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中“绿色包装”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之路论文,可持续发展论文,国际贸易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74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116-(2007)02-12-06
随着国际贸易规模不断扩大,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国际上对商品包装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发达国家越来越强调绿色包装及绿色包装制度。由于种种原因,中国目前实施严格的绿色包装还面临着许多困难,需要政府、企业、消费者共同参与、尽快建立起中国绿色包装体系,以应对国际绿色贸易壁垒的挑战。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已成为世界各国制定发展战略的重要准则,绿色包装的发展直接关系到环境与资源,因此,关注和研究国际贸易中绿色包装可持续发展问题具有现实与长远的意义。
一、绿色包装的概念
绿色包装是包装行业一种全新的理念。我国国家标准《绿色包装通则》(报批稿)给出了绿色包装术语及其定义,即:“为了环境保护与生命安全,合理利用资源,具备安全性、经济性、适用性和废弃物可处理与再利用性的包装。”[1]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绿色包装的内涵不断增多,所以绿色包装又是一个动态概念。一般而言,它应是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再生利用的包装,包括下列构成要素:能够循环复用、再生利用或降解腐化并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中对人体及环境不造成公害。许多发达国家把绿色包装概括为按“4R1D”原则设计的包装,即Reduce(减量化)、Reuse(能重复使用)、Recycle(能回收再用)、Refill(能再填充使用)、Degradable(能降解腐化)的包装。目前,绿色包装已成为影响各国出口商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2]
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随着全球性的人口膨胀、资源锐减、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的日趋严重,人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困境。资源在大量开发→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人类在实现了物质丰富的同时,却出现了人口数量、资源开发和能源消耗按几何级数增长的新的不平衡,而且生物物种的灭绝和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达到了无可挽回的境地,因此人们认识到了粗放经济发展模式造成的环境问题及其后果。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上,183个国家和70多个国际组织就长远发展的需要一致通过了国际环境保护纲要,正式确定“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的主题,并把“可持续发展”准确定义为: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不损害其他物种需要的一种发展。[3]
近30年来,绿色包装进展迅速。1975年德国率先响应《人类环境宣言》号召并推出绿色包装——“绿点”包装标志。随后英国、加拿大、日本、美国、欧共体等国家和地区亦先后推出绿色包装,掀起世界性绿色热潮。同时美国、德国、英国、法国及荷兰等国政府纷纷制定包装法,要求制造商、进口商和零售商,负起将包装材料回收、再利用与再制造的责任。
1992年联合国通过并发表《21世纪议程》。1993年6月,国际标准化组织成立环保管理委员会(ISO/TC207),并于1996年1月1日颁布国际环保标准(ISO14000)并实施。1999年1月1日国际绿色环保标志(含包装标志)在全球实行,加速了绿色包装的进程。“绿色包装”在国际贸易中奠定了可持续发展之路。
三、我国商品包装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采用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其特点是高投入、高消耗、低质量、低效益,导致了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恶化。就包装业而言,一方面包装原材料十分紧缺,已构成我国包装业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另一方面产生的包装废弃物,严重污染环境。
