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经济复苏的原因及对我国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亚洲论文,原因论文,我国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亚洲金融危机自1997年7月从泰国开始爆发以来,至今已有2年多。进入1999年以来,情况有了转机,一连串的数据表明,亚洲经济正在缓慢复苏,国际货币基金等权威机构也纷纷调高了对亚洲各国经济增长的预测。然而必须看到,在全面复苏的道路上,亚洲各国还存在着许多来自内部与外部的多重障碍,复苏的基础尚不稳固。同时,亚洲经济复苏对我国既带来机遇,也带来新的竞争和挑战。
一、亚洲经济复苏的主要表现
1.经济增长速度回升。日本经济在持续5个季度下降以后, 今年出现了转机,一季度GDP比上季度增长1.9%。人们的消费心理开始好转,5月份,平均每户家庭消费支出同比增长1.5%(扣除价格因素),其中,购买汽车支出增长16.6%,建房支出增长24.3%,购置电脑、电视机支出增长29.2%,旅馆住宿支出增长12%。日本企划厅认为,今年有可能实现经济增长0.5%的目标。据测算, 即使后三个季度的经济增长率均为零,全年的经济增长率仍可达0.9%。
韩国上半年GDP增长6.4%,连续四个季度保持了经济递增,一季度个人消费比去年同期增长6.3%。5月份工业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21.8%,6月份出口创下130亿美元的历史最高水平。上半年累计,半导体出口比去年同期增长11.5%,汽车增长3.5%。 韩国政府预计今年经济将增长6.8%。
我国香港一季度经济下降3.4%,降幅明显缩小。 旅游业开始活跃,一季度来港旅游人数比去年同期增长13%,零售业按季度比较出现恢复性增长,住宅楼价平稳回升,已从1998年10月的谷底回升了17%。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预计全年经济将增长0.5%。
泰国一季度GDP下降3.5%,降幅比去年缩小4.5个百分点。 泰国工业生产指数从今年初的100点增加到4月份的107点, 国内汽车和啤酒的销量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7%和13%。原来持续下降的进口同比增长9.4%。泰国再度成为海外投资者的目标,今年外资交购活跃,涉资量名列亚洲区内第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今年泰国经济增长率可达1 %。
2.金融市场趋于稳定,汇率回升,股指上扬。今年以来,国际资本流入亚洲呈上升趋势,安德森咨询公司最近的一项调查表明,75%的国际集团都把亚洲看做是一个增长的源泉。去年一年里,美国共同基金对日本的投资增幅为55.81%。据国际金融协会预计, 今年流入亚洲的私人资本至少与去年的1400亿美元持平。各国外汇储备有较大幅度增加,到5月末,韩国的外汇储备从1997年底的40亿美元上升为614亿美元;到6月中旬,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的外汇储备分别为139.5和312.6亿美元, 均创历史最高,日本(2464亿美元)、中国(1469亿美元)、我国台湾(957亿美元)、我国香港(886亿美元)、新加坡(747 亿美元)和韩国(614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分别居全球外汇储备额排行第1、2、3、 5、6和9位,大大增强了还债能力。货币汇率虽然未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但已普遍攀升,以今年7月2日为例,与去年同期相比,除港币与新加坡币贬值外,印尼盾升值130.15%,韩元升值18.78 %, 泰铢升值14.13%,日元升值15.06%,菲律宾比索升值10.19%, 马来西亚林吉特升值9.47%,新台币升值6.4%。股指全面上扬, 与去年末相比涨幅依次为:印尼68.46%、韩国65.95%、新加坡59.58%、泰国49.89%、马来西亚44.27%、我国香港41.16%、我国台湾33.55%、菲律宾30.98%、日本29.55%。
3.区域内贸易往来日趋活跃。1997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前,亚洲国家40~50%的出口都在地区内部进行,但在危机之后直线下滑。今年以来,由于需求转旺,区域内多数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出口大幅度回升。5 月份,新加坡对韩国、台湾、日本、中国、马来西亚和泰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出口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61%、51%、16%、16%、12%和12%。我国台湾出口同比增长14%,出口额是1997年底以来最高的。我国香港对美国和欧盟的出口持续增长,对亚洲地区和国家的出口有明显改善。日本钢铁出口比去年同期增长2.6%,其中,对韩国的出口增长60.8%, 对我国台湾的出口增长26.6%;日本从亚洲其他国家的进口增长了7.7%。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太区总裁奈斯认为,自1997年下半年以来遭受金融危机冲击的亚洲国家经济复苏迹象已出现,今年内可望达到广泛及持久的复苏。
二、亚洲经济复苏的主要原因
1.采取应急措施,遏制经济衰退。韩国政府采取了综合治理的对策:一是把银行负担的企业呆帐、坏帐划归政府,由政府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借款进行偿还;关闭全国15家银行中的5家, 把其资产转移到政府名下。二是要求企业降低资产负债率, 强迫企业削减负债。 三是精简26万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压缩财政赤字。四是大幅度降息,利率从16%左右下降到8.6%。日本政府采用空前超低的零利率、 减税政策和投入大量资金等方式,刺激内需,过去一年里共投入资金8300亿美元,相当于1997年GDP的17.4%。1998年推出两套景气振兴方案,总额达40 万亿日元(3300亿美元),使公共开支大增。拨款60万亿日元稳定金融体系,仅今年3月份,政府就动用630亿美元帮助15家银行清理坏帐。泰国政府采取刺激内需政策,除利用日本援助贷款完成政府工程计划和提供就业机会外,今年3月又成功地推出1300亿泰铢的经济振兴配套计划, 大幅度地增加政府开支,增加48.6万个新的就业岗位。该计划包括增值税从10%降为7%,为期2年;燃油税从17.5%降为5%; 降低个人所得税、电费和燃气费等;通过扩大赤字的办法刺激国内需求(赤字占GDP 的比重为6%以上);利率从22%降为9.2%。
