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施工程总承包的实践与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龚银银[1](2021)在《业主视角下工程总承包模式采用意愿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认为工程总承包模式以其在设计、采购和施工等阶段的整体性优势得到了国内外建筑行业的广泛认可和采用,成为建筑市场中发承包领域的主流趋势。然而我国传统模式下设计、施工相分离的组织实施方式根深蒂固,工程总承包模式的推进并不是十分顺利,业主作为总承包模式的发起者是推动其发展的源动力。在此背景下,本文从推动总承包模式发展的关键角色—业主的视角入手,分析了业主对工程总承包模式采用意愿的影响机理,并构建出影响路径图,通过实证分析了工程总承包模式采用意愿的影响路径和影响程度。本文首先对工程总承包模式进行概述,并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对主要的研究方法:解释结构模型法和结构方程模型法进行了介绍;然后通过文献分析并结合市场发展现状,构建了业主视角下工程总承包模式采用意愿影响因素指标体系;接着利用解释结构模型(ISM)对影响工程总承包模式采用意愿的一级因素进行布尔运算,确定采用意愿的一级影响因素之间的层级关系;最后根据解释结构模型得到的层级关系图,构建结构方程模型中的假设模型,即工程总承包模式采用意愿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并以此为基础做出研究假设。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了工程总承包模式采用意愿的实证数据,并以此为基础对业主视角下工程总承包模式采用意愿影响因素模型进行了拟合与修正,得到了采用意愿的影响路径和影响程度。结果显示:(1)在影响路径方面,得到了业主视角下工程总承包模式采用意愿影响因素的关键路径:政府政策→市场环境→采用意愿、项目特征→经济效益→采用意愿、总承包商能力→经济效益→采用意愿、政府政策→经济效益→采用意愿;(2)在影响效果方面,政府政策因素>项目特征因素>经济效益因素>总承包能力因素>业主能力因素>市场环境因素,其中政府政策因素的影响程度最大,总效应值为0.307;市场环境因素的影响程度则最小,总效应值为0.206;(3)在影响因素方面,政府政策因素中配套合同法规的完善性对采用意愿影响程度较大;项目特征因素中,项目技术复杂度对采用意愿影响程度较大;经济效益因素中项目的成本对采用意愿影响程度较大;总承包能力因素中承包商技术水平对采用意愿影响程度较大;业主能力因素中业主人力资源水平对采用意愿影响程度较大;市场环境因素中推进措施落实情况对采用意愿影响程度较大。根据以上研究结果,分别从政府政策、市场环境、建筑企业(业主及总承包企业)三个层面提出对策建议,引导工程建设行业业主积极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
刘文[2](2021)在《昭通高速装配式绿色建筑产业园EPC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实践》文中提出以云南昭通高速装配式绿色建筑产业园(一期)EPC工程总承包建设管理实践为背景,总结了在装配式绿色建筑产业园项目建设中以设计单位牵头的EPC工程总承包模式的项目管理经验,论述了所面对的主要问题与解决措施。
毛慧敏[3](2021)在《工程总承包项目采用模拟工程量清单招标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工程总承包模式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承发包模式下设计和施工不协调的问题,逐步成为国际工程交易的主导模式。该模式下,承包商介入时间提前,如何招标成为实际操作中业主面临的重要选择。部分业主为了尽快开工采用费率招标的方式,但该方式下工程造价模糊性强,业主无法对造价进行“事前”控制,组价纠纷多,结算周期长等问题显着。而模拟工程量清单作为费率招标和工程量清单招标两者之间的一种折中方式,不仅能达到缩短工期的目的,而且有效解决了造价模糊性的问题,受到了业主的青睐。但模拟工程量清单始终无法避免“模拟”的特性,在应用过程中常出现清单缺项漏项、工程量偏差大、承包商不平衡报价等问题导致业主投资失控。实际上模拟工程量清单所带来的风险隐患多是招标阶段埋下的“恶果”,因此,对于采用模拟工程量清单招标的工程总承包项目而言,招标阶段的管控至关重要。因此本文将主要针对招标阶段的三个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首先是模拟工程量清单的编制。本文以提高模拟工程量清单的准确性为目标研究了模拟工程量清单的编制。通过文献研究梳理出模拟工程量清单编制的流程,并从中识别出三大操作要点,包括寻找对标项目、清单的调整和审核以及形成标准工程量清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模拟工程量清单编制的质量。其次是模拟清单招标下总承包合同研究。本文以稳定业主投资为目标研究了合同设置问题。首先通过分析我国工程总承包项目实施环境以及国内外合同范本的差异,得出中国推行工程总承包需要形成中国特色的工程总承包模式,即以集成之形,施严管之实,利用合同条款稳定投资。由此提出模拟工程量清单招标下合同管控的三大要点,包括采用有限固定总价合同、按照“一致性原则”调整清单、合理划分双方的风险责任。最后是模拟清单招标下承包商选择研究。本文以遴选到最优的承包商为目标优化了资格预审及评标环节。由于交易双方存在信息不对称,导致承包商逆向选择,而逆向选择主要来源于资格预审及评标环节,因此本文结合模拟工程量清单招标的特点对上述两个环节提出了优化建议。综上,本文结合显着性成本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以及文本分析法、文献综述法等多种方法,从模拟工程量清单的编制、总承包合同的设置及承包商选择三方面入手,为采用模拟工程量清单招标的工程总承包项目顺利开展提供借鉴。
任凯[4](2020)在《地方铁路EPC项目总包商利润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交通运输结构的调整,铁路管网不断完善,地方铁路的建设力度不断加强,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到地方铁路的建设中。由于地方铁路项目的业主为地方政府和相关企业,对铁路建设项目管理往往是一次性需求,没必要投入各种资源去探索和积累经验,所以采用EPC工程总承包模式、将项目委托给总承包商,是最高效的方式,也是大势所趋。而对于EPC总承包商来说,地方铁路项目的建设意味着高风险,也意味着高利润的可能,如何保障利润,成为其是否承接项目的主要考虑,也是地方铁路建设项目的管理向EPC模式转型的关键点之一。研究地方铁路EPC项目总包商的利润影响因素及其之间的影响关系与作用机理,有利于总包商对利润的把控,可以增强其建设积极性,促进地方铁路项目建设的成功转型。文章首先基于文献研究、调研案例和专家访谈,梳理了含有40个因素的地方铁路总承包项目利润因素初步清单;然后通过问卷调查对因素选取的科学性和选取因素的重要性收集意见,根据有效问卷数据分析,对初步清单进行整合优化,整理了含有18个因素的地方铁路EPC项目总包商利润影响因素最终清单。在此基础上,运用DEMATEL-ISM方法,对利润影响因素之间的影响关系、关系强弱进行判定,进而得出原因因素、结果因素、因素影响的层次结构与作用机理,构建了集成的地方铁路EPC项目总包商利润影响因素解释结构模型。模型一方面表示了18个因素对总包商利润的作用程度与在整个因素指标体系中的影响力;另一方面,模型对各个因素作了层次划分,说明了总包商利润影响因素之间的影响传递与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一,影响地方铁路总承包项目利润的关键因素包括分包商选择与标段划分、融资方式与业主资信、总包集成管理与激励考核、当地政府态度与社会环境;二,总包商利润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具有传递性,模型中的深层因素可以通过影响的累积传递对地方铁路EPC项目的总包商利润产生间接的重要影响;三,影响因素对地方铁路EPC项目总包商利润的作用机理为:项目环境背景与合作方素质→总包商管理→项目实施情况→总包商收入与成本→总包商利润。