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文宏[1]2003年在《蓄于情 游于艺——查士标的游历与画风之嬗变》文中研究表明明清之际,发端于皖南山区的“新安画派”画家,常怀“家国之痛”,留连山川,崇尚倪黄,自辟蹊径,独树一帜。渐江、查士标、汪之瑞、孙逸这“新安四家”,人品高洁,各有造诣,堪为“新安画派”代表,其逼人的气势给摹古成风的画坛输送了清新之气。其中,查土标的画风独领风骚,影响久远。 查士标,字二瞻,号梅壑,别号懒标等,明诸生,1615年生,1698年卒。志谱有载:查氏出自名门望族,青少年时天资聪睿,勤奋好学,曾有“查文学”之美誉。由于战乱,他入仕、扬名的理想破灭。
郑文宏[2]2003年在《蓄于情 游于艺》文中提出明清之际,许多遗民文人、山水画家都雅好游历。其中,查士标的游历比较突出:他既‘身游’于东南一带的山林水泽、人文景观之间,广交遗民、文人画家、东南名士。又‘心游’于古代艺术、宗教思想、美学思想、徽州文化的精神世界,无形中开阔了胸襟、丰富了学养、升华了爱国思想。从而为自成一家的艺术思想和艺术风格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条件与精神准备。 他通过身心漫游,获取了黄山白岳、江南山水等山川意象;受到人文主义思想和文人画意识的召感;并将遗民情绪、审美情趣及艺术观念融汇于庄禅境界之中,进行了长期的艺术体验和笔墨创新,终于完成了叁大阶段的画风嬗变。其纵横潇洒、清矫秀润的笔墨意趣和风神淹漫、雄浑元畅的独特画风,不仅超越了新安画派,而且对后世影响久远。 他通过游历所带来的艺术建树和成功经验,给艺术家深入生活、不断进取留下了思索的空间。
李柏柠[3]2016年在《查士标在扬州时期的绘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课题意在结合徽州籍遗民画家查士标扬州的生活经历、交游的朋友圈以及其遗留的诗稿,通过图像学的方法比较扬州时期不同阶段的绘画作品,从而探究查士标扬州时期形成的绘画风格和特征,致力于观察旅扬生活对于查士标绘画的改变和查士标对扬州画坛带来的影响,试图解释康熙年间的扬州由查士标带动的新安绘画之风的缘由。研究表明,与扬州画坛上的知交好友交游与切磋直接影响了查士标绘画技法和绘画理念的提高,而清初扬州的社会背景、生活方式及人文环境,包括与士人、商人、僧人的交往则侧面影响了查士标绘画的审美和风格的改变,在画面的构图布局、笔墨色彩、情趣意境上均有变化,在原本新安画派的传统上,融合了扬州多元活泼的绘画文化元素,逐渐使自身的绘画风格成熟而独特。查士标所代表的新安画风的新变,受到清初文人的衷心支持和扬州社会的热烈回响,正是时代与社会对文人画入俗的新诉求,亦是文人画娱乐商业化新功能的体现。查士标把极具地域特色的新安画风移民到扬州生根发芽,并深刻影响了清朝中期扬州画派的崛起,他在整个“新安画派发展史”中所代表的意义或许应该重新评估。
肖鹤[4]2015年在《查士标书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明末清初的新安画派中,查士标影响甚大。他不仅山水画与诗文兼擅,书法表现也是毫不逊色。他在笔墨的创建中,其山水“风神懒散、气韵荒寒”,代表着文人画的一种精神,为世人所推崇。在当时他居住的扬州,有“家家挂轴查二瞻”的说法。其书法“秀逸疏淡”,但为其画名所掩,历来对他的书法方面的研究还稍显欠缺。而他的书法作品更能集中地反映出其丰富的内心世界与个人在艺术方面上的修养,并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明清之际这一特殊历史时期以查士标为代表的遗民们的艺术精神世界。而查士标的书法,学者历来研究的甚少,因此,对他的书法进行系统的梳理显得十分必要。所以为求较为系统的呈现出查士标的书法风貌,本文运用考证、图版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查士标的生平、交游、书法风格形成的原因以及书法形式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本文第一部分主要论述选题缘由以及现阶段的研究成果,同时指出了研究查士标书法需要完善的部分。第二部分是查士标的家世与生平,考证查的家世渊源以及他的生活环境,进而较详细的考证他的生平游历。第叁部分是对查士标的交游考证,梳理查士标与各个阶层人士的交往,从中寻求以查士标为首的交游群体的艺术思想的互相影响。第四部分是对查士标书法风格的总论。一是从查士标书法风格形成的因素,其中包括时代、地域、家庭、性格、师承等因素的影响,二是他所留存的书法作品形式这两个方面论述查士标书法风格的特点,并且在最后一小节论述了查士标的书学观点。最后一部分阐述了查士标书法的影响。此章论述了对查士标书法取得的成就以及指出了笔者认为查士标书法所表现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1]. 蓄于情 游于艺——查士标的游历与画风之嬗变[J]. 郑文宏. 美术观察. 2003
[2]. 蓄于情 游于艺[D]. 郑文宏. 中国艺术研究院. 2003
[3]. 查士标在扬州时期的绘事研究[D]. 李柏柠. 扬州大学. 2016
[4]. 查士标书法研究[D]. 肖鹤. 陕西师范大学. 2015
标签:美术书法雕塑与摄影论文; 书法论文; 查士标论文; 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