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及建议论文

辽宁省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及建议

马成军

(辽宁省凌源市四合当镇林业站,辽宁凌源 122500)

摘要 林下经济作为现代林业发展的新模式,在优化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林业产业转型发展的背景下,辽宁省明确将林下经济发展作为各市县新的经济增长点进行发展。为了促进辽宁省林下经济发展更加健康、稳定,本文从林下经济的概念出发,分析了辽宁省林下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以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建议,以期为发展林下经济提供参考。

关键词 林下经济;发展模式;问题;建议;辽宁省

林下经济是在生态学原理的基础上发展的一种多种群、多层次的生产系统,具有低投入、高产出的特点。林下经济将林产品单一的生产方式发展为复合的、开放的多元生产方式[1]。近年来,辽宁省加快了林下经济建设,在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特色的林业种植以及养殖产业发展规模逐年扩大,经济效益可观,为当地经济发展、农民增收提供了新的途径。

1 辽宁省林下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

1.1 林下种植

1.1.1 林药种植。在郁闭成林的林冠下种植喜阴的药材,主要有林下参、五味子、党参、黄芪等。利用林分的边缘空地,在林地和原生植被保护的基础上进行林药种植。药材种植不易发生虫害,管理也比较方便,在药材管理的同时,林木也得到管理,利于林木的生长。

1.1.2 林粮种植。林粮种植模式适用于林木的生长前期,林分郁闭度比较小,可以种植大豆、花生、绿豆等小杂粮。既可以提高林内的空气湿度,又可以降低风沙的侵害。这些农作物属于浅根作物,并具有固氮根瘤菌,既可以起到很好的固氮作用,也不与林木争夺水肥,提高了土壤的肥力,防止水土流失。

1.1.3 林菌种植。食用菌喜欢潮湿、阴凉的环境,可以利用林下空气湿度大、昼夜温差小的荫蔽环境进行食用菌栽培。在辽宁省常见的栽培食用菌主要有平菇、松蘑、香菇、地耳等。

1.2 林下养殖

1.2.1 林禽、林畜养殖。采用林果加家禽的养殖模式,选择圈养或者散养的方式饲养鸡、鸭等家禽。林禽养殖结合了现代养殖和传统散养的优势,林地的杂草以及幼虫可以为家禽提供食物,禽类的粪便又可为林木提供优质的肥料。林禽养殖可以很好地实现林地生产的自我循环、资源共享,有效地改善了生态环境。林畜养殖主要饲养牛、羊、梅花鹿、狍子等。利用林下杂草和舍饲圈养结合的方式,将林间的杂草割除,既抚育了幼林,又为畜类提供了饲料。

李向国,今年63岁,2008年3月起任琼台师专党委书记(副厅级),直至2015年9月退休,曾和程立生搭班六年。陈福川,2010年12月专任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与程立生共事八年。

1.2.2 林蛙养殖。辽宁省优越的森林资源为林蛙提供了很好的栖息地。辽宁省的林蛙养殖比较早,尤其是辽东地区的林蛙养殖发展很好,积累了丰富的养殖经营。养殖模式以半饲养和圈养为主,经济效益显著,带动了周边地区致富。辽宁省现有的养殖繁育单位有9 957个,年产商品林蛙超过2亿只,年产值收入约12亿元。

近些年以来,金融危机的爆发,不断增长的毕业生数量,可以说导致就业的形势非常严峻。根据世界通用的教育分类标准来看,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学术型人才以及工程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而言,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必须强化“以就业为导向”,以此为基础,转变思想,提升认识,如何将学生培养成为最能够满足各种岗位需求的社会所需人才才是最为有效的发展模式。要想真正达成上述目标,就要尽快实现由专业学科本位到职业岗位和就业本位的转变,就必须要做好教育和就业之间的有效衔接。

2 存在的问题

7.3 自查自纠。应实行食品安全企业主要负责人制,定期组织开展食品安全自查并督促整改到位。应成立由职工代表组成的企事业单位膳食管理委员(食品安全管理小组)或者食品安全检查员队伍,定期对食堂开展食品安全检查和评议。应将食堂自查发现的问题与整改情况应予以公示。

首先,在林下经济发展中,政府和林业部门的统筹规划不足,一些地区存在盲目发展的情况。林农的发展模式受传统经验影响,群体意识不强,力量比较薄弱,无法形成规模。其次,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不均衡。目前,辽宁省的林业合作社总体势头发展良好,但是仍存在区域间发展不均衡、内部制度不健全的情况,合作社的规模较小,对林农的带动面也比较小。最后,科技投入不足。多数的林农对于种植和养殖的生产规程不熟悉,对于相关的技术培训接受不够,因而林下产品的标准化水平低,产品的科技附加值低,造成有的林下产品市场占有率低、经济效益不高,进而降低了林农的积极性。

3 发展建议

3.1 引导规模化发展

目前,辽宁省林下经济的发展规模较小,以散户发展居多,规模优势不明显。因此,需要科学地统筹规划,结合当地的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地发展林下经济。将林下经济发展与农业结构调整以及畜牧业发展有机结合,在考虑市场发展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适宜种植则种植,适宜养殖则养殖,做好中长期的发展规划,通过多元化的方式促进当地林下经济发展[2]。在政府以及行业协会的引导下,发展“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有效带动周边地区,形成规模化发展。

3.2 加大科技投入力度

提高产品的附加值,需要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建立完善的科技推广以及培训体系,加大对于林农的技术培训,可以建立林下经济服务机构,对于产品的生产、加工以及销售等工作实施跟踪服务,保证林下经济产业稳步发展。鼓励科研院所的技术人员到基层进行指导,解决林农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逐步培养一批林农技术人员,为林下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持[3-4]

3.3 培育龙头企业

培育龙头企业,发挥其示范带头作用。林下经济的发展需要龙头企业的推动,走产业经营的道路,开展产业化发展模式。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让农户进行产品的深加工,延伸、扩展产业的链条,形成产销一体化的发展格局。建立市场预警机制,有效规避市场风险,不断发展壮大林下经济发展规模。

3.4 加大资金投入

加大财政以及政策的支持力度,有机整合农、林、牧项目资金,采用资金共投的方式,实现成果共享。政府还要从信贷、税收等方面提供政策优惠,扩宽融资的渠道。打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招商引资,引导农户和企业共同投资、共同发展。

4 参考文献

[1]罗建华,蔡静,魏素玲.辽宁省林下经济发展对策与建议[J].防护林科技,2016(3):107-108.

[2]曲艺,刘延君,于秀杰,等.辽宁省林下经济发展现状与建议[J].辽宁林业科技,2016(3):48-50.

[3]王宗星,冯博杰,高智慧,等.关于林下经济发展的探讨[J].浙江农业科学,2013(4):389-393.

[4]张愈,尹倬.新时期林下经济发展模式与建议[J].中国林业经济,2018(3):49-50.

中图分类号 F32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23-0137-01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作者简介 马成军(1971-),男,辽宁凌源人,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林业技术推广。

收稿日期 2019-07-31

标签:;  ;  ;  ;  ;  ;  

辽宁省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及建议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