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探索计算机在商业银行信贷审计中的应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积极探索论文,银行信贷论文,计算机论文,商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计算机在商业银行信贷审计工作中发挥的突出作用
近期,笔者参加了审计署驻济南特派员办事处对某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某省分行的审计工作,主要负责信贷业务审计。此次审计历时3个半月,上报审计要情1篇,发布审计要目5条,向公安部移送大案要案1起,促进银行不良贷款清收9.3亿元,计算机技术在此次审计工作中发挥了以下作用。
(一)便于把握总体,突出重点,抓住问题关键。
经审前了解,几年来被审计单位存在管理不规范,贷款不良率高、案件多发、损失较大的问题。从2007年以后,该行陆续接受了审计署、银监局和总行审计组等相关单位和部门的监督检查。特别是2008年,总行审计组对该行组织了规模空前的内部审计检查工作,对13个地级行1000万以上的贷款项目都进行了“地毯式”的逐笔核查。
据此,审计组确定了加强计算机审计的工作思路,提前对被审计单位的原始数据进行了规范整理,对综合应用系统(ABIS)、应用综合前置系统(AIPS)、信贷管理系统(CMS)、外汇业务综合应用系统(BlBS)、财务管理信息系统(FMIS)、财务会计报表系统(FARS)的核心数据进行了分析验证;应用SQL Server和Oracle数据库构建审计模型,直接编写SQL语句,建立审计中间表,将账务信息、信贷记录、法人资料、贷款形态等统一关联,对业务数据流向的关键环节进行了重点把握,为后期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按审计实施方案部署,审计组应用电子数据将该行贷款发放的总体情况和不良损失情况进行了审计核查,将涉农贷款、助学贷款、政府融资平台和“两高一剩”企业贷款辨伪存真分类汇总,揭示了该行贷款结构不合理,为完成目标考核混淆统计口径、扩大农户贷款投向、夸张惠农卡宣传等相关问题。
审计组参照贷款分类情况,确定了将违规上马项目及“两高一剩”企业的贷款用途,将高档楼堂馆所、娱乐设施、公路绿化带以及其他疑似形象工程建设项目的贷款审批和使用范围作为审计重点进行延伸落实。
同时,审计人员应用电子数据查询统计,发现2003年以后该行发生法人不良贷款共1566户,不良贷款余额95.23亿元。包括企业重复贷款在内,2003年1313户31.61亿元;2004年1125户24.98亿元;2005年520户14.95亿元;2006年607户17.07亿元;2007年293户6.61亿元。继续抽查不良贷款余额超亿元的20户企业进行分析,发现截至2008年末,全行前10个不良客户余额为22.83亿元,占全行不良贷款余额的44.65%,而某地级行形成的不良贷款又占该行总不良贷款的45.65%。
根据以上查询结果,结合被审计单位以往的检查情况,最终确定不良贷款余额较大、疑点较多的4个贷款户作为案件查办的突破口进行深入分析。
(二)便于审计查证,了解真相,揭露问题实质。
抓住贷款资金流向,把握贷款企业的资金用途是商业银行信贷审计的关键点之一,而理清贷款资金流向是一项比较繁杂和枯燥的工作,特别是对于贷款金额大、周期长、笔数多的企业,其自有资金与贷款资金互相交错,传统的手工审计方式受工作量和技术方法的限制,工作难以下手。
但在此次审计工作中,审计组应用计算机技术,以电子数据为基础,查询贷款企业的银行对账单,分析贷款到账日以后的资金划拨情况。同时,追查资金接收方的企业分户账,延伸贷款流向,结合外部调查手段,审计发现贷款企业采取伪造土地评估报告和购销合同、编造虚假会计报表等手段,涉嫌银企联手内外勾结骗取银行贷款4.16亿元,并将其中1.93亿元贷款资金转入个人账户,去向不明,造成银行贷款巨额损失的重大问题。
(三)提高工作效率,丰富审计方法,拓宽工作思路。
有资料表明,1999年,在以手工审计方式为主的背景下,全国共组织了2.3万名审计人员对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实施审计。而从2001年开始全面实施计算机审计以来,对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的审计人数均未超过300人,可审计范围和深度都有新的拓展,审计影响也在不断扩大。就本次审计而言,审计组成员只有8个人,工作的完成和成绩的取得与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是分不开的。
