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人民医院外三科 336100
摘要:目的:探讨在治疗上肢骨折过程中,微创下内固定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60例2015年9月至2017年3月本院接诊的上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患者采用微创下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钢板固定手术治疗,分别记录两组手术具体情况、手术出血量、术后并发症、harris评分,对比两组结果。结果:治疗组手术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对比有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上肢骨折过程中,微创下内固定术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能有效预防术中出血,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治愈率,明显优于传统的钢板内固定术,有较大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关键词:微创下内固定术;上肢骨折;临床效果;钢板内固定术
骨折是指骨结构的连续性完全或部分断裂【1】。多见于儿童及老年人,中青年人也时有发生。病人常为单个部位骨折,少数为多发性骨折。经及时恰当处理,多数病人能恢复原来的功能。上肢骨折通常包括肩部、上臂、肘部、尺桡骨近端、前臂、腕部、手部的骨折。多因暴力损伤所致,例如高处坠落、交通事故、撞击损伤等;上肢骨折是一种常见疾病,根据患者不同情况采用手术治疗,是上肢骨折的最佳治疗手段【2】。手术治疗存在一定的风险,术中出血、术后并发症均有可能发生,随着医学的进步,为减少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手术方法正在不断完善。故本文以临床为指导,探讨在治疗上肢骨折过程中,微创下内固定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旨在为上肢骨折临床治疗提供较好的研究数据,为推动医学发展贡献力量。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60例2015年9月至2017年3月本院接诊的上肢骨折需行手术治疗患者,参与者实验前均行相关CT及X线检查确诊,患者知情并同意参与试验。抽签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与实验组(30例),实验组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在15-5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6.7±5.5)岁;实验组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在14-5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7.1±4.6)岁;所有患者中,单侧上肢骨折患者56例,双侧上肢骨折患者4例。引起骨折原因:高处坠落损伤34例,车祸损伤11例,撞击损伤10例,打架斗殴5例。上肢骨折合并冠心病5例,合并糖尿病3例,合并高血压病2例。两组患者在分布比例、年龄、疾病情况等方面均有可比性(P>0.05)。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钢板固定手术治疗:患者平卧位,在X线机侧位透视下,患者手术部位根据具体情况选取合适切口,充分暴露手术视野,稳定对骨折部位骨膜行适当剥离,注意避免过度剥离,剥离完毕后进行复位,恢复至解剖位后采用传统钢板进行固定,固定时要避免损伤周围软组织。实验组患者采用微创下内固定术治疗:患者平卧位,在X线机侧位透视下,切口在上肢近端或远端选取,切开时注意绕开神经丛及主要血管,深度控制在骨膜外;在骨膜与软组织外的皮下隧道中采用血管钳等工具对骨折部位进行复位,复位至解剖位程度后,在皮下隧道内用钢板进行固定。
1.3观察指标
分别记录两组手术治疗的具体情况、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harris评分,对比两组结果。
2.结果
注:*为两组对比,P<0.05。
从表3得知,实验组患者术后harris评分优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较大差异(P<0.05),其余指标差异不大。
3.结论
骨折是高发疾病,有研究指出【3】,上肢骨折占全身骨折总数的48%,且发病趋势呈上升状态。因为打架斗殴、撞击损伤等原因,上肢骨折于青少年中越来越多见。但由于患者或家属的不当处理或忽视会造成严重后果,治疗、愈合不当,往往会影响患肢的功能,造成日后生活不便。传统的钢板固定方法极大地损伤了骨折周围的软组织,破坏了患肢血运,愈合时间长,造成组织坏死、骨折不愈合的风险极高。而微创下内固定术尽可能的缩小创口,减少了出血量,极大的减少了患者痛苦【4】。因其有着传统疗法不可比拟的优势,目前已广泛应用到手术中,且收到较好的反响,患者满意度比较高,切实起到了极好的治疗效果【5】。本次试验结果发现,实验组患者出血量、手术时间、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harri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可以认为在治疗上肢骨折过程中,微创下内固定术治疗能够取得较好临床效果,能有效预防术中出血,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治愈率,明显优于传统的钢板内固定术,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邓中华.微创下内固定术治疗上肢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J].海南医学,2014,25(3):407-408.
[2]岑磊.微创下内固定术治疗上肢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2017,30(16):54-55.
[3]王古衡,谢仁国,汤锦波等.上肢骨折发生率和发生特点的临床资料分析[J].中华手外科杂志,2012,28(2):95-98.
[4]丁童.微创下内固定术与常规固定方法治疗上肢骨折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6):86-87.
[5]刘萍,王鹏飞,付亚辉等.上肢骨折患者疼痛的影响因素与管理效果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33):4199-4203.
论文作者:徐治国,汤文康,邓荣锋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8
标签:上肢论文; 患者论文; 实验组论文; 微创论文; 术后论文; 钢板论文; 并发症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