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证分析_产业结构理论论文

技术创新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证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实证论文,产业结构论文,技术创新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发展经济学认为:经济发展的动力是技术创新。技术创新不仅加速了经济的增长,而且推动了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进化。本文以实证分析的方法和结果验证技术创新是产业结构进化的动力。文中所称产业结构是指工业内部的行业结构。

产业结构进化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结构规模由小变大,即产业部门的数量增加,产业关联复杂化;二是结构水平由低变高,即产业的总体技术水平提高,以技术密集型为主体的产业关联取代以劳动密集型为主体的产业关联;三是结构联系由松变紧,即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更加紧密。

通常认为,决定产业结构进化的三个经济变量是:需求结构、相对成本和国际贸易。技术创新正是通过改变这三个决定产业结构的经济变量,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进化。

技术创新推动产业结构的进化,表现为通过技术创新成果的转化、转移和扩散,引发新兴产业的成长和发展、主导产业的更替和传统产业的改造,从而推动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形态的进化。技术创新不仅在一个产业内部,而且在各个产业部门同时发生,即多部门的创新群集。由于各个产业部门通过前向、后向、旁侧的关联作用,使得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是复杂多变的。技术创新不仅使产业结构高级化,而且因创新扩散和关联使产业结构多样化。

本文实证分析的方法思路是:排出两个序列,一个是江苏各工业行业的结构比例变化序列,它代表了江苏工业内部产业结构的变化方向;一个是江苏各行业技术创新能力与经济效益水平的序列,它代表了技术创新的投入、转化、扩散和效益。然后比较各行业在两个序列中所处的位置。如果各个行业在两个序列中所处的位次基本一致,说明技术创新与工业内部产业结构的发展变化相关性很强,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结构进化的动力。

首先计算江苏省近十年来11个主要工业行业的比重变化率排序。这11个工业行业在1995年所占全部工业产值的比重都大于3%。

表1列出1985~1990年和1990~1995年这两个时期,江苏工业行业结构的变化情况。

表1 江苏工业产业结构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根据各相关年份的《江苏统计年鉴》计算。

从表1中可见,无论是从代表投入的固定资产净值比重变化率, 还是从代表产出的工业产值比重变化率看,江苏的成长性与发展性最强的工业产业是化纤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和电气机械制造业。处于衰退期的是食品工业和纺织工业。由此可得出结论:江苏工业产业结构正在由轻纺工业为主向重化工、高加工度工业转变。这一转变趋势符合工业发展的规律。

有关其它各个工业行业的发展变化情况,将在第三部分分析。

再计算江苏各工业行业技术创新能力与经济效益水平的排序。有关江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经济效益的数据来源于江苏省统计局、江苏省科委联合对全省1139个企业的抽样调查。由于采用了行业分组抽样,保证了样本的工业行业分布同江苏总体工业行业分布一致。因此只要计算出样本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经济效益水平的排序,就能代表江苏省工业行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经济效益水平的排序。

计算样本企业所代表的各个行业的经济技术水平时,设定了12个经济技术水平指标。其中6个为技术创新能力的指标,6个为技术创新经济效益指标。12个指标名称见表2。

表2 技术创新能力与经济效益指标

技术创新能力指标经济效益指标

大专文化以上职工比例劳动生产率

技术开发专职人员比例固定资产净值创利

技术装备率 新产品产值率

设备先进程度新产品创汇率

技术开发投资技术转让收入

技术培训费 产值利润率

根据各个行业的经济技术指标数据,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得出的各个行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与经济效益两个方面的综合指标值如表3 (原始数据与计算过程从略)。

表3 工业行业综合技术经济指标排序

行 业 序 位

创新能力综合指标 行业序位 经济效益综合指标

电子工业15.08

化纤工业18.94

化纤工业11.94

电气机械13.73

电气机械11.68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11.27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11.57

电子工业11.10

化学工业11.01

化学工业10.97

普通机械10.81

金属制品业 10.89

金属制品业

8.75

冶金工业 9.79

非金属制品业 8.35

非金属制品业 9.04

冶金工业 8.10

普通机械 8.08

食品工业 7.03

食品工业 8.14

纺织工业 5.67

纺织工业 5.22

比较表1、表3可见,各个行业的比重变化率同技术创新能力和经济效益水平是相关的,这说明了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结构变化的动力。结合有关产业发展的理论,可以得出以下的结论。

1.技术创新推动了新兴产业部门的成长。

技术创新可分为突破性技术创新、改良性技术创新与转移式技术创新三种类型。突破性的技术创新往往带来了一种或数种新产品的问世,从而导致一个新兴产业部门的出现。如19世纪的电子技术和本世纪的微电子技术的突破性创新就是例证。

