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浅谈论文,物理论文,初中论文,教学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物理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是极其重要和迫切的,也是可行的。下面就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进行创新教育谈点体会。
1 设置悬念,创设创新教育的情景
根据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为学生创设情境,设置悬念,作为触发学生创造思维的动力。在“摩擦起电、两种电荷”一节的教学中,上课铃响,我首先出示一幅画在吹塑纸上的图画,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图上(图1)。然后, 我对着图对学生讲:在这张吹塑纸上有一幅画:花盆里有株花枝,但是花枝上没有绿叶和红花。我用薄纸剪成花和叶子。现在不用胶水或浆糊,能不能把花和叶子贴上(我手拿一片绿叶剪成的叶子向画面上贴,叶子不能被吹塑纸吸附,飘落在地上)。叶子没有贴上,怎么办呢?急于想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激发了每个学生创造思维的动力,使学生思维活跃,智力呈开放状态。正如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学生带着疑问听完此节课后,我再重复提出上面的问题,这时全班有90%以上学生举手,表示能解决。然后我叫一位学生上台表演,他拿着塑料布在画面上摩擦几下,然后拿着绿叶和红花向画面上适当的位置靠近,花和叶子都被吸附在画上(图2)。 此设计符合初中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心强的特点,因而能很好抓住学生创新思维的起点。
2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
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就要以实验教学为基础。课堂演示实验一般都是以教师为主,学生仅仅是观察者,没有直接参与,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改革物理实验教学方法,利用实验中的思维训练可以使学生的智能结构趋于合理。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我们有必要把物理实验教学分成两类。一类是“形成知识性实验”,包括教师的演示实验和部分学生分组实验。这类实验旨在揭示物理现象,帮助学生弄清、弄懂物理规律,并注重培养学生基本的实验技能。另一类物理实验,着重以思维训练为主要目的,称之为“思维训练性实验”。在教学方法上两者有所区别。“形成知识性实验”以形成为重,而“思维训练性实验”以启发学生运用知识、进行探索为重。以启发探索训练思维为主的“思维训练性实验”也不能由书面作业训练所代替。前者较后者有明显的不同方面:①“思维训练性实验”要利用感官,通过观察去主动地获取信息;②以实践为主体的实验,会产生十分活跃的信息,有时甚至会引起意想不到的问题或现象;③学生思维活动的正确与否受到实践的检查,并能获得及时的反馈;④实验具有手脑并用的特征。例如,我在进行“简单机械”第一节“杠杆”教学时,讲台上放着一粗重的长方体木块,上面用铁钉钉着一硬木块M(图3),特请一力气大的学生,试试能否用手拔起木块M?(这个学生用尽力气也拔不起来)。我再启发学生,给你一根铁棒和一块三角形木块,你能想办法把硬木块撬起来吗?学生思考片刻,用图4的办法把木块M撬起来了。这样用“思维训练性实验”引入新课,具体生动,有利于激发学生探求物理知识的兴趣。
3 重视学法指导,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教育归根到底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一种既不受已有知识的局限,也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不依常规,寻求新思维的核心。它是从多侧面、多角度去思考问题的思维方法。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发散思维是一种推测、想象和创造的思维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对于培养创造型人才是极其重要的。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指出:发散思维具有三个特征:多端性、变通性和独特性。下面对发散思维的多端性训练谈点体会。
发散思维的多端性也称流通性,它反映发散思维具有发散、流畅、敏捷的特性。发散思维多端性训练方法,一是多方位发散。这种训练方式是:首先由教师给学生输入一个信息,然后学生根据这个信息和掌握的知识,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获得许多新的知识。例如,在“做功和内能的改变”、“热传递和内能的改变、热量”二节的教学时,向学生发问“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使铁丝温度升高?想得越多越好。”学生经过开动脑筋思索提出了许多方法:放在火上烧、用太阳晒、放在开水里、用石头磨、用砂纸擦、用铁锤反复敲打、用钳子反复扭折等。在发散思维的基础上,总结出了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二是多方案设计。这种训练方式是:首先由教师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和要求,然后让学生各自发挥聪明才智,探索各种合理的方法,设计各种可行的方案,最后殊途同归。例如,在教“压强应用”时,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投影”以及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一幅动画课件,题目是“毛毛应该怎么办?”。课件展示的是毛毛陷进沼泽地里,正在下沉,情况万分危急,周围又无人帮助,请你为毛毛出出主意。设计这样紧扣学生心弦的情景问题,把学生置入物理情景之中。教师还应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从不同方面利用不同方法对同一问题进行思维,从中找出最佳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就是很好的发散思维训练。例如,有一铁球质量为7kg,体积为1dm[3], 这铁球是空心还是实心的?教师可启发学生通过比较质量法、比较体积法或比较密度法等三种方法解题。利用多种方法解题,从中再进行比较、归纳,能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更系统化,更具灵活性,且促使学生的思维多向化,较快地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三是多角度论证。这种训练方式是:先由教师提出明确的论点,然后让学生针对教师提出的论点,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不同途径寻求尽可能多的论据加以论证、说明。例如,要测量导体的电阻,若给你一组电池、一只电键、若干根导线,还需要哪些仪器?解法1:电流表和电压表各一只;解法2:两只电压表、一只定值电阻;解法3:两只电流表、一只定值电阻;解法4:一只电流表、一只电阻箱。还有其它解法,仅从以上4种解法可以看到,这种处理方法对扩展学生视野、 活跃学生思维是很有益的。
在物理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培养面向21世纪的创新人才,是一项持续而艰巨的工作,有待于我们广大的物理教师在理论和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只要我们努力探索,勇于创新,就一定能使创新教育不断走向深入,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