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进步,岩土工程施工技术也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并且部分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在我国岩土工程施工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也必须要认识到其中存在的一些缺陷和不足,并对其实施必要的改进并加以调整,以免对我国的工程质量带来不利的影响。我国岩土工程施工技术主要是在平稳中获得一定的发展,通过对原有技术的改革创新,不断推动我国岩土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以及进步。
关键词:岩土工程;施工技术;应用;发展方向
进入新时期之后,岩土工程的整体规模正在致力于迅速扩大。面对全新的形势,岩土施工涉及到的关键性以及核心性施工流程也在实现优化与改进。然而实质上,岩土工程本身体现为较强复杂性,其中包含了较多层次的施工流程。针对其中某些细节如果不慎予以处理,那么将会埋下深层次的施工隐患,以至于减损了综合性的岩土施工质量。因此为了优化当前现有的施工状况,针对关键性的施工流程还需不断予以探究,不断摸索与之相适应的岩土施工流程。
1.岩土施工技术的特点
1.1不确定性
在岩土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施工现场的条件作出全面的勘察,但是对于岩土的性质却缺乏全面的了解。同时,随着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岩土的内部结构和性能也会随之不断发生变化,甚至从勘测到施工短短的期间内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这就对岩土工程的施工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也就是说,只有开始施工时,才能准确的判断岩石结构的具体情况,正是由于这种不确定因素的存在,使得岩土工程的施工技术也无法进行科学的选择,通常要在施工的过程中不断的变化施工方法和工艺,为工程工期和成本都造成严重的影响。为了解决这类问题目前最好的办法就是实行信息化施工,也就是通过对工程现场的具体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利用信息技术对其进行分析,这样便能够根据相关的数据对施工设计进行修改,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1.2区域差异
我国的国土资源辽阔,地质条件复杂,在不同区域中,岩土性质之间存在极大的差异,所以施工单位在施工时必须根据不同的岩土结构来制定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例如,在施工技术的选用上,有些地区注重软土、有些则注重山区岩石。
2.岩土工程施工技术的主要应用
2.1地基处理技术
国际上各种各样的比较完善的地基处理方面的技术在我国均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以及研究,甚至还有部分地基处理技术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在这个基础上我国还自主研发了富有中国特色的一些地基处理方面的技术,比如说渣土桩式的复合地基、钢渣桩式的复合地基以及二灰桩式的复合地基等。另外,我国还研究开发了一种介于复合地基以及桩基之间的全新型的地基基础形式,即钢筋混凝土的疏桩式的复合地基,运用这种地基就可以使桩间土所承受的作用力得到有效的发挥,使土以及桩共同来承担上部结构的荷载,进而实现对建筑物沉降的有效控制。
2.2加固岩土边坡
早在上世纪末,边坡加固及其相关技术就已诞生,其能够适用于多样化的施工现场。截至目前,上述技术整体上呈现了迅速演变的趋向。从现状来看,边坡加固相关的手段与措施体现为较广的适用面,其中涉及到岩土边坡。在加固边坡的同时,还需运用特定的途径来处理软基,对此可以选择锚固技术。遇到特殊状况时,施工方对此还可借助二次灌浆及其有关技术,确保软土层能够拥有更高层次的承受力。这是因为,二次灌浆的根本目标就在于增强综合性的锚杆作用力,对于潜在性的软土位移也要着手加以控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果涉及到开挖地基,那么需要因地制宜选择特定类型的施工模式,确保其在根本上符合现阶段岩土施工的宗旨与目标。
