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梨的防寒措施,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油梨论文,措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油梨又名鳄梨、酪梨,是一种适宜于热带及南亚热带地区栽培的果树。它原产于中美洲、南美洲热带及亚热带地区的墨西哥、厄瓜多尔、哥伦比亚等国,现已有40多个国家栽培。油梨营养丰富,其80%的脂肪为不饱和脂肪酸,极易被人体吸收;油梨肉含糖量极低,是适宜糖尿病人的高脂低糖食品;油梨肉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及胡萝卜素等;油梨还是生产化妆品的上等原料。我国的海南以及台湾、广东、广西、云南、福建、四川、浙江等省(区)的南亚热带地区都有栽培和分布。贵州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于1992年进行了引种试验,获得了成功。
1 油梨在贵州省的适宜生长地区
贵州省南北盘江、红水河、赤水河、都柳江、乌江等流域或海拔1000m以下的中低山河谷地区,属于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温度16.8~21.3℃,最热月(7月)均温26~31℃,最冷月(1月)均温5~11℃,≥10℃年有效积温4800~6800℃,无霜期285~360d,年降水量1000~1500mm,四季分布不均匀,有冬春干旱、夏季潮湿、雨热同季的特点。根据油梨的生育特点,完全适合在贵州省发展,而且该地区土壤、空气、水源都未受污染,具有生产安全、无公害农产品的环境条件。
2 油梨的抗寒能力
根据原产地自然分布的适生环境及主要生物学特性,可把油梨分为3个品系,即西印度系、危地马拉系和墨西哥系,因生态起源不同,故树体对气候的适应性也不同,尤其是抗寒力差异较大,西印度系原产中美洲、海拔800m以下的热带地区,属热带生态型品种,抗寒冻力最差,一般在-2℃左右就出现严重的冻害。危地马拉系原产危地马拉及墨西哥海拔1400m以下的山地及高山,属热带及亚热带生态型品种。抗寒冻力中等,可耐-4℃低温。该品系果实大小适中,脂肪含量较高,一般在13%~26%。我国现有的油梨大部分属该品系,美国推广的“Fuerte”和“Hass”种也是危地马拉系良种。墨西哥系原产墨西哥山地,分布在海拔2400~2800m高山上,属亚热带甚至是温带型树种,其抗寒冻力最强,-8℃左右嫩梢开始受冻,很适宜在贵州省南北盘江、红水河、赤水河、都柳江、乌江等流域或海拔1000m以下的中低山河谷地区发展。
3 防寒措施
3.1 选地 应选择湿度较高而静风,向阳避风的缓坡地的环境建园。不能在冷风口建园,这样可以避开冷风的危害。另外,也可以种植防护林来减少冷风危害。
3.2 品种选择 根据种植地区的环境条件选择油梨品系或新选育的抗寒品种:在贵州南北盘江、红水河、赤水河、都柳江、乌江等流域一般合适种植危地马拉系和墨西哥系;或选用如富尔特、哈实等抗寒品种。
3.3 增施磷钾肥 幼树在越冬前可增施1次磷钾肥,以提高幼树的抗寒能力;从第2年起要逐年适当增加磷钾肥施用量,氮:磷:钾比例1.0:0.5:1.5为宜,2个月左右施1次,每次每株施0.2~0.3kg。越冬前的最后1次肥料可适当增加钾肥比例,提高植株的抗寒能力。但要按树龄的大小来决定施用磷钾肥的比例和重量。
3.4 熏烟防冻 燃料以锯末、杂草拌土为好,寒潮、霜冻来临之际按一定距离堆放点燃,让烟雾笼罩全园。
3.5 枝体包扎 低温来时,用稻草把主干主枝严密包扎,可有效地防止寒流侵害。
3.6 树干涂白 果园冬季清园时,对果树主干主枝涂白。涂白剂的配方:生石灰25kg、硫磺粉0.75kg、食盐1.2kg、植物油0.1kg、豆面粉0.5kg、水18kg。配制时先将生石灰、食盐分别用热水溶化,充分搅拌成糊状。然后加入硫磺粉末和植物油、豆面粉,最后用水对开,搅拌均匀,然后进行涂白。
3.7 聚乙烯醇涂干 聚乙烯醇液一般采用聚乙烯醇:水=1:(15~20)的比例进行熬制。先将水加热至50℃左右,然后加入聚乙烯醇,不能等水煮沸后再加入,否则聚乙烯醇不能完全溶解,溶液不均匀;随加随搅拌,直至沸腾,然后用稳火熬制20~30min后即可。待温度降到不烫手后使用。
3.8 灌水防冻 封冻前7~10d,对油梨树园进行灌水,以水蓄温,降低温差,使寒冻期间地温保持相对稳定,从而减轻冻害。灌水时最好在中午进行,傍晚渗透为宜。
3.9 果园盖草 果树行间覆盖稻草、杂草、树叶等,既可保墒,又可保持和提高地温。
联系电话:0851-3760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