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创造了支柱产业的竞争优势--巴西、南非和印度的主要做法和经验_巴西经济论文

政策创造了支柱产业的竞争优势--巴西、南非和印度的主要做法和经验_巴西经济论文

政策造就了支柱产业的竞争优势——巴西、南非、印度的主要做法和经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南非论文,巴西论文,印度论文,支柱产业论文,竞争优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4年2月,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技术转移与成功融入全球经济》报告。该报告主要由三个案例组成——巴西飞机制造业、南非汽车制造业和印度制药业。报告充分论述了这些国家在一段时期内通过在物质资本、人力资源和建立自身技术能力方面进行投资,从而使国家的要素禀赋发生变化,并最终创造了竞争优势。这些案例表明发展中国家有能力建立新产业并成功参与国际竞争。

有着长期工业化历史的发展中国家

据世界银行《2002年世界发展指标》,巴西、印度、南非经济的世界排名分别为第9、13和29位。印度人口居世界第2,巴西第15,南非排名靠后。从人均年收入水平看,印度属低收入国家,巴西、南非人均3000-3500美元/年,属中等收入国家。从购买力平价看,巴西、南非处于OECD国家中最低水平。在人力资源方面,巴西的总体教育水平高于其他两国,而印度以世界最大的智力出口国之一和拥有高素质的科学家、数学家和工程师自诩,南非则拥有世界级的研究机构并在科学等方面取得显著进步。

三个国家都经历了长期的工业化历程,制造业目前占国内总产出的1/4,这一比例与工业化国家较为接近。在总出口中,制造业出口占绝大比重,都是世界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在新兴市场经济体中位于前二十几名。在人力资源方面,巴西的总体教育水平高于其他两国,而印度则以世界最大的智力出口国之一和拥有素质高的科学家、数学家和工程师自诩,南非则拥有世界级的研究机构并在科学和医药方面取得显著进步。

三个国家的要素禀赋其实并不利于汽车、民用飞机或药品的生产,但在政府和私营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三国的相关产业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在世界市场上已形成一定竞争力。

巴西飞机制造业的发展源头应追溯到1945年航空技术中心(CTA)的建立。20世纪50年代中期,CTA开始进行研究活动,并将研究目标锁定于电子、发动机等航空基础领域。航空技术学院(ITA)则为本国飞机制造业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专业航空技术人员。

南非的汽车工业基础是在20世纪20年代通用和福特决定在南非设立汽车组装厂之后建立起来的。短短几年内,南非的汽车产量便迅速扩张。但在30年代大萧条时期又陷入停顿。二战后,几家外国汽车制造商进入,南非的汽车生产又得以恢复并快速发展。

印度1947年独立后,一些制药企业便开始出现。但直到70年代中期,印度才对制药业实施扶持政策。1974年印度政府正式成立药品和制药业委员会,负责制定促进制药业发展的战略,加强技术转让,强化产品质量监测和成本控制。

影响三国支柱产业发展的若干重要因素

报告指出,国内领先企业创造了许多优良业绩,这些企业不仅是主要投资者,而且还是技术和经济变革的代表。他们发展繁荣和在国际市场上竞争的能力,对本国赶超发达经济和战胜贫困至关重要。某行业企业是否经营“成功”,要看企业在提高国际市场份额、吸引外国投资和对本国技术能力构建的贡献等方面的能力。而在世界市场中竞争的能力,应该是以不依靠政府不适当的支持和干预,尤其是保护性关税、进口替代和人为地降低汇率等为背景的。

报告以宏观政策为背景,详细考察了部门激励政策和制度等因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产业政策和激励机制

市场是在一定的政策和制度背景下运行的。巴西、南非和印度都是市场经济国家,但拥有各自独特的政策环境。巴西除提供财政激励措施以外,也利用政府采购、技术转移和技术支持条款等特殊规定,促进飞机制造业发展。同时联邦政府还通过巴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银行(BNDES)为飞机销售安排融资。

在印度,除了关税保护以外,政府还依靠价格控制、企业外国股权限制、对企业研发支出给予优惠税收等措施来扶持本国制药业。1978年,印度新药品政策出台,刺激了国内基础药品的生产,促进了产业深化,同时吸引外国公司进入,提升了国内研发能力,进而提高了本国的技术能力。通过改革,国内企业获得了更为宽松的经营环境,但国外企业的经营依然受到限制。1994年印度又实施了一些放松管制的措施,如放开散装药品进口、外国企业可以持有公司51%的股份(以前的最高限是40%)等。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印度制药业企业走出了受保护和高度管制的状态,而更多地依赖市场信号和自主能动性。

