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半汤康复医院 邮编:2380000
摘要:目的:探讨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银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4月至2015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银屑病患者28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147例,观察组142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与对照组相同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医治疗,连续治疗4周后,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及PASI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银屑病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临床表现为皮肤呈现有大小不等的红斑或丘疹,且皮肤红斑上易反复出现银白色干燥鳞屑[1],病程较长,且易复发,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精神状况会造成严重影响。有研究认为,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可取得理想的效果。为了进一步证实此疗法的有效性,本研究对2014 年4 月至2015 年5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89例银屑病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分析。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了我院2014年4月至2015年5月间收治的289例银屑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147例,男98例,女49例,年龄13-65岁,中位年龄38岁,平均病程为9.21年;观察组142例,男93例,女49例,年龄14-64岁,中位年龄37岁,平均病程为8.93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患者均符合如下标准:①其病情均符合《皮肤性病学》中规定的银屑病的诊断标准[2]。②未患有严重的系统性疾病。③入院前4 周,未服用过任何激素类药物。排除标准:4 周内使用过中波紫外线(UVB)及其他局部治疗;育龄女性在治疗期间及结束后1年不能坚持避孕或哺乳期妇女。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的方法
为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疗法进行治疗,具体的治疗方法如下:阿维A 胶囊2粒,每日2 次口服;复方氟米松软膏外涂患处,每日1 次;同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抗过敏对症支持治疗。
1.2.2 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的方法
患者在采用西医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相同)的基础上,加用中医治疗。中医治疗方法为:牡丹皮15g、白茅根30g、赤芍12g、玄参10g、白鲜皮20g、甘草10g,板蓝根20g、乌梢蛇15g、生地黄25g、青黛3g、土茯苓30g,用水煎煮后去渣取汁。每日服1 剂,连续服用4 周。嘱患者在治疗期间以清淡饮食为主,禁烟酒,禁服用其他刺激性药物。用药4 周后,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与比较。
1.3 评价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采用靶皮损PASI 评分方法[3],对靶皮损的面积、红斑、鳞屑进行评分,大于7分的患者:剧烈瘙痒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小于7分大于5分的患者:阵发性瘙痒、程度时重时轻、生活质量受到一定影响;小于5分大于3分的患者:偶发性瘙痒、不影响生活质量;小于3分的患者:无瘙痒。
1.4 分级疗效判断标准[2] 痊愈:PASI评分减少95%以上;显效:PASI评分减少介于60%-95%之间;有效:PASI评分减少介于30%-60%之间;无效:PASI评分减少小于30%。
1.5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涉及的数据均通过SPSS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 <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两组患者不同治疗方法治疗之后疗效比较如表1所示,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后142例患者中137例有效,总有效率为96.48%,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后147例患者中124例有效,总有效率为84.35%。两组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23例,发生率为15.65%,其中腹泻8例,腹痛4例,口干6例,皮肤干燥5例;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1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45%,其中腹泻5例,口干3例,皮肤干燥4例,以上不良反应分级均为1-2级,不影响患者的治疗和生活质量。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
3 讨论
目前关于银屑病的病因尚无明确定论,研究认为银屑病主要是由于表皮细胞增殖,加速角化不全及炎症反应引起的,而中医认为,银屑病主要是由于内有血热,外感风邪所引起的。银屑病是一种容易出现反复发作的难治性疾病,治疗过程和周期都较长,患者在短暂治愈后复发的比例也很高,采用西医方法对银屑病进行治疗,难以彻底治愈,而且存在较大的毒副作用,不利于进行长期的治疗。近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银屑病得到了重视[4]。本研究中,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医治疗,采用牡丹皮、白茅根、赤芍、玄参、白鲜皮、甘草,板蓝根、乌梢蛇、生地黄、青黛、土茯苓等中药组成的汤剂进行治疗,此方法采用多种中药,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燥湿止痒、解毒祛斑之功效。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的总体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ASI评分也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不良反应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显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能够显著提高银屑病的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的PASI评分,并且能够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证明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结合“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中药方剂治疗银屑病的中西医结合疗法具有可行性、安全性、有效性与合理性。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丁大鹏. 菝葜地黄汤治疗点滴型银屑病48例 [J]. 陕西中医, 2015,36(2):184-185
[2] 方洪元.朱德生皮肤病学 [M]. 3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550-552.
[3] 胡国红, 万川. 环孢素A与阿维A治疗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的疗效观察 [J]. 江西医药, 2013, 12(12):218-219.
[4] 葛艳杰. 中西医结合治疗斑块型银屑病临床观察 [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 23(6) :612-613.
论文作者:白如春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1月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0
标签:患者论文; 银屑病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统计学论文; 西医论文; 中西医结合论文; 《医师在线》2016年1月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