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网络党的发展轨迹及其借鉴意义_党的组织建设论文

西方网络党的发展轨迹及其借鉴意义_党的组织建设论文

西方网络党的发展轨迹及借鉴意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轨迹论文,意义论文,网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168(2010)06-0074-06

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以电子网络技术快速发展为标志的电子网络时代。西方发达国家政党纷纷顺应时代潮流,借助电子网络技术的优势发展电子党务推动党的发展。总体而言,西方发达国家政党推进电子党务取得一定成果,但仍处在探索和尝试阶段,还面临不少问题和困难,今后的发展趋势还有待各国政党实践情况的进一步检验。当前,我国的新闻传媒体制尚处于转型初期,西方发达国家应用网络传媒上的经验可以为我们提供借鉴。

一、西方国家网络党的产生原因

政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从权贵党、大众型政党、全方位政党到卡特尔政党,西方政党的组织形态一直处于不断变迁之中。政党变革的动因往往来自外部环境的刺激:普选权的扩大催生了大众型政党,而卡特尔政党的出现与政治活动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又联系在一起。同样,互联网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迅猛发展,也迫使西方政党进行组织调适,政党的组织形态出现了不同于以往的特征。针对这些变化,西方学者提出了“电脑化政党”这一新概念,并认为电脑化政党是西方政党应对网络技术发展的一种理想的组织形态。西方政党上网并不是一个非常积极、主动的过程。政党对互联网的应用主要是在外部因素的影响和刺激下进行的。归结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政党所处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变化。20世纪90年代后,人类社会进入网络时代。“一个比黄金、货币和土地更灵活的无形的财富和权力的基础已经形成。这个新基础以思想、技术和通讯占优势为标志,一句话,以‘信息’为标志。”[1](p.6)网络社会的形成使人类的“公共领域”从古希腊的“广场政治”衍生至以网络聊天室、BBS、QQ群、博客等形态为主要构成的网络世界,从一个物理世界步入纯粹数字化的虚拟世界,使政党所面临的政治生态发生很大的变化。在这一衍生状态的“公共领域”空间里,不但人与人的交往方式、信息的处理与传递方式发生了变化,而且网络政治沟通也通过数字化方式延展出新的特质,跨越了地域、时域的界限,展开交互式的信息交流,政党“政治营销式”的沟通模式也由此出现。建立网站,在网络空间寻求立足之地,成为新时代西方政党的必然选择。

2.政党竞争促使了政党上网。20世纪90年代初,一些政党首先建立了网站,利用网络这一新媒体发挥影响力,其他政党纷纷接踵而至。西方政党在开始上网时大都没有成熟的上网策略,政党网站外观上比较简单,内容单调,甚至复制伙伴或对手网站上的内容。尽管如此,自己如果没有网站就可能会让对手占得先机,这种担心成为西方政党纷纷建立网站的一个重要的动机。

3.网络时代的党员和选民正在发生变化。这些变化主要体现为网络出现后,作为“政治冷漠”一族的年轻人找到了自己的兴趣。他们通过“网上冲浪”享受着网上提供的各类服务。信息查询、视频点播、聊天交友、网上购物、网络游戏成为年轻人喜爱的网上活动。同时党员数量出现了大幅减少,网络空间成为凝聚党员的新平台。20世纪90年代后,西方政党党员数量急剧下降。据统计,20世纪6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的党员人数占选民人数的比例为15%左右;到了90年代末,这一比例下滑至5%左右。以德国社民党为例,其党员数量在过去20年里减少了近25万,平均每年减少1.2万多人,减少幅度为原来党员总数的1/4[2]。党员数量减少,破坏了政党组织与活动的基础,影响了政党的健康发展。互联网可以成为凝聚普通党员、整合组织力量的新平台。利用互联网开展的网上入党和网上注册成为西方政党组织建设的一种新方式。

