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航道工程局
摘要:受西方造船技术的影响,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在造船技术和检验上投入了大量的专研,为了保证船舶舶体的质量,必须加大对内河船舶舶体建造检验力度。内河船舶舶体建造工序复杂,工艺水平高,每个细节检验都是保证船舶质量的必要前提。因此,文章主要针对内河船舶船体建造的重要检验节点的控制措施做了探讨,希望能给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帮助。
关键词:内河船舶船体;检验节点;船体检验
内河船舶船体的建筑检验工作是保障船舶质量的主要因素,要想做好此项工作,必须与厂家、船东、船检机构加大合作力度。在检验环节中,虽然融入了先进设备,但是由于工作量大,在实施过程中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要想如期完成同时还要保证质量,就必须在关键节点上入手,优化检测方式方法,不断从中总结总结经验,提高检验水平。笔者就根据多年船舶船体建造的检验经验,对关键节点做出了相关的控制措施,从而推动内河船舶船体检验工作的顺利进行。
1.做好船舶开工前的准备工作
做好船舶开工前准备工作是检查步骤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具体操作:根据设计图对照分析,保证设计成品也预计目标一致,同时配合相关相关检验机构的审批。如果设计图事先通过审批,造船厂需要出示相关批准文件。第二,检查造船厂的软件和硬件是否达标。造船厂的硬件就是造船厂的所有生产设备,软件包括造船厂的生产条件和相关质量控制规范等条件。在软件和硬件都符合生产要求的相关规范的基础上,船舶的建造工程才能正式开始实施。进行船体检测的同时,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对船舶建造企业的生产资质进行全面检测,确保造船单位的资质符合此次申请建造船舶的要求。第三,做好设备检验工作,在检查过程中避免因设备问题而影响整个检查进度和质量;每个负责人员必须确保船舶建造过程中的所有建造工艺和技术都符合相关标准,做好审查准备。最后,确认本次参与船舶焊接焊工人的技术等级,以保证其等级能够满足船厂要求的生产工艺和焊接质量。焊接工人的实际操作技术和人数需要满足相关建造规定和标准,加大对焊接工人的技术水平检测力度,为质量做好保障。同时负责人做好现场管理和监督,提高工序的准确度。
2.严格检查船体结构骨架的装配
对船体结构骨架的装配进行严格检查,这也是施工过程中的关键之处,着重检查结构骨架的构造、大小是否达到相关标准的要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时还需要检查的环节有:船底板拼接情况、底板尺寸、缝焊接的质量是否达标;同时检查船底结构方面,比如检查实肋板的质量是否合格、纵骨等底部组成结构的尺寸、焊接的精度及其品质;甲板、外板和舷侧骨架等部位的装配是否达到要求标准,以及焊机、焊条质量等硬件条件情况,保证船舶结构的完整性,同时让一切检查环节顺利进行。
3.胎朋外板刨缝情况的检查
内河船舶钢板可以承受强度的范围和船舶外板刨缝质量以及刨缝前的细节密切相关。第一个方面,首先对船舶板缝缝口处的高低差距进行检查。这里的高低间差距一般在船舶板自身厚度的百分之十左右,如果这个差距过大,必须让造船厂对其进行及时更改,如果仍然不能满足必须进行再次安装。第二个方面,在对刨缝进行检查前,必须认真检查整体骨架、底板、外板、甲板及其其他版的交接的板缝隙处,是否具有半圆形的焊口。第三个方面,检查刨缝的深度处是否有残渣还未清除,如果有应督促相关人员立即进行处理。第四个方面,在进行焊接检查之前,首先检查刨缝口处是否足够清洁、干燥,如果存在问题则对其进行清理,否则容易导致残渣飞溅、产生铁锈,影响焊接强度和质量,从而降低船体的使用寿命。
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对内河船舶船体结构的焊缝设计作了规定。主要涉及到的内容:(1)船体所有焊接结构上的焊缝,应避免集中出现在应力集中区域,在结构剖面突变处需具有足够多的过渡区域,避免出现焊缝过分集中的情况;(2)船体结构中所有平行的焊缝应保持一定的间距,对接缝之间的平行距离应不小于80mm,同时尽量避免出现尖角相交的情况;对接焊缝和角焊缝之间的平行距离应不小于30mm;(3)甲板、外板的端接缝处,不能规划在大开口角隅处和上层建筑的端部,内底板和外板的端接缝不能放置在主机座两端。此类接缝距离上述规定的横边不小于500mm,内河船舶多数采用圆毗,同时注意毗列板和舷侧外板的边接缝应至少超出毗部圆弧100mm,并超出实肋板面板表面以上150mm。