最后,文章从总包商自身、合作方、客观环境三个方面,针对18个利润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为地方铁路EPC项目的总承包商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张锦兰[5](2019)在《总承包企业网络治理能力对项目绩效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总承包作为国内外大型复杂工程项目的重要组织形式,是以向业主交付最终产品为目的,对项目实行整体构思、系统安排、协调运行的承包体系。由于总承包项目生命周期较长、业务流程复杂、利益相关者众多,这就需要实现项目目标必须依赖于利益相关者的专业分工与动态协作。而在由诸多利益相关者构成的价值网络中,各利益相关者为获得项目价值进行合作的同时,也难免因价值分配而产生矛盾冲突,价值网络的协同效应就成为确保项目目标实现的关键。因此,总承包项目治理体现为项目利益相关者对价值网络的治理。近年来,尽管我国总承包项目数量持续上涨,但整体上其自身系统优势仍未得到充分发挥,加之各利益相关者衔接不够紧密,难以通过分工与协作实现项目整体竞争力的提升。总承包企业作为价值网络的核心企业,其治理能力决定了能否有效协同合作企业共同实现项目的最优绩效。然而,现有研究对网络治理能力的探讨相对有限,其内涵、维度等仍较为模糊,尤其是在临时性项目网络情境下的总承包企业网络治理能力状况,以及对项目绩效的影响研究则更为少见。鉴于此,本研究基于项目治理理论、社会网络理论和协同理论,梳理了总承包项目管理、网络治理能力、界面协同以及项目绩效等研究成果,并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扎根理论、案例分析和实证研究等方法,从总承包企业网络治理能力概念界定与测量入手,探索并检验了总承包企业网络治理能力对项目绩效的作用机理。研究主要内容包括:第一,完成了总承包企业网络治理能力概念的界定与测量。本研究在梳理总承包企业能力、网络治理能力等相关概念的文献基础上,采用扎根理论方法,深入调研走访总承包企业,收集了相关数据信息,并通过规范的三级编码分析,获取了总承包企业网络治理能力的初始测量题项。在此基础上,通过基于大样本数据统计的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检验了该概念维度的信度与效度,最终形成总承包企业网络治理能力的测量量表。结果表明:总承包企业网络治理能力是一个包含四个核心维度的一阶多维度构念,四个维度分别是网络交流能力、网络整合能力、网络控制能力和网络学习能力,分别反映了总承包企业在项目网络治理过程中应具备的不同能力水平,这不仅明晰了该构念内涵,也为后续探索总承包企业网络治理能力与项目绩效之间的内在关系及实证研究奠定了基础。第二,有效识别了总承包企业网络治理能力影响项目绩效的作用机理。本研究采用多案例分析方法,选取四个典型案例,通过纵向的案例内分析分别对四个案例企业的网络治理能力、界面协同以及项目绩效状况进行剖析,初步分析了三个概念间存在的内在逻辑关系。在此基础上,以跨案例横向对比的方法识别出总承包企业网络治理能力、界面协同与项目绩效的作用关系机理,并分析了其中的内在规律。结果显示:总承包企业网络治理能力对项目绩效的影响是通过界面协同效应实现的,总承包企业在网络治理中促进合作企业间协同效应的发挥,进而推动项目绩效的提升。基于此,本研究构建了总承包企业网络治理能力——界面协同——项目绩效的关系模型,揭示了总承包企业网络治理能力影响项目绩效的“黑箱”。第三,实证检验了总承包企业网络治理能力与界面协同以及项目绩效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在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及案例研究所得的概念间关系,提出了相关研究假设和“网络治理能力——界面协同——项目绩效”的理论框架,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通过大样本数据分析验证了研究假设。研究结果表明:网络治理能力对界面协同、项目绩效都具有显着正向影响,界面协同对项目绩效也有显着正向影响。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总承包企业网络治理能力通过促进界面协同进而推动项目绩效的提高。可见,总承包企业网络治理能力与界面协同在实现项目绩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结论明确了总承包企业网络治理能力、界面协同与项目绩效三个概念间的理论逻辑,具有一定的普适性,为总承包企业提高项目绩效提供了基本路径。上述研究深化了项目治理理论、协同理论、社会网络理论等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相关理论的研究范畴,取得了以下研究进展:(1)突破了传统的静态视角研究项目治理范式,运用社会网络分析,从网络层面研究总承包项目治理,丰富了临时性项目情境下的网络治理研究,在理论上具有一定的开创性。(2)基于扎根理论,探索并开发了总承包企业网络治理能力的概念内涵、结构表征及测量量表,拓展了网络治理情境下总承包企业能力研究。(3)探明并检验了本土情境下总承包企业网络治理能力对项目绩效的影响机制,提出了“网络治理能力——界面协同——项目绩效”的理论模型,揭示了界面协同在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拓展了临时性项目网络治理视角下的协同理论研究。
王志文[6](2019)在《工程总承包项目全过程管理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程项目的管理模式逐渐与国际工程管理模式相结合,工程项目总承包管理即EPC(Engineering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总承包模式作为当今世界工程建设领域先进、成熟的项目管理模式之一,正在我国工程建设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本文结合现阶段国内外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领域的研究情况,阐述了几个主要的项目管理模式以及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的概念,进而谈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的特点、全过程管理内容等。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总承包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现状,剖析了总承包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包括总承包单位与业主关系的协调、质量还有设计质量的管理、进度管理、合同分包管理、成本管理;同时深入研究了总承包工程项目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出现的原因,进而指出了处理项目总承包工程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即分别从总承包工程全过程管理中的各个阶段入手提出问题的解决对策,其中包括政府要担负规范总承包市场的主体责任、业主要协调总承包及各方履行合同、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实现项目进度目标、实施合同管理体系的合同管理、强化分包管理体系及分包管理、控制项目成本等。