商品包装除了具有树立企业与产品形象、方便运输流通和消费、增强产品美感、激发消费者消费欲望等优点之外,本身有着一次性消耗自然资源、一次性使用遗弃而导致环境污染等负面特征,包装废弃物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了日益严重的污染。
包装工业对环境污染主要表现在包装及其制品的生产、储存、消费、使用的各个过程,以及在消费后对人体和环境的污染,其中最主要、危害普遍、也最为公众关心的就是包装废弃物的污染。美国每年产生的城市垃圾约1.5亿吨,其中1/3是包装废弃物。欧洲共同体国家每年城市固体废弃物约为1亿吨,其中包装废弃物为8000多万吨。日本的城市固体废弃物约为5000万吨,其中包装废弃物达2100万吨。大量的包装废弃物,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目前我国的固体废弃物年产量为6亿吨,其中40%能够得到利用,其余均难以处理。而在这些废弃物中,包装废弃物约占总量的1/3。据环卫部门统计,在北京市每年产生的近300万吨废弃物中,各种包装的废弃物约为83万吨,其中以塑料、废纸等包装废弃物为主,并且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由此对我国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从以上数据来看,商品包装在完成其保护商品、方便销售、宣传商品的功能外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环保组织的重视。
四、国际贸易中“绿色包装”可持续发展的有关法律法规
(一)国际贸易中对绿色包装的要求
目前,在国际上绿色包装制度已成为发达国家设置绿色标准的主要内容之一。绿色包装制度就是要求进口商品包装节约资源、用后易于回收或再利用、易于自然分解、不污染环境、保护环境资源和消费者健康。根据这一制度原则,近几十年来,发达国家相继采取措施,制定了含有环保措施的关于包装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种。
1.制定绿色包装的法律、法规。许多发达国家通过实施法律、法规要求进口的产品包装及其废弃物的处理遵守该国的法律、法规。
2.规定使用某些包装材料。为了保护本国的资源、农作物、建筑物、水源和森林,防止因包装物中的病虫、细菌、微生物等造成危害,许多国家对包装物作出限制,严格检验和处理规定。
3.限制使用不能再生或不能分解的塑料。对包装用品的设计、生产、商品化,必须能再利用和再生。
4.强制执行再循环或再利用法律。许多国家规定,啤酒、软饮料和矿泉水一律使用可循环使用的容器,许多国家都制定了再利用法规,并规定了各种包装物的回收比例。
5.征收各项原材料费、产品包装和废物处理税(费)。向生产包装材料的企业征收各种税(费),若产品包装中全部使用可再循环的包装材料,则可以免税,若部分使用再循环材料,则征收较低的税;若全部使用不可再利用或再循环材料,则征收较高的税。
(二)入境“绿色标志”通行证
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在西方经济发达国家都推行产品“入市”,进入市场的“通行证”——“绿色标志”。许多国家为保护环境,在进行国际贸易中逐步推行产品“绿色标志”。凡注明“绿色标志”的产品,都表示该产品从生产到使用直至最后消费回收,均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一个产品只有取得了某国的“绿色标志”,方能获得进入该国市场的“通行证”,否则禁止其入境。
包装物应有环境标志。环境标志(EL)就是通常所说的“绿色标志”,今后在全球实行的是由ISO推出的三种环境标志:Ⅰ型、Ⅱ型和Ⅲ型。
ISO14000规定的Ⅰ型标志叫“生态标志”,它是根据各个国家的生态情况而定,因而在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之间会有较大的差异。
Ⅱ型标志是企业“自我声明”式的“信息标志”,企业将自己的环境方针、环境数据与信息以标签方式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Ⅲ型标志是产品的环境“质量标志”,用具体的数字指标和线段同时进行标示,较为直观方便。各国政府机构将向用户或消费者推荐有“环境标志”的产品、包装。
自1986年以来,不少工业发达国家和欧盟成员国,又相继颁布了《包装废弃物处理》等法规,严禁不符合环境要求的包装产品入境。许多国家和地区相互签订环境协定多达127个,其中17个含有贸易条款,这不仅限制或禁止成员国之间的非正规贸易,而且还限制、禁止与违反法规的非成员国之间的贸易。显然,“绿色标志”、“绿色法规”、多边环境协定等构成了一种新的非关税壁垒。凡是违反环保规定的产品,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将大大减弱。
(三)各国立法,禁用有害包装物入境
1.国际绿色包装法制化应时而生
(1)制定绿色包装的法律、法规加强对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利用
