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础设施作为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城乡联系网络中实现要素流动的通道,推进城乡一体化须以发达的基础设施作为空间依托。城乡基础设施的最优配置状态,是形成有效支撑城乡经济、社会、生态各系统相互渗透与融合的网络体系。本文主要阐述和剖析我国城乡基础设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指出城乡基础设施存在问题的原因,讨论城乡统筹发展对基础设施投资的影响。
关键词:城乡基础设施;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1、前言
基础设施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基础设施主要指经济性基础设施,包括交通运输、通信、电力、供排水等公共设施和公共工程;而广义的基础设施涉及社会组织、社会制度等因素,除包括狭义的基础设施范围之外,也包括科教、文卫、法律及行政管理等部门。目前,我同城乡居民在享受公共产品方面差别很大。无论数量、质量、品种、属性以及价格方面等都存在比较明显的差距。
2、我国城乡基础设施现状及存在问题
2.1农村基础设施不足
我国农村基础设施不足表现为:生产性基础设施支撑力脆弱,服务性基础设施执行力减弱,社会性基础设施安全力薄弱,流通性基础设施承载力孱弱。
从我国现有基础设施存量来看,农村生产性基础设施如水利设施由于投入不足,普遍存在年久失修、功能老化、更新改造缓慢等问题.且由于农村基层组织管理功能普遍薄弱.导致基础设施的损坏严重。而大部分农村地区的生活性基础设施尤其是与农民自身发展紧密相关的医疗卫生、文化娱乐基础设施极度缺乏。与农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饮水、电力、通讯、道路等基础设施,也由于水源不足、管网老化;电压不稳;覆盖率低、信号弱;路况差。以及管理不善、维护不足、服务质次、价高等原因而普遍存在投入有限和利用率低现象,进而导致相应基础设施的匮乏。
2.2资金来源过于单一,农村投资份额偏小
在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所需资金多数是由农村集体及农户自主承担,政府投入、外资及金融机构贷款比例较小。从绝对总量上看,财政支农资金虽在逐年增加,但增长速度远远小于财政总支出的增长率,所占比例也趋于下降。
2.3重短期效益,轻长期效益,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道路、供水、供电等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直接作用于城市经济增长,短期经济效益明显,因此得到城市政府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投入;而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环境基础设施虽关系到城市社会与生态可持续发展,但因其经济效益的间接性和长期性使其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导致城市自然生态环境恶化、污染严重。
2.4缺乏统一规划,综合协同能力差
在城市基础设施系统建设中,由于条块管理、规划不足等原因,给排水、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难以实现城市内部协调布局和区域间有效衔接,一定程度上导致发展失衡,综合效益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3、我国城乡基础设施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1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固化、城市偏向明显
由于体制和政策的影响,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特别明显.并给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在旧中国就存在,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30年。由于实行赶超型的工业发展战略和城乡分割体制.使得我国城乡对立加剧.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强化。具体的表现就是国家运用计划(粮食、农副产品及燃料凭票证供给制度等)和严格的社会控制手段(土地制度、户籍制度等)人为使城乡分割。在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初,农民进城务工、经商等都被严格限制,农民不能分享国家物质、文化事业发展的多数成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发生了很大变化.但长期形成的城乡分隔的二元结构格局军今未有根本性的改变:国家财政重工轻农、重城镇轻农村的“城市偏向”更趋明品:国家对工业.特别是国有工业和城镇投的多,对农业、农村、农民投的少、取的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与许多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中国家不同,在我国.政府运用行政手段强制维持着城市职工相对较高的就业、工资和社会保障水平,结果拉开了城乡差距。
3.2政府角色定位混乱
在我国基础设施产业中,政府扮演着三重角色:一般社会管理者、市场管制者和生产者。政府是许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直接投资者,同时又是具体项目的经营管理者,多重角色导致城市基建管理混乱,权责利和产权关系不明确,建设、管理、运营脱节,投入产出效益差,资产流失浪费现象严重。同时,政府对企业的过多干预也阻碍了投资者自主经营和管理体制的形成,影响了投资者的积极性。
3.3市场作用未有效发挥
城市基础设施企业中国有经济一股独大现象比较严重,缺少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在国有资产管理不完善的情况下,由于国有资本产权所有者缺位,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和浪费。我国目前基础设施项目绝大多数由国有企业垄断经营,产品或服务多实行垄断价格或补贴价格,这一方面给国家带来了沉重负担,增加了消费者的额外支出,影响了市场对资源的有效配置;另一方面效率低下、人浮于事、机构庞大、弄虚作假和官僚主义现象十分严重。
4、对策建议
4.1提高思想认识,明确政府职能
城市基础设施行业改革和发展的宗旨是为了能够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水平。市场化改革实际上就是为这一宗旨提供机制保障,这种保障从总体上讲是要通过管理体制、运作模式和经营方式三项改革,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基础设施管理体系。
4.2改革政府管制体制
政企分离是政府管制体制改革的关键,在政企分离的管制体制下,企业才能形成作为市场主体所必需的经营机制;政府则从基础设施产业的经营者转变为竞争性经营的组织者,从而提高政府管制的效率。进行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体制内部改革,就是要实行政企分离,让企业建立起作为市场主体所必需的经营机制,按照商业化原则进行经营,加强设施维护和保养,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4.3完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过程管理
加强法制化建设,制定城市可持续性基础设施发展战略及规划。首先,应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的法制法规,尤其加强环境基础设施的立法工作,使各项基础设施建设走上规范化道路;对城市基础设施实行市场化运作,与其相适应的法律环境和市场秩序需逐步建立。为使市场化早日走上法制轨道,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应尽快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和法律法规,保证经营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做到依法有序的进行;其次,应强化地方政府的管理职能,结合城市发展现实情况,以城市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制定城市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及规划,并辅以合理可行的指标体系和考核制度,避免建设中的短期行为,保障城市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
4.4完善投融资体制,拓宽融资渠道
市场化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投融资体制。首先,拓展民间融资渠道,鼓励民间资本通过BOT,BOO等方式直接参与新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或通过契约管理方式参与存量基础设施项目的经营。其次,发展资本市场融资。充分利用债券融资,要推进预算法修改工作,明确城市政府市政债券的法律地位;着力发挥好企业债券和可转换债券的融资作用,扩大其融资总量。同时尽可能利用股票融资,通过对大型国有基础设施企业进行重组,在上市企业数量和质量上寻求新的突破。
5、结语
基础设施不仅是乡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同时农民福利水平的提高也有赖于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乡村基础设施是实现农村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要保证。与农民社会福利水平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完备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经济性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应改变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状况,加快城乡基础设施的一体化进程。
参考文献:
[1]赵彦朝.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基于思路与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7(5).
[2]刘浪.城乡基础设施投融资博弈与一体化发展策略[J].商业时代,2008(28).
论文作者:覃召年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4
标签:基础设施论文; 城乡论文; 城市论文; 政府论文; 农村论文; 我国论文; 城市基础设施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