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穗青
广州市白云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摘要:设计阶段作为建筑工程成本控制的关键环节,其设计质量影响着建筑工程成本造价,因此做好建筑工程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本文从设计阶段的角度论述工程成本控制,同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业主降低工程成本,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提供了科学的方法。
关键词:设计;案例;成本控制
建设项目设计阶段是成本控制的关键,合理的科学设计,可有效节省工程投资,一般可认为: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德控制影响有70%~80%。通常可分为设计前、设计中、施工中和施工后等。
一、设计前
1、投资决策阶段的投资估算,通过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中体现,现行项目的实施中,多是由有上述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存在的问题有,前期对项目建设的了解不足,提交给可研和项建的资料预计不足,未有考虑动态的变化,例如医院智能化、标识设计、洁净标准、装修风格等在前期考虑时受编制时的条件限制,没有进行认真研究和专家研讨。对设备的需求表述不清楚,实际社会认知发展太快,两三年时间就推陈出新。
2、本人从事设计管理的某镇级二甲医院住院楼项目,从2013年立项,预估到2018年建成,当年的智能化设计对于5年之后的投入使用,几乎是无一用处,在施工前进行全面的修改。由此可见,对于某些日新月异变化太快的专业,应以长远发展的投资标准编制。
3、政府投资的公共建筑项目,虽然有了各级领导的关注才可顺利推进和打开绿色通道支持,但建设程序和技术要求还是尊重科学。领导意见要尊重的同时,变更增加造价也要控制。
4、设计招标前,应请前期服务单位,根据项建书立项审批的要求,申请规划设计要点,对红线地形和建筑项目的雏形谋划,基本使用要求的方案应该在业主和代建单位范围内酝酿趋向成熟,直接落实在设计勘察的招标文件和设计任务书;
5、在公平招投标的前提下,应优先考虑与有经验和诚信分高的设计单位合作。
6、如有特殊造型、推行打造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的城市地标建筑,政府立项审批应充分预估资金才能达到双赢效果。
二、设计中
1、推行建筑方案和造价保底结合的招标
这样可以既促进设计单位在项目的整体布局、使用功能和建筑造型等方面开拓思路,又可以在降低工程造价上下功夫。
2、严控限额设计和设计经济责任制约
以项目可行性研究批复的估算要求,控制初步设计和概算,再用概算控制施工图和预算,进行多种经济技术方案的对比,把技术和经济结合,合理分解和使用投资限额。使施工图和预算融为一体。
在设计合同中,应加入嘉奖条款,项目建设管理单位应确定设计限额(造价、钢材、混凝土及其他主要材料的消耗指标)与同类建筑的技术指标进行科学对比、分析。实施设计经济责任制。哪个专业的专项设计造价低于造价指标,技术又能满足设计要求、使用要求的,给予奖励。目标就是消除只顾画图不管造价的现象。
明确设计单位责任,减少设计变更,现时社会普遍现象:设计人多为刚毕业的大学生,工作经验少,没有完善图纸的意识,以为会画图就自以为是,往往图纸错漏百出,设计院和施工图审查单位只对规范强条控制严格,对专业之间的对接、常见的错漏并不上心。没有把出图计划落实,多数为了赶时间达到业主要求,到出图时急匆匆地签名,并未做到校对审核的层层把关。都以为等到施工时再修改也不晚,与现时财政评审结算严格、对图纸深度和精度的要求完全不相符。到了财评审核对数时发生大量问题回复和修改。设计不精、深度不够是造成工程造价不确定的重要因素。设计变更导致项目承包人趁机索赔并带来投资的增加。因此,项目建管单位,应加强对设计单位的管理。在合同条款上约束,在开展设计工作后严格管理,除进度计划该抓紧外,图纸的质量,限额设计是关键控制的任务。由于规范强条的执行是施工图审查的责任,建管单位控制的是图纸深度和精度,是否满足业主的需求,是否满足现场的施工等。预防某些设计人员与施工承包人合谋串通赚取高额利润,故意抬高设计标准,利用变更增加造价。在设计合同中有约在先堵塞漏洞,预防为主。
