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例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患者的护理总结论文_杨娟, 张飞彦(通讯作者)

40例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患者的护理总结论文_杨娟, 张飞彦(通讯作者)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 江苏 南京 210029)

【摘要】目的:总结40例主要由护士负责的APBSCT患者外周血干细胞采集的经验。方法:专职护士在管床医生的指导下,全程负责患者的干细胞采集、病情观察及护理。结果:38例患者细胞顺利完成采集,采集到的细胞数量及质量符合到自体移植的标准;2例患者因外周血中干细胞太少采集失败。结论:由专职护士全程负责患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可以保证患者安全及细胞采集的质量,同时还可以提升患者满意度和同行满意度。

【关键词】自体外周血干细胞;采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4-0310-02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APBSC)已成为当今治疗白血病、骨髓瘤、淋巴瘤、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并获得长期生存的有效方法[1]。我科随着病区规模的扩大,需要行APBSCT病人数的增加,临床医生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日益加大。我科从2014年1月起安排一名专职的护士在管床医生指导下,全程负责病人的干细胞采集、病情观察及护理,截止2015年12月,共完成了40例患者的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 患者资料

共40例患者,男21例,女19例,年龄19~64岁,平均年龄45岁。其中15例多发性骨髓瘤,14例恶性淋巴瘤,8例急性非淋细胞白血病,3例淀粉样变性。

1.2 机器资料

40例患者均选用COBE 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及配套的采集管道。

1.3 护士资料

本科学历,护师,参加工作11年,血液专科工作经历9年。

2.造血干细胞采集前的护理

2.1 心理护理

经常与病人沟通消除其对造血干细胞采集有恐惧感。讲解APBSCT相关知识;带领患者及家属采集前参观细胞采集室、血细胞分离机及-80度冰箱;向病人及家属介绍已成功采集和行APBSCT的病例,让患者和一些有成功采集经验的患者进行交流,消除其紧张情绪,增强病人的战胜疾病信心。

2.2 生活指导

指导患者术前练习床上排尿排便,告知患者干细胞采集过程约需3~5小时,期间需卧床休息,尽量保持平卧位,以免移动导致采集管道移位、滑脱,如采集过程中如患者需排尿,应使用尿壶或便盆;指导患者采集期间进食优质蛋白、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饮食,多饮水,饮水量需达3000ml/日。

2.3 疼痛护理

40名病人均采用化疗药物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300μɡ Q12H 皮下注射方案动员。护士告知患者皮下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副作用可能出现关节酸胀及疼痛的全身症状。但停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皮下注射后,疼痛会1~2天消失,属于正常反应。有10例病人出现的关节酸胀,疼痛评分在1~3分,医嘱未予药物处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5例病人出现膝关节,腰椎等关节疼痛,疼痛评分均在7分左右,影响其睡眠,翻身活动时疼痛加剧等。护士与患者加强沟通,特别是夜间加强巡视。其余25例无发生疼痛反应。

2.4 静脉通道护理

采集多日的病人加强静脉通路的护理,妥善固定导管,每日观察导管穿刺点有无红肿热痛,观察周围皮肤完整。每日换药,使用3M液体保护剂保护皮肤预防撕伤。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有潮湿,红肿热痛及时换药,预防导管感染。

2.5 用药护理

病人采细胞当天需在早晨06:00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300μɡ皮下注射。需提前30分钟肌注盐酸异丙嗪25mg和静脉注射地塞米松抗过敏,采集前口服葡萄糖酸钙4g预防低钙。

2.6 环境和用物准备

采集前采集室紫外线灯照射30分钟通风,准备好床单元采集管道,静脉穿刺物品,急救药品物品,心电监护仪备用等。采集管道按照流程准确安装好,生理盐水预充管道,预充总时间大约为15分钟左右。

