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城市规划建设角度探讨韧性城市与可持续发展论文_房益山

从城市规划建设角度探讨韧性城市与可持续发展论文_房益山

哈尔滨工业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摘要:当今气候变化和环境退化等生态问题对社会经济公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国际社会为有效应对生态挑战,提出建设韧性城市的新思路,通过韧性城市的建设,提高城市对自然灾害的抵抗力,实现城市的核心价值与竞争力。我国在建设韧性城市时,要加强“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协同各部门制定科学合理的策略,提高韧性城市建设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关键词:韧性城市;可持续发展;防灾减灾;绿色基础设施

1韧性城市概述

1.1韧性城市

目前人们对韧性城市的概念为德舒查和佛兰尼瑞提出的框架,该理念是将韧性城市定义为城市韧性与城市系统的概念模型。在动态城市系统中,主要包括物理、社会等要素,通过系统间的相互联系实现城市运行的合理性。在韧性城市运行中,有3个十分重要的要素为制度、系统与作用者,通过这3个要素的合理运行提高城市运行的效率与质量,实现韧性城市的可持续性。

1.2韧性城市建设的意义

城市规划韧性对于城市建设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具体包括:过去的城市规划以环境作为第一指标,当前阶段将将社会经济同环境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虑;国家发布了新的城市规划目标,即五位一体;传统的城市规划将内部环境放在重要位置,而忽视了对城市传承力的建设,没有考虑到城市之间的关联性,城市的布局不够统一协调,新的规划理念将对这一点进行改良和创新。就目前阶段而言,国外的众多发达国家已经意识到城市规划韧性的重要性,并且在不断的摸索和改进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为了实现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我国也应将城市规划韧性提上日程,提升我国城市的连续性、适应性、灵活性、繁荣性以及恢复性等,具体的做法是,以城市规划韧性的四大要素为切入点,包括能力、资本、行动、要素。

1.3韧性城市的特征

(1)韧性城市具有多功能与多样性。韧性城市在建设中,需实现城市运行过程中各功能的多样性,加强对各功能之间的联系,提高在多功能协调运行下的城市抵抗风险的能力。同时也要对韧性城市经济、文化等多样性建设,保证城市协调发展。当韧性城市建设一旦遇到风险后,多样性的体系能够立即做出反应并提出解决措施。(2)韧性城市建设具有模块化的网络连结性特征。在韧性城市建设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就是城市对外界影响因素的抵御能力与自我调节能力,因此,在城市建设中一定要有应急备用模块,从而合理地分散与解决城市危机。而在联结性特征下,韧性城市有效地联结城市运行的各个环节,提高城市整体功能发挥其重要作用。(3)韧性城市具备强大的适应能力。在韧性城市设计规划时,要合理设计城市运行的各个功能、体系、细节等,保证设计的精细化与现代化,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的质量,进而提高韧性城市建设与运行的质量与效率。

2建设韧性城市的必要性

2.1减少气候变化等带来的自然灾害威胁

在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中,城市危机愈加严重,这就对我国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造成很大影响。同时这些年我国极端天气的发生也更加频繁,在面对旱涝、雪灾等极端天气时,城市显得苍白无力,而这也对生活在城市的人们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我國要积极建设韧性城市,提高城市对极端天气的抵御能力,降低极端天气带来的经济损失,提高人们对城市的满意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不断加快的城镇化进程中,生态问题日益加剧,

2.2缓解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矛盾升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之一。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各行各业的建设,但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例如,虽然我国地广物博,各种资源材料的拥有量都位居前列,但由于人口基数过大,同时相关分配制度又不够合理完善,这使得资源的分配存在不公平现象。同时,由于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但一些技术和理念又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尤其是人们的环保意识较为薄弱,不重视对环境的保护,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污染破坏,影响到了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此外,城市的规划建设缺乏科学合理的指导,交通设计达不到标准,人们的日常出行也受到了制约。为了对这些现象进行改善,切实地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相关部门要重视对这些比较突出尖锐的社会矛盾进行解决。

2.3满足城市高品质的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在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和突破的同时,城市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加剧。相关资源的拥有量不断减少,而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一社会矛盾逐渐突出,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城市品质象征了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同时也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为了全面地提升城市品质,就需要城市设计者在进行规划建设时,不能只考虑经济效益,更要兼顾对环境的保护,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这也是韧性城市的中心思想,其核心内容就是试图在生态发展与经济建设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3建设韧性城市的措施

3.1加强城市防灾减灾的意识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强化公共安全体系的基础建设,遏制重特大事故灾害等,是确保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灾害威胁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城市作为人类的聚居区,其防灾减灾问题直接关系到城市人口的安全或城市安全。

“治灾于未灾是自然灾害管理最高境界”,快速的城市化进程要求城市管理必须跟上城市发展的步伐。政府有必要加强投入韧性城市建设,并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等手段提高城市建设水平。例如,将防灾减灾从部门分割、局部调控上升为一个地方的总体战略甚至是国家战略,建立一个涵盖预测、预报、预防、救援等系列、包括各单项灾种子系统在内的应对机制。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社区安全则城市安全”,从基层、社区人手加强公众的防灾意识也非常关键。进一步加强防灾减灾等的安全文化教育,培育广大公民的安全意识,强化日常应对和演练,并积极动员广大的社会力量,包括市场经济主体、社会组织、公民个人等加入到城市防灾减灾系统工作中。

3.2深化韧性城市的规划理念

要转变传统规划思维,改变原有的保守设计,综合城市多方面因素,制定一个能应对各种自然或人为灾害,及时做出反应并最陕适应、最快恢复的系统规划,并以生态化、智能化、人本化作为指导思想,制定切实可行的韧性城市建设方案。从城市规划建设角度来看,韧性城市设计应涵盖规划、道路、交通、桥梁、建筑、结构、景观等各专业各领域,其具体实施策略包括建设绿色基础设施。绿色基础设施需要认真规划,这是制定土地利用规划的第一步。绿色基础设施的规划应具备以下两个特点:(1)整体性:规划绿色基础设施的目的是连接起各种要素,使其发挥整体功能而不是彼此独立、互不相干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2)综合性:在规划绿地系统时,要将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功能和价值包括进去。

4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顺应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现况,满足人们对城市居住环境的要求,必须要做好城市规划建设,重视对韧性城市理念的应用。基于此,规划人员要充分结合不同时期社会对城市规划的要求,同时了解掌握传统城市规划中的可取之处,并进行传承和发扬,充分重视智慧城市理念的应用,除此以外,还要对规划技术进行不断改进和创新,以实现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

论文作者:房益山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2卷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0

标签:;  ;  ;  ;  ;  ;  ;  ;  

从城市规划建设角度探讨韧性城市与可持续发展论文_房益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