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市精神病医院 427200)
摘要:目的 探讨精神科住院患者的防跌倒护理风险管理方法及其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精神科2013年5月~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9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防跌倒护理风险管理)49例和对照组(常规护理管理)4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跌倒发生情况以及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评价精神症状改善效果及其生活质量。结果 与护理干预前相比,两组患者的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显著改善,护理管理前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BPRS评分[(33.2±5.0)分<(40.1±5.5)分]和跌倒发生率(0<4.44%)相对更低,而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率(93.9%>77.8%)及其ADL评分[(68.4±5.6)分>(55.4±5.3)分]相对更高,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防跌倒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更好的维护精神科住院患者的健康安全,降低护理风险,促进患者的良好恢复。
关键词:防跌倒护理风险管理;精神科;应用
精神科住院患者多存在精神障碍,意识和行为出现异常改变,加上其认知能力和身体机能较差,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跌倒的风险。跌倒的发生,会损害精神科住院患者的身体健康,引发风险事件,需要严格予以防控,加强护理风险管理[1]。根据精神科住院患者的身体条件和临床治疗情况,加强风险识别,针对跌倒的发生风险,实施全面、综合的风险管理措施,为患者的健康安全给予有力的保障,获得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与肯定。本研究以我院精神科收治的9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防跌倒护理风险管理的具体措施及其实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为2013年5月~2016年8月期间于我院住院治疗的94例精神科患者,根据防跌倒护理风险管理的实施前后,将2015年1月~2016年8月期间(实施后)收治的49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性27例,女性22例,最高龄73岁,最低龄26岁,平均年龄(47.9±4.4)岁。将2013年5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4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26例,女性19例,最高龄71岁,最低龄24岁,平均年龄(49.1±3.9)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对照相仿(P>0.05),本研究具有可行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抗精神症状治疗和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是在此基础上,针对跌倒的发生风险,采取预防性的护理风险管理方法。我院精神科于2015年1月开始实施防跌倒护理风险管理,具体内容如下:
①风险识别:首先,提高精神科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总结以往护理工作中的经验教训,认识到跌倒对于精神科患者的危害性,予以高度重视。然后对以往的跌倒事件进行分析,了解其原因,并为其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从当前的护理工作中找寻问题,深入到细节当中,及时发现风险因素,准确识别,最好防范准备。
②风险评估:密切观察患者的行为和情绪变化,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条件,评估其跌倒的发生风险,对于跌倒风险发生几率高的患者,则需要加强防护力度,必要时需要增派护理人员[2]。
③安全管理:考虑一切风险因素,加强风险防控。改善病区环境,清除地面积水和障碍物,并进行防滑处理。走廊和卫生间内设置有扶手,并张贴警示标识。患者下床活动时,必须由护理人员以及患者家属进行陪同。床边增设护栏,对于情绪躁动的患者,可应用约束带,但事先要经过患者家属的同意。
④心理护理:加强对精神科患者的心理疏导,安抚其情绪。通过健康教育,提高其自我防范能力,使其积极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跌倒的发生风险[3]。
1.3统计学处理
以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应用(±s)和(%)进行计量和计数,由t值和χ2检验,P<0.05代表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3结论
精神科患者存在严重的心理障碍,其意识、行为和人格发生异常改变,情绪极不稳定,伴随有明显的精神症状。精神科患者多表现为躁动易怒、意识不清,其行为不受支配,加上其身体衰弱,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容易发生跌倒,对其身体健康造成损伤,增加疾病风险[4]。因此,加强防跌倒护理风险管理十分重要。针对精神科患者发生跌倒的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管理措施。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通过风险识别,及时发现精神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因素,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予以解决。根据患者的身心状态,评估其发生跌倒的风险等级,实施对应的安全防范措施。加强环境管理,减少环境因素给护理工作带来的干扰,为患者的日常生活提供安全、便捷的服务。增设安全防护措施,护理人员及其家属需要时时陪护左右。另外,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保持情绪的稳定,避免出现冲动行为,加强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训练,有效预防跌倒风险的发生,充分保障患者的健康安全[5]。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接受防跌倒护理风险管理的49例精神科住院患者(观察组),其BPRS评分由(51.3±7.1)分降低至(33.2±5.0)分,ADL评分由(43.6±5.1)分提升至(68.4±5.6)分,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率为93.9%,无跌倒事件发生。而接受常规护理管理的45例患者(对照组),其BPRS评分由(52.2±6.9)分降低至(40.1±5.5)分,ADL评分由(44.1±4.9)分提升至(55.4±5.3)分,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率为77.8%,跌倒发生率为4.4%,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而跌倒的发生风险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实施防跌倒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有效降低精神科住院患者的护理风险,促进患者精神症状的改善,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充分保障其健康安全。
参考文献
[1]龙丽芬,王芝琼.防跌倒护理风险管理在精神科住院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5,5(20):83-85.
[2]樊玥蕾.跌倒风险分级护理在老年内科住院患者防跌倒管理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05):91-92.
[3]陈素云.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预防老年患者跌倒坠床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6,(05):21-22.
[4]陈瑞莲,陈映妹,黎秀珍,等.护理风险管理在精神障碍患者饮食不安全因素中应用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6,6(13):126-129.
[5]吴解解.防跌倒护理风险管理在精神科住院患者中的价值分析[J].当代医学,2016,22(34):142-143.
论文作者:史开锋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3
标签:患者论文; 风险管理论文; 精神科论文; 风险论文; 发生论文; 统计学论文; 评分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