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改革企业统计活动模式_经济增长方式论文

适应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改革企业统计活动模式_经济增长方式论文

适应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改革企业统计活动方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增长方式论文,方式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把提高经济效益做为经济工作中心”的方针,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经济体制和运行方式的改革要求直接为其提供信息保证的统计体制及活动方式也做出相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既向传统的统计活动方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为加快统计活动方式的改革提供了机遇。建立适应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统计活动方式,不仅涉及国家宏观统计运行方式的变革,而且也为微观企业传统的统计活动方式亮了红灯。本文仅就企业如何适应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改革统计活动方式谈一下粗浅的看法。

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对企业统计活动方式的挑战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市场的基本单位和经营主体,所以,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否、转变效果如何,归根到底体现在这些经营主体是否从粗放经营转向了集约经营。

在粗放经营条件下,企业科技水平、人员素质较低,企业管理粗放,以追求产值、速度和产品数量为宗旨,主要依靠扩大建设规模,增加生产要素投入以求得经济发展。这种经济增长方式造成了企业统计观念陈旧、服务对象单纯、指标体系老化、统计内容狭窄、统计手段落后的局面,根本谈不上企业统计信息、监督、控制、咨询整体功能的发挥。这种报告式的统计方式与市场经济体制下集约经营、现代企业制度是极不协调的。这种不协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统计观念落后,服务对象单纯

传统的企业统计,一切统计活动都是围绕着完成国家统计报表而展开的,企业统计人员大部分时间从事简单的报表工作,根本谈不上利用先进的统计设备对统计资料进行深加工,从而成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工具。长此以往,导致企业统计人员整体素质、专业水平下降,统计设备软硬件装备落后,企业统计工作完全变成了单纯为国家提供统计报表的简单劳动。这种现状,是统计工作“一靠科技、二靠法制、归根到底靠人才”的方针所不容的。

(二)企业统计指标体系老化、功能陈旧

传统的企业统计指标体系仅局限于物质生产活动,而且主要是物质生产、产品产量等实物流量方面的指标,而缺乏价值、效益、财务等资金流量方面的指标,从而导致企业统计核算仅涉及计划检查和事后反映,没有充分发挥企业统计及时、准确的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运行状况,并对其实行全面系统定量控制、检查、监测、预警,为企业领导者科学决策提供可供选择咨询意见的整体功能。这种功能陈旧、指标老化的企业统计与“全面生产”概念的确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这个趋势是大相径庭的。

(三)企业统计内容狭窄,活动能力薄弱

传统的企业统计,受产品模式的影响,统计内容仅局限于产值、产量、品种、消耗、劳动效率等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活动,致使企业统计完全变成了活动领域狭窄,活动能力薄弱的内部统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要实行全面的精打细算、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注重产品质量、品种、适销对路,提高市场占有率,这就要求企业统计在提供企业内部人、财、物、产、销、资产、负债信息的同时,广泛搜集与企业有经济利害关系的单位、企业、市场等各个方面的信息,并采用科学分析方法、技术手段,深入开展综合分析和专题分析,使企业统计真正成为企业领导者科学决策的信息库、智囊库,以适应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

二、企业统计活动方式如何适应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向传统的企业统计活动发出了严峻的挑战。在挑战面前,企业统计除实现自身改革,适应转变以外,无它路可图。由于企业统计活动方式主要涉及统计服务对象、统计内容、统计方式、手段等统计要素。所以,企业统计活动方式的改革实质就是实现各种统计要素的改革。

(一)转变企业统计意识,使企业统计成为“对内报告统计”和“对外报告统计”的有机整体。

企业统计首先要突破单纯为国家宏观服务的目的,树立为企业经营管理和国家宏观调控双重服务,并以为本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决策服务为主要职能的新观念。使企业统计成为企业盈亏的指南,成为企业经营管理重要组成部分和企业领导进行科学决策不可缺少的有力工具和参谋部。同时,企业统计依然依法向政府提供最基本最关键的统计数据。

(二)改革单一的生产型统计指标体系,建立适应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综合型统计指标体系。

企业新型统计指标体系的构建仍围绕企业统计为企业经营管理和国家宏观调控双重服务的目的,设置监控指标体系和考核指标体系两大部分。

1.监控指标体系:是适合现代企业制度下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的管理、决策型指标体系。通过它的设置,目的在于拓宽企业统计活动领域,充分发挥统计在信息、咨询及生产经营过程控制、质量控制、成本控制、销售控制、财务控制、存货控制的监督、反馈整体功能。具体包括企业再生产过程统计指标子体系、企业商品流通、交换统计指标子体系、企业经济效益统计指标子体系和企业外部横向统计指标子体系。

①企业再生产过程统计指标子体系:一方面对企业再生产过程中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劳动工资、物资、技术、设备、资金投入及生产的产品产量、品种、产值、效益等进行总量控制。另一方面,把资金、物耗、产品质量、销售、成本、利润等各项指标按照企业各个责任中心进行分解,以便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设置再生产过程各个环节微观统计指标,定期计算、审核以观察反映各项计划执行情况,并开展统计分析,将各个环节统计信息公布,为企业各级领导指挥生产经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从影响产品质量因素入手,对工艺流程各个操作岗位实行量化标准,设置产品质量检查控制的标准化数量指标,以保证产品质量稳定性。