在一些发展中国家,通过国际性技术转移,促使一些新兴产业在本国的兴起。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通过技术引进,使电子与通信设备、石油加工等产业迅速增长,成为国民经济的新兴产业部门。

从表1中可见, 江苏的成长性与发展性最强的工业产业是化纤工业与交通运输设备工业。由表3中可见,江苏的化纤工业、 交通运输设备工业,其技术创新能力指标和经济效益指标都是处于前列的。这说明江苏的化纤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工业之所以能够高速成长与发展,在于技术创新投入的推动,在于由技术创新投入而带来的行业经济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水平的提高。

2.技术创新改变了各支柱产业的地位,引发了主导产业的

更替。

产业结构以各个产业的投入或产出在总产业中的比重来衡量。在一定时点,各产业的比重是确定的,达到相对平衡。技术创新改变了各产业的比重,使产业结构在更高的水平上达到动态平衡。

支柱产业是对国民经济有基础支撑作用,占有较大比重的产业。从表1看,江苏工业中,比重最大的前6 个工业行业所谓6 大支柱产业, 1985年、1990年、1995年是不同的。1985年比重最大的前6 个工业行业是:纺织、机械(含普通机械和电气机械,下同)、食品、化学、非金属制品、电子,1990年演变为纺织、机械、化学、食品、冶金、电子;1995年则发展为机械、纺织、化学、冶金、交通与运输设备、非金属制品。可见,1985~1990年,化学工业走到了食品工业的前列,冶金工业跳过电子工业取代了建材及非金属制品的地位,这已露出由轻向重发展的趋势。1990~1995年,机械工业取代了纺织工业的排头兵地位,跃居前位,冶金工业又向前走1位到第4,食品已退出前6位。 交通运输设备工业发展迅速,跃居第5位,非金属制品重回前6居第6位。 这表明了江苏工业产业的重型化进一步加强的趋势,这主要是由机械、冶金、交通运输设备工业的发展表现出来的。值得一提的是,这三者具有较强的产业关联性,三者的产业链关系为冶金→机械→交通运输设备。非金属制品业的发展是同新材料开发与建筑装璜业的发展相联系的。特别是近几年建筑装璜业的勃兴。

所谓主导产业,是指产业关联性强,能够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产业。分析表明,机械电子工业、以化纤工业为代表,重化工业可以作为江苏的主导产业。

从表3可见, 电子工业和电气机械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经济效益水平是排前的。在表1中,电气机械的发展也相当快。 电子工业这几年有收缩的迹象,这主要在于近几年消费类电子产品的需求相对满足和国外消费类电子产品进口冲击引起的。但电子产品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电子工业具有较高产业发展关联性。随着电子工业中新兴的通信设备、“三金”工程的发展,电子工业较强的发展潜力会日益表现出来。

化学工业、普通机械、金属制品业是江苏较为成熟的工业, 从表1、3中可见,其结构比重和技术创新能力与经济效益都居于中间位置, 这种相对稳定性是该行业成熟的标志。

3.技术创新改造了传统产业,加速了旧产业衰亡。

从表1可见,处于衰退期的是食品、纺织行业。对应的,由表3中可见,江苏的纺织工业,其综合创新能力指标和经济效益指标都是处于末位,食品工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水平综合水平指标排在倒数第二位。纺织、食品行业的需求弹性很低,经济效益相对较低,故其在总体工业中所占的比重有所下降。

纺织、食品这些传统产业,尽管处于衰退过程中,但这种衰退指的是其在总的工业产值中的比重下降,这些产业总量仍然是有所增长的。随着这些传统产业比重的下降,投入到其中的劳动力、资本等资源也会缩小,从而转移出更多劳动力要素,用于发展新兴产业。

纺织、食品工业通过改良性的技术创新,使其在生产技术方面得到改造,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从抽样调查企业中,技术创新型的高新技术纺织、食品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分别是170.70千元/人,192.77千元/人,而非高新企业仅为96.27千元/人、102.28千元/人, 两者相差近一倍。

此外,随着技术创新,在一些工业部门的某些产品品种会消亡。例如,电子管就是因为半导体技术的发展而被淘汰的。

以上分析表明:通过技术创新,将引起新兴产业的成长和发展、主导产业的更替和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从而推动产业结构进化。由于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必然以日益提高的市场需求为导向,才能同时实现企业微观经济效益与社会整体效益,从而决定了产业结构必然是由低级向高级进化,不断地达到动态的优化。因此,制定适当的产业政策,正确引导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投入的方向,才能达到持续的经济增长和合理的产业结构。

标签:;  ;  ;  ;  

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证分析_产业结构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