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利多卡因硬膜外阻滞剖宫产临床观察

碳酸利多卡因硬膜外阻滞剖宫产临床观察

一、碳酸利多卡因硬膜外阻滞用于剖宫产术的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马林尉,潘琴,章温艳[1](2020)在《蛛网膜下腔麻醉与连续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麻醉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分析蛛网膜下腔麻醉与连续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麻醉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为剖宫产麻醉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10月在杭州市余杭区第一人民医院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21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09例,其中行蛛网膜下腔麻醉的产妇为CAS组(109例),行连续性硬膜外麻醉的产妇为CEA组(109例)。比较两组产妇麻醉相关指标(达最大感觉阻滞平面时间、感觉阻滞平面恢复正常时间、最低收缩压、术后需要药物止痛时间、达最大Bromage评分时间及Bromage评分恢复至0的时间、术后最大疼痛评分)、新生儿出生后5 min Apgar评分、新生儿脐带血pH值、新生儿窒息率,产妇术后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CAS组产妇达最大感觉阻滞平面时间、感觉阻滞平面恢复正常时间均低于CE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后5 min Apgar评分、脐带血pH值、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产妇术后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麻醉可使剖宫产产妇在较短时间内达到最大感觉阻滞平面,缩短感觉阻滞平面恢复正常时间,减轻产妇术后疼痛感受,利于手术快速开展,且不影响新生儿结局,不增加产妇麻醉相关不良反应,是更适合剖宫产手术的一种麻醉方式。

张慧明[2](2020)在《不同体位对剖宫产产妇血流动力学和麻醉阻滞平面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观察体位调节对预防剖宫产产妇发生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效果,探讨降低剖宫产产妇术中低血压、去氧肾上腺素用量、恶心呕吐发生率的最佳体位,并观察不同体位对麻醉阻滞平面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19年7月在淄博市妇幼保健院择期剖宫产产妇120例,年龄在20-40岁,体重在60-90kg。根据体位不同随机分成三组,每组40例。产妇入室后连接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麻醉穿刺取右侧卧位,手术床取0°角水平位。选取腰3-4间隙进行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置入腰麻穿刺针,见脑脊液回流通畅后,缓慢地推注0.5%重比重罗哌卡因腰麻液,随后置入硬膜外导管,固定后翻身平卧于手术床。水平卧位组(D组)产妇水平位卧于手术床上(手术床水平位);手术床左倾20°组(L组)产妇水平位卧于手术床上,手术床向左侧倾斜20°,同时带动产妇整个身体向左侧倾斜20°;右臀部垫高20°组(DR组)产妇水平位卧于手术床上(手术床水平位),同时在其右侧臀部垫一楔形垫,仅使臀部整体与水平位成20°角。三组产妇收缩压低于100mmHg时,静脉注射去氧肾上腺素100ug/次,直至产妇收缩压维持在100mm Hg以上。去氧肾上腺素静脉注射易反射性的引起心率减慢,当心率低于60次/分时,静脉注射阿托品0.5mg。于各时间点观察并记录三组产妇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记录三组孕产妇各个时间段发生低血压的例数,去氧肾上腺素的用量,不良反应(恶心、呕吐、下肢感觉异常)的例数。记录术中输液量,尿量,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前麻醉平面,术后麻醉平面,胎儿实测体重。结果:1.三组间产妇的年龄、身高、体重、孕周和血红蛋白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胎儿的预测和实测体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三组产妇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组间比较:收缩压在麻醉后即刻、麻醉翻身后1分钟,右臀部垫高组高于手术床左倾组和平卧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脉率在麻醉翻身后1分钟、2分钟,手术床左倾组高于水平卧位组和右臀部垫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循环阻力在麻醉后即刻、麻醉翻身后1分钟,右臀部垫高组低于手术床左倾组和平卧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输出量、每搏量、血管外周阻力在胎儿娩出后与麻醉前基础值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脉率在破膜前明显低于麻醉前基础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脉压差变异率在麻醉后即刻至胎儿娩出后显着高于麻醉前基础值和出室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麻醉翻身后1分钟、3分钟、5分钟时间点,低血压的例数D组多于L组及DR组,L组多于DR组,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三组在去氧肾上腺素用量、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例数的比较,右臀垫高组少于手术床左倾组和水平卧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液量、出血量、尿量、手术时间三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麻醉后手术前麻醉阻滞平面上界右臀部垫高组高于手术床左倾组和水平卧位组,术后麻醉阻滞平面上界右臀部垫高组低于手术床左倾组和水平卧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位调节在剖宫产术中降低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发生率效果确切。在降低去氧肾上腺素的使用量和恶心呕吐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手术床左倾组和水平卧位组相比,右臀部垫高组的效果是最好。右臀部垫高组术后阻滞平面消退的更快,有利于肠胃功能的恢复,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朱海娟,汪胜友,方向东,王丽[3](2016)在《不同局麻药硬膜外麻醉下产妇寒战反应发生率的比较》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比较氯普鲁卡因、碳酸利多卡因、罗哌卡因三种局麻药硬膜外麻醉下剖宫产术的寒战反应发生率。方法:选择60例ASAⅠⅡ级的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3组。硬膜外穿刺成功并排除置管误入血管或蛛网膜下腔后,A组给予3%氯普鲁卡因2025 m L,B组给予1.73%碳酸利多卡因1822 m L,C组给予0.75%罗哌卡因1418 m L,以调整平面至T 68水平。术中连续监测EKG、NIBP、Sp O2,评估麻醉效果,观察寒战等不良反应及新生儿情况。结果:A组和B组平面达T 8时间、运动阻滞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C组(P<0.01);A组和B组20 min改良Bramag运动评分及麻醉效果评分均高于C组(P<0.01)。A组寒战反应发生率及程度均低于B组和C组(P<0.01)。3组新生儿Apgar评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氯普鲁卡因硬膜外麻醉起效快、效能强、寒战反应发生率低,更加适合于剖宫产手术麻醉。

