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蕊[1]2012年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中VEGF和IGF-I的表达水平及其相关性》文中认为背景和目的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iosis,EMs)简称内异症,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在子宫被覆面及宫体肌层以外的地方生长繁殖而形成的一种妇科疾病,该病一般见于生育年龄的妇女,发病率为10-15%。子宫内膜异位症虽然是妇科良性疾病,但异位内膜增殖能力很强,具有远处转移和种植生长的能力,表现出类似肿瘤的生长特性,常引起患者的盆腔疼痛、性交疼和不孕,被形象地称为“良性癌”、妇女盆腔的“沙尘暴”。关于内异症的发病机制有很多学说,但没有一个学说可以解释所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过程。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血管形成在内异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对新生血管的生成和调控研究成为EMS发病机制、治疗策略研究的热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是目前发现的作用最强、最重要的促血管生成因子,可直接而特异地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导致新生血管的形成,对于内异症内膜细胞的转移和种植十分重要。目前,研究EMs患者体内的VEGF水平多集中在腹腔液、在位内膜以及异位内膜中,在血清中的报道却较少。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I, IGF-I)是一种具有多种功能的细胞生长因子,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可促进细胞增殖和分化、抗细胞凋亡、诱导新生血管及淋巴管的形成。有研究表明,内膜异位症病灶的大小与IGF-1mRNA表达水平相关性有显着性,说明局部IGF-1基因表达与内膜异位种植相关。IGF-I在内异症血清中的研究较少,且结果不关于VEGF和IGF-I在内异症患者血清中的联合检测国内外目前尚未见报道。本实验通过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的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以探讨VEGF和IGF-I在EMs发生、发展中的关系,以期对EMs的临床诊断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材料与方法1实验分组1.1病例组:随机选取2010年12月至2011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经过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40例,年龄20-46岁,平均30.7岁,按美国生育协会在1985年修订的(r-AFS)分期,Ⅰ-Ⅱ期19例,Ⅲ-Ⅳ期21例。1.2对照组:取同期因卵巢囊肿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卵巢成熟畸胎瘤和浆液性囊腺瘤的良性囊肿的患者40例,年龄19-55岁,平均35.4岁。1.3纳入标准:所有实验者半年内均排除内分泌科疾病、未合并子宫腺肌症、子宫肌瘤及乳腺增生等其他激素依赖性疾病,均未服用激素类药物。2.实验方法所有患者术前均采取空腹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VEGF和IGF-I的水平,应用Excel2000对VEGF和IGF-I的表达水平建立数据库,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子宫内膜异位症组患者血清中VEGF和IGF-I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Ⅲ-Ⅳ期患者血清中VEGF和IGF-I的水平均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3.内异症患者血清中VEGF和IGF-I的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508,P<0.05)。4.联合测定患者血清中VEGF和IGF-I的水平,在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95%)。结论1VEGF和IGF-I在内异症患者血清中的高水平,提示两者可能参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且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2VEGF和IGF-I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协同作用。3.联合测定血清中VEGF和IGF-I的水平有助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
况燕[2]2005年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关系的研究》文中指出『摘要』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 EM)患者在位内膜、异位内膜及血清中的表达,探讨VEGF 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法)检测31 例EM 患者术前和术后一周及24 例正常妇女(对照组)血清中VEGF 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3 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32 份在位内膜、33 份异位内膜及26 例对照组中正常内膜VEGF 的蛋白表达;采用RT-PCR 方法检测33 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32 份在位内膜、33 份异位内膜及26 例对照组中正常内膜VEGFmRNA 的表达。