3、建立设计单位责任制,控制设计变更到最低点
设计合同中约定:如是设计错漏的原因造成变更,扣除相应专业的设计费5%~10%。以起到防范作用。为制约设计单位原因造成设计变更使投资造价增加,项目建设单位要在设计合同中约定,扣除一定比例的设计费:
3.1施工图预算建安费超限额时,设计单位无条件进行修改。
3.2施工图中的主要材料指标(钢材、混凝土、及其他主材)超出约定值时,必须无条件重新优化设计;
3.3明确设计变更的费用额度,因设计错漏原因造成设计变更,达到5%时;
3.4对因施工图中表达不清晰和深度不够,造成编制工程量清单错漏,或因设计图纸与深化设计有极大的差别,造成变更造价增加的;
3.5 对于施工图的技术工艺,无法施工,或采用材料。市场无法购买的,产生的设计变更,增加造价的。
4、建立对设计质量奖罚和设计单位管理诚信分制度
项目建设单位应对合作的设计单位进行建立质量诚信分制度,对于优质的设计单位,应给予以后投标加分。
积极奖励因设计错漏原因产生变更造价低于建安费造价1%,图纸深度和精度都满足业主使用要求、满足规范要求、达到施工、财政评审计量深度的设计单位。给那些一次性通过各个相关职能部门(消防、人防、规划报建、环境卫生、环保、给水排水、配电、绿建节能)报审手续的设计单位加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施工招标前的造价控制
配合编制预算工程量清单和财政评审,是考验设计单位图纸清晰度和深度的重要环节,现在财评审核是历史上最严格的,如图纸有遗漏或表达不清,编制清单时又未能及时发现,导致漏项漏量,在施工时产生巨大变更,
举例1:如我单位负责建管的小学工程,由于平面造型是工字型,计算工程量的只按照立面图计算外墙砖,但设计可能只表示了主要的东南西北立面,至于开口位置的立面就没有特别表示,虽然平面是看得出这些位置是外墙立面的做法,但计算工程量的人以立面图来切入计算,导致整个小学立面砖的量漏算造价105多万元。
举例2:该小学工程大部分是建筑在鱼塘位置,虽然开工前提必须是征地完成和三通一平,但政府工程多是在征地没完成,或腾出可以主体工程开工的位置告一段落,没想到农村交地有些位置在快完工才移交完成。虽教学楼主要建筑都是预应力管桩基础,不受回填土的影响,但学校运动场、围墙等室外设施都是刚回填的鱼塘上面,且业主交地还要交一半的鱼塘,必须带水推土回填移交的半边鱼塘,致使围墙基础和运动场要做搅拌桩进行地基改造。这是业主的原因,也是设计没有预料到的,业主也没有在早期提醒可能存在手续延误办理超长,对在原地形不规整的地块上建设,场地的土方平衡也是应该设计的任务之一。该项变更工程包含了土方平衡和地基改良的处理变更预算26万元。
举例3:某医院项目位于近郊城中村,三通一平工作非常不到位,周边电力排水措施不良,设计单位更是没有预料到排水恶劣到如此地步。项目建管单位也了解不深,到开工后才知道。原来每逢下大雨后,整条城中村的雨污洪水都排到项目地块,该地块原来是方圆几里的泄洪区。由于设计没有考虑或没有得到指令开展这方面设计,导致开工后,为排洪花了近两个月的时间处理。一次又一次加码设施改造排洪抢险设施,产生很大的变更量。如果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在项目前期,能全面了解建设场地的地表情形、周边建筑物或其他障碍物等的实际情形,施工图尽量详尽,将最大限度减少工程量清单的漏项漏量。减少施工索赔的机会。
四、施工中
开工后,虽然设计图纸已经稳定,设计的大部分工作量已经完成。只需要配合现场施工就可。但现实中,设计的工作仍未能轻松放心。首先建管单位必须马上组织施工单位进行清标工作,对于图纸进行会审和技术交底。有效地提前解决问题。如图纸简单的错漏造成变更,情有可原。但往往施工承包方会因设计的错漏或不合理、与现场不符、专业之间不对应等提出变更,作为承包方,提出变更,增加造价是他们义不容辞的。另外作为业主也是产生变更的一个源头,
举例1:某工程建设单位换了新领导,对单位运作方式进行改革,之前确定的工程标准有了新的想法。原来标准是基于部分资金是单位员工利益集资的,一切都基本满足使用要求即可,现在形势不同了,新的领导班子改革,与高大上的单位合作联营,要求工程内开间间隔和装修标准按照最新的要求进行变更,致使重新设计出图。造成设计费增加。设计变更造价超过10%,增加大量的工作重新报发改立项办理施工变更部分的免标,延误了工期。通过此例说明,造成变更的,都不一定是设计单位,但设计单位和建设管理单位有时都应坚持原则和立项的初衷,不断修改只会把工程推进搞得越来越复杂。