4.船舶船体焊接的质量检验
在船舶建造过程中,其中材料质量、焊接质量、装配质量等材质和工艺是影响船舶建造质量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焊接质量对船舶船体的整体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在对船舶进行建造检验的过程中,必须时刻加大对船体焊接质量把关的力度。第一,要对建造船体的原材料以及焊接的原材料进行检验,确保建造、焊接材料的产品证书与实物相符,且外观满足施工的要求,抽查记录船舶材料的使用情况。第二,焊接工人在施工中必须严格执行相关焊接规格表规定。第三,验船人员必须对船体进行实地的近距离检查,从而确保船体焊缝的严密性和可靠性。在检查的过程中,如果验船人员对船体系统结构的焊接质量存在一些质疑,可以向船舶检验机构进行申请,对造船方的焊接质量做进一步的检测和认定。通过对比船舶检验机构的第三方检验结果,使得本次检验的结果更加准确可靠。最后,如果发现焊接部位未能牢固焊接,则应对焊缝的确定探伤位置、范围及严重程度,做好探伤位置的备案工作,保存好探伤X光片以便日后查找。船舶建造质量取决焊接质量之外,还需要保证原材料的质量、装配工艺满足要求。在验船过程中,检查原材料的使用情况是否符合清单上所有相关要求,检验工艺是否满足相关生产标准。
5.船体密性试验检查
在对船体的焊接质量检查通过的基础上,确保检查过程中的所有临时开口均已密封,且已安装好对应的密构之后,便可以进行密性试验了。在检验过程中,检验工作人员应该根据行业相关的密性试验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保质保量的完成密性试验的每一个环节和步骤。在开展密性试验的每一步之前,着重检查容易进水的部位。如在检查焊缝区域之前,需要将此区域进行干燥和清洁,以便进行压水试验和者充气试验时,可以将互相连接的舱室进行隔离保护,对漏水部位进行准确的把握同时对该部位进行更加高效的检测。
6.船拍下水前检查
对船体主结构进行确认、保证焊缝质量达标、舱柜结构的完整性等,成功安装水下工程,水下部分所有船体外板密性试验完成。船体主尺度测量工作完毕,水尺、载重线标志勘划准确无误。检查船体附件和附加结构全部到位并安装完成。在船舶下水之后,首先要对船上所有大型机电设备进行检查,以保证船舶在辅复杂多变的航行情况下,内河船舶的各项性能指标能达到有关规定和要求,以此来初步确认船舶航行的安全性;由于首次下水试验属于船舶第一次航行,因此还要对其做倾斜试验,从而确定船体重心位置和对整体稳定性。在试验的过程中,需要保证船厂、船所有权方和船的检验机构进行现场监督,在三方都确认的情况下,本次的检测的结果才能具备有效性。
7.结语
为了保证内河船舶船体建造的检验的有效性,船舶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加大对船舶建造的检验节点做有效控制。通常涉及到的检验节点有:关键区域相关结构部位、船体骨架整体结构、整体焊接质量和严密性,同是还需要造船厂、船检机构和船东的协力配合,才能让所有检查过程如期进行,从而为内河船体建造提供质量保障。
参考文献:
[1]吴志刚.浅谈内河船舶船体建造检验节点控制[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2,12(2):11-12.
[2]龚海涛.内河船舶船体建造检验节点控制解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22):1713-1713.
[3]竺峰平,陈巍.浅谈内河船舶船体建造检验节点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17):181-182.
[4]罗连俊.浅谈内河船舶船体建造检验节点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1):3129-3130.
论文作者:郭亚庆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9
标签:船体论文; 船舶论文; 内河论文; 质量论文; 结构论文; 节点论文; 过程中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