结果:①EM 患者术前血清中VEGF 含量为255.58±89.26pg/ml,较正常对照组106.89±49.52pg/ml 显着升高(P<0.05);术前血清VEGF 水平显着高于术后一周VEGF水平(P<0.05), 术后血清VEGF 含量为154.38±49.52 pg/ml;I-II 期内异症患者血清VEGF 为177.98±22.51pg/ml, III-Ⅳ期内异症患者血清VEGF 含量为304.59±80.13 pg/ml,III-Ⅳ期患者血清VEGF 含量明显高于I-II 期患者(P<0.05);②VEGF 蛋白表达在位内膜组高于正常对照组和EM 异位内膜组,差异有显着性(P<0.05);EM 异位内膜组VEGF 的蛋白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着性(P<0.05);在不同月经周期中:EM 在位内膜组分泌期和增殖期的VEGF 蛋白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同期水平(P<0.05);两组分泌期VEGF 蛋白表达均高于同组的增殖期,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EM 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VEGFmRNA 表达阳性率为60.61 %,在位子宫内膜阳性表达率为71.88%,对照组VEGFmRNA 阳性表达率为69.23%,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EM 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VEGFmRNA 相对表达强度(0.63±0.09)与在位子宫内膜(0.77±0.11)比较,水平较低(P<0.05),但高于对照组(0.63±0.09) (P<0.05);在位子宫内膜与对照组比较VEGFmRNA 相对表达强度较高(P<0.05)。在不同月经周期中:在位内膜组和对照组增生期和分泌期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00%, 75.00%,71.43% ,66.67%。各组间阳性表达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位内膜组和对照组分泌期VEGFmRNA 相对表达强度为(0.86±0.07)和(0.71±0.04)表达高于增生期(P<0.05),增生期的相对表达强度为(0.71±0.06)和(0.57±0.08)在位内膜组分泌期和增生期的VEGFmRNA 表达水平均分别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EM 患者VEGF 水平受女性性激素周期性调节;VEGF 是导致EM 发生特别是在位内膜血管活性增强、异位内膜种植、新生血管形成的重要机制,提示血管生成是EMs 发生中的一个重要因素;VEGF 可能不仅参与EM 的形成,并与进一步发展存在关系,提示血管生成在异位子宫内膜的种植、浸润中可能起着重要的病理生理作用,是EM 发病的必要环节;VEGF 是反映EM 侵袭生长、转移潜能、预后的有效生物指标,提示通过使用抗血管生成药物或抗血管生长因子抗体,来阻断血管生成,极有可能成为EM 在现有药物和手术治疗基础上的一种有效治疗策略和靶点。
冯艳[3]2015年在《VEGF、Angio-2和IL-1β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及意义》文中指出背景和目的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又被称为内异症,是指具有子宫活性的内膜,在子宫外其他的地方出现而形成的一种妇科疾病。本疾病多见于生育期的妇女,它的患病率处于10-15%之间。子宫内膜异位症虽属良性病变,但它确有一些恶性肿瘤的临床特征,譬如侵袭、种植、转移等特点。临床症状为进行性加重的盆腔粘连、慢性盆腔痛及不孕。其临床患病原因目前研究众多,但没有一个研究可以阐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过程。近年来的探索发现,细胞因子在此病的发生发展,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目前发现功能强大,应用很广的促血管生成因子。可作用于新生血管的形成。VEGF的高水平赋予子宫异位内膜所拥有的侵袭与种植的功能,使得异位症的转移、种植及粘连更加严重。由此可见,内异症的异位子宫内膜的茁壮成长得益于异位病灶中的VEGF的高表达和血管的增多。血管生成素-2(Angio-2),是一个和血管生成有关系的蛋白质。在子宫内膜异位病灶血管生成过程当中,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调节因子。在血管形成的过程中,它可以发挥重要作用。白细胞介素1β(IL-1β)在人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对机体有免疫调节的作用。有研究表明,患者疼痛程度与IL-1β在腹腔液的浓度高低之间有密切关系。异位症患者血清及腹腔液中VEGF、Angio-2以及IL-1β的联合检测及关系尚无文献报道。本试验通过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血清、腹腔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生成素-2以及白细胞介素1β的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以探讨VEGF、Angio-2以及IL-1β在异位症发病机制中的联系,进而对EMs的临床筛查及诊疗措施的选择得到一定的指导意义。材料与方法1实验分组1.1病例组:随机选取我院住院通过腹腔镜或开腹的手术,最终由病理切片确诊为Ems的患者病例,以美国生育协会在1985年修订的分期为标准,根据术中所见,根据病灶的侵蚀范围及粘连程度进行分级,I~II期30例,III~IV期41例。1.2对照组:取同时间因附件包块行手术治疗,最后经病理切片确诊为卵巢良性肿瘤的患者62例。1.3纳入标准:所有实验者手术前都没有服用过激素类药品,没有放置节育环,没有其他内分泌,免疫和代谢性疾病、未合并子宫良性肿瘤以及乳腺异常增生症等其他激素依赖性疾病。