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信息传播职业技术学院,湖北省 武汉市 430000)
摘要:“在当前的大数据时代,网络已经成为学生获取知识、了解世界的主要途径、”大数据时代任何人都无法回避,它带给我们的是一场技术变革,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更是一场教学理念的变革,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大数据时代的要求,教师、学校、相关部门各个相关主体需要群策群力,共同努力。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大数据时代;发展路径
一、大数据给高校思政课教学带来的新变化
英国学者舍恩伯格认为,“大数据时代已经撼动了世界的方方面面,从商业科技到医疗、政府、教育、经济、人文以及社会的其他各个领域”。同样,大数据对高校思政课教学带来的影响也是全方位的。
1、教学资源可视化。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云空间、云存储的出现为各种数据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在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资源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书本教材,也不再表现为仅仅是抽象的、纯文字的、枯燥的、不具有可读性的电子文档。而是既有文字、表格和图像等直观的数据资源,也有声音和视频等更形象、生动的数据资源。热点新闻、微电影、微课、慕课、动画、虚拟情景、QQ直播、音乐、微视频等多种可视化的素材,让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资源更加丰富多彩,极大提高了教学资源的可读性和吸引力。
2、教学途径多样化。随着互联网的全覆盖与手机设备的大众化,高校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时空被打破。大数据提供的海量信息宝库中有大量思政课教学资源,学生接受思政教育的途径不再仅仅是教师主导的课堂教学,而是通过各种网站与平台主动寻找自己所要的学习资源,自主学习形成具有个性化的认知与判断。在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虽然仍以课堂教学为主,但各级思政课精品课程网站、在线开放课程平台、云课堂、微课等课程网络阵地,微信、微博、微视听、网站、邮件、社交媒体等各种媒介也成为学习的重要途径,课堂内外多维度互动,全时空学习正在变成现实。
3、教学过程可量化。大数据时代,不仅可以随时接收数据,而且还可以记录和存储人们在互联网各种平台上的活动,并对这些记录和存储的数据进行量化的统计与分析,通过直观的方式展示统计与分析的结果。如果大学生通过互联网的某种学习平台或媒介完成思政课学习,那么他的整个学习过程都会以数据的形式被记录与存储下来。高校教师通过大数据的统计与分析结果,可了解大学生的学习时间、学习途径、学习内容、学习重点、学习习惯、学习成效等更为量化的、客观的学习情况,从而制定更适合学生的个性化的课堂教学方案。
4、教学主体边缘化。大数据造就一个开放、平等、共享的网络学习环境。在高校思政课传统的学习模式中,教师拥有绝对的主体地位,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全由教师主导。然而在大数据时代,学生可以根据自我的利益和兴趣,自主选择开放的、共享的学习资源。学生也可以自由发布信息,表达思想,具有平等的话语权。甚至还可以自主决定什么时间、地点在线或离线参与或终止学习及师生的互动。在这个全新的学习环境中,教师无论是在教学的内容上,还是在教学的时空、途径、方法上,都不再具有掌控性,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被大数据边缘化。
5、教学生态复杂化。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每位信息使用者同时也可能是数据的产生者。不同的声音来自不同的主体,发布在博客、微信、微博、百度官方贴吧、论坛等各种自媒体的平台上。传统媒体、主流媒体的声音被弱化,人们不再接受统一的声音来了解世界,认识社会。由于大数据信息的海量性与爆炸性,大量的垃圾信息、虚假信息,尤其是西方国家的文化殖民、意识形态渗透,使高校思政教学的生态环境变得十分复杂。全新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价值取向与行为选择上产生迷茫、困惑,动摇了原有的价值观念,影响着高校思政课教学观点的认同,使教学效果难以顺利实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对策分析
在大数据时代,虽然我们面临着诸多挑战,但是只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努力这些问题都有望被一一化解。
1、加大对思政课教学的资金扶持力度
在中央党校这所党内培养高级干部的最高学府的校园内有一座碑虽朴实,但却熠熠生辉,上面刻有四个大字“实事求是”,这四个字告诉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主观与客观相符合。当前在大数据时代做好思想政治教学工作,我们面临着诸多的挑战,这些挑战的化解一方面需要广大思政工作者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自觉学习提高自己,另外一方面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在这个大数据迅猛发展的时代做好思政教学工作离不开强有力的物质保障,否则高谈在大数据时代做好思政教学工作就是海市蜃楼,像微课录播室,互联网教育平台的搭建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
教育部曾经明确发文对经费进行了规定,在规定中指出本科院校按照全部在校学生每年每人不得低于20元的标准拨付经费,专科院校略低于本科院校根据在校人数每人至少15元拨付经费,这些经费要专款专用,主要用在思政教师的教研活动、学术交流和研修等与教学有关的事項,不得挪作他用,而且在保障这些经费拨付的同时还要求在学校经费充裕的情况下逐渐增长,这是15年提到的标准,随着大数据时代的迅猛发展,今后资金扶持的力度有必要更大。
2、提升思政教师对大数据时代先进授课技术的运用能力
提升思政教师对先进授课技术的运用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高校和相关的教育主管部门要开展有针对性的大数据条件下授课技术培训而且有必要将培训的效果进行及时的检验,对表现优秀者给予物质奖励,让广大的思政教师在学习和竞争中成长。如微课、慕课培训以及信息化大赛。第二,思政教师自己要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使命感,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时代获取信息的便捷性、开放性的特点,通过便捷的网络学习平台,自觉学习掌握“云课堂”等在线学习软件,与时俱进,学习制作“MOOC”课堂,运用雨课堂教学,使用问卷星等在线调查工具,从技术层面提升自己将大数据技术运用到实际课堂教学当中的能力。
3、进一步重视实践教学地位,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践性
想要做好思政课实践教学工作需要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为实践教学的开展提供平台支持,可以考虑就近建立实践基地,这样进行教学可以方便很多,在实践基地的建设上面当前存在一个尴尬的情况就是很多具有教育意义的地方主要都成为了公办高校的实践基地,但是民办院校要想找到一个合适实践教学地点颇费周折,有的时候带队老师过去,别人一问是某不知名的院校,直接不予放行,而我国现在的民办高校数量有750余所,学生的总数更是达到了惊人的600余万人,这些民办高校的同学同样是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接班人,因此很有必要由相关部分出面保障这些院校的学生与公办院校学生享受同样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待遇。
结束语
虽然现在各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依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与困惑,但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与困惑,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效果,各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都在进行着可贵的探索,结合学校自身的特点开展各种各样的教学改革,有些学校还形成了一些独到的做法。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无论是在教学模式上,还是教学方法与手段上都有许多值得探索的地方。实践教学不是教师的“独角戏”,需要学生的参与和配合,更需要学生的认同和认可,依托学生社团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但要真正发挥二者的合力,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还需要在今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探索与完善。
参考文献
[1]顾海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4-8
[2]陈卫华.有效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学习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讲话.教育现代化[J].2017(5):199.
论文作者:金思思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3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5
标签:数据论文; 思政论文; 高校论文; 时代论文; 政治理论论文; 教师论文; 课教学论文; 《知识-力量》2018年3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