最后,结合运用了先进的BIM技术管理手段的工程总承包项目实例,研究了项目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任思佳[7](2019)在《设计单位牵头的工程总承包模式下的风险研究》文中指出伴随着“十三五”规划和建筑企业转型升级的不断深入,国家大力推行工程总承包模式在国内的发展。工程总承包的本质是达到“设计-采购-施工”各环节的深度融合,实现“多赢”。工程总承包项目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因此研究设计单位在总承包项目过程中的风险对于指导设计企业开展总承包项目建设,提高项目收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我国建筑业整体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分析我国总承包模式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并对国家推行工程总承包过程中发布的相关政策规范进行细致研究。从工程总承包的概念辩证的基础上出发,运用系统工程原理和管理学知识,分析设计单位开展工程总承包存在的风险问题。本文完成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本文以研究我国工程总承包推行政策为基础,并论述现实情况中开展联合体总承包模式的风险和弊端,从而主要阐述设计方开展总承包项目常见的两种方式,即设计单位牵头做工程总承包、施工单位牵头做工程总承包分包设计方式。(2)站在设计单位角度对工程总承包进行定义,阐述工程总承包模式的特点及适用条件。从风险的概念出发,结合风险管理基础理论对工程总承包模式下的风险问题进行具体论述,阐述工程总承包项目进行风险管理识别、分析与评价和风险应对管理内容,提出常用的风险识别和评价方法。本文采用WBS工作分解结构、RBS风险分解结构的方法进行风险识别的工作,并建立改良的WBS-RBS风险分解矩阵。(3)介绍施工单位牵头工程总承包项目分包设计和设计单位牵头工程总承包项目下,设计方存在的竞争优势及面临的风险,以质量安全风险、进度风险、成本控制和财务损失中常见的人员伤亡、工期延误、费用赔偿及经济损失为主要指标建立以五大责任为主体的风险损失模型,为总承包项目风险提供定量研究基础,对今后设计院发展总承包项目进行指导。(4)结合一个总承包工程实例,运用WBS-RBS风险分解矩阵对设计方风险进行识别,对两种方式下设计方面临的风险损失进行比较,设计单位根据企业实力和决策意向,充分考虑各项风险损失,合理选择承包方式进行项目招投标。认为在设计单位牵头工程总承包项目的方式下设计方能够取得更高收益,应当成为未来设计院发展趋势,并基于风险分析提出相应管理措施。
朱明磊[8](2019)在《我国建筑业农民工产业工人化的机理与对策研究》文中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业农民工作为一线建筑工人的主体,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和建筑业经济支柱性地位获得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我国五千余万建筑业农民工普遍存在年龄大、个人资本少、就业质量差、市民化难等突出问题,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我国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建筑业现代化转型升级的需要,亟待通过产业工人化手段培育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建筑业产业工人队伍。学术界针对“建筑业农民工问题”做了诸多探讨,普遍指出从事“苦、累、险、脏、乱、差”工作的建筑业农民工群体承受着权益保障严重不足、职业可持续发展困难重重等诸多不公平待遇,已经成为“不平衡不充分矛盾”的典型代表,但是鲜有系统研究“建筑业农民工产业工人化机理与对策”的学术成果,难以为政府部门制定解决方案提供针对性的智力支持和决策参考。基于此,本文在系统梳理和充分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展开我国建筑业农民工产业工人化的现实障碍、影响机理和路径对策研究,对推动我国建筑业农民工产业工人化培育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建筑业产业工人队伍,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助力早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等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基于历史文献研究和全国性调研数据,剖析了我国建筑业农民工产业工人化的现状问题和现实障碍。(1)从历史发展的维度探究了我国建筑业农民工产业工人化的演变历程和现状问题;(2)从建筑农民工自身资本(人力资本、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障碍和外部条件(社会、政府、行业、企业)障碍两个方面,剖析了我国建筑业农民工产业工人化的现实障碍;(3)从维持现状和改变现状两个视角对我国建筑业农民工产业工人化趋势进行了预判。其次,借助解释结构模型(ISM)运算,揭示了我国建筑业农民工产业工人化的影响机理。(1)基于文献研究、问卷调研和专家访谈,确定了27个影响我国建筑业农民工产业工人化的关键因素;(2)借助ISM对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逻辑辨析和层阶分析,得到了我国建筑业农民工产业工人化影响因素的多层递阶结构图;(3)对我国建筑业农民工产业工人化影响因素的多层递阶结构进行深度解析,揭示了我国建筑业农民工产业工人化的影响机理是“在社会、政府、行业和企业等外部条件作用下,建筑业农民工人力资本、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三者共同提升的过程,最终享有现代产业工人的高质量就业机会和平等的城市社会福利待遇”。再次,借助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和工地调研访谈数据,构建Logit模型和系统动力学(SD)模型,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实证了我国建筑业农民工产业工人化的影响机理。(1)基于我国建筑业农民工产业工人化的关键影响因素和影响机理,再次设计调研问卷,并选取重庆市20个建筑工地进行调研访谈;(2)根据第二次调研数据构建Logit模型,分析了关键影响因素的作用方式和作用效果,完成了影响机理的静态实证;(3)基于我国建筑业农民工产业工人化影响机理的理论框架,利用SD工具构建了我国建筑业农民工产业工人化的系统仿真模型,并借助中国统计年鉴和实地调研访谈数据,设定资本投资总量变化情景、单位资本需要量变化情景、产业工人目标数量变化情景等不同政策情景运行该动态仿真模型,情景分析了关键影响因素的作用强度和敏感程度,动态实证了我国建筑业农民工产业工人化的影响机理,得到了影响我国建筑业产业工人数量变化和我国建筑业农民工产业工人化速率变化的政策敏感因素。最后,基于建筑业农民工产业工人化的现实障碍和影响机理,提出了推动我国建筑业农民工产业工人化培育一批稳定的高素质建筑业产业工人队伍的对策建议。以培育一批稳定的高素质建筑业产业工人队伍为最终目标,基于建筑业农民工产业工人化的现实障碍和影响机理,提出了“建构建筑业农民工人力资本、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有效积累共同提升的长效机制”的对策建议,并明确了对策措施的阶段性和时序性。本文遵循“现状问题-障碍分析-机理研究-对策建议”的研究思路,以我国建筑业农民工为研究对象,经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揭示了我国建筑业农民工产业工人化的影响机理,形成了研究观点和研究视角的创新,丰富了农民工产业工人化相关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和应用范畴,有助于农民工问题研究的深化;同时,基于我国建筑业农民工产业工人化的影响机理,提出了推动我国建筑业农民工产业工人化培育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建筑业产业工人队伍的对策建议,为政府有关部门的政策制定提供了思路参考和智力支持。