全部实验者采用在手术前空腹的静脉血液,应用酶联免疫测定法分别测定病例组(71例)与对照组(62例)的血清和腹腔液中VEGF、Angio-2和IL-1β的浓度;方差分析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轻度(31例)与重度(40例)EMs患者之间血清和腹腔液中VEGF、Angio-2和IL-1β的表达差异;并采用ROC曲线分析各因子的检测效果。结果1.病例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的血清和腹腔液中VEGF、Angio-2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腹腔液IL-1β差异显著(P<0.05),血清中IL-1β无显著差异(P>0.05)。2.重度患者血清Angio-2和腹腔液中VEGF显着高于轻度患者,Angio-2的检测效果最好。结论1.VEGF、Angio-2和IL-1β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和腹腔液中的显著表达,提示它们介入并参与了子宫内膜异位发病过程。2.本研究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临床分期、手术前评估以及术后随访等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治疗方向。
李凤梅[4]2010年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中VEGF和ENA-78的检测及意义》文中提出背景及目的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 EMs)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出现在子宫腔被覆粘膜以外的身体其它部位,以痛经、不孕、盆腔包块和性交痛为主要临床症状。该病是育龄女性的常见病,其发病率高达10-15%,且近年来有明显升高趋势。目前,该病的确切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且其诊断的金标准主要来源于有创的腹腔镜检查,此外,该病治疗后的复发率较高,这给妇产科医生的诊断及治疗带来了很多的困惑。本实验通过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和上皮细胞来源的中性粒细胞活化肽-78(epithelial neutrophil-activing peptide-78, ENA-78)的表达并分析其相关性,以探讨VEGF和ENA-78在EMs发生、发展中的关系,以期对EMs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此外,研究上述细胞因子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和调节,可以以上述血管生成因子作为治疗的靶点,通过阻断新生血管的形成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提供新方法。材料和方法以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科行腹腔镜或开腹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为病例组。同期术后病理诊断为子宫肌瘤和因不孕而行腹腔镜检查或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术前均采取空腹静脉血,月经周期均为28天-35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VEGF和ENA-78的水平。应用Excel 2000对VEGF和ENA-78的表达水平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α=0.05为检验水准。结果1.子宫内膜异位症组患者血清中VEGF、ENA-78的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Ⅲ、Ⅳ期患者血清中VEGF、ENA-78的浓度均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3.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VEGF与ENA-78存在显着的正相关关系(rp=0.572;P<0.05);4.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中VEGF、ENA-78的浓度与患者痛经的严重程度均无明显相关性(rp=0.043; rp=0.232; P>0.05);5.联合测定患者血清中VEGF和ENA-78的浓度,在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中有较高的特异性(95%)。结论1.VEGF和ENA-78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及发展有关;2.VEGF和ENA-78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中表达水平的高低无法反应患者痛经的严重程度;3.联合测定患者血清中VEGF和ENA-78的水平可能有助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
张亚萍[5]2017年在《基于PI3K/Akt/mTOR信号通路探讨蠲痛饮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大鼠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对中药水煎剂蠲痛饮与PI3K通路抑制剂LY294002干预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大鼠的对比,探讨蠲痛饮干预PI3K/Akt/mTOR通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以期为中医药防治子宫内膜异位症提供新思路,为现代科学理论阐明中医药作用机理提供一个良好的切入点。方法:本课题以SD大鼠为研究对象,通过自体子宫内膜移植方法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观察不同剂量蠲痛饮水煎剂对模型大鼠的影响。