4.选民个性化的政治需求增多。在西方发达国家,选民对议员、政党和政府机构的信任度降低。选民以不参加投票的方式表达对政治家和政党的不满。人们对于政党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正在减弱。同时,选民要求政党和政治家提出的政策要符合他们的偏好。公众还借助网络开展各种非传统形式的抗议活动。1999年,居住在美国洛杉矶西区的居民利用互联网成功地发起了一场针对电信公司的“阻止电话号码升位”的抗议运动,并最终取得了胜利。选民要求政党或政治家提供的选择要符合他们的个人偏好。互联网是一种无中介的媒体,它为信息的多方双向直接沟通提供了条件。选民可以利用发送电子邮件、政党论坛发言、政党博客留言等方式把信息直接传递给政党总部或政党领导人。大选期间,政党借助网络可以及时了解选民的要求和愿望,积极调整竞选策略,从而吸引更多的选民和支持者。

5.传统媒体使得普通党员更加边缘化。在西方国家,电视是政治家和选民之间的主要沟通工具,政党和候选人把竞选重点放在了扩大电视出镜率上。大选期间,政党雇佣广告公司、媒体专家、记者和民意测验员担当助手。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普通党员在政党中的地位,使他们进一步边缘化,伤害了普通党员参与政党活动的积极性。互联网出现后,普通党员有了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网络成为他们发布信息、交流看法的新平台。此外,他们还期望能够通过网络扩大党内民主,获得更多的知情权和参与决策的机会。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更大的网上利益,已经成为当今西方政党的共识。

二、西方国家网络党的特点

从1994年美国的议会选举开始,西方政党逐步应用互联网,到2000年,世界范围内约有1250个政党上网[3]。仅在欧洲和北美洲,平均每个国家就有大约40个政党拥有自己的网站。到本世纪初,在互联网上拥有本党的网站已被视为政党现代化的一个衡量标志。网络空间成为西方政党吸引选民,谋求竞争优势,加强组织建设的重要阵地。西方政党和候选人主要以建立网站的形式积极开拓网络空间。总之,西方政党在利用网络技术方面各有千秋,对网站的建设和利用也各具特点。

1.搭建党内交流沟通的平台。国外许多政党利用互联网作为党内沟通的载体,使党员能够在网上进行方便、快捷的大范围交流,组织沟通的信息化。通常,政党的历史、纲领、政策,政党新闻,组织机构和政党联系地址等信息都会公布在政党网站上,以方便民众查询。越共开辟高层领导与网民直接对话的渠道,增强中央与普通党员和人民群众的沟通联系。英国工党网站除了发布重要新闻,公布政党正在讨论的重大问题、各种倡议和文件草案,还提供交流平台,征求对党的意见和建议。德国社民党启动了“红色电脑”和“红色手机”计划,将全国12000多个基层组织全部联人内部信息网,用电邮、手机等手段向全体党员发布消息,传达指示,相互沟通[4](pp.372-375)。2006年比利时地方选举期间,大约有77%的人认为访问政党网站的目的是为了获取相关政治信息,政党网站起到了信息资料库的作用。另外,西方政党不仅通过网络把自己的信息传播给更广泛的选民,扩大政党进行政治销售的范围,而且还利用网络进行广泛的选民“市场”调查,充分掌握选民的信息,以提供更优质的服务。网络的兴起为西方政党开展“电子党务”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2.实施网上竞选。许多西方政党利用网络,成立竞选网站,吸引选民、筹集竞选基金,组织支持力量,发展电子投票,进行网上竞选。1997年英国实施了第一次网上竞选,那时政党网站的内容比较简单,政党的网上竞选策略也不成熟。现在,西方政党网站的外观和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其功能也各具特色,各有千秋。2001年大选时,英国保守党向选民提供个性化的政党宣言,比如:一个领养老金的人会得到政党宣言中“老年人”部分的详细信息。工党网站上提供了布莱尔首相的音频和视频信息。网站上还有一个“按揭”计算器,选民可以用它算出工党的税收政策比保守党优惠多少。互联网还是各政党候选人竞相使用的武器。2007年1月14日,法国执政党领导人、内政部长萨尔科奇在正式当选本党总统候选人后,立即启动了竞选网站,加上此前已开设竞选网站的法国社会党候选人罗亚尔和法国民主联盟的候选人贝鲁,法国三大党派的总统候选人全部踏入“网络竞选时代”。在2004年美国大选中,几乎所有的主要候选人都使用了博客进行信息发布和政治沟通。其中,美国前佛蒙特州长霍华德·迪恩曾经利用个人博客进行广泛的宣传造势,在网上获得了成千上万人的支持。丹麦保守党、社会民主党以及基督教人民党由于使用网络助选,大大削减传统的纸质文件流通和使用,提高了竞选效率,降低了竞选成本[5]。另外,政党还利用互联网的窄播(narrowcasting)能力,把网页和信息经过定制后,发送给特定的选民组织甚至个人。通过区分不同的用户群,使得信息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增大,对于那些拿不定主意的选民有一定的影响力。在2005年的英国大选中,据调查有18%的人认为,互联网帮助他们做出了更明智的选择,19%的人称互联网帮助他们下定了决心,或是坚定了最初的选择,或是做出了改变[6]。

