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地矿局四零五医院 四川 成都 611830)
【摘要】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与核磁共振成像在细微及隐匿性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6年12月接诊的肢体骨疼痛,已明确肢体骨疼痛但无法鉴别良恶性的患者60例,将其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多层螺旋CT组(MSCT)和核磁共振(MRI)组,分别30例。对两组患者进行检查,对比分析结果。结果:MSCT组隐匿性骨折患者25例,检出率83.33%,MRI组隐匿性骨折患者28例,检出率93.33%,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诊断细微及隐匿性骨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检出率较高,但在临床诊断中,仍然应联合MSCT和MRI检查,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加准确的依据。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核磁共振成像;细微及隐匿性骨折;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R4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2-0148-02
隐匿性骨折指的是单纯X线片未显影但是存在的骨折,也可以称为隐性骨折[1]。隐匿性骨折的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容易漏诊或误诊,尤其早期检查X线片未发现骨折,患者没有治疗的情况下进行活动,会加重骨折程度,影响后期治疗效果。提高隐匿性骨折诊断的准确性,对减少漏诊、误诊具有重要意义[2]。多层螺旋CT(MSCT)和磁共振成像(MRI)是检查隐匿性骨折的主要方法,本文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6年12月接诊的肢体骨疼痛,已明确肢体骨疼痛但无法鉴别良恶性的患者60例,对其进行MSCT和MRI检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6年12月接诊的肢体骨疼痛,已明确肢体骨疼痛但无法鉴别良恶性的患者60例,将其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MSCT组和MRI组,每组分别30例。MSCT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25~60岁,平均年龄(35.45±5.63)岁,受伤原因:交通事故14例,打伤10例,坠落伤6例。MRI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26~63岁,平均年龄(36.12±5.23)岁,受伤原因:交通事故13例,打伤11例,坠落伤6例。两组患者的常规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中使用东软16排螺旋CT和东软0.35T磁共振。MR扫描仪常规采集 T1WI、T2WI。T1WI扫描参数:TR600ms,TE20ms,T2WI扫描参数:TR4000ms,TE100ms。CT扫描条件120Kv,110mA,扫描层距5mm,使用重建技术采用容积在线、最大密度摄影以及多平面重建。所有患者均进行冠状面、矢状面、横断面三个扫面平面,层厚0.5cm,间距0.3cm,矩阵245×245。为了减少周围正常组织的生理性移动所致伪影,在扫描野的腹侧加置预饱和带,扫描过程中未使用呼吸门控。对不同序列所得图像,进行分析,结合病理结果,对比检出率。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双尾Fisher精确检验、t检验和ROC曲线进行统计检验分析,记录其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所有数据使用SPSS19.0系统软件统计分析资料,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MSCT组检出率83.33%(25例),MRI组检出率93.33%(28例),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SCT组25例患者在多方位调整重建图像后可见单纯骨皮质中断者8例(32%),单纯骨小梁中断者10例(40%),骨皮质与骨小梁同时中断者7例(28%);单纯横断面图像骨折患者13例(52%),联合冠状面、矢状面或斜面骨折者12例(48%)。MRI组28例患者中,21例(75%)患者T1WI见骨皮质下条线状、不规则低信号,其中8例(38.09%)患者表现为不规则低信号伴混杂斑点状显影,T2WI高信号。
3.讨论
细微及隐匿性骨折是误诊率较高的一类临床骨折,由于骨折位置较为特殊,骨关节结构粗大,骨折不彻底,骨折线不容易被发现,例如肩关节骨折、踝关节等;骨外形多面及链接角度的骨折,如足骨骨折或腕骨骨折,另外,躯干骨折,由于受到邻近骨骼及腹腔脏器的遮挡,也容易被遗漏。传统的X线片及CT对隐匿性骨折诊断具有一定难度。MSCT扫描弥补了X线片仅能测量平面及体位的缺陷,参与本次研究中的部分患者经多次调整,灵活采片后才充分显露骨折线。MRI扫面近些年来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提高了隐匿性骨折的诊断准确率,特别是对四肢关节等复杂性骨折以及合并关节积液和水肿的患者,其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MRI能够交替改变T1WI和T2WI检测骨部位显影,观察到骨皮质T1WI为条线状、不规则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可确诊为隐匿性骨折[4]。在本次研究中有21例患者MRI检查结果为T1WI为条线状、不规则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但仍有7例患者T1WI未显示不规则低信号,原因为7例患者骨折病灶位置特殊,病情较为严重。结合本次研究结果,MRI的检出率要高于MSCT的检出率,T1WI、T2WI对于合并的血肿、积液、脂肪覆盖等复杂病灶的检出准确率更高。
综上所述,MRI诊断细微及隐匿性骨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检出率较高,但在临床诊断中,仍然应联合MSCT和MRI检查,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加准确的依据。
【参考文献】
[1]闵朋,戴冀斌.多层螺旋CT与核磁共振成像在细微及隐匿性骨折中的诊断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5):601-602,604.
[2]袁光骅.多层螺旋CT与核磁共振成像在细微及隐匿性骨折中的诊断价值[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17):3459-3459,3461.
[3]汪涛.多层螺旋CT与核磁共振成像联合诊断腕关节损伤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22):59-61.
[4]林鹏典,刘窕敏,钟柱,等.多层螺旋CT与核磁共振成像检查腕关节损伤的临床价值[J].医学信息,2017,30(3):287-288.
[5]郭侨阁,王顺利,牛军杰,等.多层螺旋CT与核磁共振成像联合诊断腕关节损伤的探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5,21(11):1564-1566.
论文作者:李小勇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1月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8
标签:患者论文; 性骨折论文; 检出论文; 螺旋论文; 多层论文; 细微论文; 较高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11月第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