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旭 四川省宜宾县第一中学校 644600
中图分类号:G66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8)01-049-01
德育教育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历史观和价值观。高中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学校每门学科的教学除了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道德的教育,语文学科更应加强学生德育的教育。
一、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加强德育工作是全体教师的共同职责,教师应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学科德育渗透是指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将德育的内容和知识灌输和插入,在不影响学习任务完成的前提下,采用有效的方法、生动的实例、精炼的内容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
课堂教学既是教师传授文化知识和技能的阵地 ,又是德育的重要阵地。在这个阵地上教师应既充分传授知识和技能,又积极渗透德育,发挥各学科的德育功能。诚信是社会契约的前提,道德是商业文明的基石。作为人们共同的行为准则和规范,道德是构成社会文明的重要因素,也是维系和谐人际关系、良好社会秩序的基本条件。我们培养的学生如果空有满腹经纶,但却缺少道德,惟利是图,就谈不上教育的成功了。
二、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现状
普通高中在高考成绩、升学率等指导下,普遍存在教师对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程度不高,只注重对知识的传授和学生成绩的提升,缺乏渗透德育的现象。而学生也普遍是“苦读书,读死书”,唯有学习成绩好,就能“一优遮百丑”,其它好与不好均不在乎!所以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学科有针对性地结合教学内容,把提高德育工作目标落到学科教学中。
三、普通高中语文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途径
教育学之父赫尔巴特曾经说过:“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就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课堂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由此可知,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意义。笔者认为,语文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资源
语文课富于形象性,具有感染力,在进行听说读写等基本训练的同时,可以结合教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日常行为教育等。普高语文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德育资源,有效利用这些资源,不仅可以提升语文课的教学质量,还可以完成德育教育。教师可以针对教学课题,分析教学内容,制定课程渗透的德育主题。主题的设定要与社会职业活动相符合,充分体现和培养学生道德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教师自身要具有表率作用
"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主要是对教师道德品质方面的规范 。所有教师都应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 ,既当传授知识的"精神之师",更要做善于育人的"为人之师"、“示范之师”,要坚持言教与身教相结合,既注重言教,更注重身教,既体现真理的育人功能,更要突出人格的育人作用。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实现并升华自身的人生价值,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不知不觉传承德育内容。
3.结合身边时事和人,把德育融入课堂教学
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当前时事和身边典型人物,灵活,适度的进行德育教育。比如"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我从报刊中摘选了一篇关于有毒奶粉的报道,通过讨论和学习,帮助同学们详细了解"三鹿奶粉事件,引导大家围绕事件中的道德缺失、诚信危机等问题,并结合学生未来特点展开讨论。同学们普遍认识到见利忘义,不顾职业道德的行为已经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因素,明确了职业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又如结合网上、报纸上报道的“老人摔倒,扶与不扶”的事件,让学生展开谈论,最后总结,让学生懂得尊老爱幼的美德,同时也教授学生在好人好事的同时,正确规避风险。从小培养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荣辱观和价值观,要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讲求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服务大众,奉献社会,自觉成为一名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合格公民。
综上所述,学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良好的道德品质是每个人所必须具备的。学校的德育教育任重而道远,一定要注重其他课堂中的德育渗透,每个教师都应该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培养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思想品德、文明素养、心理健康、创新意识、法制意识、行为规范等方面因势利导进行德育渗透。不能忽视德育工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智育教育和德育教育的双赢。
论文作者:徐旭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8年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3/9
标签:德育论文; 教师论文; 学生论文; 德育教育论文; 道德论文; 社会论文; 知识论文; 《中国教师》2018年1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