李斌,方略,赵泽宇[4](2015)在《椎管内不同麻醉方式对剖宫产产妇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比较蛛网膜下隙阻滞麻醉(SA)、硬脊膜外隙阻滞(EA)与经蛛网膜下隙与硬脊膜外隙联合阻滞(CSEA)3种麻醉方式在剖宫产手术中的麻醉效能及对产妇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12月拟行剖宫产的足月单胎初产妇18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3组,每组60例。产妇取左侧卧位,EA组选腰1腰2间隙穿刺,首次共用1.73%碳酸利多卡因1215 m L。SA组与CSEA组穿刺点为腰1腰2或腰3腰4间隙,SA组0.75%布比卡因1.2 m L+10%葡萄糖注射液1 m L,CSEA组0.5%布比卡因1.4 m L+10%葡萄糖注射液0.8 m L。CSEA组注药完毕退出SA穿刺针,向头侧置入硬膜外导管34 cm,并根据麻醉平面及麻醉平面消退情况行硬膜外补充用药。监测并记录基础血压和心率、围麻醉期最低血压和心率、脐静脉血血气分析以及麻醉起效时间、麻醉诱导时间及麻醉最高阻滞平面。结果 3组产妇麻醉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642,P<0.001),其中SA、CSEA组麻醉起效时间显着低于EA组(P<0.05),SA组麻醉诱导时间显着低于EA、CSEA组(P<0.05);SA、CSEA组最低血压及心率显着低于基础值(P<0.05),SA组最低血压及心率显着低于EA组(P<0.05),SA、CSEA组低血压及心动过缓的发生率显着高于EA组(P<0.05)。3组产妇的麻醉阻滞平面分别达到胸椎(8.12±1.22)、(8.36±1.88)、(8.52±1.92)水平,麻醉阻滞平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81,P=0.923)。结论在剖宫产手术椎管内麻醉方式选择上,CSEA和EA优于单纯SA,而1.73%碳酸利多卡因用于EA剖宫产更能提高麻醉效能和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相对稳定。

薛瑞萍,温来友,吴震,黄兵,王京[5](2011)在《碳酸利多卡因在无痛分娩失败改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比较碳酸利多卡因和盐酸利多卡因在无痛分娩失败改剖宫产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40例无痛分娩失败改剖宫产术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硬膜外腔注射1.73%盐酸利多卡因,观察组硬膜外腔注射1.73%碳酸利多卡因,观察给药后感觉神经、运动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及麻醉效果,记录新生儿娩出时间和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感觉神经、运动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显着短于对照组,麻醉持续时间明显比对照组延长(P<0.05);麻醉效果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新生儿娩出时间明显长于观察组(P<0.05),1 min Ap-gar评分显着少于观察组(P<0.05)。结论 1.73%碳酸利多卡因应用于无痛分娩失败改剖宫产术,具有麻醉起效快,对新生儿影响小等优点。

