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时代智慧图书馆泛在服务模式探究论文

新技术时代智慧图书馆泛在服务模式探究论文

新技术时代智慧图书馆泛在服务模式探究

李丽媚

(惠州学院 图书馆,广东 惠州 516007)

摘 要: 阐述了智慧图书馆泛在服务的概念,提出了泛在服务模式实现的三大路径,即电子资源库、手机图书馆及馆际服务联盟。同时,对智慧图书馆泛在服务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智慧图书馆;泛在服务;服务模式;服务联盟

随着“互联网+”与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传统图书馆正逐渐向数字图书馆转化,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建设已成为新技术时代图书馆建设的必由之路,智慧图书馆在此背景下诞生。智慧图书馆作为未来发展的新模式,其给高校所带来的创新型、智慧型的服务能更好地满足师生要求,也能进一步促进高校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新技术时代要求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也应作相应转变,要突破传统图书馆服务的界限,通过网络和多元化的方式将服务延伸,创建以用户为中心、充分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一种新服务模式——泛在服务模式,让智慧图书馆的新服务功能得以充分体现。

1智慧图书馆的基本概述

1.1 智慧图书馆的提出

随着“智慧城市”、“智慧服务”等新概念的提出,“智慧”理念已开始推广到各行各业中,并已得到逐步实现。欧美等地的大学图书馆率先提出并实践了“智慧图书馆”的理念,早在2003年,芬兰的奥卢大学图书馆在Rotuaari项目中提供一项名为“SmartLibrary”的服务[1];加拿大渥太华的公共图书馆与大学图书馆成立了“智慧图书馆联盟”[2];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图书馆学者对智慧图书馆与智慧社区建设的关系作了探讨[2~3]。学者们对智慧图书馆的研究从技术层面转向管理、服务和智慧社区建设,加之智慧图书馆建设所需的技术环境、人文环境等逐渐成熟,智慧图书馆被图书馆界提出后很快被人们所接受[4~5]。我国普遍建设的24小时自助图书馆、网络图书馆等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着智慧图书馆的表现形态,但还不能算作真正意义上的智慧图书馆,我国的智慧图书馆建设还处在起步发展阶段,还停留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阶段[5~6]

1.2 智慧图书馆的特征

从现代技术的角度看,智慧图书馆具有数字化、互联化和智能化的基本特征。从服务定位和目标看,智慧图书馆具有互联、便利和高效等内在特征。智慧图书馆能够通过立体互联和深度协同,利用多种通讯手段和信息技术来实现图书馆、书籍、信息资源和读者之间的广泛互联,将智慧技术渗透融入图书馆服务与管理的各个领域和环节,也能将外界其他信息机构联通起来,实现全方位的图书资源共享。通过物联网以及云计算,智慧图书馆能把各项图书馆事务联系在一起,建立起一个智慧服务系统。能自动识别和感知用户的位置以及其当前所学习、研究的内容,能跟踪调查用户的阅读习惯,图书馆员也能根据读者的当前需求及时向读者推荐个性化服务,能方便快捷地提供图书智能导航等服务[7]。智慧图书馆能通过整合集群,将智慧管理融入图书馆的服务保障体系中,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导入图书馆的前台与后台、硬件与软件,在书书互联、书人互联和人人互联的基础上为读者节省时间,实现图书馆各项资源的效用和服务效率最优化[8]。高校智慧图书馆的发展新模式必将提高师生学习和工作的效率,也将推动图书馆在日新月异的新技术时代创新驱动和转型发展。

1.3 智慧图书馆的服务导向

在开展服务过程中,智慧图书馆应坚持智慧服务理念,一切从客户出发,以客户需求为服务导向,对图书馆设备进行智能升级,对图书馆员进行智慧服务培训,为用户定制个性化服务,让用户能高效便捷地获得图书信息资源,进一步提升用户个性化体验及满意度。在智慧服务方面,不仅要注重服务内容的内涵,还应注重服务内容的外延,服务要做到全面、细致,尽可能地为用户提供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服务。图书馆智慧服务建设,应当技术与服务相结合,技术是基础,服务是目的,智慧服务的核心是让用户获取信息资源实现智慧化。高校图书馆对智慧设备和服务应进行有机整合,加强资源共享,完善馆际互借服务,扩大馆藏信息资源储备,充分满足用户的信息资源需求。在图书馆智慧服务中,也应对用户信息安全予以重视,充分保障个人信息安全,为用户提供便捷、自主、高效和安全的服务。

