2]. 雷达对抗系统作战效能评估仿真[D]. 李华. 电子科技大学. 2006
[3]. 美军电子战试验与鉴定及其启示[D]. 李加祥.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4
[4]. 对敌网络一体化防空体系的联合压制策略[J]. 罗金亮, 王雷, 谢文杰, 李鹏佳.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2017
[5]. 电子对抗系统效能仿真支撑环境研究[J]. 李华, 曾艳丽. 系统仿真学报. 2007
[6]. 卫星系统电子攻击效能分析[J]. 毕文余, 任涛, 程建. 舰船电子对抗. 2003
[7]. 战斗机对地攻击作战效能分析[J]. 黄俊, 孙义东, 武哲, 怀进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02
[8]. 航天电子对抗技术研究进展[J]. 王晓海. 航天电子对抗. 2017
[9]. 软硬杀伤性武器协同作战的综合决策[D]. 马双林. 西北工业大学. 2007
[10]. 空间电子攻击的体系作战效用及发展对策[J]. 陈保权, 杨光, 李学锋. 航天电子对抗.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