南非自由化进程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60年代政府推行的政策是以当地含量要求、高关税壁垒和直接进口控制等为主的进口替代。面对相对小的国内市场,国内汽车产业也保持了较小的生产规模,与国际水平相比,生产成本也较高。1995年南非实行汽车工业发展纲要(MIDP)。MIDP对轻型、中型、重型汽车分别规定,目的是通过产业重组提高生产力。如对轻型汽车,取消当地含量要求,关税也按WTO规定甚至以更快的速度逐步调整。MIDP对南非汽车产业的发展起到很大推动作用。2000年南非对MIDP作进一步修改,并将其延长使用到2007年。

报告认为,没有政府的积极支持和鼓励政策,发展中国家是很难实现工业化的。但这些政策必须符合WTO规则。在WTO与贸易相关的投资措施协定(TRIMS)下,某些投资措施(如当地含量要求或贸易平衡要求)使贸易受到一定限制和扭曲,与GATT1947第三条要求不一致。为此,南非修改了基于当地含量要求的汽车产业政策。其他各种有利于国内投资者而不利于外国投资者的差别待遇,也进行了相应修改。

二、科技政策

如果要保持市场份额,就必须不断提高技术能力。巴西、印度、南非为了发展与产业进步相关的人力资源和技术能力,都有意识地进行了细致而周密的准备。报告认为,与科技相关的政策和制度在本国范围内能够影响部门业绩。巴西航空技术中心和航空技术学院的建立,为巴西发展和获得现代飞机制造业所必需的技术、能力与人才奠定了基础。Embraer公司也从空气动力学、机身制造等领域的能力培训中获益。印度科技和工业研究理事会(CSIR)建立实验室,积极从事药品研究,并与私人部门保持密切联系,极大地促进了印度制药业部门技术水平的提高。

三、技术转移

所有国家的经济发展都离不开借鉴其他国家好的做法和经验。事实上,东亚及其他国家对成熟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引进,对促进本国工业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获得新技术与资本积累一样,对促进经济长期增长是有利的。因此,确立并保持获得技术资源的有效性非常重要。飞机制造业、制药业和汽车制造业都必须依靠技术优势参与国际竞争,巴西、印度、南非分别通过专利使用权转让协定、与外国公司合作、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等多种方式,成功地获得了技术。

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受外部经济与政治危机以及内部财务危机的影响,巴西Embraer公司研发支出大幅减少,科技基础也有所削弱。促使这种状况改变的关键是,公司针对产品技术创新制定了相应战略,如寻找合作伙伴生产零件、子系统和系统装配,设立专门部门跟踪世界主要飞机制造商和研发中心关键技术发展情况等等。为在这一技术密集型产业获得持续的技术升级,Embraer公司确定了“核心技术”。公司直接从飞机工程项目和本公司不能制造的配件的整合等两个基础方面加强培训,提升发展能力。

南非在汽车装配和配件生产领域吸引了重要的外国直接投资,并且外国公司已经与当地经营紧密地结合起来。南非汽车制造业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目的是提高当地子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事实上,通过吸引外资,以前南非企业不能利用的技术,现在已被整个汽车行业所广泛使用,极大提高了产品设计和生产技术能力,南非经济从外国直接投资中获益颇丰。

报告认为,需要考察企业如何与国内的科技网络接轨,以及如何为国内生产能力的提高贡献力量。巴西Embraer公司与国内其他分包商联系密切,在某种程度上对国内相关产业发展起到很大带动作用。

四、策略联盟和风险管理

任何投资都有内在风险,当投资无保护地暴露于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时,风险就会倍增。在这种情况下,与外国投资者和供给者联盟成为分散风险的重要方式。巴西Embraer公司的例子最典型。Embraer公司与外国供给者和购买者保持了紧密联系,其最早的飞机是利用一家意大利公司Aermacchi的执照,与美国Piper飞机公司合作制造的。公司随后又与其他一些外国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为获得新技术和市场以在国际竞争中立足,Embraer把20%的股份卖给了一家法国财团,目的是扩大客户范围,并创造外部融资机会。