3.筹集政治资源。政党网站在筹集政治资源方面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方面,候选人可以利用网络筹集竞选资金。另一方面,政党和候选人还可以利用网站招募志愿者帮助实施竞选。2000年美国大选期间,艾尔·戈尔在第二季度通过网络筹集了160万美元,乔治·布什在网上筹到了260万美元。在2001年大选期间,英国工党、保守党和自民党的网站上都提供了捐助资金和注册成为志愿者的功能。英国工党对网民的策略是,“如果他们是上网浏览者,就把他们变成党的支持者,如果他们是党员,就把他们变成党员中的积极分子”[7]。在2002年大选时,德国的社会民主党、基督教民主联盟、绿党、自由民主党都在自己的网站上设置了网上捐助功能,其中自由民主党还利用网站招募志愿者助选。此外,有些政党还在网站上开辟了网上政党商店,通过出售政党商品或纪念品获取竞选资金。

4.改进党的宣传工作。国外许多政党把互联网作为宣传手段,纷纷建立起自己的网站,全方位地向公众宣传和阐述本党的指导思想、政治理念、方针政策,介绍本党组织体系和联系、参与方式等。有的党还通过互联网全程转播党代表大会的召开情况,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西方政党为加强自身形象宣传,夺回话语控制权和信息阐释权,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并推出领袖个人网页,高密度、全方位地包装和宣传本党领袖及取得的成果,针砭时政和竞争对手,从而提高政治宣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英国工党直接给民众发送电子邮件,避免媒体等第三者对党的信息的扭曲和篡改,实现宣传方式的转型。

5.促进政党沟通。通过互联网,党内上层与下层、党内与党外的信息沟通将更为迅捷。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减少了普通党员和党的上级组织之间的中间环节,增加了党员的参与感,使党的中央机构决策更加有效和快捷,使党的领导和普通党员的联系更加便利、直接,各种网上论坛已成为党内交流的有益平台,为广大党员提供了交流意见的论坛。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西方各政党在组织体制上也开始逐步改变原来“金字塔”型的组织结构,向“扁平化”发展,减少层级,压平结构,降低活动成本,提高组织效率,增加党内上下层直接对话、交流的机会。此外,网络化扩大了西方政党的党内民主,网络技术将西方民主发展为“电子民主”。很多西方政党在网站开设各种电子论坛,供党员和其他网民发表意见,参与评论。尤其是就政党的重大主张、重大行动、重大决策听取党员和各方的意见与反应。这大大提高了党的活动的透明度,也提高了决策的民主化。由于电子邮件的针对性和可控性强,政党及其候选人最主要的网上互动沟通形式是接收和发送电子邮件。在2001年丹麦竞选期间,电子邮件在政党官员和普通党员的信息沟通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社会自由党的候选人每天能收到5封电子邮件,社会民主党的候选人每天至少收到1封电子邮件。而保守党总部每天几乎只靠电子邮件向候选人发送信息[8]。在1998年选举期间,瑞典社会民主党建立了70多个与著名的社民党政治家进行实时聊天的聊天室,11个公开讨论区。他们雇佣员工回答个人的电子邮件问询,甚至安排了一次在线的“五·一”节的游行示威[9]。