1大鼠造模选择有正常动情周期的雌性大鼠为研究对象,按体重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8只,分别为正常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蠲痛饮高剂量组、蠲痛饮中剂量组、蠲痛饮低剂量组和西药(LY294002)组。除正常组行开腹假手术外,其余各组均复制成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造模术后4周开腹探查并取异位组织行病理学检查,证实造模成功。2分组给药正常组:术后4周起按照1ml/100g给予生理盐水大鼠灌胃,1次/d,给药4周;模型组:术后4周起按照1ml/100g给予生理盐水大鼠灌胃,1次/d,给药4周;蠲痛饮高、中、低剂量组在术后4周起按照成人临床用药量等效量的4、2、1倍分别给予42.9g、14.3g、4.8g/kg灌胃,给药4周;西药组:造模后5周开始以LY294002溶于DMSO后腹腔注射,以0.04g/kg进行计算,每周腹腔注射一次,给药4周。3指标检测分组灌胃给药4周后,禁食12小时,经乙醚麻醉,腹主动脉采血后处死。观察和测量大鼠异位病灶的组织形态及体积大小,剖取大鼠在位及异位子宫内膜组织分别置于液氮、4%多聚甲醛、电镜固定液中备用。应用透射电镜、elisa、免疫组织化学及real-timepcr法等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大鼠血清中il-1β、tnf-α、vegf、mmp-2的含量及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组织中pi3k、akt、mtor蛋白的表达及p70s6kmrna的相对含量。结果:1各组大鼠一般情况观察造模术后前叁日,大鼠给予青霉素肌注预防感染,活动量减弱,部分大鼠毛发杂乱无光泽,伤口处偏湿润,给予局部碘伏消毒处理;造模术后4-9日,大鼠给予补佳乐水溶液(戊酸雌二醇)灌胃,部分出现腹胀、摄食量减少、排泄物以水质居多;造模术后10日至术后四周,大鼠给予正常喂养,体重增加明显,少数大鼠出现腹部伤口开线裂开,根据实际情况予以消毒或重新缝合处理。正常组假手术组大鼠毛发光洁整齐,眼睛有神,饲养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其他模型组大鼠毛发脏乱,部分行动减慢,神态倦怠,双目无神,间断有摄食量下降的情况。其中,蠲痛饮高剂量组因为中药灌胃呛入气管致死1只。2各组大鼠子宫异位内膜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各组用药4周后异位内膜组织光镜下病理学图片如附录中实验性图片2.5所示,正常组子宫内膜腺体细胞排列整齐,腺体及间质细胞生长良好;模型组及蠲痛饮低剂量组腺体数目明显增多,大部分上皮细胞可见核下空泡,间质细胞较密集,有明显的新生血管生成,蠲痛饮高剂量组及西药组异位内膜腺体数目减少,间质细胞减少,或可见纤维化。各组大鼠子宫异位内膜透射电镜图像如附录中实验性图片2.1所示,正常组细胞内细胞器正常;模型组腺上皮细胞排列相对整齐,具备微绒毛,细胞胞浆形态基本正常;蠲痛饮高剂量组和西药组观察腺上皮细胞萎缩或欠整齐,微绒毛减少或消失,细胞胞核固缩,线粒体可见减少,并且有凋亡的间质细胞;蠲痛饮低剂量组腺上皮细胞排列不规则,微绒毛减少,胞浆中可见线粒体肿胀。3各组大鼠血清tnf-a、mmp-2、vegf、il-1β含量比较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和蠲痛饮低剂量组的血清tnf-a、mmp-2、vegf、il-1β含量均有显著升高,与其有显着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蠲痛饮中、高剂量及西药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与模型组对比,中、高剂量、西药组干预后的血清tnf-a、mmp-2、vegf、il-1β含量具有显著差异(p<0.05),但与低剂量组相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蠲痛饮中、高剂量组及西药组与蠲痛饮低剂量组相比,效果有显着差异(p<0.05),但中、高剂量组及西药组之间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4各组大鼠内膜组织pi3k、akt、mtor蛋白含量的表达与正常组对比,模型组及低剂量组中pi3k、akt、mtor蛋白含量明显升高,与其有显着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中、高剂量、西药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与模型组对比,中、高剂量、西药组干预后的表达具有显着差异(p<0.05),但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蠲痛饮中、高剂量组及西药组与蠲痛饮低剂量组相比,效果有显着差异(p<0.05),但中、高剂量组及西药组之间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5各组大鼠内膜组织p70s6kmrna结果分析采用real-timepcr技术检测正常组大鼠子宫内膜及模型大鼠异位内膜组织的p70s6kmrna的表达。p70s6kmrna含量的表达通过计算标本的p70s6kmrna与β-actinmrna的对比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与正常组对比,p70s6kmrna在各组模型大鼠的相对表达都明显升高,尤其与模型组及低剂量组相比,有显着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高剂量、西药组干预后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与模型组对比,中、高剂量、西药组干预后的表达具有显着差异(p<0.05),但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蠲痛饮中、高剂量组及西药组与蠲痛饮低剂量组相比,效果有显着差异(p<0.05),但中、高剂量组及西药组之间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蠲痛饮具有良好的活血祛瘀止痛,温肾健脾利湿之功,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有着确切的疗效;2蠲痛饮可以降低模型大鼠血清中TNF-a、MMP-2、VEGF和IL-1β的含量;3蠲痛饮可以降低模型大鼠异位内膜组织中PI3K、AKT、mTOR的蛋白含量的表达及p70s6k mRNA的水平;4蠲痛饮可能通过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激活来发挥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
