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简阳市中医医院 四川 简阳 641499)
【摘要】 目的:探讨颈三针结合隔姜灸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方法:将2013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骨伤科治疗的8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颈三针治疗,观察组采用颈三针结合隔姜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ESCV、VAS、NPQ等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三针结合隔姜灸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显著,利于改善颈部的血液循环及神经功能,减轻疼痛及肌肉紧张,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颈型颈椎病;颈三针;隔姜灸;临床研究
【中图分类号】R24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4-0318-02
颈型颈椎病是颈椎病的一种常见类型,是由于长期劳损、颈椎退变而发。本病的发病年龄呈低龄化发展,多由工作结构的改变以及不良的生活习惯造成,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眩晕、头痛、肩颈酸痛等,严重者引起脑供血不足,导致记忆力减退,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1]。本病无特效治疗方法,西医多以缓解症状为主,中医治疗独具特色,针灸、推拿等均可获得良好的疗效。本研究采用颈三针结合隔姜灸治疗颈型颈椎病,希望通过简单便捷的操作,获得稳定可靠的疗效,现具体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3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针灸科治疗的8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23~76岁,平均年龄(36.7±3.4)岁,病程1个月~6年;对照组40例,男19例,女21例,年龄19~79岁,平均年龄(34.5±4.1)岁,病程1个月~8年;所有患者均符合颈型颈椎病诊断标准,经颈部DR或CT或MRI检查确诊;排除有局部皮肤敏感、不能耐受灸热的患者以及其他类型颈椎病者;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类型以及病程等无明显差异,可进行对比研究。
1.2 方法
(1)颈三针主要取穴肩井、曲池、颈部夹脊穴,穴位包括天柱、颈百劳、大抒、肩井、曲池、颈夹脊。患者俯卧,针刺采用平补平泻法,快速捻转,患者得气后留针20min。(2)隔姜灸将生姜切成2~3mm厚,大小约4×4cm,在姜片上用医用牙签戳5~8个孔,置于双侧颈百劳及大抒穴上,然后将艾柱置于姜片上,点燃艾柱,当患者不能耐受热度后取下姜片,料去艾灰,易新艾柱,反复5次[2]。隔日治疗1次,7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评价疗效。
1.3 疗效判断标准
临床痊愈:症状及体征完全缓解,颈部活动恢复正常,中医症候积分减少>90%;显效: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颈部活动基本恢复正常,中医症候积分减少70%~90%;有效:症状及体征有所好转,颈部活动有一定改善,中医症候积分减少30%~69%;无效: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颈部活动无明显改善,中医症候积分减少<30%[3]。
1.4 观察指标
采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疼痛量表(VAS)以及颈痛量表(NPQ)评价患者症状改善情况。
1.5 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3.0版,组间计量数据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见表1。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改善情况比较,见表2。观察组治疗后ESCV、VAS、NPQ等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中医认为,本病属“痹症”、“头痛”、“眩晕”等范畴,为本虚标实之证,肝肾不足、督脉空虚、筋骨失养为本,风寒湿邪痹阻经络、气滞血瘀为标。颈椎病病在颈椎,手足三阳经、足三阴经、任督二脉均直接循行或交汇至此,因此颈椎为全身脏腑经络的枢纽。针灸通过循经取穴,可达到通络止痛、活血化瘀之效。本研究采用颈三针,由百劳穴、天柱穴、大杼穴三个穴位组成,辅以肩井、曲池、颈夹脊,直接作用于颈部病灶,疏通气血,改善颈部肌群血液循环,促进炎性物质的吸收分解,抑制大脑皮层疼痛中枢,缓解疼痛不适。配合隔姜艾灸,艾叶善于温中,散寒行气,加之辛香温热的生姜,姜灸借灸火的温热刺激,使局部受到温热持续刺激,激发经络之气以疏通经脉,调和气血。两种方法合用,不仅疏通经络、改善气血,还能温阳化气,助阳补虚,提高了患者的抗病能力,加速局部新陈代谢,促进局部病症的缓解[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ESCV、VAS、NPQ等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证明颈三针结合隔姜灸治疗颈型颈椎病效果显著,操作方法简便,患者耐受性好,是目前治疗颈椎病的良好方案。
【参考文献】
[1]李保中.颈三针结合隔姜灸治巧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D].广东: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1-35.
[2]许学兵,刘红姣.温针灸颈三针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6,12(6):117-118.
[3]沐榕,白艺琪,王宇.电针颈三针用于颈型颈椎病治疗的临床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30(4):389-390.
[4]苏菁菁.电针“颈三针”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D].广东: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1-32.
论文作者:严上洪,罗永菊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2月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21
标签:颈椎病论文; 统计学论文; 患者论文; 颈部论文; 症状论文; 对照组论文; 差异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2月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