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不统一,制约高等教育的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等教育论文,政策论文,不统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目前,我国有两种高考:成人高考、普通高考。
其实,国家组织的高等教育考试还有自学考试、学历文凭考试等。
在这四种国家考试下,就形成宽严有别的高等教育。前二者,“严进宽出”;后二者,“宽进严出”。前二者相比,普通高考的报考条件苛刻;后二者相比,自学考试更严格。宽严有别,怎么平等?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成分相当复杂,主要是成人高等教育成分比较复杂,有独立设置的成人高等学校、广播电视大学、普通高等学校附设的成人教育、民办高等学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等。成人高等教育“普通化”或“文凭化”的趋势日益明显。通过这些途径,都可以获得专科、本科文凭。高等教育成分多,政策各异,造成了不平等。
但是,如果转换一个角度看,20年来,高等教育不同成分分别创造了一些“特殊”政策其实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宝贵经验,只要把它们组合起来,使我国高等教育各个成分整合,形成统一的格局,就可以使我国高等教育腾飞。
自学考试是一种国家投入最少、收效最大的高等教育形式。它动员了千百万人自觉地学习。这是它最大的贡献!它是真正“开放式”的高等教育,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开放的高等教育形式,没有入学考试,真正的“宽进严出”。
1998年,全国有2000万人参加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仅1997年通过自学考试取得本专科毕业证书的就有27万人。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主要是由普通全日制高等学校承办的。考试的课程基本上是普通高等学校开设的,换一句话说,就是大学的本专科的课程向社会开放,通过率大约30%。16年来,普通全国制高等学校通过承办自学考试,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宽进严出”的办学经验。这条经验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大学实行“宽进严出”,人们喊了多年。其实,它已经存在。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把它移植到整个高等教育。
其实,宽进严出,对大学生来说,既是一种压力,也是一种动力。从80年代中期以后,在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中学风不正的问题日益抬头,主要表现在缺乏学习的动力。十几年来,曾经进行了多种改革,如中期选拔、严格考试、一门进多门出等等,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在成人高等学校同样存在,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其实,严格执行“宽进严出”这条政策就可以解决这个多年没有解决的问题。
如果把我国所有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加起来,自学考试的2000万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学生300多万、成人高等学校在校学生270余万,即共有2600万左右按照这个数据计算,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阶段。宽进严出,基本上是世界上实现了大众化高等教育国家的一种共同办学模式。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市场经济,这是“宽进严出”的基本前提。由此可见,我国高等教育的内外条件已经具备了实行“宽进严出”。
自学考试还有一条重要经验:修业年限基本上没有规定,即学制富有弹性。如果把这条政策推广到整个高等教育,那么,我国高等教育就相当地灵活了。柔性的高等教育更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形势,能够对经济周期变化进行反调节,保持社会的稳定,加速失业人员的转岗。
考察美国的50年高等教育发展历史,不难发现,高等学校是劳动力市场的“蓄水库”。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轨迹基本上与经济发展平行,伴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反之亦然,高等教育与劳动力市场之间的关系是刚性的,不具备对劳动力市场进行反调节的功能。这种刚性主要体现在招生计划统得过死,学制定的过死,都没有弹性。现在,我国实行市场经济,要求高等教育具备反劳动力市场的调节功能,如培训下岗职工、转岗的机关干部等等。特别是对于成家立业的人,只有在有弹性的学制下,才能更好地既照顾家庭,又圆满地完成学业。
