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毓庆宫建筑群——裱糊工程论文_李影

北京同兴古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 100000

摘要:清代宫殿建筑室内为了达到保暖、明亮使用要求,于室内顶棚、梁枋、墙壁、木墙板、门窗边框上裱糊白纸,以增加室内明亮度,同时起到防寒保暖的作用。由于年代更替,宫殿建筑没有得到更好的维护保养,室内裱糊大多出现泛黄、雨迹、空鼓、脱落、碳化等现象。研究记录原始裱糊做法,在将来的宫殿日常保养维护工作中尽量采用与原做法一致的材料和手法去恢复,随着时代的变迁,有些天然的材料可能没有办法再找到,但我们在日常保养维修过程中必须依据要求,尽量找一些符合使用要求,没有负作用的一些材料去代替,工艺上按照传统工艺去施工,对施工人员的素质要求比较高,要求操作人员熟练掌握裱糊的工艺,使传统工艺能够很好的运用到实际工程中,以下以墙体裱糊与白樘篦子裱糊为例进行记录,有利于将来宫殿裱糊工程施工参考,由于白樘篦子木棂条相对较细,且有空当、容易变形,所以一般白樘篦子裱糊的纸的层数比较多,抵抗木质的变形与下沉,一般白樘篦子纸的裱糊分为五层纸和一道布,首先底层为两层桑皮纸,一横一顺,其上一道麻布,布上裱糊两道桑皮纸,最后是盖面纸,盖面纸可以是大白纸,讲究做法也可以是大白纸上带有图案的印花纸(比如绿色小团龙万字不到头套色银印花纸)。

关键词:裱糊;桑皮纸;白樘篦

绪论

在参加故宫毓庆宫建筑群修缮工程过程中,建筑惇本殿和毓庆宫室内存有清代时期的裱糊,由于裱糊工程接触比较少,特意记录下来,有助于深入了解裱糊工程的材料和工艺,填补了空白,也有助于将来宫殿维修保养工程的施工。研究裱糊工程有利于裱糊传统工艺的发扬和传承,对保护文物古建筑以及保持其原有风貌都很有意义。

1 历史沿革

裱糊做法通行于北方民间室内装修粉饰一种传统做法,北地天寒,一般房舍屋盖铺席箔泥背或瓦瓦,室内檩椽外露,为了防尘御寒,采用纸糊顶隔板法(古之承尘、仰尘)或由顶及四壁满糊以纸,既经济又洁净,一般使用白色纸,俗称为“四白落地”。明北京宫殿、大殿、后宫都安装天花板,主要殿座明间当中安藻井、方格天花。室内隔间用木隔断,临墙一面安护墙板涂油漆。清代入关以后后宫居住殿屋大都改用裱糊做法,在原有天花板下面另外吊装一层白樘篦子表面糊纸,墙面既就原有护墙板裱糊。一般用素白银花纸,四白落地,顶格当心粘贴黑老纸镟花四角镟花岔角,称为贴络。裱糊作用料包括锦缎、纱绫、绢布、纸张、各色多种,这些材料多属于“内工”使用,内府营造司裱糊匠专为宫廷而设。

造纸与指南针、火药、印刷术并称为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四大发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世界文化发展所作出的卓越贡献,裱糊工程的出现,体现了人类对居住环境的要求提高了。古代裱糊用纸有毛边纸、高丽纸、麻纸、皮纸、麻呈文纸、银花纸、大白纸。毛边纸全用竹料制成,质细嫩,纸面平滑,似蛋黄色;高丽纸产于朝鲜,高丽为朝鲜古称,高丽纸以锦茧制成,色白如绫、坚韧如帛;麻纸原料用麻、有白麻纸、黄麻纸、麻布纹纸、桑麻纸等;皮纸原料大都为桑树皮、锗树皮、三桠皮及笋壳等,质柔而韧;麻呈文纸原料较粗杂,为裱糊打底用;银花纸即大白纸上用蛤粉,模印各种花纹图案;大白纸即大白纸上一面涂刷大白粉为民间裱糊的主要材料。