董文韬[6]2008年在《血管生成素-2和内皮抑素在子宫内膜异位症表达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和内皮抑素(endostatin,ENS)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血清、腹腔液及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关系,为内异症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实验一:选择25例EMs病人作为研究组,其中增生期15例,分泌期10例;r-AFS内异症分期中Ⅰ~Ⅱ期13例,Ⅲ~Ⅳ期12例。28例同期非内膜疾病妇女作为对照组,其中增生期15例,分泌期13例。均留取子宫内膜,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Ang-2和ENS在研究组异位、在位内膜及对照组正常内膜中的表达。实验二:选择30例EMs病人作为研究组,其中增生期16例,分泌期14例;r-AFS内异症分期:Ⅰ~Ⅱ期16例,Ⅲ~Ⅳ期14例。30例同期非内膜疾病妇女作为对照组,其中增生期16例,分泌期14例。均留取血清及腹腔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及腹腔液中Ang-2和ENS的蛋白含量。结果实验一:1.Ang-2蛋白主要定位于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的胞浆中,间质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中也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但表达较弱,不计入评分。Ang-2在研究组在位内膜中的表达高于异位内膜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异位内膜组高于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在位内膜Ang-2的表达:分泌期高于增生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中正常内膜的Ang-2表达:分泌期亦高于增生期,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Ang-2表达强度与r-AFS内异症分期无明显相关性。2.ENS蛋白主要定位于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的胞浆中,间质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中也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但表达较弱,不计入评分。ENS在研究组异位内膜中的表达高于在位内膜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位内膜组高于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在位内膜的ENS表达:分泌期与增生期差异无显着性;对照组中正常内膜的ENS表达:分泌期与增生期差异无显着性。r-AFS内异症分期比较,Ⅲ~Ⅳ期患者在位内膜中ENS表达量高于Ⅰ~Ⅱ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二:EMs组中血清、腹腔液的Ang-2、ENS含量和Ang-2/ENS比值均显着高于对照组中各自的含量;r-AFS分期中Ⅲ~Ⅳ期患者血清、腹腔液的Ang-2、ENS含量均高于Ⅰ~Ⅱ期患者,Ⅲ~Ⅳ期腹腔液Ang-2/ENS比值低于Ⅰ~Ⅱ期,血清Ang-2/ENS比值Ⅰ~Ⅱ期与Ⅲ~Ⅳ期无显着性差异;腹腔液Ang-2含量显着高于血清含量,而腹腔液ENS含量却低于血清含量,血清Ang-2和ENS的含量分别与其腹腔液含量呈正相关;研究组和对照组分泌期与增生期上述因子的含量比较无显着性差异。结论1.Ang-2在内异症的在位内膜表达明显高于异位内膜及对照组内膜,说明在位内膜可能具有更强的血管生成活性,符合“在位内膜决定论”学说;ENS在内异症的异位内膜表达明显高于在位内膜及对照组内膜,说明种植成功的内膜中可能具有更强的血管抑制能力以限制异位病灶的扩散。由于Ang-2和ENS均由内皮细胞分泌,两者可能在Hanahan等提出的“血管生成的开关平衡假说”中分别发挥作用。2.Ang-2在内异症及对照组分泌期子宫内膜表达均增强,而ENS在分泌期、增生期表达无显着差异,说明分泌期内膜更容易在异位种植,血管生成的调控可能与激素水平有关。3.内异症患者血清、腹腔液的Ang-2、ENS均呈高表达,腹腔液Ang-2含量显着高于血清含量,但腹腔液ENS含量却低于血清含量,说明二者可能通过全身内分泌途径参与内异症的血管生成过程,而腹腔微环境参与调解异位病灶的生长和进展。亦同时说明盆腹腔的血管生成活性可能强于远处组织和器官,利于逆流入腹腔的子宫内膜碎片的种植。二者在血清的表达增高,推测可作为临床诊断指标,但其特异性、稳定性如何尚需大样本实验证实。4.Ang-2和ENS在内异症中的表达无相关性,说明二者之间无直接相互作用,可能是二者分别通过两种途径对内异症发挥作用,也可能与样本例数偏少有关,尚需大样本实验进一步证实。
刘瑾[7]2013年在《罗氏内异方对内异症性不孕临床疗效观察及对MMP-9、VEGF和HGF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检测分析内异症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水平,来探讨叁者在内异症的发生发展中的意义和作用机制;观察内异症患者经罗氏内异方和GnRh-a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和半年内的妊娠情况,检测治疗前后MMP-9、VEGF和HGF的水平,以探讨罗氏内异方治疗内异症性不孕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因不孕症、经腹腔镜确诊为中、重型子宫内膜异位症者30例纳为内异症组,确定为非内异症患者15例为对照组。