2智慧图书馆泛在服务模式

2.1 泛在服务模式

泛在服务模式是新技术时代兴起的一种全新服务模式和理念,是图书馆信息资源服务的发展新趋势。将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融为一体的智慧图书馆,其外在特征是泛在,即实现书书相连、书人相连、库库相连、网网相连、人人相连的协同共享[9]。泛在服务的意义在于突破传统图书馆的藩篱,转变人们对图书馆的固有观念,以用户需求为指引,将图书馆的服务嵌入到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之中,让图书馆能随时随地为用户提供各种信息资源服务。智慧图书馆泛在服务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5A”,即任何用户在任何地点、任何时候均可以获得任何图书馆拥有的任何信息资源[10]

通过互联网和物联网,图书的馆际互借能随时随地地进行,既提高了用户的借阅效率,也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泛在服务得到充分的体现。加强馆际服务也能更好地展现图书馆员高水平的职业技能,更好地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比如读者在需要获取资料时,可通过图书馆员进行相关查询或下载打印,做到哪里有用户需求,哪里就有图书馆“售后服务”。

2.2 泛在服务模式实现的路径

2.2.3 馆际服务联盟。 馆际服务联盟是指不同区域的图书馆为实现馆际互借、信息共享而建立的联盟,通过馆际交流合作,建立信息集群资源库,让用户得到更多的馆藏资源。馆际服务联盟一方面能实现图书的馆际互借,另一方面能充分发挥图书馆员的作用。

根据用户需求,可为用户提供各类学科的信息检索和馆内馆外的学术资源检索,并能自动地实现这些资源的有机集成,还可通过数据挖据工具,帮助用户从海量数据资料中挖掘出有用的信息。电子资源库以远程访问方式对校内外开放,图书馆实现电子资源的“互联网+”服务模式。

2.2.2 手机图书馆。 手机作为一种强大的无线通信媒介,已成为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全能工具,全国手机/人口比率已经超过100%。据工信部的统计,截止2018年7月,我国手机用户总数已突破15亿。近年来,国内一些高校已建立了移动图书馆,借助手机等终端工具拓展了图书馆的传统服务,大力打造图书馆移动阅读平台,有力地推动了图书馆泛在服务的实现。随着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即5G的问世,更多功能、智能化手机的出现,可以实现手机与数字图书馆的无缝对接,用户能随时随地的搜索、查阅图书馆的电子资源库,这为智慧图书馆泛在服务的全面普及带来极大的帮助。

“我们以前错了”是《大众机械》(Popular Mechanics)杂志的一个百科栏目,描述的是一些在当时听起来很有道理的科学观点,后来证明是错误的。其中,栏目刊登的“地球膨胀论”认为大陆之所以分散开来,是因为地球本身变得更大了,地球正在像气球那样膨胀。

为了验证上述设计的合理性和稳定性,根据BOOST电路和电压控制环的设计,在Simulink中进行了相关模块的设计和控制环路的设计。相关设计参数如表1所示。

2.2.1 电子资源库。 智慧图书馆要实现泛在服务,建设高效、智能、便捷的电子资源库尤为关键,在无纸化时代,馆藏图书变为电子图书不仅能节省人力物力,而且绿色环保。电子资源库除电子图书、电子读物外,还应包括网上学科服务平台和学术搜索平台。

智能图书馆的泛在服务体现在应用现代技术,突破时间和空间界限,随时随地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与传统服务模式相比其更加网络化、智能化。泛在服务已逐渐成为各高校图书馆的主要服务模式,其实现的路径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智慧图书馆泛在服务模式相对传统服务模式来说,能将图书馆的服务最大限度地延伸到各类用户和各个领域,其具有5个特征:①泛在性,它能将服务辐射到任何有用户的地方,不存在地域限制和时间限制;②智慧性,它能将不同图书馆和用户依托“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形成智慧网为用户提供服务;③立体性,它能充分利用各种服务方式和手段,架构立体服务空间,为用户提供全方位、全天候的服务;④联动性,它能通过图书馆与用户间搭建的起信息交流平台,及时地收集和反馈用户的意见和建议;⑤协同性,它要求全馆上下、馆内馆际协同为用户提供服务,充分发挥图书馆的功能与作用。