陈晓光,吕宏大,尚安云,郭宝琛[6](2008)在《高原地区碳酸利多卡因在剖宫产术中的临床应用》文中提出目的:比较在高原地区不同麻醉方法用于剖宫产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行剖宫产手术患者,ASAIⅡ级,随机分为2%盐酸利多卡因组(Ⅰ组,选择L12间隙行硬膜外穿刺向上置管34cm),1.73%碳酸利多卡因组(Ⅱ组,麻醉穿刺方法同Ⅰ组)和0.5%布比卡因重比重溶液组(Ⅲ组,选择L34间隙穿刺行腰硬联合阻滞)三组。比较三组间麻醉起效时间、麻醉完善时间、麻醉最高平面,胎儿娩出时间,记录麻醉对患者血压、心率的影响及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Ⅱ组与Ⅰ组比较麻醉起效快,麻醉完善时间短,胎儿娩出时间短;与Ⅲ组比较对患者心率、血压影响小,患者不良反应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原地区低氧环境下在剖宫产手术中用碳酸利多卡因行硬膜外麻醉具有麻醉起效快、麻醉完善时间短、效果确切的特点,而且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小,不良反应少,提高了母婴术中安全性,是一种更为安全、可靠的麻醉方法。

马啸,陈宁[7](2006)在《局麻药在硬膜外麻醉中的应用进展》文中提出硬膜外麻醉为目前最常用的麻醉方法之一。根据手术适应症选择相对于气管内全麻,成功的硬膜外麻醉不仅可以提供手术区域良好的镇痛和肌松,满足手术要求,而且患者术后恢复快,经济负担轻。但是,在大量的临床工作

