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地区前列腺癌发病危险因素调查研究报告论文_李玲(通讯作者) 刘鹏 李莹莹

潍坊地区前列腺癌发病危险因素调查研究报告论文_李玲(通讯作者) 刘鹏 李莹莹

山东省寿光市人民医院 262700

本研究通过深入调查潍坊地区前列腺癌患者,探讨潍坊地区前列腺癌的危险因素及发展趋势,旨在为前列腺癌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前列腺癌在欧美国家发病率为第一位,死亡率仅次于肺癌居第二位,且发病率和死亡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虽远低于西方国家,但近年来呈显著增长态势。我国前列腺癌的流行病学研究起步较晚,目前主要有北京、上海、武汉、广东等大城市的相关报道,本研究为潍坊地区首次前列腺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调查资料及研究方法

调查对象及方法:

自1998年1月至2008年12月, 对潍坊人民医院、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89医院及我院泌尿外科已诊治过的男性前列腺癌患者356例进行调查, 其年龄65-83 岁, 平均年龄72.4岁。调查方式通过发放调查问卷方式进行。调查内容包括:(1)询问一般情况、职业、肿瘤家族史、婚育史、行为习惯(如吸烟、饮酒等) 、输精管结扎术等;(2)泌尿外科检查:包括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L)、前列腺体积(V)、直肠指检、血清睾酮(T)、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等。所有调查均由泌尿外科医生或经培训的泌尿外科护士操作。

统计学分析:

标准人口年龄构成采用WHO 的Segi's 世界标准人口年龄构成( 世标率),分城乡统计,年龄发病率分为60、70和80岁年龄组;分析城市及农村男性的前列腺癌发病危险因素和趋势。各组数据之间比较采用t检验;百分比和构成比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分析

1、发病率

1998年至2008年潍坊地区男性前列腺癌发病率呈现逐年明显增长趋势。1998年我市男性前列腺癌粗发病率为1.45/10万,至2008年发病率增加到5.00/10万。并且前列腺癌占中国男性恶性肿瘤发病构成的比例也呈逐年增高的趋势。由于医疗保健设施的普及和改善, 诊断技术提高尤其是PSA筛查的普及,以及人们健康意识的改变,能更早的发现并确诊前列腺癌,病变程度也较前变轻。

2、城乡差异

调查的356名男性中,城市人口214人,农村人口142人。城市人口主要为工人、干部和商业服务人员,文化程度中学以上占62.3 %;农村人口主要是农民,文化程度中学以上占20.2%。城市和农村人口职业和文化程度存在着明显的差别(P<0.05)。城市男性发病率约为农村男性的3.5~6.5倍。10 年间,中国城市男性前列腺癌粗发病率增加幅度为8. 53 /10 万( 由4.48 /10万增至13.01/10万),远高于农村男性的2.53/10万(由1.02/10万增至3.55/10万) 。但城市男性前列腺癌发病年均增加率低于农村男性,分别为11. 25%和13. 28%。其原因可能是:一、我国农村前列腺癌发病基数低,导致增加相对更明显;二、农村医疗条件的改善及农村人健康意识的提高,PSA筛查比例的提高等。

3、年龄与前列腺癌的关系

前列腺癌多发生在50岁以上老年男性。通过已有的前列腺癌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我国50、60、70和80岁年龄组前列腺癌发病率分别为9.3%、5.9%、26.9% 和16.7%, 可见前列腺癌与年龄的相关性明显高于其它肿瘤,估计前列腺癌可能会导致患者平均减少约9年的寿命。我市前列腺癌多发生于60岁与70岁年龄组,尤其是70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这与我国已有资料相符合;这也证明前列腺癌发病与年龄呈正相关,并且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 我国人口老年化的问题日益突出, 这种影响将会继续增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肿瘤家族史

遗传因素与前列腺癌是有关系的。有家族史的男性患前列腺癌的可能性更高,并且起病年龄更早。依据已有技术及研究成果,初步结论是接近10%的前列腺癌和49%的55岁前发病的前列腺癌患者存在某种基因位点的变异;另一方面在这些患者特定的亲属中某些癌基因出现相同的变异, 而构成这些位点的基因密码具有遗传易感性。我市由于肿瘤统计上报时间较短,未有明显前列腺癌家族史资料;然而55岁前发病的患者家族中多有因肿瘤去世的亲属。