2.3 对馆员队伍建设的要求

高校智慧图书馆要展开泛在服务,离不开智慧图书馆员。泛在服务与智慧图书馆员,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智慧图书馆员队伍建设是开展泛在服务的关键所在。智慧图书馆员要有智慧服务理念和广博的专业知识,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熟悉馆藏资源库,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技能,掌握“大数据”、“云”等新技术,善于与用户沟通交流。图书馆一方面需要引进专业人才,大力培育业务骨干,另一方面需要加强人员素质培训,可根据馆员的个人情况,开展补缺型培训、更新型培训和拓展型培训。在人力资源建设方面应重点把握两个关键:①要加强图书馆员的职业素养建设,让馆员有坚定的职业追求和良好的职业精神;②要着力提高图书馆员的学术素养和学科素养,使馆员能适应新时代智慧图书馆泛在服务的新要求。

3智慧图书馆泛在服务之展望

泛在服务作为新技术时代的一种全新服务理念和模式,已成为智慧图书馆最本质的功能和最核心的目标,其服务的效果和满意度在实践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当前,由于人们观念和技术等原因,泛在服务在推广过程中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用户需求和信息资源之间还存在供需矛盾,必须加快图书馆资源库的建设,加大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力度,改进服务方式,尽可能地提高服务的效率和效益。图书馆也存在与新服务模式不相协调的地方,要更好地为用户服务,图书馆也要构建起适应新时代要求、具有稳定长效的泛在服务机制,通过智能化、智慧化不断提升信息资源服务水平。

另外,本文控制了其他影响创新的主要因素[3],包括制度 (INS)、人力资本研究与开发(HKRD)、基础设施 (INFR)、市场成熟度 (MS)和商业成熟度 (BS)5个因素。此外,考虑到时间和空间的影响,本文还控制了年份和地域的影响。

为推广农贷,促进农业发展,国民政府利用行政力量,在后方各省大力推广农业合作组织。据社会部合作事业管理局统计,1937年底,全国合作社46 983社,社员2 139 634人。[3]3201939年,发展至72 573社,社员4 031 218户。[4]24为方便农贷,新建合作社以信用业务为主,全国信用合作社数量平均占比基本保持在85%以上,[5]239西南各省区还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截至1941年2月底止,四川全省正式登记合作社共20 818社,其中单营信用社20 250社,占总数之97%。[6]广西情况相似,1941年信用合作亦高达94%以上。[7]60

[参考文献]

[1] 郭玲.从数字图书馆到智慧图书馆发展探要[J].图书馆学刊,2013,(9).

[2] 王佳文.现代图书馆智慧型服务模式探究[J]。办公室业务,2017,(21).

[3] 刘丽斌.智慧图书馆探析[J].图书馆建设,2013,(3).

[4] 赵晓芳.智慧图书馆的服务途径实现与构建[J].图书与情报,2012,(6).

[5] 祝森生.大数据时代关于智慧图书馆的几个研究问题探讨[J].图书与情报,2013,(5).

[6] 李香梅.关于大数据时代智慧图书馆的几个问题研究[J].黑龙江史志,2014,(13).

[7] 胡赛.探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智慧图书馆的服务模式[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7,(10).

[8] 周瑞华,孙海英,宗明国.论高校建设智慧图书馆的必要性及面临的问题[J].情报探索,2014,(10).

[9] 陈远,许亮.面向用户泛在智慧服务的智慧图书馆构建[J].图书馆杂志,2015,(8).

[10] 黄幼菲.图书馆泛在化移动信息服务的现状及发展策略[J].图书馆学刊,2012,(10).

中图分类号: G25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6921(2019)20—0120—02

收稿日期: 2019-06-04

作者简介: 李丽媚(1986-),女,本科,惠州学院图书馆助理馆员。

标签:;  ;  ;  ;  ;  

新技术时代智慧图书馆泛在服务模式探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