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士芹
(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 江苏 盐城 224001)
【摘要】 目的:探讨产前中药预防性治疗母儿ABO血型不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4年8月我院产科住院的140例孕妇,按随机分组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婴儿出生溶血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溶血症发病率(21.4%)显著低于对照组(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产前中药对母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病进行预防性治疗的效果佳,且操作简单,费用低,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中药预防;母儿ABO血型不合;茵陈;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0-0334-02
本文选取2010年10月—2014年8月我院产科住院的140例孕妇进行研究,采用中药预防性治疗母儿ABO血型不合,效果令人满意,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0月—2014年8月我院产科住院的140例孕妇,所有孕妇均为O型血,丈夫为非O型。所有患者的诊断标准为采取血型检查和抗体效价检测,夫妇血型不合,抗体效价≥1:64。按随机分组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0例。其中观察组年龄24~45岁,平均(28.3±9.1)岁,孕周17~37周,平均(23.1±2.4)周;对照组年龄23~46岁,平均(27.9±7.3)岁,孕周16~38周,平均(22.7±3.1)周。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取西药治疗,口服维生素C每天3次,每次100 mg,口服维生素E,每天2次,每次100mg。以两周为一个疗程。观察组采用中医治疗,配方为:生大黄4.5g,白芍药10g,绵茵陈15g,黄芩10g,甘草10g,山楂10g,木香10g,白术12g。每天取一剂,进行水煎2次,每次取汁400mL,在早、晚饭前服用[1]。血清抗体效价检测方法:对孕妇及其丈夫分别进行外周静脉采血各3mL,使用盐水凝集法来检测孕妇血清中对其丈夫红细胞的免疫抗A或抗B抗体滴度。如果抗 A或抗B效价≥1:128 则为阳性,选为此次研究对象[2]。
1.3 疗效标准
疗效分为三个等级,治愈即抗体效价<1:64;有效即抗体效价<1:128;无效即抗体效价≥1:64。
1.4 统计学分析
研究结果的统计学分析和处理应用SPSS19.0软件,用t检验方法对计量资料进行检验;用X2检验方法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检验水准:P>0.05表示差异无显著性,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愈9例,有效30例,无效31例,总有效率为91.4%;对照组治愈9例,有效30例,无效31例,总有效率为55.7%。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3.讨论
母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病是一种常见的同种免疫性疾病,多见于胎儿期和新生儿早期,主要临床症状为水肿、心力衰竭及溶血性贫血。中医理论研究中表明,在孕期母儿血型不合溶血病产生抗体升高的原因是胎内积热、湿热内蕴,从而导致气血不畅、正虚邪恋,引起邪毒内盛[3]。有药理研究结果显示,栀子、茵陈、大黄、黄芩能有效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同时降低血中的胆红素水平,某些药物中所含有的A、B血型物质,是一种半抗原,能与抗体中和,抑制血中抗A、抗B的产生[4]。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溶血症发病率(21.4%)显著低于对照组(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了中药治疗溶血症的有效性。
综上,采用产前中药对母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病进行预防性治疗的效果佳,且操作简单,费用低,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许兰荣,刘素银,乔志宏.产前中药预防性治疗母婴ABO血型不合溶血病30例临床观察[J]. 河北中医,2011,33(3):368-369.
[2] 张炎华,刘文静.加味茵陈蒿汤配合中药外洗治疗母儿 ABO血型不合疗效观察[J].中医中药,2013,51(18):97-98.
[3] 叶绪春,李佐祥,曾祥芬等.加味茵陈蒿汤防治母儿 ABO血型不合溶血病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8C): 77-78.
[4] 李璨,张璐,刘文枝等.茵陈蒿汤防治母胎血型不合80例疗效观察[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1,23(5):558-560.
论文作者:李士芹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3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5
标签:血型论文; 抗体论文; 统计学论文; 对照组论文; 预防性论文; 中药论文; 患者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第30期供稿论文;