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国家成败的三个问题_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论文

社会主义国家成败的三个问题_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论文

关系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三个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兴衰成败论文,社会主义国家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受苏东剧变的冲击走入低谷,西方资本主义在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却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无疑,这使当代社会主义命运受到严重挑战。面对这些挑战,社会主义国家应该着重解决好以下三个问题。

一、抛弃前人囿于历史条件所带有的某些空想因素,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都把计划经济、公有制、按劳分配当成丝毫不能动摇的“社会主义原则”。传统认识最大的缺憾在于忽略了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个社会主义最本质的东西,把不具有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东西,或者只适合某种特殊历史条件的东西当做“社会主义原则”加以固守,从而导致了不顾社会生产力的实际水平,急于求成、急于求纯、急于过渡的错误。尤其是中国“文化大革命”十年,将“左”的错误推向了极端,把国民经济推向崩溃的边缘。

苏东剧变固然有帝国主义推行和平演变的原因。但是,其主要原因是苏共在社会主义实践中,违背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走上一条超现实空想道路。为了建立纯而又纯的社会主义,脱离国情和时代的特点,教条主义地套用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关于未来新社会的公式和设想,急速地改造和建成社会主义,并将自己的模式推广到东欧及一切社会主义运动中。同样,我国发生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乃至“文化大革命”,空想色彩也是很浓的。当时盲目追求不切实际的目标,用阶级斗争去“净化”社会,用群众运动去急剧提高生产力,以高速度建立纯而又纯的社会主义等等,无不带有浓厚的空想色彩。后来我们之所以没有步苏联后尘,而是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因为:

第一,我们抛弃了社会主义实践中的某些方面带有的空想因素,使科学社会主义回归。回顾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20年及苏东社会主义的实践,不难看出由于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因缘关系,科学社会主义在多国的实践中都有空想主义因素“伴生”的现象。实践中的社会主义是在这种“伴生”关系中不断克服和战胜这种空想因素,而走向成熟和发展的。可以说,不断战胜空想社会主义因素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不可忽视的历史任务。我国正是在经历了曲折后,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摒弃社会主义实践中的空想因素,回到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上来的。我们深刻地理解了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这个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破除了离开生产力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的历史唯心主义观念,认清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发展生产力,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为了发展生产力,突破了单一公有制的结构和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坚持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和分配方式作补充,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用“三个有利于”为根本判断准则,开拓我们现代化事业的新局面。

第二,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尤其是“文化大革命”彻底地暴露了国家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彻底地暴露了“左”倾错误,使我们整个民族受到空前深刻的教育。邓小平在谈到“文化大革命”时说,“那件事,看起来是坏事,但归根到底也是好事,促使我们思考,促使人们认识我们的弊端在哪里。”(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72页。)“过去的成功是我们的财富,过去的错误也是我们的财富。”(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72页。)邓小平对我国一度离开科学社会主义,陷入空想的“左”的错误进行认真的思考,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揭示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提出以改革开放的方针作为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对我国经济、政治体制进行了改革。

第三,中国有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优良传统。党在1942年整风运动中,确立了把马列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根本原则。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过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两个理论成果。中国共产党自从成立以来,就坚持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寻找到中国革命惟一正确的道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纠正了“左”的错误,又一次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开创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可见,总结我国的历史经验,最根本的一条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本国实际结合。

社会主义中国在改革开放中发展,是一种正确社会主义模式的胜利。通向社会主义理想的正确道路是需要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摒弃空想成分,并在实践中经得起考验的。

二、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不断肃清封建主义残余影响,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开辟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新纪元。人民民主专政的建立,使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获得了政治经济的解放,劳动人民当家做了主人,这是社会主义最广泛的民主,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但由于“左”的影响,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化进程受到严重干扰,出现了曲折的过程。由于忽略完善具体的制度和组织形式,使国家和党内民主缺乏强有力的制度保证。由于忽略法制建设,长期存在着以权代法现象,以致于发生像文化大革命那样的灾难。

“文化大革命”使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弊端充分暴露出来。邓小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突破“左”的思想禁锢,提出要肃清封建主义和资产阶级思想影响。他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一文中,提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中存在高度集权、官僚主义、家长制、等级制度、形形色色的特权、干部职务终身制等等问题。这种种弊端,都带有封建主义色彩。必须从制度上来解决问题,否则过去出现过的严重问题,今后还可能重新出现。苏联政治体制的弊端是使其走上衰败解体的重要原因,这个教训是深刻的。此外,如社会关系中残存的宗法观念、等级观念、上下关系和干部关系中的不平等现象等等,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也都存在封建主义残余影响。它们是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障碍。“肃清封建主义残余影响,重点是切实改革并完善党和国家的制度,从制度上保证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经济管理的民主化、整个社会生活的民主化,促进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36页。)这给我们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打开了思路,指明了方向。提出继续肃清思想政治方面的封建主义残余影响的任务十分必要。根据邓小平理论,我们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又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实行党政分开,政企分开,精减行政机构,坚持完善根本制度,加强立法和监督工作,密切人民代表与人民的联系,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逐步建立分权制衡、群众监督等一系列制度。我们还推进了决策科学化与民主化,加强了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等等,这些都是肃清封建遗毒在制度上和措施上的保证。现在我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有利于民主政治发展,又有利于彻底肃清封建主义残余的影响。只要我们坚持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生产力,最终会在经济上赶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上创造比这些国家更高更切实的民主。

三、牢牢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警惕、防止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的和平演变

历史和现实已经表明,当代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力量消长是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当今世界走向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社会主义国家存在着如何警惕和防止西方势力的影响和渗透的问题。这是个关系着社会主义命运的问题。苏东剧变就是深刻教训。

这个问题,从社会主义国家来看,是个是否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西方和平演变在苏联得手,说明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着反社会主义因素,因此,要提高警惕,防微杜渐。因为第一,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加上长期实行僵化的高度集权的体制,妨碍生产力发展,我们落后的经济、文化很容易成为极少数宣传西化的人的口实。第二,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反社会主义的因素。第三,资本主义的经济优势和长期的包围与干涉,是社会主义和平演变的外部条件。第四,苏东剧变使世界社会主义处于低谷,容易使一些人产生困惑、迷惘,甚至出现对社会主义信念的动摇。第五,旧中国是个小资产阶级的汪洋大海。因此,今天也决不能丝毫放松在思想上对资产阶级思想和小资产阶级思想的批判。总之,在国内还存在否定社会主义的思潮,国际上反对我们的还大有人在,必须在思想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与苏东不同的是我们有粉碎西方和平演变图谋的有利条件:①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强了社会主义的生命力和吸引力。②我们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四项基本原则规定了我国的社会性质、国家体制、党的领导地位及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是实现安定团结,夺取四化建设胜利的共同政治基础。③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和全国人民,这是粉碎西方和平演变图谋的根本思想武器。

当代社会主义的曲折和发展的历史表明,不断摒弃空想因素,肃清封建遗毒和反对和平演变,是社会主义国家在思想理论战线上要不断解决的三项重要历史任务。我国正是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坚持与这些违反科学社会主义的东西进行斗争,才使科学社会主义得到了新发展。

标签:;  ;  ;  ;  ;  ;  ;  ;  ;  ;  ;  

社会主义国家成败的三个问题_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