将内异症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药LSF组15例和西药GnRh-a组15例,中药LSF组术后一周开始口服罗氏内异方(服药期间避孕,月经期停服),30mL,每天叁次,共叁个月;GnRH-a组术后一周内开始皮下注射诺雷德3.6mg,每间隔28天一次期,共3次。以ELISA法检测分析内异症组治疗前和对照组、LFS组和GnRh-a组治疗前后血清MMP-9、VEGF及HGF水平,统计分析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的变化及治疗后半年内的受孕率。结果1治疗前LFS组、GnRh-a组和对照组叁组间在年龄、体重指数(BMI)及不孕情况等方面无显着性差异,具有可比性(均P>0.05)。治疗前LFS组和GnRh-a组两组间内异症分期、症状积分、巧囊比例、内异症史及血清MMP-9、VEGF和HGF指标值无显着性差异,具有可比性(均P>0.05)。2治疗前内异症组和对照组两组间血清MMP-9、VEGF和HGF指标值均有显着性差异(均P<0.05)。3治疗前中、重度内异症患者各血清MMP-9、VEGF和HGF值及临床症状积分无明显差异(均P>0.05)。r-AFS评分与症状积分无线性相关(P>0.05)。4治疗后LFS组和GnRh-a组间比较:两组患者在临床疗效、妊娠率、不孕症疗效、血清MMP-9、VEGF和HGF指标值及复发率方面无显着差异(均P>0.05)。5治疗前后LFS组和GnRh-a组分别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MMP-9、VEGF及HGF叁者值均显着下降(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MMP-9、VEGF及HGF叁者值与对照组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6MMP-9、VEGF与HGF叁者间的关系:内异症组治疗前后血清MMP-9、VEGF和HGF叁者两两之间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1LFS组和GnRh-a组在临床症状改善、不孕症疗效、短期妊娠率、降低血清MMP-9、VEGF、HGF值方面效果相当,但罗氏内异方可缩短妊娠时间、无明显不良反应。2中、重度内异症性不孕患者血清MMP-9、VEGF、HGF高水平,且叁者之间呈正相关,HGF可能促进MMP-9、VEGF的表达,MMP-9和VEGF又相互促进,从而叁者共同促进并参与了内异症性不孕的发生发展。3罗氏内异方可能通过作用于HGF从而降低MMP-9、VEGF的表达这一途径,而发挥提高受孕率的作用。4中、重度内异症不孕患者血清MMP-9、VEGF、HGF值的高低与内异症r-AFS分期无关。5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与内异症严重程度无明显相关性。并非内异症r-AFS分期越高则临床症状越严重。6LFS组和GnRh-a组治疗中、重度内异症性不孕,半年内复发率无明显差异。
李亚里, 张淑兰[8]2002年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应邀参加“专家座谈会”的专家(依姓氏笔划为序 )卞度宏教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妇产科 (40 0 0 4 2 )石一复教授浙江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杭州 ,310 0 0 6 )史常旭教授第叁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妇产科 (重庆 ,4 0 0 0 38)孙 清
潘佳[9]2014年在《VEGF、IL-6、IL-8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和腹腔液中的表达及意义》文中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是生育年龄妇女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且近年来发病率明显升高趋势。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阐明,虽治疗方法多样,但复发率高。研究发现血管生成及免疫因素在其发生发展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多种细胞因子参与了机体的免疫功能调节和炎症反应、血管生成过程。本实验旨在研究与EMT发生相关的细胞因子及其相互关系,为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思路。目的: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EMT患者血清和腹腔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的水平,研究叁者的相关性,探讨叁者在EMT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用于临床诊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选取2013年09月至2014年01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盐城市妇幼保健院住院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证实为EMT的患者33例为EMT组(其中Ⅰ、Ⅱ期患者12例,Ⅲ、Ⅳ期患者21例),术后病理证实为卵巢良性肿瘤的患者30例为疾病对照组,同期体检的健康女性20例为正常对照组。2.研究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叁组研究对象血清及腹腔液中VEGF、IL-6、IL-8的水平。