6.塑造政党形象。西方政党纷纷在网站设立电子报告板、聊天室,或通过网上直播,让网民根据个人志趣自发地与政党干部、社区领袖交流意见,或进行讨论。通过网络互动,西方政党不仅能倾听民众的声音,把握社会跳动的脉膊,以便调整自己的目标和政策,还可以利用因特网这一工具展示和树立现代政党的形象。德国社民党把“拥有适合媒体社会的交流能力”作为新时期党建的重要目标,并成立了专门的培训机构,向中高级干部传授如何提高他们与网络打交道的“专业化水平”,在媒体中树立自己的政治形象,已使许多社民党的领袖都成为了网络专家。法国社会党经常让各级领导人与党的同情者在网上见面,直接回答网民所关心的问题,回应社会呼声,展示和树立现代政党的形象。英国工党也意识到利用因特网在第一时间向党员阐明党的主张的重要性,很早就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其信息量、时效和质量在世界各国政党中堪称一流。英国工党还利用手机及时向议员和干部发表党对有关问题的看法,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加强党内宣传和组织,改变媒体对工党的敌视态度,利用媒体树立党的新形象。

7.实现组织动员方式的新转变。西方主要政党利用信息技术推行网络化的组织结构形式,减少或者取消党的中间管理层次,压平组织机构,加强了横向联系、沟通与协作,使组织结构开始由“控制型”权力结构向部分的“参与型”权力结构转变。美国政党在网上成立“虚拟组织”,设立支部,这就打破了时空限制,移居国外的部分党员也可以通过网络开展组织生活。意大利左翼民主党、澳大利亚工党等还利用网络吸纳新党员,将党员登记表张贴到网上,公民可随时在网上办理入党手续和交纳党费。此外,网络还为民众入党提供了机会。在对英国自民党党员的一项调查中发现,接受调查的人中,有18%的人称,网络是他们入党的重要因素。除了网站之外,5%的回答者称政党的电子邮件沟通促使他们入了党[8]。随着西方政党对互联网应用的深入,一种新的政党形式应运而生。有的西方学者把它称之为“网络党”[10](pp.528-538)。这种政党主要通过网络渠道而不是政党组织进行沟通。比较典型的是德国的数字党,它建立于1999年,并参与了柏林的1999年市长选举竞争。德国数字党完全在互联网上开展活动,实行“政策开放”的纲领。它的政策制定对所有党员开放,全体党员对组织负责并且协调它的发展。德国数字党与传统政党模式有着很大的差别,它对实际政治生活的影响不大,它的出现更多的是一种象征意义。

8.舆论监督的新媒介。由传媒作为中介的舆论监督,无疑是现代政治生活中对权力进行制衡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政党廉洁自律、防止腐败的有效途径。但实质上,监督需要有信息的保证,在监督者对被监督者所知甚少的情况下,监督很难取得成效。政党在网络上的信息公开及信息技术的各种支持,使公民对政党领导及其工作机关的监督成为可能。当下,很多国家开始通过网上信息披露对政党、政府、议会以及高级官员进行监督。比较典型的做法是,在互联网上将被监督的干部一一登记造册,然后网民根据自己的了解,把干部在工作社交中的种种违法违纪行为录入留言板。这种形式很容易在网上得到他人响应,形成一种舆论,便于党组织及时发现问题。比如,印度开设了专门的监督网站用于监督高官腐败问题,有效震慑了各级官员,使公共部门的腐败行为有所收敛;越南共产党也开始关注当今信息化时代的新问题,并给予新闻媒体报道腐败事件较大的空间,以发挥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