据史料记载于1953年对毓庆宫各殿的室内顶棚、墙面进行全新的裱糊,经过61年的沧桑,时至今日毓庆宫各殿的室内裱糊出现了霉变、空鼓、污染等现象。

工程做法注释中关于裱糊做法记载如下:

裱糊分大、小式两种做法。大式做法:顶棚木骨架,通用木方格篦子,称为顶屉即白樘篦子(墙面也有用的)。在木篦上糊纸,四道工序,第一道工序,盘市,二纸一布做法,两层纸中间夹一层布。所谓布,即大眼麻布(也叫三麻布,即苎布),纸用高丽纸(也叫油杉纸)。盘纸,就是先将两层纸夹一层布用浆糊裱在一起,再备用(纸层加麻筋取其坚致),裱糊时按顶屉分格糊纸,四格、六格、八格一糊,将纸糊到屉上,四边翻转格眼以内为止,在木格十字处钉小铁钉,钉眼用小块油杉纸糊上,以免钉锈透过裱糊面影响美观。每四格糊完再糊其余空格,称为填空,翻纸边、加钉同前,总称为“梅花盘布”。第二道工序叫鱼鳞,用高丽纸成条,撕条抹浆糊,一条一条的糊,糊时要破缝,纸压在纸中,和瓦作砌墙十字缝一样,纸干以后可起到平的作用。第三道,鱼鳞以上通糊高丽纸一道,叫“片一道”。有时还要“糊沟”,就是在顶屉有不平之处,鱼鳞在沟处不平,再接糊鱼鳞,取平为止。片完以后即可糊最后一道纸,称为盖面。清初,宫殿通裱糊本纸即宣纸,后来用大白纸,银花纸(大白纸上利用蛤粉,模印各种花纹)。民间做法称为小式,顶棚架子一般使用秫秸杆裹上纸条,成行吊挂上顶,两头签钉墙上,中间用麻捆劳,裱糊时先用呈文纸打底子,称为“抹底”,表面糊大白纸或银花纸成活[1]。

工具使用,一般包括抹刷、排刷,刷糊用;掖刷,糊时掖纸用。其他连刀、铲子、剪子等。

毓庆宫建筑的裱糊形式为平糊,由于时代的进步,施工方法和使用的材料均有所改变,比如油杉纸现代无法找到一致的材料,只能尽量相近的材料代替。以下片面介绍毓庆宫的裱糊作,如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指教改正。

2、材料介绍

施工前需要准备好裱糊用的工具,分别是剪刀、壁纸刀、尺子、桑皮纸、面层大白纸、苎麻布、淀粉、桶、球皮钉、桌子、防锈漆、花椒、刷子、黑线、报纸。

剪刀:裱糊纸过程中用于裁剪纸张;

壁纸刀:裱糊前依据测量的尺寸,裁剪纸张;

尺子:裱糊前用于测量木构件尺寸、测量纸的尺寸等;

桑皮纸:用于基层的纸,规格为长1380mm,宽680mm,双面夹宣。

面层大白纸:用于面层的纸,其表面粉刷有大白粉,规格为长500mm,宽300mm。

苎麻布:用于二道纸的基层上,主要是对纸的基层起到拉接的作用,其材质为白麻加工制作,所以其拉接能力很强。

淀粉:食用淀粉,调制浆糊的主要材料。

球皮钉:钉固苎麻布,铁质。

防锈漆:刷铁质球皮钉,白色防锈。

花椒:食用花椒,调制花椒水浆糊,防虫。

刷子:鬃刷,其一是抹浆糊用,另外是掖纸用。

黑线:棉线,用于放线。

浆糊调制:将淀粉与温水混合一起搅拌,将花椒放入清水中一起煮沸,最后将煮沸的花椒水倒入淀粉液中并快速搅拌,直至糊呈透明状,且淀粉糊不应太稠亦不应太稀(太稠不宜刷饰,太稀粘稠度不好),最后淀粉糊不应有疙瘩。浆糊应随用随调,不能用隔夜的浆糊,否则不易于粘贴。根据多次试验,按照300克淀粉与10公斤水的比例充分搅拌后的浆糊浓度比较合适。