3.造血干细胞采集过程中的观察和护理

3.1 病情观察

(1)管路观察:将血细胞分离导管连接好病人出路和回路后开始采集,采集期间每30分钟检查两侧导管是否妥善固定,穿刺点有无渗血等情况,检查采集管道是否在位,防止滑脱扭曲,延长采集时间。

(2)机器运行的观察:观察血细胞分离机运行正常情况,及时处理参数报警,避免因报警造成病人紧张情绪。其中有3例因机器报警没有血液,检查导管发现出路导管内确实没有血液或血液量少,最先可疑的是导管贴在血管壁上,此时可在无菌条件下将颈内导管向外拔出2~4cm长度后,采集顺利完成。还有2例颈内导管长度调整后仍无效,再检查采细胞管与机器安装吻合,只好将静脉进路出路对调,完成采集顺利。

(3)不良反应的观察:①低血容量性休克。②低钙血症观察。③抗凝剂过敏 如病人抗凝剂发生过敏反应,及时汇报医生及时抗过敏处理。

(4)采集物的观察 根据血细胞分离机配备的细胞比色卡,正常的采集物颜色应为淡粉色,采集过程中持续观察采集物颜色变化,如果发现以下异常情况要及时予以调整参数:①采集物偏红:采集物中红细胞较多;②采集物偏黄:采集物中血浆较多;③采集物为乳白色:采集物中白细胞较多。

3.2 生活护理

因每次采集需4~5小时,病人卧床时间较长,护理人员在做好细胞采集的同时可多与病人聊天沟通,分散其注意力,缓解病人紧张情绪;协助病人饮水、进食、床上排尿排便,注意病人肢体保暖。

4.采集后护理

①干细胞采集任务完成后,给予患者两条静脉通道生理盐水正压封管,妥善固定防止意外滑管,有股静脉置管者嘱其多卧床休息,减少走动;②协助病人坐起休息5~10分钟后在下床,防止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导致意外;③留取采集物标本送检,测定单个MNC及CD34+细胞数,评估采集效果,以便制订下一步采集方案;④将采集物交由管床医生进行分装冻存。

5.结果

① 0例病人中10例采集1次,24例采集2次,2例采集4次,1例采集5次,1例采集6次,还有2例因外周血干细胞少采集失败。 ②38位病人采集过程心率、血压均正常,轻微口唇肢体麻木,均根据医嘱给予葡萄糖酸钙4g口服后缓解;2例患者测血压低于90/60mmHg,发生重度口唇肢体麻木伴腹胀,立即汇报医生。遵医嘱于心电监护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备好抢救物品,随时抢救,急查电解质,遵医嘱给予患者葡萄糖酸钙4g,氯化钾4g口服,嘱患者卧床休息,30分钟后患者主诉腹胀及肢体麻木较前好转,测量血压较前上升,顺利完成当次采集。

6.小结

在科学的采集前动员和掌握恰当的采集时间的基础上,与采集前、采集中、采集后实施全面有效的护理配合,是保证APBSC采集成功的关键[3]。由经过培训的专职护理人员全程负责患者的干细胞采集,医生适当指导和监管,在保证患者安全和干细胞采集质量的基础上,可以促进护理人员不断的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促进护理人员对病人APBSC的关注度,进而促使护理人员对APBSC患者主动地进行全面、整体的护理,提升优质护理内涵,提高患者满意度,最终实现康复痊愈这一共同的目的[4]。

【参考文献】

[1]李勤,洪鸣,钱思轩,等.多发性骨髓瘤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的临床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4):2097-2098.

[2]方云徐玉兰,等.血液系统危急重症病人护理及管理[M].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90.

[3]陈李张琼,等.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的护理配合[J].浙江临床医学,2007(9):1149.

[4]符佳.建立新型医护关系影响因素的分析与对策[J].全科护理,2014,12(35):3274-3276.

论文作者:杨娟, 张飞彦(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12月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8

标签:;  ;  ;  ;  ;  ;  ;  ;  

40例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患者的护理总结论文_杨娟, 张飞彦(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