早在1985年7月,当时的欧共体就通过了《饮料容器包装法令》。该法令的第一条明确提出:法令的目的之一在于饮料容器的重复使用和再循环。1994年欧共体在各国制定法规的基础上,正式颁布了《包装和包装废弃物的指南》,要求各加盟共和国统一执行。德国的《循环经济法》、《包装条例》等法规将回收要求、利用、处置与生产、销售和消费挂钩,从回收到处置各个环节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可操作性强。该制度对所有饮料、洗涤剂和涂料容器都适用,对于德国公司和外国公司要求一致。
(2)制定指标,促进包装资源的回收利用
德国1995年7月规定,包装回收法定定额为80%,并要求这个总量的80%~90%必须再循环处理。同时规定运输包装要100%回收,销售包装按“谁生产谁回收”、“谁销售谁回收”的原则,由生产者、销售者负责回收再利用。英国规定从2000年起,实现对60%的工业包装物和35%的家用包装物回收再利用。
(3)严格规定使用某些包装材料
为了保护本国的资源、农作物、建筑物、水源和森林,防止因包装物中的病虫、细菌、微生物等造成危害,许多国家对包装物作出限制,严格检验和处理规定。如禁止使用木材、稻草、旧麻袋等传统天然包装材料,禁止使用含有铅、汞和镉等成分的包装材料等等。
2.以法治污,禁用有害包装物
治理包装业污染是治理环境污染的重要方面。在西方许多经济发达国家加强环保法规建设中,严格以法治污,禁止在食品包装中使用有害包装物料,如美国、意大利、瑞士、德国等经济发达国家制定和实施了不少有关法规、法令或条例。
(1)美国早在1988年就有21个州颁布了共计2332条法令,限制和禁止使用某些塑料包装制品。
(2)意大利政府1991年开始禁止在其境内使用不能生物降解的塑料杂品袋。
(3)瑞士1991年11月颁布有关包装法规法令,禁止生产无法循环使用的包装容器。
(4)欧盟于1992年颁布关于包装、包装废弃物的规定,从2000年1月1日起,从其市场上清除一切不能重复使用或不能降解再生的包装材料。
(5)德国于1991年颁布《包装废弃物处理》法令,并采取措施推动工业界将盛装饮料用的“PVC”瓶改为“PET”瓶,还要求将80%的“PET”瓶回收利用。1996年10月,德国政府根据污染者负担原则,颁布实施了循环经济法。此外,德国对使用难降解塑料包装者征收环保税。
(6)丹麦禁止使用一次性的啤酒和饮料容器,也禁止进口此类容器包装的啤酒和饮料。
(7)日本于1995年1月1日起就禁止使用不能再循环利用的塑料包装材料。
3.国际社会对绿色包装的法律调控
(1)国际条约与绿色包装的法律调控
《里约宣言》是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中心成果之一。宣言的主要内容是宣布关于环境与发展问题的27条原则。宣言指出,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环境问题阻碍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不可持续的发展引起并加剧环境问题。宣言提出了人类社会与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即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并指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是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并推行正确的人口政策。
绿色包装是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包装工业发展的新方向。正是《里约宣言》的发表,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新一轮绿色浪潮。在这股绿色浪潮的冲击下,各行业都试图寻找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本行业最佳发展模式,包装业也不例外。绿色包装正是包装业为此所作出的努力,它使包装业走上了一条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新道路。因此,《里约宣言》对绿色包装的出现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绿色包装的许多思路都来源于《里约宣言》。
(2)世界贸易组织与绿色包装的法律调控
贸易与环境问题已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主要议题。《建立世界贸易组织的协定》规定:“按照持续发展目标使世界资源得到最合理利用,维护和保护环境,并根据各成员不同需要和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情况,加强管理措施。”在国际贸易中,包装是商品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因此包装当然受到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制约,绿色包装也是世界贸易组织所提倡的包装方式。
(3)欧盟与绿色包装的法律调控
欧盟1994年12月提出《欧盟包装和包装废弃物指南》,目的在于避免或降低包装废弃物可能对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而界定包装废弃物对环境造成影响的每一细节是一项十分艰苦的任务。因此,该指南添加了一个附件,附件中确定了《包装的基本要求》。该文件的主要原则如下。