5、饮食因素

前列腺癌与饮食、生活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高脂肪饮食是公认的前列腺癌的危险因素。通过国外有关移民流行病学资料显示[2、3]:高脂肪消耗的美国, 前列腺癌发病率明显高于低脂肪消耗地区,从低脂肪消耗地区移民至美国的发病率介于二者之间,由此可见高脂饮食对前列腺癌的影响明显大于地域因素的影响。近年来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有明显增加趋势, 除与寿命延长、老年人口比重上升以及诊断技术改进等有关外, 与生活水平提高和膳食结构改变有很大关系。

目前争议最多的是维生素E与前列腺癌的关系,现在未有与前列腺癌发病有明确关联的结论。

6、体育锻炼、生活习惯等

体重与前列腺癌发病之间的关系目前存在较大争议:有一些研究者认为,体重、BMI高者前列腺癌发病率危险性明显增加;但也有研究报道认为体重、BMI与前列腺癌发病无明显相关性。目前我们认为肥胖可能会促进前列腺癌的发展,与前列腺癌死亡率有关。有研究资料表明,体育锻炼是前列腺癌一项独立的保护因素,对预防前列腺癌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建议,老年人力所能及地多参加一些温和地体育活动,以增强体质,增加机体的免疫力。适度温和地体育锻炼可以保持身体内分泌的稳定, 调节免疫功能, 增强体质, 从而降低前列腺癌发病的危险性。

通过对我市前列腺癌患者的调查可得出结论:经济收入、文化程度、民族对前列腺癌发病率无显著性影响;而吸烟、饮酒及职业毒物接触史对前列腺癌发病率有明显影响。我们前期研究认为,吸烟是前列腺癌的一个危险因素, 并存在一定的剂量-反应关系,其中需充分分析并排除吸烟对性激素分泌带来的影响——一方面,吸烟可增加人体内的亚硝基化合物的含量,而亚硝基化合物具有致前列腺癌的作用,已经在小白鼠动物实验上获得证实;另一方面,吸烟具有拮抗雌激素的作用,从而使体内的雄激素水平升高。因此,戒烟酒、减少或避免如亚硝基化合物等化学物质的接触,对于我们预防前列腺癌有明显的指导意义。

7、性行为

研究认为,雄激素的调控失调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体内较高的雄激素水平被认为是前列腺癌的危险因素之一。由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人们对性态度较为保守, 婚姻关系多稳定, 可能也是我国前列腺癌发病低的原因之一。

有学者认为离婚、丧偶等婚姻状况的变化可以引起性生活习惯、性行为频率及性激素分泌水平的变化,增加前列腺癌的患病危险;而且婚姻状态的变化也会影响机体免疫系统,从而增加患其他肿瘤的风险[5]。我们此次调查研究发现:上述婚姻状况与前列腺癌并无统计学关联,而且离婚、丧偶者前列腺癌发病风险减低,这与国内有关报道结果不一致[7]。本次研究表明性生活次数频繁≥4次/周、手淫频率≥3次/周、首次性生活年龄≥15岁的男性患前列腺癌的危险增加,与国内外大多数报道结果类似。

结论

我们此次调查研究在选择对象、患者例数、研究深度及广度方面可能存在缺陷,但是仍提示肿瘤家族史、高脂饮食、吸烟、饮酒、接触亚硝基化合物、性生活频繁、首次性生活年龄早、手淫频繁等为前列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为潍坊地区前列腺癌的防治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张惠鹃,仇成轩,施侣元,等.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1999;15(1) 8-9.

2.安宁,庞维秋,刘言训,等.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00; 8(5)

214-215

论文作者:李玲(通讯作者) 刘鹏 李莹莹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9/29

标签:;  ;  ;  ;  ;  ;  ;  ;  

潍坊地区前列腺癌发病危险因素调查研究报告论文_李玲(通讯作者) 刘鹏 李莹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