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经济发展模式的特性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印度论文,经济发展论文,特性论文,年代论文,模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1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1508(2007)04—0046—05
自独立到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印度成功地实现了由尼赫鲁经济发展模式向市场经济模式的转变。印度在没有发生基础广泛的制造业革命的背景之下,靠服务业的发展来推动经济增长,其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超过50%,从而使印度形成比较特殊的经济发展模式。印度经济发展模式不仅使印度经济增长比较稳定,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使印度经济具有持续性,并对印度经济增长与经济运行产生了重大影响,使印度经济保持较好效益。因此,本文主要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经济增长与发展的运行态势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揭示印度经济发展模式所表现出的相应特质,以此对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与实践借鉴意义。
一、印度经济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和经济增速平稳运行
(一)印度经济发展总量不断扩大
如表1所示,印度国内生产总值从1988年的3784.9亿卢比上升到1990年的5109.5卢比、1995年的10732.7亿卢比和2005年的32094.0亿卢比。在1988年到2005年期间印度经济总量年均增长率达13.34%。除低于同期巴基斯坦经济总量年均增长的14.64%、斯里兰卡的14.22%和不丹的14.06%外,印度经济总量年均增长率高于同期孟加拉国的9.40%、尼泊尔的12.08%和马尔代夫的8.32%。
同时,如果我们按2005财政年度末南亚各国本币兑换美元汇率① 分别计算当年南亚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那么,印度GDP为712.17亿美元、斯里兰卡为205.48亿美元、巴基斯坦为102.45亿美元、尼泊尔为68.66亿美元、孟加拉国为55.65亿美元、不丹为8.00亿美元和(2004年)马尔代夫为7.53亿美元。由此可见,印度经济总量居南亚国家的第一位。
(二)印度人均GDP保持着持续快速的增长势头
印度人均GDP从1988年的5263卢比、1990年的6810卢比和1995年的12871卢比,上升到2005年的31901卢比(如表2所示),在此期间印度人均GDP的年均增长率达11.18%。除低于斯里兰卡人均GDP年均增长率的13.89%和不丹的18.64%外,印度人均GDP年均增长率高于同期巴基斯坦的11.69%、孟加拉的7.67%、尼泊尔的9.61%和马尔代夫的6.32%。由此可见,20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人均GDP保持了持速快速增长势头,且年均增长率同样高达11%以上。
当然,如果我们按2005财政年度末南亚各国本币兑换美元汇率来分别计算2005年南亚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那么即2005年度印度人均GDP为707.89美元、巴基斯坦为710.82美元、孟加拉国为406.22美元、尼泊尔为284.66美元、斯里兰卡为1177.88美元、不丹为1084.14美元和马尔代夫为2601.4美元。由此可见,如果按GDP排名印度居南亚国家第一位,但如果按人均GDP排名印度则退居南亚国家的第五位。这主要是由于庞大的人口规模以及快速的人口增长直接抵消了印度经济增长速率。
(三)印度GDP年增长率基本保持中低增速发展态势
印度GDP的年增长率1988年为10.5%、1990年为5.6%、1995年为7.3%、2001年为5.8%、2002年为3.8%、2003年为8.5%、2004年为7.5%和2005年为8.4%。(如图1所示)④ 由此可见,印度经济发展基本上处于中低增速发展阶段,尤其是21世纪以来,(在2001年至2005年间)印度GDP年增长率的平均值为6.80%。而同期南亚其它国家GDP年增长率的平均值基本保持在5%—6%左右。例如,巴基斯坦GDP年增长率的年均值为4.86%、孟加拉国为5.34%、尼泊尔为2.96%、斯里兰卡为3.98%、不丹6.86%和马尔代夫为5.44%。
由此可见,自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进入21世纪初,不断成雏形的印度式经济发展模式已初显其效。
随着近年来印度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印度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印度式经济发展模式条件下的经济增长与发展也将受到诸如能源短缺、基础设施落后、资金短缺以及效率低下等不利因素的制约。虽然印度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国家之一,但因电力供应不足,新德里大部分居民每天要忍受高温达10小时,全国只有半数居民的电力供应正常。⑤ 因此,“印度经济现代化还须进一步解决基础设施落后……种种问题和困难”。⑥
图1:印度与南亚其它国家GDP增长率(%)