包装材料的重量和体积应当降低到最低限度,以能够保证被包装产品的安全和消费者接受为准。
使用后,包装材料的有害成分和其他危险成分对环境的危害应当降低到最小限。
包装材料应当适合于材料回收和能源回收标准,或者可以腐烂成为混合肥料,或者能够再利用,如果对此有要求的话。
4.国际贸易中绿色包装设计的基本法则
(1)新世纪追求,采取ISO标准
食品包装的“绿色革命”是一项国际性的大事业、大变革。它将是新世纪人类生活的共同追求,也将是未来全球食品业发展的一个共同主题和重要特征。这种世界范围内的食品包装业的“绿色革命”,必须采取ISO标准。
众所周知的ISO14000是在ISO9000国际管理标准基础上考虑了环境标准后制定出来的,也就是说它增加了环保的内容。ISO14000共包含24个标准,1997年已颁布5个,2000年底前将全部出台。它的颁布将对整个世界的工业、商业、政府等所有组织改善环境管理行为具有积极作用,对国际贸易也将产生深远影响。我国第一个通过ISO14000认证的青岛海尔集团,销往德国市场的电冰箱达5万台,居亚洲之首,原因就是该厂在使用电冰箱发泡材料中使氟利昂含量减少50%后获得了德国的环保标志。
绿色包装是国际环保发展趋势的需要。随着环境保护浪潮的冲击,消费者对商品包装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即要求新型包装产品必须符合“4R1D”原则。人们已从注重选购实惠和健康为主的商品逐步转移到热衷于购买对环境无害的产品,绿色产品已成为人们购物时的首选,而绿色产品的包装也必须符合绿色要求。
(2)绿色包装是避免新的贸易壁垒的重要内容之一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今后国际贸易中的环境标准、法规会越来越严格。绿色贸易壁垒将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壁垒。不符合绿色标准的商品不许进口。绿色包装则有利于突破一些新贸易保护主义者利用包装设置的技术性壁垒。目前,西方工业化国家纷纷强化自身的环保意识,实行“环保贸易壁垒”,对中国出口行业来说无疑是一次新的考验。
加入WTO后,绿色壁垒——这个外贸领域的新名词开始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根据联合国统计署提供的数据表明:90%的美国人、89%的德国人和84%的荷兰人在购买物品时都会考虑到产品的环保标准。正是这种环保意识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使得绿色贸易成为了当今世界对外贸易的发展趋势。绿色贸易的实施在保护了环境、提高了人的生活质量的同时,却带来了一种新的绿色贸易壁垒。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由于我国在环境标准制定实施及资金投入、环境技术水平等方面与欧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所以绿色壁垒对我国出口商品的阻碍作用不断增强。目前,在国际上绿色包装制度已成为发达国家设置绿色标准的主要内容之一。我国的冰箱出口,因没有绿色标志,出口创汇曾一度由1988年的14亿美元,下降至1991年的5100万美元。教训是非常深刻的。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因包装问题每年减少外汇收入约10%,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因包装不符合绿色要求造成的。因此,大力提倡发展绿色包装已刻不容缓。
因此,只有大力发展出口绿色包装,才能更加有效地打破新贸易保护主义者利用包装设置的技术性壁垒。
绿色包装是国际营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在重视环境保护的世界氛围中,绿色包装在销售中的作用日益重要,越来越受到各国消费者的青睐。21世纪绿色革命的重要内容“绿色包装革命”是新一轮市场竞争的重要砝码。可以肯定,带有浓厚环保气息的绿色包装的商品,在国际市场中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五、我国“绿色包装”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1.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绿色包装”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绿色包装”的宣传教育,树立包装设计人员与消费者的环境意识。其内容包括环境危机与污染教育、包装废弃物回收教育、环保法规教育、对企业普及ISO14000系列标准的宣传。“绿色包装”可持续发展之路必须摒弃传统的发展思维和发展模式,在全行业树立科学发展观,彻底改变重开发、轻节约,重速度、轻效益,重外延发展、轻内涵的发展,片面追求产值增长、忽视资源和环境的倾向;加强对发展循环经济的专题研究;建立包装工业科学的循环经济评价体系。
2.加快“绿色包装”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