张雯斐[9](2019)在《EPC模式下N公司项目合同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工程项目是国民经济发展及工程承包企业创效的重要元素,较高的合同管理水平是工程承包企业的发展之本也是效益的源泉。随着进入高端工程建设市场壁垒的增强,选择有利承包模式,并提高合同管理能力也是在有较大难度突破技术瓶颈时的优质选择。为了承包企业更好地实施EPC模式项目合同管理,论文将对比分析国内外EPC总包模式、合同管理现状,运用文献研究法探讨项目管理、承包模式、合同管理等基本理论知识。利用实践研究法到N公司实地考察,现场调研合同管理情况,总结N公司EPC项目合同管理现状、合同管理的主要做法,从合同管理体系、总包合同管理、分包合同管理三个部分分析合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根据N公司合同管理整体状况并结合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从分包合同管理和总包合同管理两个维度提出改善方案,运用改进方案针对EPC模式下N公司海上油气开发K项目进行项目合同管理优化,通过流程图法完善合同管理体系,运用系统思维法全面、精细的从合同准备、合同签订、合同变更、合同效果评估四个阶段对总包合同进行优化应用。系统、精准的从合同准备、合同签订、合同交底、合同履约及变更与解除、合同结算、合同存档及统计与分析、合同管理效果评估七个流程对分包合同进行全过程梳理,并辅以组织、技术、制度三重保障措施,确保总包模式合同管理方案的顺利实行。希望通过本文研究的内容,提升N公司EPC模式的合同管理水平,增加企业在行业的美誉度。也对同行业的企业有借鉴意义,推动我国工程承包企业走出国门,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曾宇鹏[10](2019)在《HL设计公司工程总承包业务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14年以来,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建筑行业过去十年的高速增长势头明显下滑,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投资增长速度减慢,与过去十年发生了根本性改变。随着市场需求的放缓,设计机构作为建筑业的龙头受到的冲击颇大。业务萎缩和企业转型难等问题一直是传统设计机构谋发展谋创新的阻力,在行业内构建一种新的项目建设模式,或将有可能利于传统设计院更好地适应市场,并快速形成业务增量,更快寻找到机构转型的方向和出路。最近几年,以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的总承包模式在我国建筑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国家和地方也已出台相关的政策大力推行工程总承包。工程总承包的出现或将是一种解决建筑行业市场低迷、设计企业业务量萎缩和转型难的方法。本文以当前广西大型综合性甲级工程设计咨询企业——HL设计公司为例,运用SWOT分析法对HL设计公司工程总承包业务发展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寻找公司工程总承包等工程管理相关业务的发展方向,合理布局,优化公司经营结构,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对HL设计公司的分析,HL设计公司发展工程总承包业务的风险包括项目内部风险和项目外部风险,在项目内部风险中,又以合同管理风险和施工管理风险最为突出。劣势是从事工程总承包项目的优质人才储备不足、业务开拓能力较弱和项目管控能力欠缺等问题。因此HL设计公司未来在发展总承包业务时要充分抓住政策导向,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做好风险防范以及加大培养人才。
二、实施工程总承包的实践与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实施工程总承包的实践与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业主视角下工程总承包模式采用意愿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方法概述 |
2.1 工程总承包模式概述 |
2.1.1 工程总承包模式及采用意愿的概念界定 |
2.1.2 我国工程总承包模式的发展历程 |
2.1.3 工程总承包模式与传统模式的对比 |
2.1.4 工程总承包模式下的目标控制 |
2.2 解释结构模型(ISM)概述 |
2.2.1 解释结构模型的理论基础 |
2.2.2 解释结构模型的建模分析步骤 |
2.3 结构方程模型(SEM)概述 |
2.3.1 结构方程的理论基础 |
2.3.2 结构方程的建模分析步骤 |
第三章 业主视角下工程总承包模式采用意愿影响因素指标体系构建 |
3.1 工程总承包模式采用意愿影响因素选取原则 |
3.2 工程总承包模式采用意愿影响因素识别 |
3.2.1 工程总承包模式采用意愿一级影响因素识别 |
3.2.2 工程总承包模式采用意愿二级影响因素识别 |
3.2.3 工程总承包模式采用意愿衡量标准 |
3.3 工程总承包模式采用意愿影响因素指标体系构建及分析 |
3.3.1 总承包商能力因素 |
3.3.2 业主能力因素 |
3.3.3 政府政策因素 |
3.3.4 项目特征因素 |
3.3.5 市场环境因素 |
3.3.6 经济效益因素 |
第四章 业主视角下工程总承包模式采用意愿模型构建 |
4.1 ISM多级递阶结构模型构建 |
4.1.1 建立影响因素的邻接矩阵 |
4.1.2 建立及分解可达矩阵 |
4.1.3 确定层级结构及结果解释 |
4.2 SEM模型构建与研究假设 |
4.2.1 理论模型构建 |
4.2.2 结构模型假设 |
4.2.3 测量模型假设 |
4.2.4 SEM初始模型构建 |
第五章 基于SEM的业主视角下工程总承包模式采用意愿实证分析 |
5.1 样本数据收集与分析 |
5.1.1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发放 |
5.1.2 样本数据基本特征分析 |
5.1.3 样本数据的信度分析 |
5.1.4 样本数据的效度分析 |
5.2 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 |
5.2.1 测量模型的验证性因素分析 |
5.2.2 结构模型的验证性因素分析 |
5.3 结构方程模型结果分析 |
5.3.1 各潜变量之间的影响分析 |
5.3.2 测量模型中各变量之间的影响分析 |
5.3.3 影响效应分析 |
5.4 对策建议 |
5.4.1 加大总承包政策的引导力度 |
5.4.2 营造良好的总承包市场环境 |
5.4.3 提高业主及总承包企业的综合实力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工程总承包模式采用意愿影响因素评价表 |
附录 B:业主视角下工程总承包模式采用意愿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