韩丽莹[8](2013)在《罗哌卡因腰麻用于剖宫产术患者的药效学及安全性》文中研究表明背景及目的腰麻因其起效快、效果确切,是目前国内剖宫产术患者的首选麻醉方法。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相比:(1)中枢神经系统与心脏毒性低;(2)脂溶性低,对运动神经的阻滞弱,应用更为安全,被越来越多的用于产科麻醉。阿片类药物与其受体结合后,能激发内源性阿片肽释放,还可抑制交感神经兴奋,使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减少,从而提高机体痛阈。单纯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术患者时,即使阻滞平面不低,仍避免不了术中牵拉引起产妇的不适与焦虑。本研究旨在探讨:(1)不同剂量罗哌卡因腰麻用于剖宫产术患者的药效学及安全性;(2)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对罗哌卡因腰麻效果的影响,为临床麻醉中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材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和分组选择择期行改良剖宫产术的单胎足月初产妇,年龄21-38岁,体重56-91kg,ASAI-Ⅱ级,无前置胎盘、胎儿宫内异常等病理产科因素,无椎管内麻醉禁忌症及局麻药和阿片类药物过敏史。(1)不同剂量罗哌卡因组:90例按剂量分为三组,每组30例:A组:0.5%罗哌卡因10mg;B组:0.5%罗哌卡因12mg;C组:0.5%罗哌卡因14mmg。(2)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组:90例分为三组,每组30例:A组:0.5%罗哌卡因12mg;B组:0.5%罗哌卡因12mg复合舒芬太尼2.5ug;C组:0.5%罗哌卡因12mg复合舒芬太尼5ug。2麻醉方法所有产妇入室前30mmin肌注阿托品0.5mmg,入室后常规开放静脉通路输入羟乙基淀粉300ml-500ml,取左侧卧位,定位L2-3间隙,穿刺成功后按0.1ml/s速率注入配制好的药液,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4cm,固定导管后翻身平卧,调整手术床左倾15度。3药效学检测感觉阻滞:平头针刺法测试左侧腋前线皮肤痛觉消失平面,注药15min内每分钟检测一次,15min后每3min检测一次至平面固定,之后每30mmin检测一次至感觉阻滞平面完全减退,记录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最高阻滞平面及阻滞完善时间、阻滞维持时间,复合舒芬太尼组同时记录术后开启镇痛泵时间。运动阻滞:采用改良Bromage评分法评定,注药10min内每分钟检测一次,10min后每3min检测一次至达最高Bromage评分,之后每30min检测一次至Bromage评分为0,记录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最高阻滞程度及阻滞完善时间和维持时间。4循环呼吸功能监测所有患者均连接多功能监测仪连续监测并记录注药即刻(To)、注药后5min (T1)、10min(T2)、20min (T3)、30min (T4)、60min (T5)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02)和心电图(ECG)变化。5新生儿Apgar评分观察并记录新生儿1min、5min时的Apgar评分。6麻醉效果评定麻醉效果分级:优:镇痛极好,患者术中无牵拉感或有轻微牵拉感但无疼痛及其他不适感,肌松好;良:术中牵拉腹膜、探查子宫等强刺激时有牵拉感并感觉不适,持续时间短程度轻,无需给药,肌松稍差;中:镇痛较差,牵拉感明显,腹肌紧张,需静脉给药;差:镇痛效果差,需硬膜外腔追加利多卡因。7不良反应发生情况(1)不同剂量罗哌卡因组及复合舒芬太尼组均需记录患者术中低血压、心动过缓、恶心、呕吐、胸闷、寒战的发生情况;(2)复合舒芬太尼组还需记录患者术中瘙痒、呼吸抑制的发生情况。8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土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Kolmogorov-Smirnov(K-S)、Levene法行正态性检验和方差齐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检验者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和方差检验的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为a=0.05。结果1不同剂量罗哌卡因组药效学及安全性比较感觉阻滞:最高阻滞平面B组和C组均明显高于A组(P<0.05),C组明显高于B组(P<0.05);维持时间B组和C组明显长于A组(P<0.05)。运动阻滞:与A组相比,B组和C组起效时间、完善时间均明显增快(P<0.05),维持时间明显延长(P<0.05),注药后Bramage评分3级例数明显增多(P<0.05)。三组患者麻醉优良率分别为:A组87%,B组93.3%,C组100%,B组与C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A组(P<0.05)。循环和呼吸功能变化:B组患者注药后T1、T2、T3时点MAP均降低,T1时点HR明显增快(P<0.05),C组患者注药后T1、T2、T3、T4时点MAP均降低,T1、T2时点HR增快(P<0.05);与A组比较,B组T1时点HR增快(P<0.05),C组患者注药后T1、T2、T3、T4时点MAP明显降低,T1、T2时点HR增快(P<0.05);与B组比较,C组患者T1、T2时点MAP明显降低,T2时点HR增快(P<0.05)。所有患者Sp02波动在95%-99%,ECG无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发生。新生儿1min,5min Apgar评分均在正常范围,且三组间比较均无差异(P>0.05)。不良反应发生情况:C组患者低血压、恶心、呕吐、胸闷发生例数及麻黄碱用量明显高于A组与B组(P<0.05)。2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组药效学及安全性比较感觉阻滞:与A组与B组比较,C组患者完善时间缩短,维持时间及术后PCA时间明显延长(P<0.05);运动阻滞:三组患者阻滞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完善时间、Bromage评分3级例数比较均无差异(P>0.05);三组患者麻醉优、良率分别为:A组:26.7%,66.7%;B组:46.7%、50.0%;C组:90%、10%。A组与B组、B组与C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循环和呼吸功能变化:三组患者注药后T1、T2、T3时点MAP明显下降(P<0.05);三组患者注药后A组与B组在T1时点HR加快(P<0.05),C组注药前后各时点HR无明显差异(P>0.05)。所有患者Sp02波动在95%-99%,ECG无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发生。新生儿1min,5min Apgar评分均在正常范围,且三组间比较均无差异(P<0.05)。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A组比较,B组与C组寒战发生例数明显减少(P<0.05),瘙痒发生例数明显增加(P<0.05),与B组相比,C组瘙痒发生例数明显增加(P<0.05)。结论1.0.5%罗哌卡因12mg腰麻用于剖宫产术患者,麻醉效果好,对呼吸循环功能影响小,为产妇更为合适的腰麻剂量。2.0.5%罗哌卡因复合5ug舒芬太尼后,麻醉效果好,牵拉反应轻,对循环呼吸功能无明显影响,适合于产妇应用。

王瑞江[9](2011)在《甲磺酸罗哌卡因在临床妇科手术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甲磺酸罗哌卡因为国产酰胺类纯左旋异构体类长效麻醉药,具有麻醉和镇痛双重作用,高浓度时可产生外科麻醉作用,较低浓度能够有效阻滞感觉神经传递而对运动神经影响很小,且对心血管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毒性低微。胎儿对

冯德军[10](2011)在《碳酸利多卡因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剖宫产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比较碳酸利多卡因与盐酸利多卡因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剖宫产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剖宫术产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实验组利用1.73%碳酸利多卡因麻醉,对照组利用2%盐酸利多卡因麻醉,比较两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完善时间、阻滞平面范围、胎儿娩出的时间,观察麻醉对患者血压、心率、失血量的影响,观察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结果实验组起效时间快,麻醉完善时间短,阻滞范围宽,胎儿娩出的时间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对患者心率、血压、术中失血量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影响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1.73%碳酸利多卡因用于剖宫产可以有效地缩短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效果较好,不良反应较少,较为安全、可靠。