二、印度产业结构不断升级调整
(一)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升级,第三产业比重迅速上升,成为印度经济发展模式的显著特征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经济发展模式条件下的经济结构,尤其是印度产业结构调整迅速,印度第一产业比重迅速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迅速提升。例如,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从1988年的32.7%下降到2005年的19.0%;第二、三产业分别从同期的26.6%、40.7%上升到27.4%、53.6%。由此可见,印度经济发展模式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印度产业结构调整方面表现出了印度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第二、三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比重上升迅速。
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印度经济发展模式所表现出的这种特性却不约而同地在南亚地区其它国别经济发展进程得到了同样的体现。例如,巴基斯坦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从1988年的26.0%下降到2005年的21.6%,第二、三产业分别从同期的24.4%、49.6%上升到25.1%、53.3%。孟加拉国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从1988年的30.3%下降到2005年的19.2%,第二、三产业分别从同期的20.7%和49.0%上升到26.3%和54.5%。尼泊尔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从1988年的50.2%下降到2005年的38.2%,第二、三产业分别从同期的16.0%和33.8%上升到21.0%和40.8%。斯里兰卡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从1988年的23.3%下降到2005年的17.2%,第二、三产业分别从同期年的26.2%和50.5%上升到27.1%和55.7%。不丹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从1988年的45.4%下降到2005年的24.7%,第二、三产业分别从同期的24.9%和31.4%上升到37.2%和39.2%。
印度经济发展模式所表现出的这种特征不仅具有强烈的印度国别个性,而且还具有南亚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共性。因而,我们是不是可以机械或者简单地对印度经济发展模式作出评价呢?其实,印度经济发展模式不仅是印度独特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且也是南亚地区的具体区情所决定了的必然选择。一个欠发达且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南亚区域似”的“印度经济发展模式”的成功与否,完全取决于南亚国家是否能够成功地绕过第一、二和三产业依次升级更替的历史性的路径。关于这个问题应引起研究印度或南亚的学者关注与深思。
(二)印度与其它南亚国家产业结构的演进模式具有同质化或同构性特性
虽然南亚各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步伐不断加快,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和经济发展潜力也得到了不断展现。包括印度在内的南亚国家经济结构尤其是产业结构演进速度不断加快,加速了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迅速下降,第二、第三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迅速上升,甚至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斯里兰卡等国家的第三产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均超过了50%。这种建立在经济的不发达或收入水准不高基础之上的经济结构演进形态不仅是印度经济发展模式的个性而且也是南亚区域国家的共性,因此,与其它南亚国家产业结构的演进模式具有同质化或同构性的印度经济结构演化不利于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进一步深化与发展。为此,印度经济发展模式成功与否的外在条件可能取决于印度开展区域外国际经贸合作的绩效。
三、印度经济发展模式所表现出来的相对保守与相对封闭性特质
(一)与南亚其它国家相比,印度总体开放度不大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印度经济不断增长与发展,印度对外贸易额和利用外资量在不同程度地增加,印度对外经济改革开放的政策取向愈益明确,印度对外开放度大为提升。例如,印度对外开放度从1990年的13.16(外贸依存度为13.1和外资依存度为0.06)上升到2000年的20.59(外贸依存度为19.6和外资依存度为0.99),2004年进一步上升到25.67(外贸依存度为25.2和外资依存度为0.47)。
