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制度改革后我国外汇衍生产品市场发展现状调查(下)_外汇论文

汇率制度改革后我国外汇衍生产品市场发展现状调查(下)_外汇论文

汇率制度改革后我国外汇衍生产品市场发展现状调查(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制度改革论文,汇率论文,外汇论文,衍生产品论文,现状调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为了促进我国外汇衍生产品① 市场的发展,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在对北京地区6家商业银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我国外汇衍生产品市场发展现状,发现了阻碍市场发展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制约我国外汇衍生产品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汇率单边预期强烈,外汇衍生产品市场供给与需求不完全匹配

目前,市场上对人民币汇率走势的预期可概括为两种:一是短期稳定,二是长期升值。反映在外汇衍生产品的供求关系上,就是短期衍生产品供给多、需求相对不足,长期产品供给缺乏、难以满足长期需求。

一方面,大多数市场参与者认为,我国汇率改革坚持的是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短期内央行不会让人民币大幅升值。因此,企业等经济主体对短期(1年期以下)汇率风险规避产品的积极性不高。加上利用衍生金融工具避险要付出成本,更是制约了企业衍生交易的实际发生。另一方面,大多数企业认为,人民币长期将呈升值趋势。但由于其中含有更多的不确定性,因此对长期外汇衍生产品需求也多是潜在的需求。即使部分企业有需求,也因为外汇衍生产品都是1年期以内的,也不能很好满足他们对外汇衍生产品1年期以上的需求。

(二)对市场主体的某些限制有待进一步放开

由于目前企业在交易品种、寻找外汇衍生产品交易对手等方面受到限制;同时商业银行在交易规模、选择规避风险方式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局限,导致了外汇衍生产品市场上参与者有限,交易量不大,报价受限。

以人民币远期结售汇业务为例:首先,由于企业外汇衍生产品交易伙伴大多限于外汇账户开设的银行,很容易出现尽管某银行能提供该客户所需要的产品,却因为不是其外汇账户开设银行而使交易受阻;其次,“实需原则”使得贸易型客户对尚未签订合同的、但未来必定会发生的外币现金流进行避险受到限制;第三,拥有做市商资格银行的结售汇综合头寸管理实行的是权责发生制,将远期结售汇业务未履约的额度包含在内,这就可能出现做市商在即期市场卖出未履约的买入合同时,结售汇综合管理头寸为负的现象。做市商要想避免风险同时又不违反头寸限额管理区间下限为零的规定,只好减少远期结售汇业务的发生,最终导致市场交易量下降,流动性不高,也可能出现做市商不能给客户正确报价的情况。

(三)部分商业银行对衍生产品的定价能力有待提高

在调研中了解到,有的商业银行从事衍生产品业务的时间较长,产品更丰富,能够更好地通过客户偏好产生的市场信号进行成本核算,制定最优价格,价格传导较为及时;有的商业银行从事该项业务的时间较短,在测算成本时,往往根据其他银行相应产品价格来定价,甚至由于银行硬件支持系统不够强大,价格无法及时传导,从而表现出较弱的定价能力。

(四)从长远看,商业银行组织架构改革在满足客户需要方面仍有改进空间

目前,中资商业银行分行没有外汇衍生产品设计、定价和头寸管理的权限,而是由总行来行使。由于国有商业银行各分行开展衍生产品业务的一些技术前提还没有完全满足,专业人才培养需要一个过程,将产品设计、定价和敞口头寸管理等权限下放至分行的时机有待成熟,将这些权限上收总行的方式可以消除分行的风险点。但从长远看,商业银行开展外汇衍生产品业务的最终目的在于管理风险并从中盈利,权限上收的做法将不利于银行充分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功能;尤其当人民币资本项目完全可兑换后,商业银行应拥有更有效的风险管理方式。同时,由于我国地区之间存在业务交易量、金融生态环境、分行风险控制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国有商业银行可能还需要重新审视现有的风险管理方式,进一步深化组织架构改革。

(五)国内企业对衍生产品的使用仍需要一个培育的过程

目前国内大多数企业正在逐步适应汇率变动的现实,但国内企业对汇率避险工具大部分停留在了解阶段,实际使用仍不够普及。对衍生产品的了解程度、理念、经验与跨国企业相比有一定差距,需要一个培育的过程。其表现在:一是部分企业误认为衍生产品能够消除企业全部的风险,而没有认识到企业只能对面临的汇率风险进行管理。二是部分企业认为进出口商品市场的供求、价格等因素对进出口的影响要远远大于汇率因素,因此对汇率风险的关注度不是很高。三是由于前几年我国汇率基本固定,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不必支付另外的成本来管理汇率风险,因此大多数企业还不能正确认识因锁定汇率风险而发生的成本。

(六)企业采取其他措施规避汇率风险,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目前外汇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

