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1NICU1 河南商丘 476100)
[摘要] 目的:分析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60例,均进行机械通气治疗。按护理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护理干预措施,分析两组新生儿通气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通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实施护理干预,有助于缩短通气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预后效果较好,具有应用价值。
[关键词] 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干预
Neonatal nursing intervention analysis of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Wang xiao hope (shangqiu first people's hospital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1 nicu1 henan shangqiu, 476100)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neonatal nursing intervention effect of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Selection methods: 60 patients with 60 cases children with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therapy. According to nursing methods of different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each 30 cases. Control group routine nursing, the team used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measures, analysis of two groups of neonatal ventilation time and complications. Results: the team ventilation time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Team complication rate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Conclus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children with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help to shorten ventilation time,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prognosis effect is good, has the application value.
[key words] the newborn;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Nursing intervention
目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数量不断增加,临床研究显示[1],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造成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临床上多采用机械通气进行治疗,但长时间使用机械通气,呼吸机相关性并发症发病率较高,进而危及新生儿生命健康[2]。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研究发现,对患儿实施护理措施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因此本研究对我院60例患儿分组实施常规护理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护理效果。信息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象为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60例。排除标准:①肝肾功能严重不全及肿瘤疾病的患儿;②有先天心脏病的患儿。按护理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男20例,女10例;胎龄30-40周,平均胎龄(35.2±2.3)周。研究组:男19例,女11例;胎龄31-41周,平均胎龄(35.7±2.1)周。统计学分析两组患儿差异不显著(P>0.05),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对两组患儿进行机械通气治疗,气管插管于口腔部,将呼吸机通气模式设置为同步间歇指令,患儿均给予0.5-1.0h的机械通气,之后对患儿进行血气分析,并根据患儿临床体征对呼吸机参数进行调整,直至撤机。
1.2.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患儿血压、脉搏、体温等生命体征进行监测;仔细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并观察呼吸机参数是否发生改变,保证呼吸机处于正常运行状态,每日对呼吸机工作状态进行定时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机器障碍,确保呼吸机正常运行,保证患儿安全;对患儿实施营养护理,调整患儿饮食方案,多食易消化食物。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人工气管插管后,做好固定工作;使用湿化器将人工气道湿化,并密切观察其湿化程度;吸痰时要保持操作轻柔,防止造成气道痉挛;调控气囊压力为<25mmHg,间隔4h松开1次。为患儿提供口腔护理,降低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且护理人员均应进行无菌操作;维持病房环境干净、整洁;呼吸机管路进行定期更换,并对其消毒;为了防止细菌进入输液袋,护理人员更换输液袋时应对手部进行消毒。
1.3 评价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通气时间,并记录;同时比较两组患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UEX)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行χ2 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通气时间 研究组患者通气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通气时间比较n(%)
3 讨论
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一种高死亡率病症,临床上主要采用机械通气方式对患者进行救治。相关资料表明[3-4],机械通气是一种高风险治疗方式,易引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儿健康。因此,临床上对其预防及处理措施较为关注。
在本研究中,研究组通气治疗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表明护理干预可有效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治疗时间,促进患儿康复。其原因为护理干预实施无菌操作,换药、吸痰时均洗手、消毒,避免因细菌进入造成感染[5];对患儿进行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降低呼吸道感染情况发生;湿化人工气道有利于痰液粘稠度的降低,有助于气道痰液排除,有效减少痰痂形成,进而保持呼吸道顺畅,预防肺部感染[6];护理干预护理人员轻柔的实施吸痰操作,并仔细观察吸痰时间,避免因时间过长造成新生儿缺氧出现,进而改善新生儿预后。
综上所述,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实施护理干预,可改善患儿临床症状,缩短通气治疗时间,进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吴小静,夏金根.应变导向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保护性通气[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15,29(04):248-250.
[2] 朱金源,王晓红,杨晓军,等.血管外肺水指数和肺血管通透性指数的动态变化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华医学杂志,2015,95(39):3163-3167.
[3] 宋旸,蒋昊翔,张永红,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药物研究进展[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15,8(06):93-96.
[4] 刘晓霞,李怀营.新生儿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护理干预及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刊,2015,42(10):98-99.
[5] 陈少琴,陈艇,吴小凌.护理干预措施降低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手术室相关并发症的影响分析[J].中国实用医刊,2015,42(04):85-86.
[6] 刘莹.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4,33(03):723-725.
论文作者:王晓盼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8
标签:患儿论文; 窘迫论文; 综合征论文; 新生儿论文; 呼吸论文; 并发症论文; 时间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