花椒主要起到了防虫的作用,因为淀粉与木材都比较易于被虫腐蚀,所以花椒防虫是非常有必要的,裱糊苎麻布及基层纸都应该用花椒水调制浆糊,但是由于花椒水本身泛黄色,所以裱糊第三道纸与面层纸时就不再用花椒水而改用清水调制浆糊。

3 墙体裱糊

3.1 墙体基层处理

除尘后表面做防碱处理,防止大白纸面层泛碱,如果墙体中间部位或上部有木构件,需要将木构件的缝隙进行楦缝,再木构件的的基层做油灰地仗,保障大白纸的基层平整、坚固不开裂。

3.2 裱糊头道纸(干糊)

在墙表面面层均匀涂刷浆糊,将桑皮纸竖向粘贴到墙面上,由上至下横向赶刷桑皮纸,在赶刷过程中纸中不能有气泡、褶皱现象,如图1-1所示。底纸应顺一个方向粘贴,搭接宽度一般为1-2cm,墙面与檐枋交接处墙面的纸应卷粘到枋子上1-2cm。在枋子的边角处应将纸裁剪成小块粘贴上,不应留黑地,纸应糊平。

图1-1头道纸

3.3 裱糊二道纸(湿糊)

第二道桑皮纸为湿糊,为了施工方便需要把纸裁剪成2份,一人将纸背面满刷浆糊,另一人将纸垂直于底层纸裱糊(顺纸的纹理,底层纸与面层纸应横顺搭接,增加其拉接能力),先将纸的上口粘贴在墙面上,再用刷子从上向下横向迅速赶刷,且纸的接缝不能与底纸接缝重合,如图1-2所示。由于是湿糊所以拿纸时需要注意不能把纸捅破,拿距纸边3-5cm的位置,不易损伤纸张。

图1-2二道纸

3.4 裱糊面层纸(湿糊)

裱糊面纸用的浆糊,调制时需要加入少许矾,防止面纸搭接处泛黄的现象。

将大白纸的背面满涂浆糊,注意不能将浆糊污染到大白纸的正面,将纸拿起平齐的放在墙的八字处,用刷子横向赶刷,这时大白纸的位置就基本固定了,再用刷子竖向赶刷大白纸,将纸均匀的粘在墙面上,赶刷结束后大白纸应无气泡、无褶皱现象。

依次裱糊大白纸,纸与纸搭接的宽度无固定要求,1cm-2cm均可,以满足纸与纸的缝隙横平竖直为主,以省材料又美观为辅。

如果墙面没有八字是整面平整的墙,需要由上及下挂线,如图1-3所示,按线进行裱糊,排纸时应该由屋深处向门口排,由上向下排,裱糊时由内及外、由上及下,下层纸压上层纸,这样裱糊有利于隐藏纸的缝隙,视觉效果更好,如图1-4所示。

图1-3墙面放线

图1-4面纸裱糊

4 白樘篦子裱糊

4.1 清理基层

整修白樘篦子,使白樘篦子平整,清理表面的积土、灰尘。

4.2 裱糊头道纸(干糊)

在白樘篦子、梁表面均匀涂刷浆糊,将桑皮纸粘贴到浆糊表面,糊桑皮纸应由两人操作,每人拿着纸的两个角,其中一个人固定住纸的两个角不动,另一个人一方面固定住纸的另外两个角,且迅速的用刷子刷纸的底面,将纸粘贴到白樘篦子上。另外纸的边缘如果没有赶在支条上,应将纸裁剪并卷粘到支条的侧面,类似裱糊的扒蹬做法,如图2-1、2-2所示。

图2-1头道纸

图2-2头道纸完成

4.3 裱糊二道纸(湿糊)

在木基层二道纸上涂刷界面剂,涂刷应均匀无露刷,主要目的是防止上层的纸被咬色。

桑皮纸规格为1380mm*680mm,在裱糊第二道桑皮纸时将纸裁剪成两份,减轻纸在裱糊时的重量方便裱糊。待头层纸干燥后进行裱糊第二层纸,此处也为两人操作,一人将纸裁剪后放在桌子上涂刷浆糊,涂刷应均匀、无漏刷现象。另一人将纸拿起将纸垂直头层纸先将纸的两个角粘到基层上,随后用刷子迅速沿对角方向赶刷,将纸与基层粘贴牢固,粘贴后纸中间应无气泡、无褶皱现象,如图2-3所示。在吊顶与梁交接的阴角处,吊顶的纸应裹糊到梁的侧面约2-3cm,其目的是增加不同构件交接处纸的拉力,防止崩裂。并应注意,头层纸与二道纸应横竖粘贴,且缝隙不能重合,因为纸在干燥中在接缝处会向两侧抻拉,防止接缝处崩裂。

