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区域化党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地方实践研究论文_孙可忻

以区域化党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地方实践研究论文_孙可忻

中共红桥区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天津 300000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鉴于这种情况,本文首先对制约我国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的因素进行了简单分析,然后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几点创新探索建议,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我国社会治理工作的顺利展开起到一定的指导借鉴作用。

关键词:基层党建;社会治理创新;路径探索

1前言

全面落实党建工作科学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加强基层党建工作,近年来,各级都明确“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我们党的影响力与战斗力与基层党建工作的健康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我们只有努力落实并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才能更好地发挥优势,为党的全面建设打好基础。

2新时代城市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

新时代基层党建工作的推进需要党的引领,还需要人民群众的共同参与,基层党建工作只有扎根人民群众,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前提下满足人民群众实际需要,在实践中逐步更新完善党建工作内容。另一方面,改革和创新也是基层党组织长期追求的目标,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不能完全覆盖多样的实际工作需求,基层党建工作需要的是深入民心、满足民需,不能出现形式主义、表面主义,对党扎根群众、服务群众具有实质的引导及推动作用。党的建设是我们抓好各项工作的根本。俗话说:“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我们的工作不仅仅是经济工作,也不单纯只是硬性中心任务,只有党建工作抓好了,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作用才能更好地发挥。

3制约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的因素

所有社会实践都在相应条件下展开的,但是俗语有云:“世界上并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存在”,这些条件对于社会治理来说有促进作用,同样也有限制作用。在当前这个时代背景下,同样有如下制约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的因素存在:首先,很多群体乃至个人的理念没有转变过来,对党建工作引领作用以及社会治理理念都没有一个正确的了解和认识,导致了二者出现了割裂的情况,对基层党建引导社会治理创新的展开造成了极大的限制;其次,体制上有限制存在。虽然现在我国已经明确提出了以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的政策,但是想要体制机制却没有得到健全完善,权利与责任严重失衡的情况依旧存在,导致了效率低、参与渠道堵塞等问题的出现;再次,工作能力也对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的顺利进行造成了比较大的限制。要想切实完成社会治理工作必须相关主体能力过关,然而现在基层党员干部在这方面的经验却比较少,能力也不符合实际发展需要,根本没有办法为社会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起到足够的引领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社会组织以及普通群众也过于依赖政府,根本没有主体观念,参与意识以及实际能力也都存在比较大的缺陷。

4新时代加强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的新路径

4.1准确把握社会治理创新中基层党建的定位问题

社会治理创新中加强基层党建的引领作用,是社会治理工作新的时代要求,任重而道远。在这个艰难而漫长的“战役”中,我们首先要准确把握基层党建在社会治理中的定位问题。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并把“领导基层社会治理”作为基层党组织的重要职责之一,明确了基层党建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主体和领导地位。值得一提的是,准确把握基层党建在社会治理创新中的定位,要加强基层党建和社会治理的理论研究,理清两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功能定位和发展路径。也就是说,需要进一步解释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之间的更加深入的逻辑关系,以及基层党建在社会治理中的实现路径。只有如此,才能避免基层党建定位偏差可能导致的社会认同及舆情危机,才能更加准确地把握基层党建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主体和领导地位,基层才能在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的过程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处理好与社会治理中其他社会主体之间的关系,促进社会治理的全面发展。

4.2大力提升基层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组织能力

有组织力才有行动力和凝聚力。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让基层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有发言权,发言有回应,办事有人随,工作有认可,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能力。首先,完善基层党组织规范的运行机制。基层党组织的良好有序运行是实现其功能的核心条件。一是明确岗位责任。制定基层党组织的权利清单,完善追责机制,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具体的人身上,避免职责不清,相互推诿的现象产生。二是优化办事流程。简化群众办事流程,精简机构,提高工作效率,为人民群众办实事。三是强化制度保障。将良好的运行过程制度化,约束基层党员干部的个人行为,强化党内监督和民主监督,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稳定性和先进性。其次,强化基层党组织的容量建构。进入新时代,基层党组织的工作面临着更大的难题和挑战,对基层党员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复杂的工作是对基层党员干部业务能力的检验和锻炼,但基层党员干部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基层党组织在“赋能”的同时也要适当的“减负”,抓住主要矛盾,比如可以将基层党组织内的一些经济职能剥离出去,加入更多的有利于基层党员干部开展群众工作的协管的权利,促进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提升。基层党组织要善于吸纳人才,为基层党组织注入新鲜的血液,提供新的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式,特别是在互联网的运用上,要深入探索和研究,不断进行尝试,以此更好推动社会治理的发展和创新。最后,强化基层党组织的考核标准体系构建。高质量要用高标准来要求,如果没有严格的标准,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将会发展缓慢甚至停滞。加强基层党员干部的党性教育和相关业务理论知识的讲解,提升基层党员干部主体责任意识和处理“新问题”的能力,建立健全考核标准体系,以约谈函询、群众评议、追责问责等方式的考核机制促进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内生动力。

4.3深入探索“共治”在社会治理创新中的延伸价值

目前基层党组织在打造“共建共享共治”的社会治理格局中,初步实现了共建和共享,而对于“共治”的探索还不够深入。“共治”是社会治理的核心,也是基于共享共建之上的社会治理创新的价值延伸。推动社会治理的创新与发展,必须深入探索和实现“共治”在社会治理中的延伸价值。

4.4“互联网+基层党建”开创社会治理创新

新局面党的基层建设无法脱离社会的发展。如今互联网正在改变着世界,成为社会发展越来越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将互联网引入到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中也成为越来越多的学者研究的课题。以互联网促进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打造“大数据”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业务和考评一体化平台,建立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网上网下联动处置机制,形成集“分析研判、任务受理、分流处理、督办反馈、调度指挥”于一体的管理服务流程。基层党组织要不断将互联网高效、便捷、智能的优势充分体现在党建中,并适当运用到社会治理中,同时也要呼吁和鼓励人民群众和社会组织了解和学习互联网知识,积极提升自治水平和能力。

5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当前我们国家已经进入了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要想真正完成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以及全民族的共同富裕,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贡献更大的力量,必须将基层党建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从而将相应的社会与政治资源充分整合到一起,切实完成组织与利益协调工作,为我国社会治理工作的创新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参考文献:

[1]周望.通过“枫桥经验”把党的领导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J].人民法治,2019,(04).

[2]黄晨.提升昆明市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对策研究[J].实践与跨越,2018,(03).

[3]向春玲.“基层党建+社会治理”的新探索[J].中国领导科学,2018,(05).

论文作者:孙可忻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7

标签:;  ;  ;  ;  ;  ;  ;  ;  

以区域化党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地方实践研究论文_孙可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