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厚软土地区基坑开挖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与对策论文_李圆

深厚软土地区基坑开挖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与对策论文_李圆

李圆

山西应用科技学院 山西太原 030000

摘要:我国土地资源丰富同时局部人口的密度比较大,地质结构较为复杂。在我国部分地区的工程工程中,因为地质要求需要设置软土地区基坑,同时在设置软土地区基坑时还可能存在软土地质的问题,这也间接衍生出了关于软土地区软土地区基坑的开挖与支护的施工技术问题。对此,为了更好的提高工程施工质量,本文详细分析深厚软土地区基坑开挖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与对策,希望可以为今后相关工作者提供理论性帮助。

关键词:深厚软土地区;基坑开挖;工程地质问题;对策

0.引言

近些年伴随着高层建筑与地下通道的不断增多,软土地区基坑工程数量不断增多,软土地区基坑工程属于建设工程中内容丰富且施工难度较高的一种,在施工过程中因为深度较高、条件复杂、安全事故发生率较高、支护方式类型较多(选择难度较高)等因素影响,软土地区基坑开挖与支护施工技术难度要求较高。对此,探讨深厚软土地区基坑开挖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与对策具备显著现实意义。

1.深厚软土地区基坑开挖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我国地质跨度较大,不同地区的地质情况存在明显差异,对于深厚软土地区而言,地质性质非常差,主要表现为黏土矿物质含量比较高,结构松软、含水量较高、孔隙比较高、前股东较低、压缩性比较高、很容易形成流动变形问题[1]。因为软土地区的软土厚度比较高,一般在10至20m左右,甚至部分地区最高可以达到30m以上,在基坑施工方面的难度也比较高。

首先,支护结构的失效性较高。软土具备较强的触变性与流变性,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多种形式的荷载影响,导致软土发生缓慢的蠕动变化,尤其是动力荷载影响之下软土结构很容易遭受破坏,从而发生液化、悬浮以及流动等问题。对此,软土的流变性与触变性对于基坑的稳定性、支护结构的变形影响也比较突出,很容易导致基坑支护结构的彻底性碘伏,例如支护结构的下部踢脚、中部鼓腰、上部倾覆等[2]。其次,渗透变形的问题较为严重。软土的分布区域地下水位普遍较高,土体本身的含水量较高,软土层中还存在粉砂、细砂等,在基坑开挖中基坑内外的水位差比较高,很容易发生涌砂、涌水等问题,从而导致基坑侧壁变形。再次,沉降问题,基坑在抽水过程中会导致水土的流失以及潜蚀的问题,基坑周边的地面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沉降,导致周边的建筑物、市政道路以及管线等遭受影响,同时在荷载影响之下软土的触变性也会更加明显,从而为大面积的沉降提供条件[3]。最后,基坑的隆起。基坑开挖过程中会导致土体的自然应力状态遭受影响,在基坑开挖时基坑侧向与底部会出现卸荷的情况,从而很容易发生土体挤入、坑底隆起的问题,尤其是在基坑底部的涂层属于二元结构时,坑底突涌破坏的发生率非常高。

2.深厚软土地区基坑开挖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与对策

2.1软土地区基坑开挖技术

按照软土地区基坑开挖、支护技术的施工方案原则,选择并制定详细的软土地区基坑开挖方案之后,需要按照实际的施工方案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并严格根据施工方案实行软土地区基坑开挖施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基坑开挖之前需要做好全面的测量工作,测量内容涉及到中心线、基础纵横线、中线与临时水准线等,同时完成断面测量工作,做好基础边桩处理,只有在核对无误之后才可以进行施工。借助测量控制网实现全站仪定位出重心位置、纵横向线,在纵横中线的每一段至少需要设置两个方向控制桩,并在开挖范围之外做好护桩方向桩与护桩[4]。根据十字线、设计要求测量开挖的边线,并定位出具体的桩点,明确基坑开挖工作。在开挖过程中需要随时检查开挖的尺寸、位置,并严格观察地质情况,随时修正基坑的尺寸以及坡度大小。开挖过程中需要经常性的观察与检查,杜绝基坑超挖现象。在开挖基坑时如果存在地质条件差的问题,应当及时做好滑落坍塌的预防工作。

