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清水县永清学区中心学校 741400
华师大版初一数学新教材第一章“走进数学世界”给我们带来了课程教材改革的“一缕清新之风”。 教材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丰富有趣的数学问题、活泼而又贴近生活的图片、科学家的生平史料等内容,让学生在极其轻松的气氛中与数学交朋友,学会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和继续学习的欲望。教材给了我们数学教师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思路,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有了源头活水,为高效课堂搭建了跨跃发展的平台。
一、通过谈话、聊天、交流的形式,让动手、探索、讨论充满学习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初一数学新教材第一节“数学伴我们成长与人类离不开数学”,在小学数学和中学数学的联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上课前通过谈话、聊天、交流的形式,让学生以回忆为主,梳理自己在小学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谈个人学习数学的经历和体会,如说出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位数学老师,举出自己遇到的一道难题并说明是如何克服的……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同学之间达到了互相交流的目的,最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回到身边的数学,使学生不知不觉走进了教材。接着,教师展示蜂房图、食糖销售统计、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等图片,用录音解说让学生体验数学的应用,增强他们的求知欲。大到高科技、市场经济,小到随处可见的铺地砖,生活处处充满数学,启迪了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的大千世界,印证了本章导语——我国伟大数学家华罗庚先生对数学的精辟描述。三位数学家的故事使学生感悟到“学好数学要对数学有兴趣,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要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要善于独立思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采用直观教学法,把学生引进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猜测和探究的创新思维活动,从而达到课堂高效
初一数学新教材第二节“人人都能学会数学”,以亲切的第一人称,让学生用不多的数学经验却体验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贴近生活的话题,使学生从课堂走向社会、从课本走向生活。教师在授课时一定要自己先吃透定义,删繁就简,用准确、易于理解的语言把知识点讲给学生听。这样,学生就会大胆地动脑、大胆地思维、大胆地展示与交流,进而使数学课堂变成学生自己的课堂。教师要关注学生在什么情况下学得更好,要真正地、心对心地走近学生的心灵,这样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的全过程,才能达到高效课堂的教学目的。
教师可采用直观教学法,将课本上比较抽象的知识通过浅显的、具体形象的事物来帮助学生理解,使学生一看就明白、一听就懂。教师还要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把学生引进愉快、积极、自觉、主动的思维境界。这样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如第4页例题:有15颗珍珠,有一颗是假的,已知假的与真的外观一样,只是比真的重一点。用一个不带砝码的天平,你能只称3次就找出假的珍珠吗?指导学生运用天平在没有砝码的情况下只称3次就找出假的珍珠。学生分组边实验边思考,课内动手探索,学生都是在温馨热烈的气氛中,既独立研究又互相协作,动手动脑动口,情感和谐,学习自主。只要抓住关键三次称量的方法,方法都是一样的,都是分成3三部分,两部分放上去称,这样三种结果中,假的珍珠所在的范围也就非常清楚了。
此外,教师还要在教学中进行“数学美”的渗透。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启迪他们的思维,开阔他们的视野,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把学生引进愉快、积极、自觉、主动的创新思维境界。如第4页习题3:某居民小区搞绿化,要在一块矩形空地上建花坛,现征集设计方案,要求设计的方案由圆和正方形组成,并使花坛面积占矩形面积的一半。教师没有现成的样卷,没有既定的框架,让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认真做好这块绿地的“规划师”、“设计师”。几十个学生几十幅设计,教师让学生自己评价,既有啧啧称赞声,又有哈哈大笑声。
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后,结合教材练习中“请举出你在生活中应用到数学的例子”、“观察一座标志性建筑或雕塑,指出它包含哪些图形”这类贴近学生生活的实践性问题,让学生提出许多有趣的问题,如:打开煤气灶时为什么表会转?杯子为什么做成圆柱体的?地砖是什么样的图形才能铺满地?填数游戏的规律是什么?家中的水电费是怎么计算的?出租车的计价方法是怎样的?超市中一天的顾客是多少?闹市中汽车的流量统计方法?……各种问题很有价值,教师不可能在课堂上一一回答,或许能提供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提供学生研究问题的资料,但是,我们期盼的就是这种从知识结构中、从生活背景中发现问题的探究精神,一个个问题就是研究性学习的开端。
三、结语
随着数学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初中数学教师应紧跟改革步伐,更新教学观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教师不要一成不变地将讲授法放到首位,而是要新教材运用新教法,采用形式多样、有效新颖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趣味性和积极性。教师要尊重并鼓励学生提出与众不同的疑问、发表与众不同的观点,并肯定他们的探索、求知欲望,以促进他们的知识得到扩展,使他们的思维得到发展和完善,既达到了课堂的高效,又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论文作者:刘桂萍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7年3月总第1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26
标签:数学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他们的论文; 课堂论文; 高效论文; 方法论文; 《教育学》2017年3月总第1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