另外,传统的审计方式在统计查询和比例分析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和不足,特别是因为原始数据的电子化,更使一些审计思路和方法得不到有效实施和应用。但是,充分发挥计算机审计优势,应用数据库语言的查询方法,能够清晰地看到被审计单位业务数据存储和管理形式,工作的方便快捷和高效灵活是传统手工审计方式无法比拟的。例如,在对电子银行等中间业务的审计过程中,审计组利用关联不同账户间的电子数据对比分析,发现该行为了完成考核指标,仅在一个季度通过虚收虚支空转的方法,无真实贸易背景虚增电子银行业务170笔,虚增交易金额352997.4万元。
某集团贷款明细查询结果表
(四)规范审计程序,防范审计风险,强化审计质量控制。
我们知道,商业银行信息化程度高,数据集中存储,信贷业务必须经过计算机系统办理,中间结果除总行单独授权外,均由计算机系统的功能模块运算产生,地方分行无法进行直接干扰和修改。所以,在审计过程中充分应用计算机技术,打破了传统工作方式上的时空界限,通过底层数据使交易明细和问题根源变得可见可查,使茫然变得清晰,使未知变得可鉴,使结果凸显明确,极大地增强了审计工作的便利性和审计结果的明确性。
某集团公司部分贷款资金流向统计表
应用AO审计软件的项目管理和日记底稿功能,在审计分工的基础上对审计过程实现了完整清晰的电子记录,为审计质量控制体系搭建了监督核查的平台。审计组面对被审计单位的同一套数据,发挥个人的审计思维,应用不同的审计手段和方法,将审计结果进行斟酌和对比,使审计过程变得公开透明。这对于规范审计程序,保证审计质量,明确审计责任,降低和规避审计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几点思考
(一)计算机审计与传统的手工审计方式需要相辅相成,对商业银行信贷审计的某些环节计算机应用效果不明显。
商业银行信贷审计的重点是贷前审查、贷后监管、把握资金流向等几个方面。而当前外部审计受人力和时间等因素的制约,在审计过程中更多关注的是贷款材料的真实完整性,抵押担保的合法合规性,资金使用的合理正确性,对于优良客户特别是归在正常类的贷款项目,一般都不作为重点事项进行关注。这种方式提高了效率,但也增加了审计的风险。针对当前商业银行纷纷营销优良客户和政府建设项目的实际,审计中需要把握政策变化和项目变更所带来的风险。同时,也需要利用计算机模板工具对贷款企业财务指标和生产经营情况进行细致和深入分析,利用计算机数据分析方法把握资金流向,从深层次揭示部分贷款企业的表面繁荣。
在商业银行信贷审计过程中,对于贷款公司分立、变更、虚假贸易、关联交易等具体事宜,利用计算机很难发现问题的根本所在,需要审计人员延伸到贷款企业、关联单位、工商、税务、房管局、国土局、会计师事务所及资产评估公司等相关单位去了解核实。
(二)电子数据不够完整影响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智能化分析工具和审计模型的构建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并且难度较大。
在商业银行信贷审计工作中,计算机在规范审计程序、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呈现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在计算、统计、分析、复核等方面所发挥的突出作用也是其他技术手段所不能比拟的。但是,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审计涉及到贷款使用单位、业务关联单位和抵押担保单位,涉及的资金账户更是分散在多家不同的商业银行中,电子数据不够完整严重影响着计算机审计优势的发挥。
另外,贷款资金流向错综复杂,许多时候需要逐笔的进行区分和判断,甚至一笔贷款资金要追查十多次关联交易,调取多个往来账户,才能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因此,依据计算机技术构建数据分析模型,深入开展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审计需求迫切但难度较大。
(三)加强审计风险控制,注重电子数据的安全管理,保障审计工作的健康开展。
首先,在工作观念上,要站在为储户保密,为被审计单位负责的高度,遵守安全保密守则,签订保密协议,贯彻落实“改进方法、加大力度、保证质量、提高效率、文明审计”的工作思路,认真履行审计监督检查职责,在防范常规审计风险的基础上,加强对电子数据的安全管理。
在数据的采集转换过程中,要与商业银行的科技部门深入接触,确定数据下载清单,通过原始数据库备份或离线数据导出的方式,正确获取审计所需的电子数据,避免因数据采集过程中的盲目操作,给被审计单位造成灾难性的损失。
虚增网银交易情况统计表(节选)
另外,对于计算机本身要加强软硬件系统的维护管理,及时更新杀毒软件和防火墙,保证审计工作网的独立性,不将工作用计算机接入互联网,确保系统的稳定和数据的安全。
标签:商业银行论文; 银行信贷论文; 信贷业务论文; 信贷规模论文; 审计质量论文; 企业贷款论文; 审计软件论文; 审计方法论文; 审计目标论文; 银行论文; 不良贷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