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公共艺术特征探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香港论文,特征论文,艺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香港是世界最繁荣的国际大都会之一,也是中西文化汇聚之地。香港的城市建设、公共艺术也有许多值得内地学习的方面。
香港的公共艺术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重视以公共艺术烘托环境的文化特质
香港的建筑大多重视设置公共艺术以烘托环境的文化特质,如香港文化中心、中央图书馆、中银大厦、会展中心等。
香港文化中心广场中央设立有一件巨大的铸铜塑像,塑像的一只胳膊幻化为一面船帆,又像是一只巨大的翅膀,从两个角度看去,塑像的处理方法也不尽相同,一面是大刀阔斧式的概括处理,另外一面则使用许多机器零件焊接制成,似乎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文化精神。这件雕塑名为《翱翔的法国人》,由卡地亚基金会于1992年将其赠送给香港市民。文化中心前面还有一件具代表性的公共艺术,是原九广铁路火车站的钟楼,这个钟楼在当年是香港的一个象征。这两件公共艺术一新一旧,分别代表了两个时代的历史文化特征。
香港中央图书馆是香港图书馆系统的行政总部及主要图书馆。为了营造自由、向上的文化气氛,中央图书馆在馆内外设置了一系列的公共艺术作品。如首层台阶两边设置的儿童雕塑,广场上设置的《卖花姑娘》、《读书的人》、《萌芽》等公共艺术作品,均表达了积极向上的气息。最有意义的是两侧步梯休息区的井盖装饰。休息区平面为圆形,地面石材按经纬线的方式铺装,中间圆心部分为一米直径的黑色圆石,类似井盖。这样的区域共有八处,当你走累了坐在石座上休息时,你会突然发现黑色圆石上刻有图案,仔细观看后才知道每块黑色圆石上分别刻有香港春夏秋冬夜星图或五大洲的地形图,此番发现使你内心充满欣慰和喜悦,别有一番趣味。
香港公园饮水机
中银大厦是香港最具标志性的建筑,它是建筑大师贝聿铭的作品。大厦东西两侧设有中国传统园林和现代形式结合的花园,园中设有流水、瀑布、奇石与树木,各种传统元素经过现代设计手法的运用,巧妙的体现了中国山水画的意境。台湾雕塑家朱铭的作品《和谐相处》放置于大厦西南角的水池边上,此处位置较高,从大厦南面路过的行人也可看到雕塑。中银大厦外部环境条件较差,但通过贝氏对大厦周围环境及配套公共艺术的设计,创造出了精致的室外空间,不仅大大改良了建筑周围的环境条件,同时也为大厦注入了深层的文化意义。
香港会展中心东北侧广场上,树立着著名的紫荆花雕塑,花朵表面贴金箔,造型厚重大气,“既保持了依据写生而来的最富天然生机之美,但又没有简单的停留在‘装饰’造型易于摆脱自然花形的束缚,……花瓣造型的上端微微内收,为《永远盛开》潜流下了一个极富联想的时间流程”。花托“以紫荆花特有的叶形组成了向下衬托的纹样,意在保留它原有的审美惯例。使之突显‘稳定’之意,与其象征‘繁荣、发展’的紫荆花朵,在形式和内容上保持了统一性。完美而确切的体现出‘繁荣、发展’的精神主旨”(向明《永远盛开的紫荆花》雕塑创作综述)。会展中心广场另一侧树立着香港回归祖国纪念碑,纪念碑落成于1999年7月1日。纪念碑柱身正面刻有国家主席江泽民亲题“香港回归祖国纪念碑”碑名。柱身由206个石环重叠而成,代表着香港在1842年至2047年的年份。其中代表1842年、1860年、1898年、1982年、1984年和1990等六个年份的石环,采用较浅色的石料。柱身惟一嵌有光环的石环,是代表1997年的年份,突显香港在这一年回归祖国的重大历史意义。