9.加大电子党务建设的资金和技术投入。各发达国家政党在初尝电子党务“甜头”之后,进一步提高全党在推行电子党务方面的意识,加大对电子党务的资金技术投入,设法完善政党网页内容设置和各项功能。澳大利亚工党在其新党章中专门论述了发展政党网络建设的重要性,积极推动党的各项活动和组织形态朝“电子化”方向转变。英国工党提出要改变过去传统的运作模式,向依靠网络进行组织动员的方向转变,并在其任内将电子党务的理念和做法推向国家文化和外交领域,在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的同时为自己的执政业绩添加浓重的注脚。奥地利社民党和美国共和民主两党在电子党务工程上投入巨资,邀请党外技术专家参与制定和实施党的中长期网络建设工程,更新现有的网络操作技术,提高网络工作人员的报酬待遇,开发新的网络服务器和网页功能软件,以期创造出一个“最为活跃、涵盖最广的电子政党”,从而更好地同日渐兴起的“虚拟空间市民群体”打交道。

三、西方网络党对我党的借鉴与启示

2009年7月16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6月30日,我国网民规模、宽带网民数、国家顶级域名注册量(1296万)三项指标仍然稳居世界第一,互联网普及率稳步提升。互联网作为信息时代的标志,已逐渐成为多元信息的聚集地和社会思潮的较量场。近年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做客强国论坛在网上交流,江西省委书记苏荣网上纳谏等,都说明网络政治正在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进程的新亮点。作为执政党,党的建设工作如何适应以及推进这种新兴政治形式的健康发展成为亟待重视的课题。研究表明,西方发达国家网络党的建设经验给我们的启示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当前相当多的政党的党内民主正经历一个新的调整期和适应期。国外一些政党发挥党员主体作用的一些有效路径选择启示我们:(1)拓展渠道,让党员获得必要的信息,提高权力运作的透明度,确保党员知情权充分实现。(2)通过改革党内选举制度,引进党内直接民主等方式,确保党员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不致扭曲。(3)疏通党员参与党的决策及监督的渠道,实现决策的民主化和有效的党内监督。(4)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一新载体,为拓展党内民主提供新平台。当然,由于国情和党情的不同,我们不能照抄照搬国外政党的做法。我们既要吸取国外政党发挥党员主体作用的经验,取其所长,为我所用;又要立足国情和党情,一切从实际出发,探索适合中国共产党自身特点的尊重和保障党员的主体地位、发挥党员主体作用的新路径。我们党要以一种既开放又务实的观念与态度,放眼世界、勤于学习,注重区分个性、把握共性、探求政党建设的共同规律;坚持辩证取舍、择善而从,既不迷信照搬别的政党的模式而东施效颦,也不拒绝学习借鉴别的政党的经验而故步自封,从而在一个更为宽阔的空间中,不断推动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建设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和创新[11]。

2.构建党建网络宏观架构。目前,网络党建还刚刚处于起步阶段,党建网站数量不多,层次不高,发展也不平衡,针对目前党建网络发展的阶段特征,要从党建网络发展的全局出发,积极规划党建网络发展方向,大力整合党建网络资源,出台相关规定,制定实施方案,建立协调一致的大党建网络架构。在这一架构里,党的中央组织部门发挥领导作用,改革调整现有中央党建网站资源,以此为依托,打造全国党建权威信息的信息源和传播枢纽。指导和监督地方和基层党建网络的布局、建设、调整,链接和共享党报(刊)网站、党(干)校教育网站、政治科研网站,大型政治数据库网站,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联动、分工明确、职责清楚、各展所长的党建网络联盟体系,切实转变党建网络资源无序分布、重复建设的情况。

3.建设党建网络特色内容。改变当前党建网站内容乏味、信息滞后的问题,要在大力创新党建网络内容上下功夫。在内容的编辑上,应既重视与中央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保证网络信息的权威性,又注意与本地党建工作的经验特色紧密结合,突出网络资源的活泼性。在栏目设计上,要开设一些界面亲切、活泼新颖、互动性强的网络活动。在内容安排上,既要注重把本地工作中的经验做法、创新成果展示出来,也要把其他各地的党建最新动态、工作特色簇集起来,及时更新内容,办出自身特色,防止千网一面。

4.创建网络党建互动平台。参考西方政党强调网络互动的思路,我们要着力建设多层次、多功能的网络互动平台:分别设立面向党员和广大网民的交流论坛,广开言路,虚心纳谏;通过网上直播、网络论坛等渠道,开辟经常邀请党的各级领导、专家学者与党员、群众直接网上对话的“绿色通道”,倾听民意,汇集民智,树立亲民、爱民的现代政党形象;探索建立“虚拟基层党组织”,尝试将以共同的网络互动平台为“联系纽带”的网上党员组织起来,开展组织生活和党内讨论,突破传统属地管理和行业管理局限,扩大党组织覆盖面。