实验结果采用SPSSl3.0统计软件分析,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EMT组患者腹腔液中VEGF (928.20±264.78pg/ml)、 IL-6(130.40±100.88pg/ml)、IL-8(127.18±99.42pg/ml)水平显着高于疾病对照组(183.83±39.86pg/ml、17.70±6.03pg/ml、20.0±5.51pg/ml),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EMT组患者血清中VEGF(192.96±56.67pg/ml)、IL-6(31.84±12.97pg/ml)、IL-8(36.30±14.99pg/ml)水平显着高于疾病对照组(100.59±35.59pg/ml、18.04±3.08pg/ml、18.71±4.85pg/ml)和正常对照组(95.68±29.85pg/ml、17.29±2.94pg/ml、16.98±4.24pg/ml),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疾病对照组患者血清中叁种因子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EMT患者腹腔液中叁种因子水平明显高于血清水平,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2.EMT组Ⅲ~Ⅳ期患者腹腔液中VEGF(1104.96±123.98pg/ml)、IL-6(192.56±71.47pg/ml)、IL-8(187.68±72.26pg/ml)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618.87±109.42pg/ml、21.61±5.20pg/ml、21.30±6.78pg/ml)及疾病对照组,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1)。EMT组Ⅲ~Ⅳ期患者血清中VEGF(229.35±32.05pg/ml)、IL-6(38.95±10.67pg/ml)、IL-8(44.73±11.72pg/ml)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129.26±22.80pg/ml、19.38±4.06pg/ml、21.54±5.56pg/ml)及对照组,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1)。Ⅰ~Ⅱ期患者腹腔液及血清中VE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IL-6、IL-8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3.EMT患者腹腔液中VEGF、IL-6、IL-8水平与r-AFS评分呈正相关(r=0.898、0.899、0.878,p<0.01)。EMT患者血清中VEGF、IL-6、IL-8水平与r-AFS评分呈正相关(r=0.880、0.842、0.849,p<0.01)。4.EMT患者腹腔液中叁种因子水平两两呈正相关(r=0.948、0.951、0.988,p<0.01)。EMT患者血清中叁种因子水平两两呈正相关(r=0.956、0.972、0.989,p<0.01)。5.血清中VEGF、IL-6、IL-8诊断EMT的特异性分别为64%、52%、64%;敏感性分别为87.9%、81.8%、78.9%。结论:1.EMT患者血清和腹腔液中的VEGF、IL-6、IL-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随着疾病的严重程度而升高,与r-AFS评分呈正相关,在EMT的发生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2.EMT患者腹腔液及血清中VEGF、IL-6和IL-8水平呈正相关,提示叁者在EMT的发生中有协同促进作用。3.VEGF、IL-6、IL-8参与异位内膜新生血管形成和腹腔局部免疫调节,细胞因子的过量表达促进EMT发生,并加快病情进展。血清中叁种因子检测诊断EMT时均有较高的敏感性,可作为诊断、判断其严重程度及疗效的重要指标,细胞因子的组合检测可增加敏感性。4.抗血管生成和免疫调节治疗有望成为EMT非手术治疗的重要方法。
范为之[10]2017年在《加味芍药甘草汤对子宫腺肌病裸鼠miR-27a调控的P53/EGFR/STAT3通路的干预机制》文中指出背景: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AM)是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到子宫肌层内定植并增生而形成的一种雌激素依赖性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已成为妇科常见疑难病。渐进性痛经、不孕为其最主要的临床表现,痛经发生率高达77.8%,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工作等。根治疗法目前仅有全子宫切除术,但不易被患者所接受,尤其是年轻且有生育要求的患者;西医药物治疗副作用大,服药期间不能孕育,停药后痛经等症状容易复发,因此寻求一种有效疗法迫在眉睫,而中医药在缓解或消除痛经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生育能力、副作用小、远期疗效稳定等方面显示了独特的优势。多年来,众多学者和专家探索运用中医药治疗子宫腺肌病,在理论创建和临床实践方面多有建树,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目的:1.建立人来源型子宫腺肌病裸鼠模型,为深入研究子宫腺肌病发病机制、病理特点以及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2.本课题拟通过动物实验观察加味芍药甘草汤影响下miR-27a对裸鼠病灶组织中P53/EGFR/STAT3信号通路相关因子的调控作用,以期阐明加味芍药甘草汤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深层作用机理,对深入了解子宫腺肌病的病因病理,指导临床辨证用药,为子宫腺肌病新药研发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1.采用腹腔移植法建立人来源性子宫腺肌病裸鼠模型,并运用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波形蛋白及角蛋白鉴定造模结果。2.运用人来源性子宫腺肌病裸鼠模型,建立手术对照组模型作为对照。将实验裸鼠随机分为手术对照组、模型组、米非司酮组、加味芍药甘草汤高剂量组、加味芍药甘草汤中剂量组、加味芍药甘草汤低剂量组分别用药干预,3周后取材。3.测量各组裸鼠病灶组织最大直径(L)及最大横径(W),计算病灶体积(V),V=L×W2/2,比较各组体积差异;4.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裸鼠病灶组织p53蛋白表达差异;5.