图2-3二道纸

4.4 裱糊苎麻布

待第二道桑皮纸干后可以裱糊苎麻布,同样是两人操作,一人将布展开到吊顶纸的基层,另一人用球皮钉将布钉固在支条上。在施工中布应绷紧,不能有漏地、褶皱现象,在边角处应多钉些钉以使更加牢固,吊顶过程中两条布的接缝处钉应聚集,最好不要分散,如图2-4所示。

苎麻布不能用做地仗的豆包布代替,其为白麻加工而成。豆包布是纯棉布,纯棉布拉接易变形,裱糊需要先涂刷浆糊,再把布粘到浆糊上,施工不易操作且易把底层纸弄破。

苎麻布钉完后用浆糊满刷麻布,待干浆糊干后将钉表面点刷防锈漆,防止铁钉锈蚀污染白纸。待苎麻布浆糊干透后,在其表面涂刷白色防锈界面剂,防止花椒水泛黄影响面层纸效果。

图2-4钉苎麻布

4.5 裱糊三道纸(湿糊)

第三道纸裱糊方法与第二道纸的裱糊做法一致,但应注意纸应横竖搭接,在裱糊吊顶边角时,纸应裹到枋子侧面2-3cm,防止搭接处开裂。

4.6 裱糊面层大白纸(湿糊)

裱糊面纸用浆糊,调制时需要加入少许矾,防止面纸搭接处泛黄的现象。

裱糊应由房间深处向门口处进行裱糊,将后来裱糊的面纸压在首先裱糊的面纸上,这样裱糊结束后视觉感观会更好。

首先由白樘篦子边处测量出大白纸的宽度,用钉将黑线钉固于白樘篦子上,作为面纸裱糊的辅助用线,黑线的位置即是面纸的边界位置,如图2-5所示。

将面纸背面满涂浆糊,两手拿面纸的两个角,将纸平齐的粘到白樘篦子底纸上,用刷子横向赶刷,固定面纸于底纸上,接着并迅速的纵向赶刷大白纸,然后从中间向四周赶刷,将纸满粘于底纸上,无气泡、无褶皱现象如图2-6、2-7所示。

依次进行面纸裱糊,面纸搭接无固定要求,1cm-2cm均可,以满足纸与纸的缝隙经纬线平齐为主,以省材料又美观为辅。

图2-5挂线

图2-6面纸找齐

图2-7纵向赶刷

结 论

据《工程做法则例》裱作用工中:裱糊锦缎:每层每折见方尺七十尺,用裱匠一工;裱糊绫绢:每层每折见方尺八十尺,用裱匠一工;裱糊纱苧布:每层每折见方尺七十尺,用裱匠一工;裱糊布匹:每层每折见方尺六十尺,用裱匠一工;包箱:每层每折见方尺三十尺,用裱匠一工;裱糊各色素纸:每层每折见方尺三百三十尺,用裱匠一工;裱糊各色对缝花纸:每折见方尺一百三十尺,用裱匠一工;裱糊各色厢边纸张:每层每长八十丈,用裱匠一工[2]。由以上裱糊素纸可见每热每天大约工作量为36㎡,与现今古建定额的人工的消耗量相差不大,从而体现了现今的裱糊工艺与古代的裱糊工艺相差亦不大,由于时代的变更裱糊用的材料部分现在已经找不到,只能用相近材料代替。以上是我个人对裱糊工艺的见解,如若有不合宜的地方请帮助指正修改。

参考文献:

[1] 王璞子,工程做法注释,53页,1993;

[2] 王璞子,工程做法注释,388页,1993。

论文作者:李影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模拟》2018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1

标签:;  ;  ;  ;  ;  ;  ;  ;  

故宫毓庆宫建筑群——裱糊工程论文_李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