②企业商品流通、交换统计指标子体系:不仅设置销售量、库存量、销售收入、产品流通费用、产品销售成本等总量指标来反映、核算企业商品流通产、供、销情况,而且根据产品销售去向,选择适当的统计标志建立各分类指标以利于企业跟踪调查本企业产品去向、市场占有率、适销对路及售后情况,为企业制定下一期发展战略、确定发展方向提供决策有用的市场信息。

③企业经济效益指标子体系:通过该指标,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的“所费”和“所得”。一方面强化资金、劳动、原材料、能源等费用项目的耗用效果,设置“资金利润率”[①]指标促使企业节约资源,降低消耗,借此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另一方面,强化利润、职工收入增长等内容,淡化产值和速度,建立“资本利润率”[②]指标以直接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

④企业外部横向统计指标子体系:建立企业与同类企业产品市场价格指标,产品市场流向、流量、存量指标,国内外同类产品质量、产量、销量、成本、市场占有率指标。目的在于使企业随时掌握市场行情,同类企业及产品信息,分析市场走向,监测市场动态,做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2.考核指标体系:企业经济增长方式是否根本转变,转变效果如何?仅靠监控指标体系是不够的,必须设置一套衡量企业经营由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性转变的考核统计指标体系,从外部对企业施加一定压力,以促使企业从扩大生产规模为主转向以技术改造为主;从主要靠资金投入转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综合要素生产率;从主要依靠增加能源、原材料和劳动力资源转向提高管理水平,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主要追求产值速度和产品数量转向注重产品质量、性能、品种、提高市场占有率和企业对国家的贡献份额。具体包括企业贡献率指标子体系、劳动效益率指标子体系、资金利用率指标子体系、资源利用率指标子体系和经营管理效率指标子体系。

①企业贡献率指标子体系:通过设置“资本增加值率”和“劳动者社会贡献率”指标,站在宏观角度直接衡量企业对全社会整体经济效益的贡献份额和企业劳动者贡献的大小,并间接反映科学技术投入份额有无增加、劳动者素质是否提高。它们的计算公式为:

资本增加值率(%)=本期创造增加值/本期投入资本

劳动者社会贡献率(%)=(本期增加值-本期劳动者原始收入)/本期劳动者原始收入

②劳动效益率指标子体系:建立按新创造价值量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指标和按实物生产量计算的劳动生产率指标来考核劳动者的生产效率。计算公式分别为:

按价值量计算全员劳动生产率(元/人)=本期增加值/本期全部职工平均人数

按实物量计算的劳动生产率(吨或件/人)=本期产品产量/本期全部职工平均人数

③资金利用率指标子体系:建立“资金增加值率”指标和“固定资产利用率”指标反映单位资金为全社会提供的经济效果和百元固定资产占用资金创造使用价值的价值量。计算公式如下:

资金增加值率(%)=(本期增加值/本期全部资金平均占用额)×100%

固定资产利用率(%)=(本期总产值/本期固定资产净值平均余额)×100%

④资源利用率指标子体系

建立“单位产品原材料耗用率”指标和“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指标考核企业经济增长是否符合集约型增长方式。计算公式为:

单位产品原材料耗用率(%)=(本期耗用原材料数量/本期产品产量)×100%

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公斤)=本期耗用能源总量(折标煤)/本期产品产量

⑤经营管理效率指标子体系:

设立“产品合格率”、“产品优质品率”等产品质量指标以考核企业在提高产品质量方面取得的效果,并设立“产品市场适用性率”指标以促使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生产市场上适销对路的产品。计算公式如下:

产品合格率(%)=(本期入库合格产品总数/本期生产成型产品总数)×100%

产品优质品率(%)=(本期入库优质产品总数/本期生产成型产品总数)×100%

产品市场适用性率(%)=(本期被用户认可的产品总数/本期销售产品总数)×100%

(三)加快统计信息自动化建设步伐,发挥企业统计整体功能

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企业经营管理对统计信息的需求量日益增大,而且对统计信息时效性要求也愈来愈高,传统的以手工操作为主的信息处理方式已不适应发挥企业统计整体功能的要求。所以,为了更好发挥作为社会经济信息主体的统计信息对宏观经济决策和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所起的重要作用,更好的为企业内部决策者和党政领导、有关部门提供较高层次的统计信息服务,企业统计必须逐步走向现代化。一方面,努力开拓企业内外部统计信息资源、增加信息量;另一方面,利用电子计算机数据处理软件,使企业统计模型化,并借以预测市场动态的企业未来,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注释:

①资金利润率(%)=(本期利润总额/全部资金平均占用额)×100%

②资本利润率(%)=(本期利润额/本期投入资本)×100%

标签:;  ;  ;  

适应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改革企业统计活动模式_经济增长方式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