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殷墟词中一种特殊的“乡土形态”_甲骨文论文

说殷墟卜辞中一种特殊的“省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卜辞论文,殷墟论文,一种特殊论文,省形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中分别给六书下了定义,并举了例字。这是最早关于汉字构造的系统理论。此外,他又提出“省形”、“省声”等,可以看作是对六书理论的补充。殷墟甲骨文的大量出土,为研究汉字的构造提供了丰富的材料。许慎所说的“六书”在甲骨文中都能找到例证,[1][p269-298]表明甲骨文是一种相当成熟的文字体系。

《说文》中形声字的结构是由形符和声符构成的,一般用“从某,某声”的方式来分析其结构。例如《说文》:“祥,福也。从示,羊声。”此外,形声字中还有“省形”①。[1][269-311][2][p164-165]所谓省形是用字的人,为求字形的整齐匀称和书写的方便,把某些形声字形旁的一部分笔画省略掉。《说文》一般用“从某省,某声”的方式来说解其结构。例如《说文》:“屦,履也。从履省,娄声。”值得注意的是,甲骨文还有一种省形现象,过去很少有学者注意,或注意到这种现象,而未展开讨沦。②它不同于《说文》的省形现象,不是形旁的部分省略,而是把形旁全部省略,仅存声旁。这种省形现象主要出现在特定的语言环境如对贞③、选贞等卜辞中。这种省形现象是甲骨文所特有的。④今就我们所看到的一些例子录之于下,然后加以阐述。为排印方便,释文尽可能用通行字。

(一)蒙上文而省形

例(12)是午组卜辞。[9][p133-1481余,第一人称代词,午组家族的族长自称。御,是攘除灾殃的一种祭祀。[10][p30-31]“午余于祖庚”和“于祖戊余”是一组选贞卜辞。通过对比,知道占卜者关心的焦点是向哪位祖先举行“余”比较吉利。对照例(12A)中的“午余于祖庚”和(12B)“于祖戊余”,可以知道,“午”是“”(御)的省体,即探下文而省形。“午(御)余于祖庚”,是说向祖庚举行御祭,希望摆脱灾殃。古音“午”、“”(御)皆在疑纽鱼部,所以可以省作午。⑨

“受年”,意谓“得到好收成”。例(14)是林宏明先生所缀,是无名组卜辞。(14A)与(14B)对贞。(14A)“年”字从“禾”、“人”。古音“年”在泥纽真部,“人”在日纽真部,故“年”字可分析为从禾,人声,是形声字。(14B)受年之“年”字省去声旁“人”,仅存形旁“禾”。它把形声字的声旁整个省去而仅保留形符。情况比较罕见。

(15A)“黍”上一字,象两手捧“豆”(盛食器皿)形,典籍多写作“登”。《礼记·月令》:“农乃登黍”,郑玄注:“登,进也。”表示向祖先进献黍稷。例(15A)中“登黍”和(15B)“豆黍”对言,可知“豆”是“登”之省。古音“登”在端纽蒸部,“豆”在定纽侯部。二者声纽皆为舌头音,而韵部不同,因此,不能看作是形声字的省形。裘锡圭先生说:“(会意字)也有省略偏旁字形的现象。”[2][p165]例(15)“登”省作“豆”,是会意字的省形。会意字的省形在《说文》中一般用“从某省,从某”的述语来分析其结构。例(15)不同于《说文》会意字的“省形”,它把“登”字中的形旁“廾”全部省略作“豆”。

(16A)庚申卜,殻贞:(昔)祖丁不黍,唯南庚害?

(16B)庚申卜,殻贞:(昔)祖丁不黍,不唯南庚害?(《合集》1772)

(16A)与(16B)对贞,上一辞“昔”字,甲骨学者多认为从“日”从“”(像洪水形)来会“从前”的意思,是会意字;下一辞“昔”字省去“日”旁,仅存“”,(像洪水形)也属于会意字的省形。“不黍”指收成不好。卜辞卜问从前粮食歉收,是否祖先作祟。

综上所述,可小结如下:“省形”是用字的人,为求书写的方便和字形的整齐匀称,把某些形声字或会意字的形旁的一部分笔画省略掉。《说文》形声字的“省形”一般用“从某省,某声”的方式来解说。会意字的“省形”一般用“从某省,从某”的方式来解说。这种“省形”现象在甲骨文中也时有所见。值得注意的是,甲骨文还有一种特殊的“省形”现象,为前人所忽略。它主要见于形声字,即把形声字的形旁整个省去而仅保留声符。少数见于会意字,即把会意字的某个形旁全部省略。这种“省形”现象主要出现在特殊的语言环境如对贞、选贞等卜辞中,或蒙上文而省形,或探下文而省形,为殷墟甲骨文所独有。

注释:

①“省形”现象既见于形声字,也见于会意字,会意字一般用“从某省,从某”的方式来说解。例如《说文》:“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

②刘钊先生说:“(甲骨文)形声字可省去形符而保留声符。”[3][p2-3]周忠兵也注意到“将形符省略而只保留声符的刻写习惯”。[4][p14]

③殷人占卜,对一件事情往往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卜问,叫做“对贞”。

④黄天树《商代文字的构造与“二书”说》,2008年4月6日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演讲稿。

⑤本文引用甲骨著录书用简称,请参看《殷虚卜辞综述》第669-672页“甲骨著录简表”附注。下列诸种不见于《综述》:《合集》——《甲骨文合集》;《合补》——《甲骨文合集补编》;《屯南》——《小屯南地甲骨》;《花东》——《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

⑥《屯南》643同版之上仅见省文的写法。这种现象也可以解释为假借。“虫(虺)”是“”的声符。上占时代,蛇虺之类为害甚烈。“(害)”可能就是由“虫(虺)”孳生的一个词。所以卜辞以音近借用“虫(虺)”为“(害)”。

⑦视,从裘锡圭先生释。[7][p1-5]

⑧“宁”即《说文·宁部》的部首“宁”字,甲骨文作“”,像古代贮藏物品的器具,是“貯”的初文,本义为积貯、貯存。“佇”、“苧”等字以它为声符。它跟《說文·部》“寧”的简化字“宁”不是一个字。

⑨午组卜辞御祭之“御”或写作“”,参看《合集》22046、22066、22094、22097等;或省写作“午”,参看《合集》22063、22092、22116、22186、22305、《屯南》2671、2673等。

标签:;  

论殷墟词中一种特殊的“乡土形态”_甲骨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