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裸鼠病灶组织p53-273H、c-Src、LIF、EGFR、p-EGFR、STAT3、p-STAT3、C0X-2 的表达差异;6.采用RT-qPCR技术检测各组裸鼠病灶组织p53-273HmRNA、miR-27a、EGFR mRNA、LIFR mRNA的表达差异。结果:1.使用腹腔种植法建立人来源性子宫腺肌病裸鼠模型外观、体积、组织病理学以及波形蛋白、角蛋白的表达情况,均符合子宫腺肌病的特征,可以认为人来源性子宫腺肌病裸鼠模型建立成功。2.各组间的裸鼠腹腔内移植组织体积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裸鼠的腹腔内移植组织体积较其余各组大(P<0.05);米非司酮组与加味芍药甘草汤各剂量组之间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3.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加味芍药甘草汤对各组间的裸鼠腹腔内移植组织中P53蛋白的表达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对照组裸鼠移植组织内P53表达量低于其余各组(P<0.01);模型组裸鼠移植组织内P53表达高于其余各组(P<0.05)。4.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间的裸鼠腹腔内移植组织中p53-273H、c-Src、LIF、EGFR、p-EGFR、STAT3、p-STAT3、C0X-2蛋白的表达量,均有统计学意义。模型组中P53-273H蛋白表达量高于其余各组(P<0.05)。模型组中LIF表达较其余各组高(P<0.05);手术对照组中EGFR表达较其余各组低(P<0.05);模型组中P-EGFR高于其余各组(P< 0.05);模型组中c-Src表达量高于其余各用药组(P<0.05),手术对照组中P-STAT3表达较其余各用药组低(P<0.05)。P53-273H、c-Src、STAT3、P-STAT3蛋白米非司酮组及加味芍药甘草汤各剂量组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5.RT-qPCR法检测各组间的裸鼠腹腔内移植组织中p53-273HmRNA、miR-27a、EGFR mRNA、LIFRmRNA的相对表达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米非司酮组中miR-27amRNA的相对表达量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味芍药甘草汤高剂量组及加味芍药甘草汤中剂量组的EGFR mRNA表达量低于模型组(P< 0.05)。加味芍药甘草汤低剂量组中P53-273HmRNA的相对表达量较米非司酮组低(P<0.05),模型组中P53-273H mRNA的相对表达量高于其它各组(P<0.05)。模型组中LIFR表达较其余各用药组高(P<0.05)。6.通过mmiR-27a对P53/EGFR/STAT3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机制相关性分析,P53-273H基因与miR-27a中度负相关,miR-27a与其他基因都呈轻度负相关,而P53-273H与其他基因都轻度相关。结论:1.腹腔种植法建立人来源性子宫腺肌病裸鼠模型,该造模方法稳定性良好,可重复性高,且能够模拟子宫腺肌病病灶在腹腔内自然生长过程以及腹腔微环境的变化,是一种提高子宫腺肌病建模成功率、符合人体机制的新方法,能够为探索子宫腺肌病病理生理机制以及治疗方法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2.加味芍药甘草汤能够有效缩小人来源型子宫腺肌病裸鼠模型腹腔内病灶组织的体积,并且降低病灶组织内P53、EGFR、P-EGRG、STAT3、P-STAT3、C0X-2蛋白的表达,能够抑制子宫腺肌病细胞的增殖,减少病灶组织内血管的新生。因此,临床运用加味芍药甘草汤治疗子宫腺肌病可以限制或延缓子宫腺肌病的发展和侵袭。3.加味芍药甘草汤各剂量组对于miR-27a均有上调作用,对P53/EGFR/STAT3通路中各基因及蛋白均具有抑制作用。加味芍药甘草汤作为一个多靶点的复方汤剂,其复杂的药效机制对于多个基因及蛋白的表达均有影响,本研究为进一步研发加味芍药甘草汤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中VEGF和IGF-I的表达水平及其相关性[D]. 范蕊. 郑州大学. 2012
[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关系的研究[D]. 况燕. 广西医科大学. 2005
[3]. VEGF、Angio-2和IL-1β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及意义[D]. 冯艳. 延安大学. 2015
[4].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中VEGF和ENA-78的检测及意义[D]. 李凤梅. 郑州大学. 2010
[5]. 基于PI3K/Akt/mTOR信号通路探讨蠲痛饮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大鼠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D]. 张亚萍.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7
[6]. 血管生成素-2和内皮抑素在子宫内膜异位症表达的研究[D]. 董文韬. 佳木斯大学. 2008
[7]. 罗氏内异方对内异症性不孕临床疗效观察及对MMP-9、VEGF和HGF的影响[D]. 刘瑾.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3
[8]. 子宫内膜异位症[J]. 李亚里, 张淑兰.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2
[9]. VEGF、IL-6、IL-8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和腹腔液中的表达及意义[D]. 潘佳. 苏州大学. 2014
[10]. 加味芍药甘草汤对子宫腺肌病裸鼠miR-27a调控的P53/EGFR/STAT3通路的干预机制[D]. 范为之.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