1995年,国家批准北京、辽宁、上海等3 个省市进行了“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的试点工作,目前已发展到18个省、直辖市。这种考试是国家对尚不具备颁发学历文凭资格的民办高校组织的学历认定考试。以学校办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宽进严出、教考分离为其基本特点。国家统一考试的课程及格率大约60%,没有补考,如不及格,只能参加下一次相同课程的统考,也可以申请参加自学考试相同专业的相同课程的统考。修学期满,全部课程合格发给毕业证书。如只有4 门以下课程不合格,可保留学籍3年,继续参加考试, 全部课程合格后仍然发给毕业证书。
这项试验极其重要,尤其在整个高等教育实现“宽进严出”以后,国家如何控制高等教育的质量方面。国家可以对所有的高等学校进行评估,分出等级,根据等级确定其学生参加国家统一考试的科目。有的为免考学校,有的学校只有少数几门课程要求参加国家统一考试,有的学校1/3的课程要参加国家考试,有的1/2课程要参加国家考试,等等。这样来促进学校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高教育质量。这样就可以模糊高等教育各个成分之间文凭的界限,加速高等教育的统一,保证所有高等学校颁发的文凭基本等价。
无论是自学考试,还是成人高等学校,提供了另外一条重要的经验:报考没有年龄限制。把这条政策推广到整个高等教育,那么我国高等教育就能够真正地适应终身教育形势的要求。如果所有高等学校都没有报考年龄的限制,那么,我国成人高考和普通高考就可以统一。如果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考试效益,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更重要的是有利于高等教育的整合,新的高等教育的形成。年龄相差比较大的学生同校,有利于管理,有利于稳定。
因此,如果把成人高等教育的上述政策引入普通高等教育,放宽普通高考报考或上全日制大学的条件,就可以极大地改变普通高等教育不适应形势的局面,实现成人高等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之间的平等,加速成人高等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整合、统一。
因此,我们建议:
首先,延长普通高等学校统一考试成绩的有效期限。目前,它仅仅只有两三个月寿命。应该把它放宽到一年以上。同时,放宽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的修业年限,实行多种学制,既有全日制,又有半工半读的。
随着高等学校收费制度的实行,越来越多的考生被上学经费所困拢。怎样解决家庭经济贫困学生的上学问题呢?国家、学校和社会纷纷拿出资金,予以资助,是一种办法。但是,毕竟是杯水车薪。我们认为,更重要是向他们提供劳动的时间,使他们有比较宽松的时间通过劳动去争取学费。因此,我们不妨让他们把勤工俭学的时间提前。如今年考上清华大学的学生,可以不到校报到,到社会上打工一年,次年再注册。相应地,我们应该放宽大学修业的年限。这样让学生们在学期间能够集中一段时间去打工,筹备学费。
其次,解除报考年龄的限制,适应终身教育的潮流,只要是我国公民,都可以报考。
终身教育,强调教育制度应该向每个人提供终身参与有组织的学习活动的机会,因此教育机构对入学者没有任何资格限制,学习目标、内容、时间、地点等方面的弹性化。
目前,我国上大学的年限标准是不一样的。报考普通高等学校有严格的年限限制。一般要求“未婚,年龄不超过25周岁”。但是,有些学校或专业报考的年限更苛刻。如外语学校,要求年龄不超过23周岁;体育学校或专业,年龄不超过22周岁;艺术学校表演、演奏专业,公安学校,也要求年龄不超过22周岁……
正是这年龄的限制,使许多青年失去了接受普通高等教育的机遇。
最近几年,在农业部、林业部等部门的努力下,国家放宽了报考年限。对于有实践经验的青年,年龄在28周岁以内的也可以报考。请你注意政策原文是这样表述的:“实践经验丰富的优秀青年,经所在单位推荐,省招生委员会批准,年龄可放宽到28周岁,婚否不限;有特殊贡献的公民,经所在单位推荐,省招生委员会批准,年龄、婚否不限。”
第三,放宽体检标准,只要智力正常就可以报考。
按照我国目前的体检标准,无论是美国失聪失明的著名作家海伦·凯勒,还是我国高位截瘫的张海迪都不能上大学。他们本来就遭受了不幸,我们应该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受教育的机会。
由此可见,政策不统一,容易造成不平等。政策不统一,而且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限制了高等教育整体效益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