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广东广州 510010)
【摘要】目的:探究对应用无创呼吸机进行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伴有呼吸衰竭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纳入2013年4月至2016年2月间在我院以无创呼吸机进行治疗的慢阻肺伴呼衰的患者68例,按随机投掷法给予分组,对照组34例行一般护理,研究组34例在一般护理中联合干预措施,对比两组心理情况及血气情况。结果:护理后研究组负性情绪与对照组相比好转改善,P<0.05。护理后研究组血气水平相比对照组得到改善,P<0.05。结论:通过干预措施的应用增加了患者血气水平,降低了负面情绪。
【关键词】无创呼吸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4-0142-02
慢阻肺(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在临床中一般以呼吸机进行治疗,虽有一定的成效,但由于近年来患病人数的不断增多,护理压力增加,且现有的护理模式不具有规范与统一性,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容易出现疏忽遗漏现象,影响了预后水平,为将此种局面扭转,将2013年4月至2016年2月间在我院以无创呼吸机进行治疗的慢阻肺伴呼衰的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半数在一般护理中增加干预措施,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68例研究对象均为2013年4月至2016年2月间在我院以无创呼吸机进行治疗的慢阻肺伴呼衰的患者。患者以随机投掷法给予分组,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14例,年龄49~71岁,平均年龄为(60.2±4.3)岁。研究组男性21例,女性13例,年龄50~71岁,平均年龄为(60.3±4.2)岁。上述资料无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给予支气管扩张、祛痰、抗感染治疗,给予药液的补充,以平衡水、电解质水平,定期对病室进行消毒、皮肤护理。研究组:(1)心理护理:在治疗前为患者及家属提供心理上的疏导,告知疾病的发病原理,治疗步骤、原理及可能发生的情况,讲解并教导配合方式,应对措施,消除疑惑及紧张感,使患者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并主动进行配合,当为患者提供呼吸机治疗时,可通过抚触、手势等向患者表示安抚,减轻心理负担。(2)体位选择:患者选择合适体位,头部、颈部、肩部应保持同一轴线水平,保证口鼻的通气,半卧位最常见,呼吸机治疗时间应避免在餐后,减少误吸的可能。(3)面罩选择:选择合适的面罩,松紧度在1指左右,同时应注意有无漏气后松动,避免脱落,佩戴前护理人员应先做示范,病情危重的患者则应将呼吸道的有关的活动禁止,鼻头边侧可塞上棉球,保证密闭性并降低了压疮的可能。(4)并发症护理:可应用负压引流、湿化器减少并发症状的发生,加强对生命体征的监测,注意皮肤黏膜症状,发绀现象有无好转,及时对痰液进行处理,监测血气情况并记录。
1.3 疗效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间心理状态及二氧化碳分压(pCO2)、血液氧分压(po2)。遵照焦虑自评量表标准(SAS)[1]:(1)轻:50~59分;(2)中:60~69分;(3)重:≥70分。遵照抑郁自评量表标准(SDS)[2]:(1)轻:53~62分;(2)中:63~72分;(3)重:≥73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心理情况
护理前研究组负性情绪与对照组相比无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负性情绪与对照组相比好转改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心理健康水平对比(n=34,分)
3.讨论
COPD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呈进行性加重,临床常表现为反复且加重的咳嗽,可有不同程度的胸闷与喘息,诱因包括环境因素、个体因素,吸烟是最常见的外因,但具体的发病机制临床尚未完全清楚[3]。在该病的中至晚期极易出现呼吸衰竭症状,病死率较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现有的护理模式已无法满足临床的需要,护理干预的出现则对其进行了弥补,通过对患者进行早期的评估后,有计划的进行措施的施行,将步骤标准化、统一化处理,更加的人性化及个性化[4]。由上表可知,通过早期的心理疏导及知识干预后增加了患者对疾病的了解程度,端正了治疗态度,自觉的与医师配合,应用交流、倾听的方式为患者提供情感宣泄的平台,消除患者的紧张、陌生感,而在治疗的过程中,由于面罩的使用患者无法言语,紧张、焦躁感加重,此时护理人员和蔼、细心的态度及有效的抚触能够为患者提供精神上的支持;体位及面罩的合理选择使得治疗效果得以叠加,巡视的加强能够及时的发现存在的问题,并避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了患者的康复,本次研究收效良好。
有相关研究显示[5-6],干预措施的应用降低了患者的并发症,维持了良好的心态,提高了生活质量,本次研究中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精神、并发症上的针对护理后,明显改善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升了后期治疗质量,化被动为主动,患者积极性增加,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恢复更好,心理情绪得到稳定,血气水平上升,本次研究结果与文献一致。
总结上述可知,干预措施可缓解患者抑郁、焦虑程度,提升pCO2、po2水平,为患者提供更高标准的护理服务,值得临床普及。
【参考文献】
[1]王芳,姜超美.无创呼吸机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早期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9):30-31.
[2]黄晓青.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体会[J].河北中医,2013,35(3):441-442.
[3]齐向飞,韩志强,陈荣昌等.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35):151-153,158.
[4]王苏玲.BiPAP无创呼吸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39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33):33-34.
[5]苟秋军.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1,09(32):2929-2930.
[6]俞敏娟,刘华敏.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呼吸衰竭患者首次使用无创呼吸机心理分析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4):112.
论文作者:张娟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8
标签:患者论文; 呼吸机论文; 呼吸论文; 疾病论文; 对照组论文; 心理论文; 血气论文; 《心理医生》2016年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