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青田县祯旺乡小学 323900
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不仅仅体现在对数学新知的探究过程中,还包括对数学思维的拓展中,需要经历分析、概括以及归纳、总结和提升等一系列活动逐步形成。而教师也需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生本理念与教学实际进行有机融合,才能够使学生能够立足于数学的视角洞察世界、了解世界,使用数学的语言对世界进行准确描述,能够立足于数学思维展开判断和分析,完成对世界的概括。这样才能够使数学核心素养在亲历、探索以及体验的过程中,逐渐裂变形成并得以提升。
一、创设数学情境,孕育核心素养
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如果可以提升其趣味性,既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还能够促使学生依托于情境展开数学分析,既有效地激活了数学思维,也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想象力,进而培育学科核心素养。例如,在完成图形的缩放教学之后,可以结合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发现“图片中究竟有什么”,以促使目标的高效达成。
课堂教学之前,首先借助课件展示图片,因为图片很小,很多学生并不能够准确辨析图片中的内容,即使睁大眼睛也不能看清楚。
师:为了能够看清楚图片上的内容,你认为应该选择怎样的方法?
生:可以对图片进行放大处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师:现在我就将它放大,大家先仔细观察,然后告诉老师这张图上究竟是什么内容?
(学生的目光立刻聚焦于图片上,但是我只使用鼠标将图片拉长,其宽度保持不变。)
一位学生站起身说:这样的方法是可以将图片放大,但是仍然看不清楚,需要换一种方法。
我借助鼠标将图片拉宽,但是长度保持不变。
生:这种方式仍然不可以,第一次图片被拉扁了,第二次图片又被拉瘦了,两次都不能看清楚图中的内容。
师:那你是否有更好的方法呢?
我邀请一名学生到讲台上进行操作,学生先将鼠标移至图片上的角落上,当鼠标变成一个箭头之后,再慢慢地拉动图片,刚拉到一半,学生们就踊跃回答。
此时我继续追问:为什么之前两次对图片进行放大,都不能看清楚上面的内容,但是这位同学才刚拉动一半,大家就能看清楚了?
……
师:回答得非常准确,为了改变原图的大小,同时也不能改变原图的形状,在这样的要求下,就需要对原图的长和宽同时进行放大和缩小,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这样的教学环节成功地聚焦了学生的注意,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对图片的变化非常熟悉,同时又具有一定的陌生感,学生的思维必然会伴随着学习过程的推进而不断深入。与此同时,他们还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亲历问题的解决过程,既有效地发展思维,同时也促进了方法的形成。
二、借助智慧引领,发展核心素养
传统教学模式下,不管是概念,还是定理的教学,都是依靠教师的直接讲授,致使学生丧失了独立思考的机会。但是很多推导过程都具有极强的理论性,会引发学生的枯燥感,也容易遗忘具体的推导过程。为了有效改变这一现状,作为教者应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公式以及定理的含义,只有亲身经历探索过程,才能拥有更深刻的记忆。
三、引导实践运用,提升核心素养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数学活动经验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才是其核心所在,更是解决数学问题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要素。在“综合实践”中,作为教者,应善于引导学生,使学生可以对所采用的数学方法展开全面反思,进而提升他们对现实问题的解决能力。
例如,在教学《复式条形统计图》这一课时,为学生布置调查任务:了解班级中同学们的身高、体重以及兴趣爱好等情况,学生在实际调查的过程中,自主完成了对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并根据数据完成统计表,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而且一部分学生在制图的过程中,还发现了数据中所潜藏的生活规律,通过这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对复式条形统计图产生更深层面的认知。
上述教学案例中,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自主完成了对统计表以及条形统计图的制作,能够使他们感受到这些图表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也能够自主地运用数学知识有效解决现实问题,通过学以致用促进知识的高效内化。
总之,在当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应当将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所有数学教学活动的核心,并贯穿教学全程,这样才能够回归课堂本位,才能够使核心素养得以生根、发芽、顺利成长。
论文作者:黄江芳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9年6月总第3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9
标签:数学论文; 学生论文; 图片论文; 素养论文; 核心论文; 过程中论文; 条形论文; 《素质教育》2019年6月总第3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