致谢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2)昭通高速装配式绿色建筑产业园EPC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项目概况 |
1.1 工程概况 |
1.2 合同任务 |
1.3 项目特征 |
1.3.1 绿色建筑产业是国内新兴产业 |
1.3.2 工作任务重且工期紧 |
1.3.3 建设标准定位高 |
2 项目管理措施 |
2.1 项目策划 |
2.2 项目成本管理 |
2.2.1 合同价格与支付 |
2.2.2 成本管控难点与措施 |
2.2.3 成本管控成果与体会 |
2.3 设计管理 |
2.3.1 设计管理标准 |
2.3.2 设计管理原则 |
2.3.3 设计管理方法 |
2.2.4建立设计考核方法 |
2.3.5 设计管理成果与体会 |
2.4 采购管理 |
2.4.1 采购策划与实施 |
2.4.2 采购管理成果与体会 |
2.5 施工管理 |
2.5.1 应用BIM技术等举措夯实质量管理 |
2.5.2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护航安全管理 |
2.5.3 数据信息化手段促项目进度管理 |
2.5.4 施工管理成果与体会 |
5 结语 |
(3)工程总承包项目采用模拟工程量清单招标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工程总承包逐渐成为我国主流建设模式 |
1.1.2 基于工期优势的模拟清单逐步受到认可 |
1.1.3 模拟清单招标阶段埋下项目投资失控隐患 |
1.2 问题提出 |
1.2.1 现实问题的提出 |
1.2.2 科学问题的凝练 |
1.2.3 关键问题的解构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及框架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框架 |
第二章 文献研究与理论基础 |
2.1 工程总承包项目招标阶段文献研究 |
2.1.1 工程总承包项目招标方式研究 |
2.1.2 工程总承包项目招标管理研究 |
2.2 模拟工程量清单招标文献研究 |
2.2.1 模拟工程量清单招标特点分析 |
2.2.2 模拟工程量清单相关政策分析 |
2.2.3 模拟工程量清单现有文献梳理 |
2.3 相关理论基础 |
2.3.1 显着性成本理论 |
2.3.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4 研究评述及启示 |
2.4.1 模拟清单招标是总承包项目的次优选择 |
2.4.2 模拟清单招标下加强招标管理至关重要 |
2.4.3 对本研究的启示 |
第三章 模拟工程量清单的编制 |
3.1 模拟工程量清单编制依据 |
3.2 模拟工程量清单编制流程 |
3.3 操作要点一:寻找对标项目 |
3.3.1 类似工程基础信息收集 |
3.3.2 类似工程重要信息收集 |
3.4 操作要点二:清单调整与审核 |
3.4.1 模拟工程量清单调整 |
3.4.2 模拟工程量清单审核 |
3.5 操作要点三:形成标准工程量清单 |
3.5.1 标杆文件的分部工程分解 |
3.5.2 模拟工程量清单标准化结构 |
3.5.3 模拟工程量清单项目特征描述 |
3.5.4 模拟工程量清单指标库构建 |
第四章 模拟清单招标下总承包合同研究 |
4.1 工程总承包模式实施现状分析 |
4.2 国内外总承包合同文本对比分析 |
4.3 中国工程总承包合同管控关键点 |
4.3.1 采用有限固定总价合同 |
4.3.2 按照“一致性原则”调整清单 |
4.3.3 合理划分双方的风险责任 |
4.4 关键点与新合同示范文本适配性分析 |
4.5 总承包合同中支付与结算问题研究 |
4.5.1 总承包合同中支付问题研究 |
4.5.2 总承包合同中结算问题研究 |
第五章 模拟清单招标下承包商选择研究 |
5.1 工程总承包商选择机制现状 |
5.1.1 业主与承包商之间信息不对称 |
5.1.2 业主与承包商的逆向选择问题 |
5.2 承包商逆向选择问题来源分析 |
5.2.1 最初来源—资格预审环节 |
5.2.2 直接来源—评标定标环节 |
5.3 模拟清单招标下的资格预审优化 |
5.3.1 丰富资格预审指标 |
5.3.2 改进资格预审程序 |
5.4 模拟清单招标下的评标环节优化 |
5.4.1 选定综合评估法 |
5.4.2 综合评估法优化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与创新 |
6.2 研究局限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和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4)地方铁路EPC项目总包商利润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现状评述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论文技术路线 |
2 论文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地方铁路EPC项目有关概念 |
2.1.1 EPC总承包模式 |
2.1.2 地方铁路建设项目 |
2.1.3 地方铁路项目实施EPC总承包模式的适用性 |
2.2 地方铁路EPC项目总包商利润相关理论 |
2.2.1 地方铁路EPC总包商的利润概述 |
2.2.2 地方铁路EPC总包商合同收入相关理论 |
2.2.3 地方铁路EPC总包商成本费用相关理论 |
3 地方铁路EPC项目总包商利润的影响因素识别 |
3.1 地方铁路EPC项目实施现状 |
3.1.1 地方铁路EPC项目实施现状 |
3.1.2 地方铁路EPC项目总包商收入与成本管理问题 |
3.2 地方铁路EPC总包商利润影响因素识别 |
3.2.1 基于文献的铁路EPC总包商利润影响因素识别 |
3.2.2 基于案例的地方铁路EPC总包商利润影响因素识别 |
3.2.3 地方铁路EPC总包商利润影响因素初步清单 |
3.3 基于问卷的地方铁路EPC总包商利润影响因素整合优化 |
3.3.1 总包商利润影响因素预调研 |
3.3.2 利润影响因素问卷调查与数据分析 |
3.4 地方铁路EPC项目总包商利润影响因素清单 |
3.5 本章小结 |
4 地方铁路EPC项目总包商利润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分析 |
4.1 利润影响因素分析的方法选择 |
4.1.1 常用的因素分析方法及其局限性 |
4.1.2 DEMATEL-ISM方法 |
4.2 利润影响因素的解释结构模型构建 |
4.2.1 利润因素影响程度判定 |
4.2.2 因素影响计算 |
4.2.3 集成的利润影响因素解释结构模型 |
4.3 地方铁路EPC项目总包商利润影响因素作用机理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5 地方铁路EPC项目总包商利润保障对策与建议 |
5.1 提高总包商一体化集成管理水平 |
5.1.1 加强投标谈判,提高合同收入 |
5.1.2 完善规划设计,加强成本管理 |
5.1.3 促进创新优化,发挥集成优势 |
5.2 强化各方总承包理念以实现共赢 |
5.2.1 转变业主理念,良性互动合作 |
5.2.2 择优选择分包,实现资源互补 |
5.2.3 加强采购管理,控制成本费用 |
5.3 加强环境管理与风险控制 |
5.3.1 识别自然风险,制定应急预案 |
5.3.2 把控政策形势,提前筹划方案 |
5.3.3 加强沟通协调,实现和谐共建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地方铁路EPC项目总包商利润影响因素体系调查问卷(预调研) |
附录B 地方铁路EPC项目总包商利润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
附录C 地方铁路EPC项目总包商利润因素影响判断调查问卷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5)总承包企业网络治理能力对项目绩效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相关研究进展 |