2.2软土地区基坑开外施工支护技术

工程的软土地区基坑支护施工技术比较多,同时因为我国在这一方面有硬性要求,所以在实际技术选择方面需要根据政策要求以及施工场地实际情况而选择[5]。目前,一般在未达到5cm的基坑主要是采取水泥搅拌桩方式进行支护,而超过5cm的基坑支护可以采取土钉墙、钻孔灌注桩、水泥搅拌桩以及微型钢管桩等进行支护。

首先,拉锚式支护施工技术。拉锚式支护施工根据具体施工方案可以划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地面的拉锚支护技术,借助挡土结构、锚固钉以及拉杆等是地面拉毛支护技术的关键性结构,这一项施工技术的应用可以应用在一些基坑周边没有拉杆的工程中,并且基坑的开挖深度可以满足建筑工程的应用。另一种是锚杆的支护施工方式。这一种锚杆支护技术的结构主要是以挡土结构、锚固钉基坑滑裂面之外的土体锚杆构成,这一项技术主要是采取了大规模、小变形的施工方式,尤其是在一些中小型工程的施工当中;其次,悬臂式支护施工技术。悬臂式支护施工技术相对于前种施工技术而言最大的差异在于没有采用任何的锚杆或支撑的部件,其只是借助嵌入在基坑地底下的沿途作为平衡体,在选择相应深度岩土体维持整体平衡之后,实现对地面上载物的平衡性保护,其能够有效的应对一些主动土压力与水体压力较大的建筑中。悬臂式支护技术需要应用在一些土质条件较为理想的工程中,其对于有效深度的岩土体有一定的要求,在软土地区基坑挖掘深度比较小和基坑水平的唯一比较宽的基坑中应用价值突出;最后,地下连续墙支护施工技术。地下连续墙支护施工技术是当前最为常用的一种施工技术,在许多的软土地区的房屋工程中均有应用价值,能够显著提高整个建筑体的稳定性、防渗透性以及抗弯刚度等。但是,因为地下连续墙对于具体施工有较高的要求,所以在施工中需要高度重视度多项问题。一方面需要做好导墙的质量保障,一般导墙的内墙面与地面总轴线的平行度误差不能多余10mm,同时导墙内部的垂直度误差不能超过5%,内外导墙的距离不能超过10mm,导墙顶面的平整度不能超过5mm。另外,需要严格控制泥浆的质量。在施工之前需要先采取实验方式明确具体的泥浆配合比,同时在施工中需要做到精确控制,务必选择可以调净的泥浆,在制作泥浆的时候必须实行多次质量检测,并且配置出的泥浆不能储存超过24小时,补充泥浆的时候必须应用泥浆泵进行搅拌。

3.结论

综上所述,对于深厚软土地区的基坑施工项目而言,土体的工程性质比较差,基坑施工过程中很容易发生工程地质性问题。对此,在实际施工中,需要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基坑开挖以及支护技术,保障基坑本身的稳定性,为建筑安全性、稳定性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叶任寒,单华峰,王显椿,等.软土地区深基坑开挖变形监测[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6,12(s1):306-311.

[2]李益斌,董维,王兵.软土地区深基坑监测及变形特性分析[J].测绘通报,2017,21(S2):233-234.

[3]颜荣华,杜明礼.软土地区复杂环境条件下基坑变形控制实践[J].施工技术,2016,14(s2):40-43.

[4]屈若枫,覃亚洲,周传波,等.基于弹性地基梁法的深基坑软土抗剪指标优选[J].人民长江,2017,48(17):81-85.

[5]邓航,梁发云,叶华,等.上海滨江软土地区深基坑工程变形特性实测分析[J].结构工程师,2016,32(5):178-185.

论文作者:李圆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9

标签:;  ;  ;  ;  ;  ;  ;  ;  

深厚软土地区基坑开挖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与对策论文_李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