作为香港新地标,会展中心是和香港回归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紫荆花》雕塑和《回归纪念碑》是对这种关联性的记录,同时它们承载的更多是对于历史的纪念,这种纪念和英国殖民政府在香港树立的纪念碑、纪念雕塑是完全不同的,是对一百多年来民族耻辱的彻底洗刷,这种纪念不仅是香港人的,也是全中国人的。
翱翔的法国人
二、公园公共艺术形式多样
香港有许多公园,除郊野公园、主题公园外,更多的是位于高楼大厦之间的小型公共广场、街头花园、休憩处、运动场等。除了海洋公园外,其它的公园都是不收费的。此外,香港的公园公共艺术形式多样,且均有各自不同的特色。
香港公园的公共艺术强调参与性,如入口处的圆形人造瀑布,水帘两边留有缺口,并有小桥可达瀑布中心,在中心的圆柱下方还有可供就座的石椅,孩子们可走进瀑布之中,坐在石椅上享受自然的乐趣。瀑布流出的水顺着一条长长的水道流向前方,在水道中设计有梯级降低的几何型水槽,水灌满一层就会溢出并流向下一层,好似河中卵石的作用。最后,水流经一座“龙门”汇入中心喷泉,形成源源不断的印象,喷泉周围形成一个休憩广场,环绕有五层台阶,游人可坐在台阶上观赏、休息。在人工湖畔的休息椅边有一个感应式饮水机,它是为庆祝香港供水一百五十周年,由香港特区政府水务署、维也纳市、国际水务协会于2001年共同设置的,作者是雕塑家汉斯穆尔。在香港公园设有很多饮水机,只要手按按钮即可出水饮用,而这个饮水机在造型上、按钮设计上则与其它的有所不同,它的出水方式是感应式的,在饮水机前方有两个很小的石墩,里面设有感应装置,人从这两个石墩中间走过,饮水机就开始喷水。饮水机的造型也非常别致,整个造型为一块自然的灰白色花岗岩石材,水盆为黄铜制成,造型朴拙厚重,雕塑感强,围绕饮水机还种有一圈鲜花,更加衬托出饮水机的艺术性。
香港海洋公园是世界最大的海洋公园之一。在正门入口处右侧,有一个蓝色金属制成的海马雕塑,它是海洋公园的标志,此标志有多层含义,海马的身体部分为一个英文字母O的变体,并从O幻化出海洋的波浪型,O代表OCEAN,即海洋的意思,海马代表海中的动物,一方面是因为海马的可爱,更深一层含义是因为香港海洋公园是由香港赛马会捐建的,因此在标识的设计上,不仅要体现海洋公园的特点,也要表达出海洋公园与赛马会的关系。
在香港市区最多的还是各式各样的广场和小型花园,它们在公共艺术方面注重休闲的特征,以方便游人逗留休息或拍照纪念。如皇后像广场在水池中间设有墙一样的喷水装置,一个是采用瓷板浮雕镶嵌的形式,内容是抽象的花草图案,瓷板墙是双面的,每面共有四块,四块之间有一个凹进去的水带,墙的两头也是水带,每块瓷板的上部留有一排出水的小孔,水池中还装有射灯。另一个水池中的墙面镶有很多大大小小的长方体,突出于墙体之外,每个长方体上还镶有瓷制浮雕图案,颇有西班牙图案的特点,在水池中共设有六组水柱,墙体前后各三组,距离墙体约3米左右,中间一组水柱为四条喷水,两边的一组各为三条喷水,水柱呈弧线形射向墙体上的图案。由于这两个喷水装置的图案过于古怪,引来不少初到香港的游客的注意,从立意上讲,这两个喷泉的形式倒是很新颖的,为整个广场增添了不少意趣。
三、绿化、水景在公共艺术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到过香港的内地人对香港的绿化感触很深,香港每一个角落,只要能挤出一点点空隙,都会种满了植物。另外,香港多山路,在山路两旁都有各式各样的护坡措施,有的是部分用水泥封起,按照规则排列的方式留出很多空隙,以使花草从中长出,有的是用铁丝网封起,在表面种上爬藤植物或草类植被,还有的使用石材砌成护坡设施,在护坡设施上设计有花槽来种植各种各样的花草。在公共艺术中绿化的使用也很常见,如中银大厦花园中设计有高大的三角形石台,象征中国山水中的高石危崖,其上种有桂花树,不仅是绿化的需要,同时也是为了制造跌宕起伏的效果,另外在每块三角形“山岩”上也栽有花草以活跃气氛。
紫荆花