1.3.1 总承包项目管理的相关研究 |
1.3.2 网络治理能力的相关研究 |
1.3.3 界面协同的相关研究 |
1.3.4 项目绩效的相关研究 |
1.3.5 相关研究述评 |
1.4 研究思路 |
1.4.1 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2 理论基础 |
2.1 项目治理理论 |
2.1.1 项目治理的本质和内涵 |
2.1.2 项目治理的特点和功能 |
2.1.3 项目治理与项目成功的关系 |
2.1.4 项目治理理论对本研究的启示 |
2.2 社会网络理论 |
2.2.1 社会网络的本质和内涵 |
2.2.2 社会网络理论的基本特征 |
2.2.3 社会网络理论的基本构成 |
2.2.4 社会网络理论对本研究的启示 |
2.3 协同理论 |
2.3.1 协同理论的本质和内涵 |
2.3.2 协同理论的基本原理 |
2.3.3 协同理论对企业网络的影响 |
2.3.4 协同理论对本研究的启示 |
2.4 本章小结 |
3 总承包企业网络治理能力概念开发与测量 |
3.1 总承包企业网络治理能力概念开发研究框架 |
3.2 总承包企业网络治理能力概念界定 |
3.2.1 研究方法 |
3.2.2 资料收集 |
3.2.3 资料分析 |
3.3 总承包企业网络治理能力概念测量 |
3.3.1 研究方法 |
3.3.2 量表开发 |
3.3.3 探索性因子分析 |
3.3.4 验证性因子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总承包企业网络治理能力对项目绩效的影响机理研究 |
4.1 理论预设 |
4.2 研究设计 |
4.2.1 研究方法 |
4.2.2 案例样本选择 |
4.2.3 案例数据收集 |
4.2.4 案例数据分析 |
4.3 案例内分析 |
4.3.1 A企业焦化项目 |
4.3.2 B企业油田开发项目 |
4.3.3 C企业水泥生产线项目 |
4.3.4 D企业轨道交通项目 |
4.4 跨案例分析 |
4.4.1 总承包企业网络治理能力对项目绩效的影响分析 |
4.4.2 总承包企业网络治理能力对界面协同的影响分析 |
4.4.3 界面协同对项目绩效的影响分析 |
4.4.4 界面协同在网络治理能力与项目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 |
4.5 本章小结 |
5 总承包企业网络治理能力与项目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
5.1 研究假设与模型构建 |
5.1.1 总承包企业网络治理能力与项目绩效的研究假设 |
5.1.2 总承包企业网络治理能力与界面协同的研究假设 |
5.1.3 界面协同与项目绩效的研究假设 |
5.1.4 界面协同对总承包企业网络治理能力与项目绩效中介作用的研究假设 |
5.2 变量测量与数据收集 |
5.2.1 问卷设计与变量测量 |
5.2.2 数据收集与样本描述 |
5.3 信度与效度检验 |
5.3.1 信度检验 |
5.3.2 效度检验 |
5.4 假设检验 |
5.5 结果分析与讨论 |
5.6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与启示 |
6.1.1 研究结论 |
6.1.2 研究启示 |
6.2 研究主要创新点 |
6.3 研究局限与展望 |
6.3.1 研究局限 |
6.3.2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访谈提纲 |
附录B 调查问卷1 |
附录C 调查问卷2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6)工程总承包项目全过程管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相关研究 |
1.2.2 国内相关研究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
2.1 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概述 |
2.1.1 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内涵 |
2.1.2 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 |
2.1.3 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分类 |
2.2 总承包项目概述 |
2.2.1 总承包项目概念 |
2.2.2 总承包模式特点 |
2.3 工程总承包项目全过程管理的主要内容 |
2.3.1 市场经营阶段 |
2.3.2 项目投标阶段 |
2.3.3 项目合同签约阶段 |
2.3.4 项目管理启动策划阶段 |
2.3.5 项目实施阶段 |
2.3.6 项目收尾阶段管理现状 |
第3章 工程总承包的项目全过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
3.1 工程总承包项目全过程管理的现状 |
3.1.1 工程总承包项目协调管理现状 |
3.1.2 工程总承包项目质量管理现状 |
3.1.3 工程总承包项目进度管理现状 |
3.1.4 工程总承包项目合同管理现状 |
3.1.5 工程总承包项目成本管理现状 |
3.2 工程总承包的项目全过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3.2.1 总承包方与业主的关系失调 |
3.2.2 质量及设计质量的管理意识不足 |
3.2.3 进度管理规划与纠偏流于形式 |
3.2.4 合同与分包合同的管理不够完整 |
3.2.5 成本控制环节完善性不足 |
3.3 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存在问题的产生原因分析 |
3.3.1 总承包方与业主的关系 |
3.3.2 质量及设计质量管理问题的分析 |
3.3.3 进度管理问题的分析 |
3.3.4 合同及分包合同管理问题的分析 |
3.3.5 成本管理问题的分析 |
第4章 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研究 |
4.1 解决问题的原则和思路 |
4.2 解决问题的对策研究 |
4.2.1 市场经营阶段:政府要担负规范总承包市场的主体责任 |
4.2.2 项目投标、合同、启动阶段:业主要协调总承包及各方履行合同. |
4.2.3 项目实施阶段:实行全面质量、进度、合同、分包及成本管理 |
4.2.4 项目收尾阶段:加强现场清理和竣工结算、移交、回访工作 |
第5章 工程实践应用与分析 |
5.1 工程背景 |
5.2 BIM应用实例分析 |
5.2.1 BIM团队介绍及流程建立 |
5.2.2 BIM技术应用软硬件配置 |
5.2.3 BIM技术应用情况 |
5.3 BIM应用效果评价 |
5.4 BIM技术在施工管理实践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5.4.1 实践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
5.4.2 推广应用的对策 |
第6章 结论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 |
(7)设计单位牵头的工程总承包模式下的风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本文研究的背景 |
1.1.1 我国建筑业发展的整体趋势 |
1.1.2 我国工程总承包模式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
1.1.3 发展工程总承包模式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工程总承包模式在国内外的发展研究现状 |
