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论文_次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论文_次仁

(西藏山南措美县古堆小学,856900)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的启蒙阶段,学生刚开始接触数学课程,对数学知识具备较强的新鲜感,在初始阶段也具有较大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改善原有的教学理念,顺应现今时代的发展趋势从而制定有效的教学方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小学教学;学习兴趣;学生


引言:

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该采取哪种教学方法,这目前是教学领域的一个难题。人们的日常实际生活中都广泛涉及到数学,而且学习数学有助于人们抽象能力、推理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全面提高。教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如果能够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这样会使得课堂的教学效率大幅度提高。教师要想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那么首先应该考虑的是通过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以最佳的状态学习数学,提高学习效率。

1有效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积极程度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的首要任务是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课程中。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积极性,明显展现出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小学数学课程的主要目标。教师应重视学生的学习方式,以有效并且科学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也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理解学生的想法,使学生对于教师有一定的信任,教师的引导也就更具备说服力。学生在学习数学教材中体会到数学知识的魅力从而提升自身的学习效率。小学数学教学中,教材中的内容相对比较简单,都在学生的接受范围之内。但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具有一定的跳跃性,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也容易被外界的新鲜事物所影响。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中应对学生的想象能力选择合适的切入点进行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式与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分不开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造性思维是小学数学教师的责任与义务。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尚不完全,以有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是十分关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科学理念以不同的角度进行数学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教师与学生的两种角度制定教学方案,可以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虽然小学数学较为简单,但学生也需要循序渐进地进行学习,为之后的数学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

2通过多媒体教学有效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教育行业也融入了多媒体技术,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的动态视频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学生的感官都有一定的刺激。结合数学教材的视频内容动态性的展示出课程内容,使学生理解起来变得更加容易。这种学习方式也可以不断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不仅仅通过多媒体技术对数学知识产生兴趣,更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例如,在教学“因数与倍数”这一课程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以动画的形式展现出因数与倍数的特点以及相关性,使学生有兴趣的进行学习。教师也可以通过相关的数学故事加深学生的印象并调动课堂范围,使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

3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

长期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学过程中教学主体主要是教师,若长期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的学习状态是极其被动的,教师想通过在课堂有限的时间中对教材知识点进行讲解,从而达到教学目标要求,这简直是异想天开。针对这种现象,教师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要积极主动的学习,改变对学习的态度,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自己学习数学的效率。例如:老师给学生布置了制作100个书签的作业,要求在20天内完成。但通过分析学生制作书签的实际情况,得知实际制作书签的数量比预计的大1.2倍,计算一下学生制作完100个书签需要多长时间。一般情况下学生的计算公式是100÷(100÷20×1.2)=16.67(天);若通过创造性思维方式进行计算,则公式为:20÷1.2=11.67(天)。列此公式的原理是:在制作总数不变的条件下,实际效率要比预计高1.2倍,可以通过工效与时间之间的联系,进行思维模式的转变,完成作业要求。若教师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综合素质水平会总体提高,主要因为在思维方式和意识形态等方面小学生属于一张白纸,教师可以通过精湛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描绘,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力,而且还会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在宏观上看,教学中采取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教师进行辅助教学的教学模式,有助于调动学生主动和乐于学习的兴趣,更有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4加强与生活的联系

科学研究表明人们通常对自己熟悉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小学生他们以形象思维为主,且在实际生活中阅历有所欠缺,以有限的生活经验来认识新事物。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引入一些生活中的典型数学案例,创设学生熟悉的数学情境,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比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关“认识人民币”知识模块,教师课前应该做好安排,在教室里布置一个购物场景。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表演售货员,另一组学生扮演消费者,然后模拟实际生活中的现场购物场景。在模拟的购物场景中,学生表现得很积极,通过模拟的购物交流活动,学生对人民币知识有了熟练的认识和掌握,使其通过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体验到数学这一门学科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也从中感觉到了数学的实用价值。

5开展多种数学活动

(1)通过生活化教学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小学数学知识虽然相对简单,但分布较为广泛并且贴近日常生活。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无法通过自主学习了解到教材中的重要概念以及解题方式。教材中的内容虽然来源于生活,但却存在较大的偏差。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明所以,需要教师有效引导。小学阶段数学教材内容相对卡通化。例如,在教学“加法与减法的应用题”时,教材中通常将以小动物买卖水果的形式融入题目中,部分学生并不太了解这种现象,需要教师拓展学生的认知范围。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实例来展现加法与减法的应用题,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的认知水平。可以通过学生的班级人数进行加减法,使学生通过最贴近自身的数学案例理解这一课程的内涵。学生在计算起来也更加得心应手,从而对数学知识产生兴趣。(2)通过情景化教学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小学阶段学生对部分数学知识认知不清,在学习过程中也比较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首先应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结合情境教学模式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的想象力也较为丰富,与成年人的思路存在较大的差距。基于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以及认知范围进行情境教学。例如,在教学“图形的变化”这一课程时,教师可以通过情景教学模式使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模拟图形的变化状态,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通过自身思维与其他同学不同思维方式的碰撞更全面地理解了图形的变化状态,不断推动了兴趣教学的发展并巩固了小学数学的课堂质量。

结束语: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教师可以通过开展游戏教学活动、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等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其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但是教师教学活动中不要因学生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而进行“高压管理”,应该通过一些合理的教学方式和活动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参考文献

[1]张彦荣.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略[J].求知导刊,2014(4).

[2]白秀波.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新课程小学,2015(6).

[3]孔维晋.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J].课程小学,2015(10).



论文作者:次仁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9月3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8

标签:;  ;  ;  ;  ;  ;  ;  ;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论文_次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