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现状评估指标体系构建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论文_陈燕丽

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现状评估指标体系构建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论文_陈燕丽

[摘要]指标体系的构建是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现状评估工作的核心,形成一套反映当地特色的、科学有效、便于操作、全覆盖、可落实的评估指标体系需要庞大的基础数据支撑,文章总结了指标体系构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为今后每年的国土空间实施评估工作顺利开展打基础。

[关键词]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现状评估;国土空间规划;指标体系

1 概念

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现状评估(以下简称“评估”)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的重大部署,提升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评估有助于及时发现国土空间及其治理问题,有效传导国土空间规划重要战略目标,更好地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动态维护,做好规划实施工作。

2评估指标介绍

根据自然资源部《市县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现状评估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现状评估以底线管控、结构管控、生活品质等3类共28个基本指标为核心的基础上,可结合地方发展特色另行增设与空间紧密关联,体现质量、效率和结构的指标(简称“推荐指标”),按安全、创新、协调、绿色、开发和共享维度,建立符合地方实际的指标体系,开展评估。

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需充分收集基本指标和推荐指标所涉及的规划成果和现状数据、社会大数据等资料,涉及政府以及县直属的自然资源、统计、林业、水利、发改、交通、住建、民政、教育等多部门。为反映指标的变化趋势,需尽可能收集分析2014-2018年连续数据,故评估指标体系构建涉及基础数据量庞大。

3指标体系构建过程存在困难

3.1各部门数据统计基础较差

(1)经济发展落后地区基础数据统计范畴局限性较大

在社会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地区,在基础数据统计记录方面,仅局限于常规要求的数据统计记录,比如政府工作报告、年鉴、统计年报、统计月报、台账等。部分数据如地下水水质优良比例、年平均地面沉降量、生物多样性指数等指标,因经济和技术水平有限无监测统计数据。如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和科研用地占比等指标,因创新环境建设条件缺乏,创新投入较低,部分创新投入类指标无监测统计数据。此外,因社会经济发展条件有限而无法开展更多的城市发展专题研究,如人均绿道长度、轨道站点800米范围人口和岗位覆盖率等指标,因常规要求的基础统计数据不涉及,从而缺失该类型的监测统计值。

(2)信息化、系统化数据管理水平低

目前政府直属的各部门管理都相对独立,数据较少与其他部门进行信息资源共享。且各部门内部的数据存储未能形成系统化的管理,不同类型的数据分别掌握在不同工作人员手中,导致需要查阅部门内部历年统计数据时,必须找多个科室的工作人员。从而导致不同部门之间进行数据收集时都要花费很大的时间和精力。

3.2缺少基础数据的整合平台

在日常工作中,各政府直属部门均不定期跟政府汇报各项工作,政府掌握着大量真实可靠的数据,但是由于缺少对这些数据的统一整合协调管理。导致现有的开放数据非常有限且相互孤立,可利用的数据更为有限。导致每开展一类项目均需重复做大量的数据调研收集工作,因此政府缺少了一个数据整合、分析、对外公布的综合、权威平台。

3.3政府部门对大数据的应用不足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特别是科学技术水平和信息化程度的提升,我们正在迎来以大规模生产、分享和应用数据为主要内容和特征的大数据时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与传统数据相比,大数据不仅包括结构化数据,更包括大量非结构化数据,且具有数据量大、应用价值大、速度快、种类繁多、波动大等特点。通过传统数据分析和大数据分析相结合,可以更准确反映客观事实结果,并作出精确判断和决策。

在本次现状指标体系中如消防救援5分钟可达覆盖率、等级医院交通30分钟村庄覆盖率、绿色交通出行比例、城市对外日均人流联系量、45分钟通勤时间内居民占比等指标数据,如果有大数据分析作为支撑,则可以更快速、便捷、直观、客观地得出分析结果,今后城市发展规划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4 今后开展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现状评估的建议

4.1加强组织领导

评估涉及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交通、水利、住建、文体、旅游、卫计、消防等各部门的日常管理,评估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监测数据共享、共用,并且及时发现问题,共同治理。因此,需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上下联动、公众参与的工作机制,统筹推动、压实责任。要求各部门积极参与到国土空间规划实施评估工作中来,共同构建一个科学合理、可操作的监测评估预警体系。

4.2 亟需建立评估信息化平台

要真正的践行生态文明,优化空间治理模式,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现状评估需要切实的统筹全域资源与空间,实现“三规合一”及多规融合,做到“一张蓝图”统计分析和辅助决策管理功能[2]。因此,在整个规划过程都要借助海量的数据,依托信息系统平台,实现成果的生成。本次评估过程中,大部分监测数据均从各部门收集然后手动输入电子表格,并且基本是在电子表格上进行指标对比和差异化识别。工作过程中存在监测数据收集困难、部分历史数据难以追溯、统计数据时序性跟不上等问题。因此,亟需通过建立相关大数据平台及评估信息化平台,及时调取历年监测数据,进行问题解析、趋势判断,方可真正拥有空间治理问题动态精准的识别能力,及时制定对策建议。

4.3建议继续优化评估指标体系

评估成果重点是通过现状实施情况与规划指标体系的对比分析来判断实施效果。因此指标体系的构建非常关键,既要凸显高质量发展模式与地区战略定位,又要调控和引导地区发展,向下一层级行政管理单元和规划传导,并作为实施评估、监测预警、分级考核的标准。因此,在国土空间规划实施过程中还需根据本县发展的实际需求,不断完善评估指标体系。

4.4建议构建政府数据管理平台并大力拓展对大数据应用

在我国,政府部门掌握着全社会量最大、最核心、最权威的数据。在日常政府工作管理中,部门统计数据和部门的行政记录应从自身管理需要出发,对结构化数据进行相应处理,确保数据的连续性及准确性。建议由政府牵头建立集数据采集、汇总、分析、发布等功能于一体的政府统计数据管理平台。只有将平台建立起来,才能减少政府内部存在的阻碍,履行信息职能,提示统计工作效率,全面推进政府统计咨询职能,使社会和公众能够便捷地获取数据,挖掘数据价值。此外,政府部门能最大限度调动社会资源,能整合推动大数据发展的各方力量,由政府作为大数据建设和应用的主导力量,对各行业来说具有引领性作用。

5 结语

现状评估是以指标数据为支撑的工作体系,同时也是国土空间规划重要前提,底数、底线的梳理对国土空间规划具有操作意义,评估基础数据的真实性及连贯性直接影响评估报告的质量,进而影响国土空间规划相关规划决策中对其的参考价值。根据自然资源部相关工作部署,今后每年都需要对指标数据进行梳理、上报。因此,后续各县区还需结合自身指标特征,不断完善指标体系的构建,并持续叠加数据。为了下一步构建更科学合理的现状评估体系,我们必须正视当前评估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落实改进措施,为今后评估工作顺利开展打下夯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白玮. 榆林市国土空间规划指标体系构建[J].国土资源情报,2016,No.183(03):41-45.

[2]位欣. 新时期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的几点思考[J].地理科学研究,2019,8(3):275-284.

论文作者:陈燕丽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20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4

标签:;  ;  ;  ;  ;  ;  ;  ;  

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现状评估指标体系构建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论文_陈燕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