1.2.2 工程总承包项目风险管理研究的现状 |
1.2.3 研究现状评述 |
1.3 本文研究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
1.3.1 本文研究的意义 |
1.3.2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 本文研究的方法及研究框架 |
1.4.1 本文的研究方法 |
1.4.2 本文的研究框架 |
第2章 相关理论与方法研究 |
2.1 工程总承包模式研究 |
2.1.1 站在设计单位角度定义工程总承包 |
2.1.2 工程总承包模式的特点 |
2.1.3 设计单位开展工程总承包常见模式分析 |
2.2 联合体总承包模式概述 |
2.2.1 联合体总承包项目的概念 |
2.2.2 设计单位在联合体总承包形式下的风险分析 |
2.3 风险的概念 |
2.4 风险管理的步骤及其方法 |
2.4.1 风险识别过程及常见方法 |
2.4.2 风险分析的定义及常见评价方法 |
2.4.3 风险评价的流程及损失量度量方式 |
2.4.4 总承包项目风险应对管理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施工方牵头总承包项目的设计单位风险分析 |
3.1 施工方牵头工程总承包项目的模式概述 |
3.1.1 施工方牵头工程总承包项目的模式分析 |
3.1.2 设计参与工程总承包项目的优越性 |
3.2 施工方牵头总承包项目下设计方的管理特性 |
3.3 施工方牵头总承包项目下设计方的风险分析 |
3.3.1 施工方牵头总承包项目下设计方的质量风险损失 |
3.3.2 施工方牵头总承包项目下的进度风险损失 |
3.3.3 设计参与工程总承包项目的成本控制风险损失 |
3.3.4 设计参与工程总承包项目的财务风险损失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设计牵头总承包项目下的风险分析与研究 |
4.1 设计方牵头工程总承包项目模式概述 |
4.1.1 设计牵头工程总承包项目的模式分析 |
4.1.2 设计牵头工程总承包项目的优越性 |
4.2 设计牵头工程总承包项目的管理特性 |
4.3 设计牵头工程总承包项目的风险损失模型的建立 |
4.3.1 设计牵头工程总承包项目的质量风险损失 |
4.3.2 设计牵头工程总承包项目的安全风险损失 |
4.3.3 设计牵头工程总承包项目的进度风险损失 |
4.3.4 设计牵头工程总承包项目的成本控制风险损失 |
4.3.5 设计牵头工程总承包项目的财务风险损失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实证分析 |
5.1 工程项目概况 |
5.2 项目关键风险的识别分析 |
5.3 设计单位在总承包项目建设下的风险决策评价 |
5.3.1 设计单位在不同参与方式下的风险评价分析 |
5.3.2 综合考虑风险与收益的投资决策分析 |
5.4 基于风险分析的风险管理措施 |
5.4.1 培养总承包项目复合型人才 |
5.4.2 提高企业总承包项目管理水平 |
5.4.3 提高企业总承包风险管理水平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我国建筑业农民工产业工人化的机理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问题提出 |
1.2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技术路线 |
1.5 章节安排 |
1.6 本章小结 |
2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2.1.1 农民工 |
2.1.2 建筑业农民工 |
2.1.3 建筑业产业工人 |
2.1.4 建筑业农民工职业化 |
2.1.5 建筑业农民工市民化 |
2.1.6 建筑业农民工产业工人化 |
2.2 文献综述 |
2.2.1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2.2.2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2.2.3 文献评述 |
2.3 理论基础 |
2.3.1 城乡一体化相关理论 |
2.3.2 社会权利贫困理论 |
2.3.3 需求层次理论 |
2.3.4 系统相关理论 |
2.3.5 人力资源开发理论 |
2.3.6 理论在本研究的应用 |
2.4 本章小结 |
3 我国建筑业农民工产业工人化的现状及障碍分析 |
3.1 建筑业农民工产业工人化的历史追溯 |
3.1.1 历史起源 |
3.1.2 演进历程 |
3.2 建筑业农民工产业工人化的现状考察 |
3.2.1 职业化现状 |
3.2.2 市民化现状 |
3.2.3 产业工人化现状 |
3.3 建筑业农民工产业工人化的自身资本积累障碍 |
3.3.1 人力资本积累障碍 |
3.3.2 经济资本积累障碍 |
3.3.3 社会资本积累障碍 |
3.4 建筑业农民工产业工人化的外部条件限制障碍 |
3.4.1 社会方面障碍 |
3.4.2 政府方面障碍 |
3.4.3 行业方面障碍 |
3.4.4 企业方面障碍 |
3.5 建筑业农民工产业工人化的趋势预判 |
3.5.1 维持现状 |
3.5.2 改变现状 |
3.6 本章小结 |
4 我国建筑业农民工产业工人化影响因素及影响机理解析 |
4.1 建筑业农民工产业工人化的影响因素识别 |
4.1.1 基于文献成果的影响因素识别 |
4.1.2 基于调研结果的影响因素识别 |
4.1.3 基于访谈结果的影响因素识别 |
4.1.4 关键影响因素确定 |
4.2 建筑业农民工产业工人化影响因素的递阶结构研究 |
4.2.1 解释结构模型(ISM)简介 |
4.2.2 解释结构模型(ISM)构建 |
4.2.3 解释结构模型(ISM)运算结果 |
4.3 建筑业农民工产业工人化的影响机理解析 |
4.3.1 直观分析 |
4.3.2 深层次分析 |
4.3.3 系统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5 我国建筑业农民工产业工人化影响机理的静态实证 |
5.1 样本来源与数据统计 |
5.1.1 问卷设计 |
5.1.2 数据来源 |
5.1.3 描述性统计 |
5.2 调研数据分析与评价 |
5.2.1 人力资本的存量现状描述及评价 |
5.2.2 经济资本的存量现状描述及评价 |
5.2.3 社会资本的存量现状描述及评价 |
5.2.4 “三资”总存量现状描述 |
5.3 静态实证分析 |
5.3.1 Logit模型简介 |
5.3.2 Logit模型构建 |
5.3.3 Logit模型结果及评价 |
5.4 本章小结 |
6 我国建筑业农民工产业工人化系统的动态仿真与情景分析 |
6.1 系统动力学方法的优势 |
6.1.1 系统动力学简介 |
6.1.2 系统动力学特征 |
6.1.3 系统动力学对本文的适用性 |
6.2 建筑业农民工产业工人化系统的动态仿真 |
6.2.1 仿真模型构建步骤 |
6.2.2 人力资本子系统因果关系图 |
6.2.3 经济资本子系统因果关系图 |
6.2.4 社会资本子系统因果关系图 |
6.2.5 系统因果关系总图构建 |
6.2.6 系统存量流量图绘制 |
6.2.7 函数关系说明 |
6.2.8 系统模型检验 |
6.3 建筑业农民工产业工人化系统的情景分析 |
6.3.1 情景分析思路 |
6.3.2 情景分析方法及主要流程 |
6.3.3 仿真模拟分析与评价 |
6.3.4 资本投资总量变化情景 |
6.3.5 单位资本需要量变化情景 |
6.3.6 产业工人目标数量变化情景 |
6.4 本章小结 |
7 推动我国建筑业农民工产业工人化的对策建议 |
7.1 人力资本提升的对策建议 |
7.1.1 加快建筑业现代化转型升级 |
7.1.2 加快建筑业生产方式变革 |
7.1.3 推动建筑业产业结构优化 |
7.1.4 加速劳动用工制度改革 |
7.1.5 加强建筑工人劳动权益保护 |
7.1.6 完善建筑工人职业资格准入制度 |
7.1.7 完善建筑工人职业发展体系 |
7.1.8 改善建筑工人职业安全与健康状况 |