在我国外汇衍生产品市场中,对外贸易企业是主要的需求者。理论界认为,汇率的波动在短期内能影响进出口,但从长期看,由于企业可以根据汇率的变动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汇率对外贸的影响减弱。由于本次调整的汇率幅度不大,外贸企业尽量在可承受范围内,采取其它规避汇率风险,如:加列货币保值条款、调整价格、提前或错后收付汇、收支货币对应等规避风险,这些措施的功能与衍生产品相似,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汇率风险进行管理。

二、加快外汇衍生产品市场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中央银行

1.短期内逐步使汇率水平上下波动,合理引导市场参与者的预期;长期运用货币信贷政策,降低人民币长期升值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人民银行应当配合人民币汇率机制的不断完善,逐步使汇率水平短期内上下波动,减弱市场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从长期来看,针对人民币长期升值的预期,人民银行应当运用信贷手段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内需,减缓汇率改革带来的压力。借鉴日本日元持续升值的教训,合理运用货币信贷政策,大力支持有助于国内经济持续增长的行业发展,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消费的扩大,以此减缓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失业增加和内需减少压力。

2.进一步丰富外汇衍生产品种类,取消对市场交易主体的部分限制,为企业、居民和商业银行提供对冲风险的途径。尽管目前市场上的外汇衍生产品种类能满足企业一部分风险管理的需要,但随着客户对风险认识的提高以及风险管理能力的增强,必然要求更丰富的外汇衍生产品,因此,中央银行应当结合市场环境和市场主体的发展状况,逐步丰富国内外汇衍生产品市场的交易种类。

适当减少对市场主体的某些限制和对市场价格的干预,以保证市场上有热情的参与者、足够的交易量和较高的流动性。统一做市商银行和非做市商银行结售汇综合管理头寸的口径,并引进做空机制,允许银行进行净卖出来对冲自身的敞口头寸风险;放开公司及机构客户只能在开设外汇账户的银行进行衍生产品交易的限制;对“实需原则”进行修改,使得客户能对未来发生的外汇现金流进行风险规避。

3.加快利率市场化步伐,为外汇衍生产品定价奠定基础。在开放的经济环境中,利率与汇率、资本流动之间关系密切,其相互间的作用关系就是利率平价机制,而一国要形成这种有效的利率平价机制,必须有灵活的市场化利率机制。在远期结售汇交易中,报价方一般根据传统的抛补利率平价理论公式进行报价,由于国内货币市场尚没有统一的收益率曲线,人民币远期结售汇交易缺乏参照系。为此,人民银行必须加快利率市场化步伐,尽快形成基准利率体系,使人民币远期结售汇形成真正的市场化定价机制。

(二)商业银行

1.增强自身的定价能力

增强自主定价能力是汇率形成市场化的关键环节,因此,在利率市场化不断推进、各种体制不断健全的同时,商业银行应当不断提高自主定价能力,减轻对少数商业银行报价的依赖。尽快完善汇率定价和风险管理机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根据自身的市场定位和竞争实力以及不同客户进行差异定价,对自身的衍生产品进行研发和挖掘,提高风险对冲、投资组合管理等技术,避免陷入因“同质化”产品而导致的恶性竞争。

2.进一步深化扁平化管理改革。为控制风险、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中资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要继续深化组织架构改革,在内控机制严密、风险控制较好的前提下,把最能满足客户的需求作为组织架构改革的主要标准,而不仅仅局限于全部权限的上收。

3.加强行业自律与合作,促进市场交易协议的标准化。随着外汇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特别是场外交易市场的迅速发展,对商业银行的行业自律和合作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商业银行的行业自律和合作方面,目前应重点促使市场交易协议的标准化。目前,国际上主导场外交易市场的金融规则是ISDA规则②,我国的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国内大型金融机构均是ISDA的会员机构,为行业自律与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企业

1.尽快学习和掌握衍生产品知识及使用方法,培养自身风险管理意识。企业应当不断增强汇率风险防范意识,更主动地向商业银行咨询有关外汇衍生产品业务的知识,掌握产品使用方法,懂得汇率风险不能被完全消除,外汇衍生产品应作为一种规避风险的工具,而不是投机手段。

2.正确对待规避汇率风险的成本。企业应把规避汇率风险的成本视为正常的成本,列入企业必要的支出。

注释:

① 我国目前探索的是人民币对外币间衍生产品的发展路径,因此本文中所指外汇衍生产品即为人民币对外币衍生产品。

② ISDA成立于1985年,是代表OTC市场主要参与者的一个全球性行业协会。目前有超过670个机构会员,来自于全球50个国家。其目标是促进所有成员金融衍生业务的高效发展,制定和完善金融衍生产品的标准化文件。

标签:;  ;  ;  ;  ;  ;  ;  ;  ;  ;  ;  ;  ;  ;  ;  

汇率制度改革后我国外汇衍生产品市场发展现状调查(下)_外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