5.打造网络党建的服务平台。党建网站既是广大党务工作者了解党建信息、交流党建工作经验、研讨党建理论的重要载体,又是实行党务公开、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途径,必须在内容的丰富性和实用性上下工夫,进一步强化服务功能。(1)要依托网站,加大网上党务公开力度,向社会公布组织工作的主要职能、办事程序、办事时限、办理结果。通过在线公布工作方案,发布干部任免动态,开展发展党员、提拔干部、评优表彰网上公示等,认真落实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对于组织工作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也可以利用网络这条便捷通道,开展“网上调查”、“网上统计”、“网上热点讨论”等活动,第一时间获取各种信息,及时把握民意走向。(2)要在突出党建网站固有职能的基础上,强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体现“大党建、大服务”的办站理念。如针对当前一些地方城市化进程加快、征地拆迁量不断加大等实际,组织开展“爱我家乡,心系发展”网上知识竞赛,积极向党员群众宣传拆迁有关政策。(3)要增设一些政策法规、就业指南、致富信息等栏目,为提高群众创业致富能力创造条件。如设立“党员信箱”、“留言板”等,实行网上定期接访,听取党员和群众意见,网上解疑释难。对党员群众反映的困难问题,及时协调相关部门办理,使广大党员干部“有疑问网上查询,有困难网上求助,有需求网上满足,有线索网上提供,有见解网上发表”,把党建网站建成党员干部群众的信息之家、办公之家、解难之家。

6.坚持党管媒体的原则,并尊重新闻传媒的运行规律。在网络信息时代,执政党及其政府封锁信息或瞒报已经成为不可能,那么,与其捂住信息,把主导舆论的权力让给容易失控和失真的网络,还不如在坚持党管媒体的原则下,开发利用网络传媒,主动利用网络发布信息的即时性和快捷性,发挥其速度优势。同时,从制度上打破过去地方利益和部门利益保护,加强传统媒体对重大突发事件跟踪报道、深入报道和快速反应机制,利用传统媒体的深度优势,使传统媒体潜能在正向上得到更大发挥。也只有在“可控的网络传媒”和“开放的传统媒体”互补互促的条件下,普通大众才能在比较鉴别中重新建立起对传统媒体的信心。惟其如此,才能确保党和政府在引导社会舆论上真正掌握主动权。

7.加强网站工作者的自身建设。党建网站工作者不仅要熟悉党建工作,还要掌握网络知识和技术。党建网站的工作者要紧跟理论创新的步伐,及时掌握理论动态,同时,要紧跟网络技术发展的步伐,研究网络技术发展的规律,及时掌握先进的网络技术,用先进的技术传播先进的文化。党员网络教育是一项全新的事业,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这就要求电教干部必须有足够的勇气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敢于破旧立新,不怕挫折和失败,勇于探索一条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条件下加强和改进党员思想教育工作的新途径。

8.加强党建网站的功能建设。要科学构建网上教育平台,不断开发新的功能。在完善传统栏目设置的基础上,要着力挖掘互联网的传播优势,不断探索网络与党员教育工作新的结合点,扩大党员参与程度。要发挥网络信息更新迅速的优势,在网站上开展党的知识竞赛、歌颂党的征文活动以及评选活动等,使网站不仅为广大党员干部提供丰富的教材,而且为其提供广阔的参与空间,使党建网站真正成为广大党员学习生活的一部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要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党员电化教育网络体系的安全。要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对上网信息进行严格分类,严格制定秘密等级,防止国家机密外泄。同时,要时刻警惕一些别有用心的组织或个人通过各种方式对党建网站进行破坏,确保网络安全、顺利地运行。

标签:;  ;  ;  ;  ;  ;  ;  

西方网络党的发展轨迹及其借鉴意义_党的组织建设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