以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再使用、可循环、可降解”为原则,积极推进新型包装产品和制品的应用,加快发展低消耗、低耗能、低排放的产业生产模式,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技术,形成资源循环利用的产业链,加快包装工业产业结构调整、产品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绿色包装”产业,积极推进包装废弃物回收的产业化。绿色包装产业化是实现绿色包装系统目标的手段。所谓产业化,既包括组建一批生产绿色包装产品的企业群,也包括为这些企业群服务的决策调控体系、科技支持体系和行业协调体系。
3.组织绿色包装技术创新
实施绿色包装过程,开发绿色包装技术。绿色包装工程技术主要用于商品包装物的设计、检测和评价。系统地组织重点开发和示范有普遍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产业集群技术、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接技术、“零排放”技术、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术、回收处理技术、绿色再制造等技术,努力突破制约包装工业发展的技术瓶颈。
4.发挥绿色包装的示范推广作用
在进行绿色包装时要树立整体包装概念,在采用少公害、易处理的包装材料的同时,不能忽视绿色包装的基本功能,应在保证其功能的基础上力求简单和再循环利用。绿色包装材料大多数是新材料,采用新工艺制成包装物。要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工业园区和城市开展包装工业的循环经济试点工作。通过试点,提出包装工业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重大技术领域和重大项目领域、包装工业的循环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设并完善包装废弃物资源回收网络,树立先进典型,为加快包装工业发展循环经济提供示范和借鉴。
5.建立包装工业可持续发展经济法规体系
运用法律和政策手段保证绿色包装的推广与实施,制定绿色包装产业发展规划,扶持绿色包装企业,建立绿色包装技术研究中心,培养绿色包装技术人才,并争取全国性的包装法规尽快颁布实施,使包装业行为纳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要制定针对包装工业及包装物回收再利用的法律、法规等发展循环经济的专项法规。加快制定主要耗能的行业节能设计规范以及强制性能效标识和再利用品标识等发展循环经济的标准规范。加大执法监督检查的力度,逐步将包装工业循环经济发展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
6.加强绿色包装宣传教育、正确引导消费
绿色包装是企业绿色形象及其绿色产品和品牌的一种直观而有效的广告宣传方式。在包装设计时,应突出绿色包装的特点。如果产品已获绿色标志,则应在包装上显著位置说明;尽可能说明包装废弃物及产品废弃物回收或处理方法,说明该产品及包装已完成的法律义务。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特别是各级领导对发展包装工业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鼓励使用绿色产品,抵制过度包装等浪费资源行为,使节能、节水、节材以及包装废弃物分类回收,减少一次性产品的使用逐步变成每个公民的自觉行为,逐步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4]
结束语
包装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但包装对环境的危害已是不争的事实,究其根源,导致包装污染的主要源头有三个:设计源头、生产源头、消费源头。而设计又是生产和消费的始端,因此发展绿色包装,必须设计先行,以此将包装污染降到最低。[5] 实施绿色包装既是保护环境的需要,又是增强我国包装业发展后劲,提高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可以预见,“绿色革命”必将是新世纪全球包装业运行的主题,也是新世纪包装业发展的显著特征。中国的包装业必须迎头赶上世界的“绿色浪潮”,接受“入世”后的挑战,确保在21世纪的世界市场上取得主动。总之,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在环保运动蓬勃发展的时代,要想不断地巩固扩大出口市场,缩小与发达国家间的差距,必须紧跟“绿色”时代的脚步,必须重视改进出口包装,实行绿色包装,才能为我国对外贸易持续稳定的发展开辟出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
标签:可持续发展论文; 绿色包装论文; 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论文; 环境保护论文; 企业标志论文; 企业环境论文; 法律制定论文; 环境污染论文; 法律论文; 环保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