三国促进支柱产业发展的主要经验

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的支持者都相信,国际贸易规则对促进产业的繁荣发展和提高竞争力极为重要。前者认为,自由贸易能够使国内生产者参与国际竞争,从而提高效率;后者则认为,保护国内幼稚产业是必要的,这能帮助这些产业走向成熟,并提升国际竞争力。但报告认为,这两种观点都忽视了产业政策的重要性。

巴西飞机制造业、印度制药业和南非汽车制造业在国内已经建立了很长时间,经历了一段非常艰难的发展时期,才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成功。三个案例的研究显示,优秀企业是由市场机制和政府政策支持共同造就的,由幼稚走向成熟是一个漫长过程。这一点与韩国、中国台湾等东亚国家和地区的产业发展类似。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说,巴西、印度、南非的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政府政策并不仅限于保护措施,而是作为大量支持和促进产业的措施而存在。

在印度制药业的案例中,投资研发的政策、关于大批量生产麻药的规章、价格控制体系等,在产业发展中起到的作用非常显著。巴西飞机制造业水平的提升,则得益于税收激励与政府采购等措施同时运用刺激了研发活动。人力资源和技术能力的发展与其他政策紧密配合,对促进产业技术成熟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南非,汽车制造业由外国投资带动,却植根于高关税保护和严格的当地含量要求。三个案例也说明,国内有关政策的实施对保证外国投资者或战略伙伴真正支持本国发展非常重要。

二、产业发展需要依靠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并获得很高商誉的产品带动。

巴西的飞机制造业是由在国际市场上销售非常成功的ERJ-145飞机和发展前景广阔的ERJ-170/190飞机拉动起来的。印度领先企业——Ranbaxy实验室开发出一种更便于使用者掌握的重要的新抗生素变异产品后,印度的制药业又取得重大突破。南非则以催化式排气净化器和汽车皮革座椅在国际市场上闻名。

三、为全面提高竞争力,企业需要重视技术能力投资。

Embraer公司90年代中期面临严重财务危机,但在1996年的航空展览中获得一份200架ERJ-145飞机合同后,这种状况则彻底改变。这说明,以往在物质资本、人力资源和建立技术能力方面的投资,以及与外国公司协作向新兴市场渗透,最终促成了企业产品的成功。换句话说,企业不能期望仅依靠低成本就在国际市场上成功出售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首要的竞争优势是成本优势,而后则必须依靠技术优势。

四、要长期发展那些能够提高生产力的领域,国内的技术创造至关重要。

国家不能只考虑什么产品能够生产并在国际市场上立刻销售出去,在制定长期增长策略和政策过程中,还要关注生产力的提高和技术创造,三国的经验显示,要想跟上世界其他国家技术进步的步伐,成功融入到世界市场中,就必须使本国在某些产业(至少是个别领域)成为技术先导和先锋。原因有三:一是如果仅依靠仿效其他国家更先进的技术,则永远不能赶超这些国家。二是为能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企业可以利用作为多样化产品提供者的优势。三是若企业热衷于技术创造,在与外国合作者、投资者或供给者洽谈或交易过程中,会处于更有利的地位。应该说,技术转移是双向的,发展中国家在技术创造方面越积极,就越有利于获得其他国家和地区创造的先进技术。

但是,也必须考虑两点:一是在自由化过程中可能会扼杀本国技术能力。二是技术转移机制:随着巴西经济的开放,对国外部件供给的依赖程度提高,国内许多部门放弃了已经创造出来的技术,而认为生产者和供给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技术转移和建立技术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这种观点也使政策制定者陷入两难境地:生产者应该能够自由选择供给者;但这意味着对国内供给者的排斥,即使他们可以高效率地生产优质商品,并对技术创造作出贡献。在南非汽车制造业的案例中,当地技术的创造就受到母公司研发活动聚集的影响。

五、以国内竞争推动企业成为国际市场上实力强大的竞争者。

以国内竞争推动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是东亚发展经验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强调对国际竞争的规范和约束的同时,国内竞争环境也能对企业的发展产生影响。如果国内竞争不能消除低效率,减少由于保护产生的高额利润,国内企业面临的形势将更为艰难。

标签:;  ;  ;  ;  ;  ;  ;  

政策创造了支柱产业的竞争优势--巴西、南非和印度的主要做法和经验_巴西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