然而,南亚其它国家经济发展模式却表现出了更为开放的经济形态。例如,巴基斯坦对外开放度从1990年的32.86(外贸依存度为32.5和外资依存度为0.36)上升到2001年的33.59(外贸依存度为33.1和外资依存度为0.49),2004年再次上升到35.04(外贸依存度为34.1和外资依存度为0.94)。马尔代夫对外开放度从2001年的78.28(外贸依存度为78.2和外资依存度为0.05)上升到2004年的109.46(外贸依存度为109.4和外资依存度为0.06)。如图2所示其它南亚国家对外开放度均较大。由此可见,与南亚其它国家相比,印度经济发展模式所表现出来的相对保守与相对封闭性特质较为明显,这也成为印度经济发展模式的又一特性。
图二:印度与南亚其它国家的对外开放度
(二)同其它南亚国家一样,印度对外资依存度不高
尽管印度对外开放度逐年提高,但是同其它南亚国家一样,印度对外资的依存度特别低。这种对外资依存度相对更低为发展态势也成为包括印度在内的南亚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的又一特性。例如,即便是对外开放度已超过了50%以上的斯里兰卡、不丹和马尔代夫等国对外资的依存度(除了斯里兰卡少数年份超过了1%以上)部分年份几乎都为零。这说明了包括印度在内的南亚国家在其经济改革开放进程中,对外资(主要指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依存度偏低。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应归结于包括印度在内的南亚国家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环境还未从根本上得到优化,或者说目前包括印度在内的南亚国家还未真正进入经济发展的起飞阶段(仍然处于资源密集型工业发展阶段而非资金、技术密集型工业发展阶段)。因而,我们需要对包括印度在内的南亚国家对外开放政策进行反思。
四、印度营商环境较差且呈现下滑态势
(一)印度的营商环境不仅没有得到改善反而呈现出恶化态势
根据2006年9月6日世界银行发布《2007全球商业环境报告》显示,在175个经济体中,2006年南亚国家营商环境状况分别表现为:马尔代夫商业环境排名53位(2005年排名为49位)、巴基斯坦商业环境排名74位(2005年排名为66位)、孟加拉国营商环境排名88位(2005年排名为81位)、斯里兰卡营商环境排名89位(2005年排名为89位)、尼泊尔营商环境排名100位(2005年排名为90位)、印度营商环境排名134位(2005年排名为138位)、不丹营商环境排名138位(2005年排名为134位)。因而在南亚区域经济发展中,印度的营商环境仅好于不丹。
(二)印度营商环境中最为糟糕的是合同执行效率差
印度营商环境中除投资者保护(2006年排名为33位)、获得信贷(2006年排名为65位)和开办企业(2006年排名为88位)表现相对较好。而合同执行(2006年排名为173位)、缴纳税款(2006年排名为158位)、申请许可(2006年排名为155位)、跨境贸易(2006年排名为139位)、企业破产(2006年排名为133位)、雇用工人(2006年排名为112位)和注册财产(2006年排名为110位)等表现较差,特别是合同执行效率问题表现最为糟糕。例如,通过追踪一起支付争议案件,从原告向法院提交诉讼到最终获得赔付要历经56个步骤、需1420天时间和花费35.7%债务成本。再者,就缴纳税款问题而言,印度一家中型企业所需支付或提存的税负,并对缴付税款过程中的行政负担进行评估得知,其纳税数达59次、花费264个小时,且税负总额为其毛利的81.1%。再如,在印度如建造一座仓库其中包括申请规定的许可证和批文,办理规定的公示和查验,以及接通水电通讯设施的整个过程的申请许可,需完成20个步骤、270天时间和成本费用为印度人均收入的606.0%。总而言之,印度营商环境相对较差,不仅表现为成本费用高、所需时间长,而且还表现为各种程序繁琐、效率低下,合同执行力度较差。
综上所述,印度经济发展与经济运行态势表明,这种既具有印度个性化特征而又具有南亚区域国家共性特征的印度经济发展模式,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印度经济增长的(内在经济结构的)质与(外在经济规模的)量,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印度经济发展(对内对外改革与开放)行为方式。我们评价“独立后,为了发展民族经济,印度实施了公私并存的混合经济管理模式”⑦ 的发展绩效时更应全面地、系统地加以分析与研究。因此,“认真研究作为中国的邻居、南亚大国以及发展中大国的印度的经济发展轨迹,分析其经济发展战略(或模式),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⑧
注释:
① 按2005财政年度末,南亚各国本币兑美元汇率为:1美元等于45.065印度卢比、59.8299巴基斯坦卢比、66.21孟加拉国塔卡、74.05尼泊尔卢比、102.117斯里兰卡卢比、45.07不丹努扎姆和12.8马尔代夫卢比。
② 亚洲开发银行,http://www.adh.org,按生产要素成本计算的南亚国家相关财政年度GDP的当前市值。
③ 亚洲开发银行,http://www.adb.org,按生产要素成本计算的南亚国家相关财政年度人均GDP的当前市值。
④ 亚洲开发银行,http://www.adb.org
⑤ http://www.dygtsc.com/bbs/showpost.asp?threadid=145
⑥ 赵鸣歧:“印度正在崛起——关于印度经济现代化模式的评价”,《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
⑦ 文富德:“印度经济管理模式浅析”,《南亚研究》,2006年第1期。
⑧ 谢代刚、李文贵:“试论印度经济发展模式的演绎进程”,《南亚研究季刊》,2005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