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断尾声不可取———谈语文教师课堂结尾环节存在的问题论文_周万来

“情”断尾声不可取———谈语文教师课堂结尾环节存在的问题论文_周万来

江苏省灌南县田楼中学周万来

明代人谢榛在《四溟诗话》中云:“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写作如此,教学亦然。俗话说,“行百里者半九十”。一堂课如果在尾声处敷衍了事,则可能会冲淡已收到的文本情感效果,甚至会影响到师生、同事的情感,有损自身的师德形象。但是,日常工作中许多老师人为的让充满博爱的语文课堂尾声、充满灵气的语文课堂尾声、充满人性的语文课堂尾声,失去应有的情感,破坏应有的和谐。笔者把这种情况称之为“情”断尾声。课堂尾声断“情”的现象大致有如下几种:1 制造紧张氛围———断送师生之情为了使学生加强对一堂课内容的记忆,在课堂尾声时,教师会经常有意制造紧张空气。最常见的首先是提问,特别是爱提中下等或不注意听讲的学生,目的是使他们回答不上或者答不全面。对此,教师并不是循循善诱,而是揪其错误不放,动辄声色俱厉,击桌子拍板,有的甚至还来个小体罚,以达到“杀一儆百”的作用。这样高度紧张的课堂气氛,给学生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或者说在下一节课中,他们坐在那里“身在曹营心在汉”。

其次是找问题学生谈话。对课堂内出现的问题,不及时解决,留待课堂尾声时统一处理。当然,这样的做法也有它的好处,那就是不打断课堂思维的连续性。可是课堂尾声用来处理问题的时间不够,这就要造成拖堂。不少教师意识到拖堂的错误,就把问题没有解决好的部分学生叫到办公室,而这样做恰恰给学生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压力。他们耳听教师的训斥,心里还在盘算着下一堂课,这样问题哪能一下子就解决好?甚至下一节课铃响给学生精神造成了压力。据此,我认为教师不该把一堂课积压的问题全留在课堂尾声中解决。诸多问题,在课堂尾声中既不能一一讲清,又会影响问题学生在下一节课的听课效果。

我想这样“情”断尾声的课堂,让师生的情感大打折扣。

2 加大课外任务———断送同事之情部分教师为了占有课外阵地,利用课堂尾声,满满地抄写一黑板课后作业,下课铃响了,学生连题目还没有抄完,教师又重新加上几条要求,致使学生在上下两节课之间毫无喘息机会。耳听下课铃声,手还在奋笔疾书,连上厕所的时间也难挤出来了,更谈不上课间活动。下一节课的上课铃响时,值日生手拿黑板擦,看着那些还在急忙抄写的同学,擦也不是,不擦也不是,连刚跨进教室的教师也是进退两难。面对大喊“不要擦”的场面,真是好不尴尬!且不说这样满黑板的作业效果有多大,它对下一节课的影响如何,对下一节上课的老师伤害是可想而知的。善于作业的布置,这方面的论述太多了,单就这个教师在课堂尾声时布置这么多的作业,我想其动机也是错误的。为了占有学生的课外阵地,挤去学生对其它课程的预习、复习时间,本身就缺乏统筹兼顾,顾全大局的思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事之间的小矛盾往往因尾声的处理不当而产生,和谐互助的情谊常常因尾声处理欠妥而破裂。

3 草草结束内容———断送文本之情赶进度而加大容量。教师由于课堂讲授前松后紧,特别是看看已近课堂尾声,就把本节课余下的诸多没有完成的教学任务,都压缩在课堂尾声之中。由于在课堂尾声之前,用了许多不当的教学方法,致使学生或精力分散,或萎靡不振,或厌倦烦躁。现在感到时间的紧迫,于是加快了节奏,语言急促,枯燥简化,条理紊乱。由于学生还处在松散状态之中,一下子向学生塞进这么多东西,学生接受困难,印象不深,如过眼烟云。因为他们还游移在你的松弛教学之中,一时还没愣过神来,许多东西这样滑过去了,这样的课堂效果极差。容量的加大,常常使教师语言节奏的加快,由于节奏的加快,语言就不能做到高低适度,快慢适中,从而不能保证学生听得清,更不能使学生学得明白。课堂尾声的知识点,只能在教师疾风暴雨的讲授中,被吹得一干二净。江苏省教育学院的史绍典老师曾说:“语文课堂是情韵悠长、广博优雅、诗意盎然的。语文人应有高山流水的激情,一马平川的倾听,午夜黎明时的寂静,狂飙突进式的奔放。”作为语文教师,对课堂尾声草率处理,便会让语文失去情韵、使学生对已获得的文本情感大加削减。

4 追求环节完整———断送常态之情语文教育大师钱梦龙老师说:“公开课是一顿丰盛的大餐,学生吃多了,就会得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对学生百害无一利;常态课是家常饭,清淡,学生吃了,利于身体健康。”平时老师在上公开课、示范课时,为了追求所谓的结构完整、尾声出花的效果,常常会弄巧成拙、画蛇添足。

一位金坛市网名为骆驼的老师在《处理好课堂教学的尾声》博客文章中,列举了一个非常生动的教学例案,阐释了“因追求课堂环节完整,断送常态之情”的道理。

在一次公开课教学活动中,一位青年女教师课上得很精彩,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用也很得体,但下课铃响了之后,这位教师才意识到这节课还没有尾声呢,于是便开始小结起来。偏偏这时候教室里的喇叭响了起来,教师的嗓子终究赛不过喇叭,教室里开始一片混乱,但这位教师还是坚持完成了尾声小结。

其实,作为听课者都同情这位女老师的“遭遇”。不可否认,像这样的“尾声”对学生来说毫无意义。假如不是公开课,这位老师完全可以不进行小结。但是公开课自有一套严格的评价体系。诸如多媒体教学手段是否使用,教学的各个环节是否具备,“起承转合”是否连贯等等,就如无数条无形绳索牢牢禁锢着教师的教学创新。

古有“以六经为准绳”的传统,今有以“课堂教学评价”为禁锢的遗憾。创新需要勇气,如果那位女教师不去进行小结,看上去像一个圆没有画完整,但这个没画完整的圆更加美丽。甚至还会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另外,教师在课堂尾声中的早退、倚着门会客,抽着烟,都会有损教师的形象,身为人师,不是更应该维护自身形象吗?教师应不失当初选择教师职业的那份真情。

以上种种,都是课堂尾声中普遍存在的断“情”现象。作为教师,应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要让精彩的尾声与具有吸引力的开头有机结合,锦上添花,促人振奋,让课堂教学始终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因此,教师要处理好课堂教学的尾声,和谐人际关系,让课堂因尾声而精彩靓丽、情绪盎然。

论文作者:周万来

论文发表刊物:《新疆教育》2013年第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2

标签:;  ;  ;  ;  ;  ;  ;  ;  

“情”断尾声不可取———谈语文教师课堂结尾环节存在的问题论文_周万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