7.2 经济资本提升的对策建议 |
7.2.1 完善建筑工人工资保障制度 |
7.2.2 加快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
7.2.3 加快城乡一体化改革进程 |
7.2.4 建立多层次城市住房供应体系 |
7.2.5 加速推行“房地产税” |
7.3 社会资本提升的对策建议 |
7.3.1 提高组织化程度 |
7.3.2 改善建筑工人工作和生活环境 |
7.3.3 促进城市社会融入 |
7.3.4 加强社会支持力度 |
7.4 实现对策建议的阶段性和时序性 |
7.5 本章小结 |
8 结论与展望 |
8.1 主要研究结论 |
8.2 论文的创新点 |
8.3 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A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B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主要课题 |
C 调查问卷Ⅰ |
D 调查问卷Ⅰ统计结果 |
E 各地“关于推进建筑产业工人转型”的工作总结(部分) |
F 基于文献成果的影响因素识别 |
G 调查问卷Ⅱ |
H 学位论文数据集 |
致谢 |
(9)EPC模式下N公司项目合同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项目合同管理研究现状 |
1.2.2 EPC模式研究现状 |
1.2.3 研究现状总结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主要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
2.1 项目管理的内容和模式 |
2.2 工程项目的承包模式和特点 |
2.3 EPC模式的分类及总包方职责 |
2.3.1 EPC模式的分类和特点 |
2.3.2 EPC模式总包方的职责 |
2.4 合同管理的内容和流程 |
2.4.1 合同管理的内容和意义 |
2.4.2 项目合同管理的流程 |
第3章 N公司项目合同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3.1 N公司简况 |
3.1.1 N公司的成立和发展 |
3.1.2 N公司的业务范围和组织结构 |
3.2 EPC模式下N公司项目合同管理的主要做法 |
3.3 EPC模式下N公司项目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 |
3.3.1 合同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
3.3.2 总包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 |
3.3.3 分包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4章 EPC模式下N公司项目合同管理的改进建议 |
4.1 EPC模式对项目合同管理具体要求 |
4.1.1 EPC模式对总包合同管理的要求 |
4.1.2 EPC模式对分包合同管理的要求 |
4.2 EPC模式下N公司项目合同管理方案的完善 |
4.2.1 优化合同管理流程的基本思路 |
4.2.2 总包合同管理完善 |
4.2.3 分包合同管理完善 |
第5章 EPC模式下N公司K项目合同管理实例应用 |
5.1 K项目简介 |
5.2 总包合同的合同管理 |
5.2.1 总包合同准备阶段 |
5.2.2 总包合同签订阶段 |
5.2.3 总包合同变更阶段 |
5.2.4 总包合同效果评估阶段 |
5.3 分包合同的合同管理 |
5.3.1 分包合同准备阶段 |
5.3.2 分包合同签订阶段 |
5.3.3 分包合同交底阶段 |
5.3.4 分包合同履约、变更与解除阶段 |
5.3.5 分包合同结算阶段 |
5.3.6 分包合同归档阶段 |
5.3.7 分包合同效果评估阶段 |
5.4 EPC模式下N公司项目合同管理保障措施 |
5.4.1 合同管理的组织保障 |
5.4.2 合同管理的技术保障 |
5.4.3 合同管理的制度保障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HL设计公司工程总承包业务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路线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工程总承包的概念及其主要模式 |
2.2 国内外研究及发展现状 |
2.2.1 国外研究及发展现状 |
2.2.2 国内研究和发展现状 |
2.3 工程总承包模式的优势 |
2.3.1 工程总承包模式与传统承包模式对比的优势 |
2.3.2 设计牵头EPC模式与施工牵头EPC模式对比的优势 |
第三章 HL设计公司总承包业务发展SWOT分析 |
3.1 SWOT分析法 |
3.2 外部环境机会分析 |
3.2.1 政策环境 |
3.2.2 市场和竞争环境 |
3.2.3 机遇环境 |
3.3 外部环境风险分析 |
3.3.1 工程总承包的风险特征 |
3.3.2 工程总承包的风险类型及因素分析 |
3.4 内部环境优势分析 |
3.4.1 HL设计公司概况 |
3.4.2 工程总承包业务发展现状 |
3.4.3 优势分析 |
3.5 内部环境劣势分析 |
3.5.1 优质人才储备不足 |
3.5.2 业务开拓能力较弱 |
3.5.3 项目管控能力不足 |
第四章 HL设计公司总承包业务发展对策与保障措施 |
4.1 总体策略部署 |
4.1.1 主要思路 |
4.1.2 发展定位 |
4.1.3 发展目标 |
4.1.4 总体策略 |
4.2 风险防范措施 |
4.2.1 应对政策变动的措施 |
4.2.2 适应社会环境差异的措施 |
4.2.3 规避法律风险的措施 |
4.2.4 降低项目管理风险的措施 |
4.3 总承包业务发展策略 |
4.3.1 优化人才结构 |
4.3.2 市场开拓策略 |
4.3.3 项目管控策略 |
4.4 保障措施 |
4.4.1 成立总承包业务推进领导小组 |
4.4.2 落实项目经理人制 |
4.4.3 加强人才培养工作 |
第五章 研究结论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实施工程总承包的实践与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业主视角下工程总承包模式采用意愿影响因素研究[D]. 龚银银. 安徽建筑大学, 2021(08)
- [2]昭通高速装配式绿色建筑产业园EPC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实践[J]. 刘文. 云南水力发电, 2021(03)
- [3]工程总承包项目采用模拟工程量清单招标关键技术研究[D]. 毛慧敏. 天津理工大学, 2021(09)
- [4]地方铁路EPC项目总包商利润影响因素研究[D]. 任凯.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5]总承包企业网络治理能力对项目绩效的影响研究[D]. 张锦兰.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8)
- [6]工程总承包项目全过程管理的研究[D]. 王志文. 长春工业大学, 2019(02)
- [7]设计单位牵头的工程总承包模式下的风险研究[D]. 任思佳. 湖南大学, 2019(01)
- [8]我国建筑业农民工产业工人化的机理与对策研究[D]. 朱明磊. 重庆大学, 2019(01)
- [9]EPC模式下N公司项目合同管理研究[D]. 张雯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9(09)
- [10]HL设计公司工程总承包业务发展研究[D]. 曾宇鹏. 广西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