2.积极推进各项改革,大规模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加快结构调整和金融改革是亚洲各国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东亚国家政府和企业都从各自的角度出发进行结构调整和资产重组,具体做法是银行业注资与重组、企业兼并与裁员、减息与削减成本,以及刺激内需的扩张性财政政策。
韩国政府认为,宁愿经济增长放慢,也要把重组经济结构作为第一重点。在金融改革方面,政府特别建立了资产管理公司,低价出卖坏帐,并花费400亿美元的清理费用进行银行改革, 吸引外资入股并参与银行管理,银行业经过1年的调整,收支状况大为改善。今年上半年, 除正在协商出售的第一银行和汉城银行外,其余商业银行纯利润达2.5 万亿韩元(去年同期亏损3.8万亿韩元),地方银行也都转亏为盈。 在对银行、保险公司和综合金融社等大型金融机构进行改革之后,目前开始着手整顿中小金融机构。在企业改革方面,政府继续推动大企业集团的经济改革,加强大企业之间的并购活动,分散大财团对国家经济的控制权力,调整行业投资政策和外资投资政策,改善投资环境。企业纷纷吸引外资发展生产,电信股票今年上市后,外国投资者可购买公司5 %的股份,明年将扩大到33%。
日本政府加紧制定加强产业竞争力的相关法案,促进产业振兴。日本政府制定的“产业再生计划”,包括技术开发、放活中小企业、培育创业性投资企业、调整高成本生产结构,以及培育支柱产业等内容。目前,政府正在研究如何在税法上协助企业更新设备、减轻负债,协助失业者实现再就业,以保证企业顺利转型,实现“再生”的问题。在金融改革方面,日本也正在走银行重组、兼并的道路。具体来看,一是以城市银行的变革为龙头,建立未来日本金融业的超级联合舰队。通过破产、兼并、转让经营权和与外资银行合并等形式,使全国 146 家银行中的约100家自行消亡;302家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经过优胜劣汰, 仅剩8家。二是以地方银行和第二地方银行的改革为两翼,实现21世纪日本金融业的起飞。64家地方银行合并为22家,将成为未来地区金融中心的小型金融联合企业或综合金融服务企业;
3850 家第二地方银行合并为2600家,作为以接受个人存款为主要对象的基础银行。在就业方面,日本政府公布了一项创造就业的计划,将动用42亿美元,通过政府增聘及补贴私营企业增聘的方法,创造70万个就业岗位。东芝、日本电气、日立、富士通和三菱等5大电子公司通过减员、开拓国内销售市场、 关闭部分国外工厂等手段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调整公司组织结构,缩小董事会,加快决策进程。
泰国企业通过改变生产结构和出售资产解决债务问题,最大的企业集团之一暹罗公司在负债43亿美元的基础上,调整生产结构,集中生产优势产品,出售其他产品股份,获得17亿美元支付债务。
新加坡政府允许企业回购股份,重振企业经营业务;推出金融改革计划,撤消外资股权限制,进一步开放金融业。企业为了落实政府削减商业成本15%的计划,减薪5~8%,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菲律宾政府在去年允许长途电话公司向外国公司出售股权后,今年将继续出售政府控制的一些企业股份。航空公司为了偿还22亿美元的债务,将国内、国际航线缩减50%,将54架飞机减为21架,1.3 万名职工减为5000人,同时出售维修基地。
三、亚洲经济复苏对我国的影响
有利的方面是,亚洲国家需求增加,可以加大我国对周边国家的出口。今年以来,我国对受危机影响国家的出口开始复苏,1~5月对日本的出口增长3.6%,印尼35.4%,泰国4.5%,韩国13.4%,分别比上月累计增幅提高了3.1、5.8、3和3.9个百分点。亚洲国家经济的好转也有利于我国引进外资。据外经贸部统计,今年1~5月份,在亚洲对我国直接投资总体下滑的情况下,东南亚几国对我国的直接投资普遍呈上升趋势。实际投资中,韩国比去年同期增长27.2%,日本增长56.2%,新加坡增长67.1%,菲律宾增长5%;合同外资中,韩国比去年同期增长59.2%,我国台湾增长18.5%,菲律宾增长26.8%。
不利的因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我国出口造成压力。这些国家的经济复苏和出口产品生产能力的恢复,对我国部分产品出口将产生替代效应。日本、新加坡的出口结构与我国不同,对我国的出口没有直接的影响,但韩国、泰国、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等国的出口产品种类、结构和我国有许多相似之处,主要集中在电子、电器、办公用品、光学产品等资本密集型产品以及食品、钢铁、建材、纺织、服装、玩具、鞋类、旅行用品等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上,这几类产品的出口约占我国出口的50%左右,因而影响较大。二是分流外资。今年以来,在国际资本流入亚洲呈上升趋势的情况下,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幅一直下降,上半年各月, 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率分别为-10.58%、-9.54%、-14.6%、-12.6%、-6.6%和-9.2%。1~5月,欧盟对华合同投资和实际投资分别下降61.5%和15.2%,部分自由港对华合同投资下降55.7%。另一方面,今年上半年流入菲律宾的外国资本比去年同期增加65%。随着东南亚地区经济的不断好转,外资很可能进一步分流。
标签:日本银行论文; 国外宏观论文; 经济论文; 亚洲经济论文; 宏观经济论文; 韩国企业论文; 泰国历史论文; 银行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