二、碳酸利多卡因硬膜外阻滞用于剖宫产术的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碳酸利多卡因硬膜外阻滞用于剖宫产术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蛛网膜下腔麻醉与连续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麻醉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5]
    1.3 方法
    1.4 观察指标及方法[6]
        1.4.1 麻醉效果指标监测
        1.4.2 新生儿结局观察
        1.4.3 产妇麻醉相关并发症观察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麻醉相关指标比较
    2.2 两组新生儿结局比较
    2.3 两组产妇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2)不同体位对剖宫产产妇血流动力学和麻醉阻滞平面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 病例选择与分组
        1.1 入选标准
        1.2 排除标准
        1.3 分组
    2 麻醉与检测设备
    3 麻醉药品
    4 麻醉过程与方法
    5 观察指标
    6 统计学方法
实验结果
    1 各组一般资料比较
    2 三组产妇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比较
    3 三组产妇在麻醉后各个时间点出现低血压的例数(n=40)
    4 三组产妇在各个时间段去氧肾上腺素用量的比较
    5 三组产妇在输液量去氧肾上腺素用量出血量不良反应的比较
    6 三组产妇尿量手术时间术前麻醉平面术后麻醉平面的比较
    7 三组胎儿估算体重与胎儿实际体重的比较
讨论
局限与不足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中英文缩略词表
    本研究中所使用的医疗器械及耗材
致谢

(3)不同局麻药硬膜外麻醉下产妇寒战反应发生率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麻醉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产妇基本信息情况比较
    2.2 麻醉效果比较
    2.3 寒战等不良反应比较
3 讨论

(4)椎管内不同麻醉方式对剖宫产产妇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2麻醉方法
    1.3监测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各组产妇一般情况比较
    2.2各组产妇麻醉起效时间和诱导时间比较
    2.3各组产妇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2.4各组胎儿脐静脉血气分析比较
3讨论

(5)碳酸利多卡因在无痛分娩失败改剖宫产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感觉、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和麻醉维持比较
    2.2 两组麻醉效果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6)高原地区碳酸利多卡因在剖宫产术中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麻醉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患者一般情况
    2.2 麻醉效果比较
    2.3 麻醉对血流动力学影响
    2.4 患者不良反应
3 讨论

(7)局麻药在硬膜外麻醉中的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碳酸利多卡因
    1.1 理化性质
    1.2 硬膜外麻醉
    1.3 毒副作用
2 罗哌卡因
    2.1 理化性质
    2.2 硬膜外麻醉
    2.3 毒副作用
3 左旋布比卡因
    3.1 理化性质
    3.2 硬膜外麻醉
    3.3 毒副作用
4 氯普鲁卡因
    4.1 理化性质
    4.2 硬膜外麻醉
    4.3 毒副作用

(8)罗哌卡因腰麻用于剖宫产术患者的药效学及安全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部分 不同剂量罗哌卡因腰麻的药效学及安全性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麻的药效学及安全性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在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碳酸利多卡因硬膜外阻滞用于剖宫产术的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蛛网膜下腔麻醉与连续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麻醉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马林尉,潘琴,章温艳. 中国妇幼保健, 2020(23)
  • [2]不同体位对剖宫产产妇血流动力学和麻醉阻滞平面的影响[D]. 张慧明. 青岛大学, 2020(01)
  • [3]不同局麻药硬膜外麻醉下产妇寒战反应发生率的比较[J]. 朱海娟,汪胜友,方向东,王丽. 皖南医学院学报, 2016(03)
  • [4]椎管内不同麻醉方式对剖宫产产妇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 李斌,方略,赵泽宇. 华西医学, 2015(04)
  • [5]碳酸利多卡因在无痛分娩失败改剖宫产术中的应用[J]. 薛瑞萍,温来友,吴震,黄兵,王京.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1(22)
  • [6]高原地区碳酸利多卡因在剖宫产术中的临床应用[J]. 陈晓光,吕宏大,尚安云,郭宝琛.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08(08)
  • [7]局麻药在硬膜外麻醉中的应用进展[J]. 马啸,陈宁. 武警医学院学报, 2006(05)
  • [8]罗哌卡因腰麻用于剖宫产术患者的药效学及安全性[D]. 韩丽莹. 郑州大学, 2013(04)
  • [9]甲磺酸罗哌卡因在临床妇科手术的应用[J]. 王瑞江. 中国综合临床, 2011(09)
  • [10]碳酸利多卡因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剖宫产的临床观察[J]. 冯德军. 中国实用医刊, 2011(04)

标签:;  ;  ;  ;  ;  

碳酸利多卡因硬膜外阻滞剖宫产临床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