举例2:某新建完全中学,是市领导关注项目,在桩基础施工时来视察,听到汇报时,立刻提出更好的方案意见,为阶梯教室增加一层作为架空层,应该说这样的修改是更好地使教学楼的架空层连通更好用了。但这样一来,基础要重新计算经施工图审查,项目变更属于建设规模的大变更,重新立项审批。虽然没停工,但重来的工作量令相关参建单位重做一遍。产生的合约纠纷的问题,在交付使用后几年都没能解决。作为建设一份子,领导的意见都是全面正确和善意的,但提出的时机为何不在听取方案时就确定?虽说市区政府都有相关的会议纪要作为变更依据,但各级审批部门才不会含糊,一律要正规手续才能办理。
举例3:某工程在几年前作为政治工程,在征地和主体设计单位招标未出来之前,就要求马上开工,号称绿色通道工程而基坑施工先行,赶在某年末进行开工剪彩,其实当时征地手续仍处于早期未谈妥阶段,施工场地不能移交开工。拖了四年。由于当时地下室层数是根据使用需求预估为负二层,结果在后来主体方案报审时概算超标,强行把负二层取消。这样之前的基坑的支护图纸就要产生大的变更,关键是期间基坑支护的规范更换,支护设计方式随着规范的更改而变化。结果重新设计,按照新规范和经过专家评审。虽说规模缩小了,但费用还是原来相差不大。
综上所述例子,施工过程中的变更,业主方的原因也不容小嘘。
来自施工方提出的变更就多不胜数了,施工单位的立场角度,以施工方便,好做、免责等多方面考虑,千方百计让设计变更使施工省时省力,万无一失,只要建管单位多方衡量,如要争工期、保安全,一般会协调设计以最低的成本变更,如果变更费用太大,情况实属和是否必要,必须参建单位共同研究确定,甚至邀请专业的专家进行技术论证,确保变更的科学技术可行,变更的造价最低。严格审批变更内容,做到有依有据,才能达到财评结算的要求。
五、结算阶段的设计造价控制
现实工作中,出现较多的是结算送财评中,被发现有竣工图与施工图差别的地方,就被认定为需要办理设计变更才能结算,问题就来了,在施工中并未提起或提出变更未被同意的,但某些施工单位就是敢做,造成生米做成熟饭的现状。这种情况我们处理可分为:
1、业主要求修改,但没有办理变更流程的,看变更预算大小,如果造价大超过5万以上的,只能业主另行与施工单位协商解决了。如果是小变更,又是本工程技术范围之内必须实施的,控制在5万以下的,经查核属实,各参建单位同意,可补充办理列为设计变更内容结算。
2、如果按照现场实际尺寸量度与施工图相差较大的变更,虽说后补,还是慎重,我经历过一个安置区的永久用电工程,概括来说就是,施工图上母线槽电缆行走路径不符合现场实际情况,由于多栋楼首层情况不同,有各种障碍和电力要求限制,需要绕弯,变更15份造价是增加27万,变更图中的尺寸是文字说明的,用CAD量度与原图差不多,事关重大,担心一旦轻率审核,必将造成国家的重大损失。我决定联合各参建单位工作人员现场量度,结果虽然现实与施工图路径不一致,但数据相差不大,经综合预算对比,15项变更预算合计是-2.7万,这是一宗设计不太负责任的实例,施工单位报的数就随便落实到变更图,我们审批的人员如果都不加以分析或抽查,将会造成极大的损失,最终的处理,各参建单位是心服口服的。因此,对于后补的变更,特别是根据现场实际数据的,如果不去现场抽查,做到心中有数,经得起考验。不能尽信。这件事设计单位也是要负责任的,建管单位应在设计合同中列明条款:如有为夸大数据而出变更图的,将设计单位列为诚信扣分和作罚款处理。
3、就普遍性而言,到了结算阶段才送来的设计变更,参照建管单位制定的《工程变更管理办法》,从递交到完成审批流程,是有时效性的,应该在实施之前提出,得到同意之后才能施工,但有很多施工单位,提出的变更,审批流程跟不上,提交预算资料不了了之,往往在工程结束时才能提交,我们的处理办法是:小的变更,有会议纪要为依据。可以后补,如果是大型变更,变更依据不充分,经征得各参建单位同意,可以补充设计变更流程,或请专家进行论证,但前提是变更的数据一定是现场属实。如果都不具备上述的要求,则变更不成立。
六、结语
设计管理和成本控制贯穿整个建设过程,每个阶段都有重点控制部位,建管单位必须做到事前控制、事中过程控制、事后补救控制。通过科学决策、规范管理设计工作,从而对实现对投资成本的控制和管理。
参考文献:
[1]张龙.建筑工程招投标阶段造价控制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7(05).
下转第122页
论文作者:李穗青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9
标签:单位论文; 造价论文; 施工图论文; 工程论文; 图纸论文; 错漏论文; 项目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