2.3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当前,应用的较为广泛的后压浆桩基施工技术有效的改善了桩端与桩周的土性,有效的提高了桩基的承受能力,降低了桩基的沉重量;同时为了使施工技术具有一定的环保性能,通过静压的处理方式来完成。另外,钻孔灌注的方法在混凝土桩基的质量提升方面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且质量也变得相对稳定,不仅可以适用于城市郊区还可以在不适合的桩型场合使用;沉管灌注桩的应用不仅出现在工业和民用建筑中,由于它价格的低廉,同样在中小型城市中得到了广泛使用。
2.4非开挖的施工方式
与传统技术相比来看,建立于环保以及节能前提下的非开挖技术体现为更广范围的适用性。具体来讲,非开挖施工指的是不再进行开挖地表的相关操作,而是改用地下管线的探测技术、修复技术以及检查技术。通过运用信息化的管道检查方式,应当能及时予以管道更换的处理。但从现状来看,多数企业并没有致力于引进非开挖技术,对此仍然有待加以吸收与消化。针对岩土施工涉及到的基础工程来讲,关键需要落实于桩端以及桩基周边的全面勘验,据此才能真正明确现有的岩土特征。近些年以来,技术人员正在尝试借助后压浆桩基等新型的施工方式对此加以处理。通过运用上述的处理流程,对于当前现有的桩基沉降以及桩基受力都能予以显著优化,进而体现了更高层次的环保效能。在必要的时候,处理基础工程还可选择静压处理,或者借助钻孔桩的措施加以处理。因此可以得知,基础工程涉及到相对复杂的处理流程,通过适用灌注桩的措施与手段应当可以在根本上优化现有的处理效益,进而逐渐拓宽了现阶段的技术适用面。相比来讲,沉管灌注桩体现为较广的民用建筑以及工业建筑适用面,同时也体现为低廉的造价。近些年以来,较多中小规模的城市建筑物都选择了沉管桩作为其中的施工保障。
3.岩土工程施工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
3.1地下施工技术的出现以及发展
我国现代化的土木工程建设的发展趋势主要是人们更加注重对新的生存空间的拓展,地下空间的开发逐渐向江湖、海洋延伸,我国修建了高速铁路海底隧道、跨海大桥以及通过人工岛沙漠改造来修建高速公路等,与此同时,和这些工程相关的施工技术方法也在不断的更新、出现以及完善,使我国岩土工程施工技术的运用范围更加广阔。
3.2技术人员正在着手研发非开挖的全新技术模式
非开挖技术相比来讲体现为更显著的综合性技术优势,这是因为非开挖的操作方式有助于杜绝繁琐性的施工流程,避免地表遭受相对较强的破坏。具体在操作时,技术人员通常可以借助铺设管线的非开挖方式对此加以处理,然后运用信息化途径来探测地下管线或者实现反复性的检验。未来在相应的技术实践中,对于上述的非开挖技术还需着眼于全面吸收,确保其符合最根本的施工实效性以及安全性宗旨。
3.3当前施工技术正在表现为环保型以及经济型的转型趋向
相比来看,建立于信息化之上的新型施工流程更加有助于节省资金,同时也呈现了较高层次的综合性经济效益。然而不应当忽视,针对上述的节能型技术如果要致力于全面推广,那么整体难度仍是相对较大的。为了从根源上改进现状,技术人员就要着眼于经济型的岩土施工方式,因地制宜实现全过程的资金节约。在实现上述改进的同时,就能从全方位的视角入手来优化施工效益。
结论
经过对岩土工程技术的分析、研究发现它的规律性和特点以及原因;研究提出一定要发展适合于我国发展状况的岩土工程施工技术,不要求最好只求是最适合的;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下,立足之本就是坚持引进技术的国产化,结合相关的科学理论、技术发展,这才是未来创新发展的力量源泉。
参考文献
[1]邱永杰.岩土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方向[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5):294.
[2]许家林.浅谈岩土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方向[J].城市建筑,2012(17):266.
[3]郑伟.探讨岩土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发展方向[J].科技风,2013(10):142.
[4]陈鸣.岩土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方向[J].民营科技,2016(09):153.
论文作者:舒斌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9
标签:岩土论文; 技术论文; 桩基论文; 地基论文; 工程施工技术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我国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