在香港随处可见各式各样的水景公共艺术。如前面提到的香港公园就有好多处水景,喷水池、人工湖、人工瀑布等等,而且这些水景形态各异,变化也较多,大多水景还可以让人们参与其间,象喷水池的瀑布就设有小桥,孩子们可以走到瀑布里面玩耍。中银大厦花园的流水设计也非常富有特色,其地势南高北低,花园根据这样的高差共设计为三层,象征山体的斜面和象征山岩的三角形石块是花园设计的主要手法,水流分有主次,主水流通过“山坡”,绕过块块层层的山岩缓缓流下,次水流则沿花园边上的坡形“山涧”潺潺而下。在几何性的设计之间,穿插有自然形态的山石,形成人工瀑布,与几何形山岩形成对比。“花园中的流水在此具有双重意义,实质方面,水声可以消灭周围高架道路的交通噪音;另一方面水流生生不息,隐喻财源广进,象征为银行带来佳运”(黄健敏《阅读贝聿铭》),它充分阐释了中国古典文化中对水的理解。
四、公共设施艺术化、人性化
香港的公共设施齐备,在注重功能基础上,更注重设施的艺术性和人性化。
位于皇后大道东和轩尼诗道交界处的三角地带设有一个供行人临时休憩的地域,中心为一个立方体梯级构成的装置,并设有瀑布流水,酷似高山流水的意境,周围有花草围绕,设有休息椅,是一个绝好的街头公共艺术作品,但当你绕到高山流水背后一看,方知其中全部奥妙,原来高山中藏着这条街道的配电设备,它不仅为人们提供艺术享受、提供休息区域,更能满足功能需求与人性关怀。这个休憩处的边上有一个人行天桥,天桥的柱子上绘有表现湾仔区历史和景物的图画,参与创作的人士来自社区各团体、大中小学校、工商业机构,包括儿童、青少年、妇女、长者、弱能朋友等。这座人行天桥艺术创作目的在于通过市民共同参与,保存地区历史文化遗产,凝聚社区归属感。这件充满社区各界人士热情创作的作品是对艺术公共性的最好阐释。
香港的许多街头花园就是在美化公共设施的基础上建成的,如夏忧花园中心有两个酷似现代抽象雕塑的圆柱装置,这个造型就是为了美化市政设备而设计的,围绕圆柱装置周围,设计有一些高高低低的小园柱、座椅、绿化等,就形成了一个公众休憩的花园。修顿游乐场入口处设计有一个巨大的圆形钟表,供比赛时计算时间用,表以绿、白两色构成,造型简洁、朴素大方。实际上这个表也是为美化城市设施才建造的,当你从表的背面观看,就能发现隐藏于其中的通风设备,表是它在对通风设施进行美化时所演化出的一个附加功能。
回归纪念碑
香港的公共交通场所也很注重人性化设计,如公共汽车站、的士站、地铁等。考虑到香港雨天较多,大多数车站都设有雨棚,公共汽车站还设有钟表,便于候车人掌握时间。车站的雨棚设计都很别致,如奥海中心楼下有一个的士站,雨棚的整个架构为红色钢材制成,形状为拱形,不仅造型简洁,而且色彩上与红色出租车一致,非常和谐。在香港的街上,只要看到红色的像一个小人一样的标识,这就是地铁口了。在地铁口的公共区域常常可以看到一面巨大的地铁交通图,上面详细标明了各条地铁线和每个车站的名称,便于乘客识别。在地下公共区域还经常设有公益性的展览展示设备,宣传的题材经常更换,大多是环保、慈善的内容。有些地铁站绘有壁画,如奥运站在铝质扣板墙面上以丝网印的方式制作了多幅表现体育运动的主题壁画。香港站出站走廊墙面上会有一幅大型壁画,题材活泼,用近乎儿童画的手法绘制了海中的鱼类和鱼草等形象,色彩明快,造型简洁、生动,这一段走廊正好位于海底,这幅壁画也许就是想提醒过往的乘客吧。香港地铁车厢内部都是相通的,便于疏散人流,另外一个与北京地铁不同的是,车厢内看不到一点广告的影子,所能看到的都是报站及安全提示相关的文字、图案。安全提示图案设计非常形象,如小心夹手、小心月台空隙的图案等,让人一看便能马上明白其含义。在香港的公共场所经常设有各种指示牌,如指示方向、提醒注意等,有的还设有资料架,摆放免费赠阅的宣传品。这些指示牌的设计也多种多样,各有特色。
总体来说,香港比较注重各种公共设施的建设,其宗旨就是尽量给市民提供方便,并以高水准的设计营造香港文化之都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