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课堂提问;小学;数学
课堂提问是师生互动的主要方式,对于创造浓厚的探究氛围具有关键作用。教师通过设置问题,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充分探究。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尚不完善,而数学学科又是一门需要较高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科,因此对于学生来讲具有一定的困难性。通过课堂提问能够逐一击破教学重难点,创建高效的数学课堂。
一、多样设计问题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偏重于知识型、记忆型问题,通过提问来巩固对概念、公式等理论知识的记忆,以此来达到应试的目的。但数学学科中的知识要点大都灵活多变,单纯记忆理论知识对于形成数学思维意识帮助不大。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探究意识,能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成为了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向思考型、开放型问题进行延伸,以此来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思维。
例如,在教授《几分之一》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引入实际生活中分东西的实例,让学生对分数的概念进行感知,进而能够理解分数的理论知识,学会用分数进行表达。在课程开始阶段,教师先将班级学生四人一组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发一个苹果。师:“同学们应该怎样分苹果呢?”学生们都提出要将苹果平均分成四块,每人吃一块,这样就能保证每人都能吃到一样多的苹果。这时,教师再给每组一个苹果,师:“这时该怎么分苹果呢?”生:“这样就可以两人共吃一个苹果,把每个苹果分成两份即可。”这时,教师给学生讲授分数的理论概念,之后进行提问,师:“这时同学们单独吃了一个苹果的多少呢?”生:“两份中的一份,是二分之一。”师:“那之前吃了多少呢?”生:“是四分之一”由简单问题入手,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而掌握分数的概念。
二、提高语言能力
教师的语言是问题提出的载体,影响着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思考。在现阶段的课堂提问中,部分教师对语言表达不重视,使得问题繁琐难以理解,还有的教师往往词不达意,直接影响着提问的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教师要提升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注重语言的简练和逻辑,能够准确的将问题的意识传达给学生,从而保障学生思路的顺畅,提升整体课堂效率。
例如,在讲授《角的度量》这节课时,在认知角的概念之前,学生要先分清楚线段、直线和射线的之间的差异和联系。有的教师会选择这样就行提问,师:“线段、直线、射线三者之间是怎样的关系?”这样进行提问是能保证学生的自主探究,但也会使学生的思路被打断,从而不知从何处进行思考。因此,教师可以先将线段的概念告诉学生,取出一根红色的绳子,用两只手分别握住绳子的两个点,师:“像这样有前后两个端点的就可以看做线段,射线只有一个端点,而直线没有端点。”这时,教师让学生尝试用绳子表示射线和直线,由此可以检验学生对概念的认知情况,并通过实际操作理清三者之间的关系。这样的提问方式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情况,也更便于学生逐步思考。
三、尊重学生主体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学生在课堂的中心地位得到强调,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个性和能力的发展。因此,在课堂提问过程中,教师也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问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思考,从而能够形成独立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提问过程中要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推理和探究能力,从而树立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例如,在《数学广角—鸽巢问题》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理解至少、总有的意义,能在这一原理的基础上解决实际问题,进而形成模型化认知和逻辑推理能力。教师可以由谈话进行引入,师:“现在老师随机点13名同学,这13人中至少有两个人生日在同一月份。”通过实际验证,果然证明了教师的这一观点。这时学生就会产生疑问,教师要适当地给出提示,师:“秘密在老师选择的人数和月份的数量上。”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思考,并在理解原理的基础上,尝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总而言之,传统的“灌输式”的课堂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于新形势下的数学课堂,在新课改的理念下,要注重发展学生知识探究的主动性,以此来培养数学核心素养。课堂提问的有效应用就契合了这一理念,能够通过多样化的问题拓宽学生的思维想象,纠正学生的探究思路,从而有效突破重难点知识,实现课堂效率的提升。因此,教师要将课堂提问这一手段充分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并结合学生的发展需求,不断完善和发展提问的形式和时机,从而提升问题的质量,为数学探究增添魅力。
参考文献:
[1]陈美榕.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艺术探微[J].学周刊,2019(20):83-84.
[2]李雪梅.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策略的研究与实施[J].学周刊,2018(05):51-52.
论文作者:林燕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7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课堂论文; 数学论文; 苹果论文; 能力论文; 这一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